书城励志找对婆家嫁对郎
10428700000007

第7章 如何选择好的公司

先就业再择业

现今,无论哪一个行业,竞争都是日趋激烈起来。对于一个求职者来说,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好的公司,先就业再择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进入一个公司后,要进一步了解公司,其发展的空间有多大,这都将有利于你未来的发展。

在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时,来自四川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督导赵鸿海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先就业后择业。因为刚踏出校园的同学很多只是凭一时兴趣择业,并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有多大,要明确目标,给自己三年时间接触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突出能力。其实,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某工业大学研究生杨某不远千里来到广州参加招聘会,投递的简历几乎清一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部分是私企和外企。他说他很看重一个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康积极的理念,良好合作的氛围。不愿到国企,工资水平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所希望的正是一般国企所缺乏的,尽管它能为你提供户口、住房。但他同时表示:与其在外企做一名普通白领,不如找一家有发展前景的小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先给老外打打工,学到本事了再搞‘民族产业’,我可是很爱国的。”他风趣地笑着说。他们的决定决不是凭着一时冲动,他们不再只盯着户口、住房、眼前收入这几个指标,而是更多地从企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机会来选择。

现在许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不过企业也告诫先就业不是盲目就业,也不能为了就业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对所要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

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位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求职者介绍自己是学工科的,但对销售、管理方面也挺感兴趣。他说:“我现在的感觉是做哪方面都行,有时候确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毕业时找工作可能以收入为标准。”

的确,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尽管我们除了选择就业外,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等。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一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根本就不敢考虑;二是自主创业虽然是件好事,然而自主创业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它不但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还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况且并不是具备了上述的几个条件,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如果没有一定把握和“输得起”的资本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主创业的巨大风险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哪怕是有点委曲求全的、无奈的先就业,对于更多的大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因为在当前就业形势前所未有严峻的情况下,只有就业才是硬道理,而选择先就业不仅对个人或社会都不失为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可见,“先就业,再择业”并非是件“坏事”。先就业的人,也许并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但是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即便在以后的工作不能派上用处,但是像“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却是受用一辈子的。而通过短暂的“先就业”,在职场的一番跌打滚爬后,也会逐渐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工作,将有助于接下去的“择业”。

“再择业”应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是本人个性特征和兴趣所在,在确立了职业方向和目标后,职业生涯线路随即被确定,而职业生涯将伴随人的大半生,所以,择业时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不要让工作成为一种“无奈的负担”。

其次,要注重本身的职业含金量,很多人默默无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发掘自己身上的金矿。职业顾问主张要寻找你的职业含金量所在,可以选择一些新兴行业,或者成熟行业。

另外,选择单位时,一定要注重公司的实力、前景、发展趋势;办公设施、工作环境等公司硬件以及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晋升通道、工作氛围、培训发展机制等等公司的软件也值得仔细了解。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不但是因为——工作着是美丽的。更重要的是,只要懂得把握机遇、务实肯干,每一位选择先就业的大学生或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工作的人,都会有机会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我的价值。

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位置干下去,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再谋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

了解公司

当你刚进人公司时,必须先对公司作一番了解。有七个最重要的问题,你首先应该了解清楚,并由此判断公司的文化是否适合你?在这家公司你是否可以走得很远?对于目前不考虑跳槽的员工,这七个问题则能帮助你更进一步了解公司,从而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1.公司的大小以及经济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这是你必须先知道的。公司是否有风险基金的强大支持?是否有大量的客户?即使是大公司,了解它近年来的经济运转情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可以从公司年度报告中获取信息。

你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就了解公司所有不公开的情况。但如果你找到了这些关键性问题,而且能通过准确的渠道了解到真实情况,那么将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而要想了解一个公司的大小和经营情况,应通过下面两个数据来进行判断。

1.营业收益

2.资产的合计

我们先来谈一下商品的营业收益。

一般的情况下,只要了解到公司的营业收益,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公司的现阶段的经营情况。可以说:不管是作为公司的经营者,还是一般的雇员,即使是对会计数字不感兴趣的人,也不可能对自己公司现阶段的营业收益的大小不抱关心。因为,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利害冲突和经济利益。我们可以在决算书中的损益计算书的最上面的那一行看到写着:壳上高(销售额,即营业收益)。从这个数字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公司经过一年努力后所获取的营业收益,为此定出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这就是营业收益的意义。

第二个重要的数据即是资产的合计。

资产的合计是记载在计算报告书中的贷借对照表的最下面那一行。尽管它不如营业利益以及年商等被人重视,但对了解公司的大小规模来说,是一个不亚于营业收益的非常重要的数字。这里面的意义就如同这五个字一样,包括公司的现金、存款、土地、建筑物等财产状况。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公司的大小以及财产拥有状况,就必须看这个数据才能得到证实(这里面要注意的是:必须判明这个资产是真正属于自己公司的,还是从别处(银行等)借来的)。

2.我的股份比例能保持不变吗?

股权分配取决于公司营运状况的好坏,如果股权分配受到影响,就会影响到员工的持股比例。至于公司将来会不会减低员工股份的比例,你现在当然无从得知,但你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必须确保即使股份分配比例有所变化,也不会太影响你的总收入。

3.公司的深层文化是什么?

那些在公司时间较长的员工都会知道公司的深层文化是什么。作为新进员工,了解公司的深层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公司文化不适合你,那么要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一个性格外向的员工,在工作气氛宽松、交流沟通简单透明的公司中工作,会感到得心应手,而如果公司的工作环境是严谨的、传统的,那他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人力资源公司Aerotek的高级副总Tim Carrington认为,公司文化越适合员工,那么他取得成功的机率就越大。要真正了解公司的文化,你可以在午餐或喝咖啡时同老员工聊聊,你也可以从网上对公司的文化加以了解,但要靠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

4.公司上层是否会有大的动荡?

对于公司上层管理人员突然的人事变动,有一大部分员工都会感到吃惊,但精明的员工早已通过各种迹象作出了准确预测。你的老板是否行将退休?行业的变化是否显露你的公司有被吞并的迹象?当你身边的一切发生重大变化时,首先要考虑它可能会带来的连锁反应。如想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早有洞察,就不要只从自身的观点来判断问题,要多留意公司和业界的各种消息,以及公司上层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

5.公司管理是否真的人性化?

公司是否真像它所宣称的那样,不存在性别和种族歧视。女性生产后是否仍然能回公司工作?男性员工是否也有产假?如果你已经有了孩子或正打算有个孩子,对于这些非法律明文规定的员工福利待遇,必须尽可能了解。了解的方法是向公司中有孩子的员工打听。如果你是女性,可以找一位女性上层管理人员,她目前从事的职位是你将来的奋斗目标,不妨试着了解她的升迁经历。

6.公司是否在监视员工?

如今,可以说大多数公司的主要工作工具就是电脑。Proofpoint and For?据调查表明,有43%的公司对员工发出的电子邮件进行监视,以防止公司机密或知识产权外泄。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吧。既然法律规定,公司检查员工的电子邮件是合法的,那么就申请个私人邮箱吧!

7.退休员工的福利待遇能否真正兑现?

《商业周刊》中刊有《福利待遇的陷阱》一文,文中指出,许多大公司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兑现它们对退休员工的福利承诺,甚至其中很多公司正在减少退休员的工医疗福利待遇。大多数应聘者考虑最多的是公司对在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事实上,清楚地了解公司在你退休后,能否给你所承诺的福利待遇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位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对自己所在的公司作全面、深刻、细致的了解。员工对自己公司知晓得越多,那么他就越容易在公司获得发展,他就可能适应公司的任何一个岗位。也就越容易对外树立该公司的形象。了解公司,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应是员工对自己的要求。

一旦你对整个公司有了通盘认识后,对你日后的工作将有所助益。

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发展空间的大小与整个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发展空间包括升职、加薪、创业、成就感几方面。在选择企业时,应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态势来看,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将你引进稳健、快速的发展道路,而没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却只会将人送进职业的死胡同。具备这些发展空间除个人主观因素——核心竞争力积累等外,所在公司的客观因素——能否提升你的职业含金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当你离开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时一定会把两家公司的发展做一个对比,这里面又涉及太多的东西,如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互信?股东资本是否雄厚?你与公司高层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管理者在这一行中的能力是否够强?

然而,现在人们在判断是否接受一份新工作时,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认为,选工作主要是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单位的好坏、行业的冷热等;二是认为,找工作就是找一个发挥自己的机会,这类人一般并不看中眼下的收入多少,而是更注重长远的发展;三是很务实,认为选工作就是选一种赚钱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重要的是看工作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地体现其经济效益。

据调查显示,有41%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困惑是因为缺少发展空间,33%的人觉得原因在于收入太低;17%的人认为个人兴趣与工作不符合,6%的人表示人际关系不乐观。相比之下,自认为没有职业困惑的职场人士仅有3%。

具体来看,不同的人有各自“难念的经”。有的技术人员在车间一干就是几年,从来没有挪过“窝”,有的经理助理整天在一大堆杂事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有的中层管理人员也会在“升职的天花板”下望“顶”兴叹。跳槽,往往成为这部分人选择的出路。可是跳槽并不“包治百病”,越跳越遭的人也为数不少,那么怎么跳、往哪里跳才能跳出发展空间?

张馨在大学毕业后,先是到一个日资电子工程公司做了一年的绘图员。这种独坐小隔间、埋头苦干、十天半月不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让张馨苦不堪言。再加上公司本身规模不大,前景也不是很好,于是一年不到,她就跳槽到了另一个规模稍大的日资电子企业,由于专业背景和之前的工作经历,张馨刚进去的时候只能重操旧业。但是张馨对这类技术员的前景并不看好,因为虽然他们顶着工程师的头衔,但实际上工作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因此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她的很多前辈在一个职位上一呆好几年,除了薪水有所长进之外,其他的几乎一成不变。要有出头之日,非要跳出这个小圈圈不可。于是张馨等待着换位子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总经理办公室就有一个行政助理的位置空缺,得知此事的张馨马上申请换岗,经过一番考核,张馨如愿以偿。本来以为这次换岗会换来一个广阔的天地,谁知道总经理助理听起来好听,可实际上像个杂务处理员,技术含量更加低,也学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长期这样做下去,只会导致竞争力的衰竭。危机感重重的张馨在失望之余,想到了用跳槽来寻找发展空间。可是往哪里跳?张馨想向服务行业的管理职业转,可是是不是适合自己?如果适合的话什么是最佳的切入口?

对于像张馨这样的情况,跳槽并不是“灵丹妙药”,有规划的、理性的跳槽才是一个上升性的职业发展行为,才可能跳出发展空间。

发展要均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职场的起步阶段他们可能是某方面的人才,如市场专员、营销人员、财务、技术研发等。但当你有志向管理层发展时,你必须是个多面手,因此想成为管理人员的职场人士在跳槽的时候应该注意均衡发展,摆脱“单项冠军”的印象,成为多面手,为自己以后的职业提升作准备。

中型企业好跳台。像张馨这样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正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人,可以到一个中型企业,慢慢向管理层发展。大型企业的分工太精细,职员的工作很有条理、很有规律,对于一个基层职员来说,在里面学到的东西可能比较有限。而小公司的管理不完善、没有很好的制度,也不利于学习。因此中型企业无论对于个人的学习还是能力的发挥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何定义有没有发展空间,是需要每个职场人士慎重思考的问题,而且要仔细思考是谁的原因造成了没有发展空间。一些人容易把这个理由归结到公司没有机会没有职位,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上升时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另外,如果狭隘地认为上升空间就是职位升迁,那么这是一种对个人长远发展极其有害的价值观。因为未来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决定了没有太多的职位可以提供,同时每个公司对不同职位的定义不一样,即使职位名称一致,工作内容也差别很大。而企业选择一个人的标准,首先是他的个人能力。建议从长远的职业生涯角度来看待目前工作的宽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