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们总是忘了,压力才会奋进
10427400000031

第31章 提前把冷灶烧热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2002年,当18岁的他第一次踏进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校门时,他木讷的表情、朴素的衣着与色彩斑斓的城市格格不入。他说蹩脚的普通话,举止羞涩、讲话吞吐,遇事慌乱,扫一眼眉眼儿,便知道是个刚刚从乡村走出来的少年。站在一群衣着光鲜的同学中间,灰灰的他看上去像只丑小鸭,落寞、孤单,因为卑微,进而自卑。

他学的是地理教育专业,如果不出意外,4年后,他将顺理成章地成为某所中学或小学的地理教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工作轻闲,每天翻版着昨天的一切,日子平静而惬意,波澜不惊。

像千千万万个在城市求学的农村孩子一样,父母微薄的给予除却学费已所剩了了,捉襟见肘是这群人最常见的经济状态。然而供给城市的生活,需要每一分钱;想要改变现状,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他选择了为期刊荐稿,这样的工作在时间上不受限制,不必仰人鼻息,更重要的是,他喜欢在灵动的文字海洋里捕捉对生活的感悟、感慨与感动。他尤其爱看的是书刊中一个又一个贫穷少年白手起家的故事,这让他渐渐懂得了,其实,上帝不看轻卑微,只要努力,每个丑小鸭都有展翅腾飞、俯看大地的机会。

然而荐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了解每本转载类杂志的栏目设置,认真记录下每个栏目的风格以及所限定的字数,并仔细体会编辑选择这些文章的初衷。当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去野外踏青时,他泡在图书馆翻看杂志;当别人上网聊天玩游戏时,他熬夜看稿子,当别人在宿舍里吆五喝六地喝啤酒打扑克时,他顶着烈日,跑到街上的小书摊淘宝似地寻找着那些刚刚出版发行的新刊。这样的努力结果便是,半年后,全国上百种转载类杂志,每本杂志有什么栏目,他都了然于胸,如数家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底,他收到了兰州《视野》杂志寄来的120元的荐稿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时至今日,如果你稍稍用心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每本转载类杂志上都可以看到他推荐的稿子。他创造了单期在《意林》推荐上稿11篇、《读者》上稿3篇、《格言》上稿7篇的纪录,他甚至被武汉《读者俱乐部》杂志评为了“荐稿之星”。他的荐稿费最多的一个月曾经达到两千多元,他不但做到了在大学里不再需要父母供养,更重要的是,夜以继日的阅读使他的写作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汗水的浸润褪却了当年的羞涩,取而代之的是干练、稳重、自信满满。

他叫刘世佳,2006年3月,当许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寻找一份工作四处奔波的时候,他已经是北京《意林》杂志的编辑了。免试,不用任何证书,这在该刊的历史上甚至在报刊界都是鲜见的聘用方式。今天,如果你登陆到西祠撰稿人之家、红榜网或天涯撰稿人论坛这些文学网站,你会经常看到“刘世佳”这个名字。

“提前把冷灶烧热”是我92岁高龄的祖父在世时经常爱说的一句话。

解放前,我的祖父和祖母开一家大车店,也就是今天的汽车旅馆,那个年代,从南方运往京城的货物都是靠马车运输的,每年冬天,我的祖母迈着一双从小被裹得畸形的小脚,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到山坡上捡拾干柴。在天黑前把冷灶烧热,等那些风尘仆仆的赶车人天黑前到达小镇上时,灶里的水是滚烫的,睡觉的大炕热呼呼的,人躺在上面不一会儿便会被温暖浸透,一天的疲乏随着身下不断升腾起的惬意烟消云散。

曾经,祖母对丈夫没有客人时也要求自己把冷灶烧热的做法很是不解。毕竟冬天去山坡上捡拾柴枝是件很辛苦的事,在祖母看来,等客人来了再开火也不迟,提前把冷灶烧热,如果客人不来的话,柴枝就白浪费了,而祖父却坚持认为,只有提前把冷灶烧热,让客人在踏进屋门的那一刻便感觉到扑面热气,才能最大程度上留住客人。

事实证明,祖父是对的,提前把冷灶烧热的结果便是一些车夫甚至不惜赶上一段夜路,也要到祖父的车店休住。几年后,当别人的大车店日渐萧条的时候,祖父的门前却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客人。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大学生的经验不是要等到真正需要了或是正式走进社会的那一天才开始积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谁能提早发掘自己,也便是提早发掘了人生的机遇。

先行一步,提前把冷灶烧热,年轻的你必将占得一份先机。

压力宣言

只有广泛涉猎知识,才能紧跟成功的步伐。许多成功人士,他们的光辉业绩都是得益于早期的勤奋积淀。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雄厚的底蕴,即使机遇从身边飘过,我们也会措手不及、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