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魔方:健康从心开始
10427000000045

第45章 克服疑病症——其实你很健康

1.什么是疑病症

2.疑病症的发病原因

3.疑病症症状及表现

4.疑病症的自我心理调节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从医学心理学上讲,这种病叫做“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简称为“疑病症”。

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加速、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并无严重疾病,但病人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致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得了“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

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少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也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这种个性也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心病还需心药医

1.要学会“冷漠”自己

不要整天围着自己转,对疾病要有一种“随它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疑病”的心理障碍。

2.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自己心理上有病,要放松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轻装前进。

3.要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是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