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10422900000003

第3章 公务员的职业能力(1)

恪尽职守,要求公务员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素质。公务员职业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学习能力、应对突出事件能力等。

公务员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的能力决定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背景下,公务员能力建设日益凸显其时代紧迫性和战略重要性。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关于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我们公务员需要掌握以下方面。

(一)基本概念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从事与职业相关活动所必备的本领,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例如:一位教师只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教学问题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等。

公务员职业能力是指在现代行政环境中依法运用公共权力和其他公共资源,以科学有效地履行行政职能、治理国家、服务群众、推进社会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专门才干,其实质就是公务人员依法并创造性地管理公共事务、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能力和职业胜任特征。它直接代表了政府能力和施政水平,更直接决定着政府的效能、效率、效用和效果,构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公务员职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现代政府能力体系,由多重内容构成,受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体制、行政机制、行政结构、行政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是现代条件下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应对不同情境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其核心是公共领导力,直接决定着行政运作的方式、水平、质量和效果,并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关键性作用。

(二)基本特征

职业能力的一般特征包括:机械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形象思维能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善于进行社会交往;较强的数理逻辑能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擅长动手;组织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强;职业能力的特征与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

公务员除了具有一般职业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一是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行政主体掌握、运用或行使行政职权的能力,决定着行政主体与政治组织、行政客体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进而决定着公共行政的过程和结果,是责任能力和实务能力的结合体,是具有广泛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高级政治能力。

二是权威性和公众性。它代表国家行使公共管理权力,在职责范围内和履职期间必须强化责任,赋予其行政权力以权威,但也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和制度规定,受社会公众和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和制约。

三是法制性和政策性。行政主体要依靠预测把握公共需求、发展趋势和社会心理,规划公共社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在法制许可范围内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引导、组织、调节和推动公共社会发展。

(三)基本类别

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例如:你去应聘教学工作岗位,对方最看重你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从以下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是方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掌握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三是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四是个人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假冒伪劣将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二、公务员必备的能力素质

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智力素质、通用能力和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以及其他能力。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素质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素质,在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中起核心和关键作用。行政工作的根本性质和所担负的神圣职责,决定了公务员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地做人做事,为社会作出贡献。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公务员在政治上一定要头脑清醒,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工作上清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公务员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理论是管全局、管根本的,理论又是管信念、管思想的。理论素养是公务员素质的灵魂,理论功底是培养公务员高尚境界的基础。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公务员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发展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发展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3.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人的“总开关”。郑培民之所以成为先进人物,首先是因为他的“总开关”质量好。胡长清等之所以成为罪人,首先是因为他们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公务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4.要有严格组织纪律观念。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严明的组织纪律是行政机关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做好行政工作的重要保证。公务员必须自觉接受和遵守严格的管理和纪律,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5.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勤政廉政。公务员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也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二)智力素质

国家公务员的智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对各种问题和现象的洞察力。这是保证公务员处理问题时,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前提。要求公务员对事物的观察力强,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指把事物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和综合分析,确定问题性质和原因的能力。这是公务员把握问题实质的基础。要求公务员分析能力强,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善于分析了解症结之所在,进行全面逻辑分析,作出正确结论。

3.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对事物的认识领会能力。它是保证公务员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不出偏差的基础。要求公务员理解问题能力强,理解问题准确、迅速,并能举一反三。

4.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指公务员对工作问题进行分析观察后,要对问题的性质、特征和现状进行判定,作为执行政策和决策的依据。这也是公务员在掌握真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逻辑推理,提高某种判断的决策能力。要求公务员判断能力强,对重要的问题,考虑周详,妥善解决,能够正确地判断事物因果关系,预测事物发展的可行性。

5.反应能力。反应能力是指根据工作目标、工作方针、工作计划以及外部其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行为的能力。要求公务员待人处事很灵活,善于审时度势,作出决策,应付复杂多变的情况,取得主动地位。

(三)文化素质

公务员基础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修养。

1.科学文化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我国加入WTO,我市对外交往越来越多,要加强对外国历史、地理的学习。

2.政策法规知识。要学习和掌握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要学习和掌握有关WTO的一系列原则、规定和措施。

3.行业知识。要精通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要掌握本单位本系统的业务知识,要了解本系统兄弟单位好的做法,还要了解国外最新动态。

4.现代办公设备操作知识。电脑操作技术,电子政务操作技术,网上办公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先进方式处理信息技巧。还要熟练地会使用复印技术、打字技术、录音技术、摄影技术、缩微技术。运用现代最新科技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通用能力素质

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和本领,是人们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中,能力素质是作用于行政工作的最直接、最能动的因素。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都需要转化为能力素质才能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发挥作用。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对通用能力素质作出了规定: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付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其能力标准如下。

1.政治鉴别能力。公务人员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以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2.依法行政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能力,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而且一定要达到相当的理性把握,即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层是对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要求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依据充分,操作适度,把所有的言行控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3.公共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责任行政能力、廉洁行政能力和接受人民监督能力。

4.调查研究能力。重点强调的是密切关注调查研究对象,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以及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习能力。主要强调的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我培养必备的学习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等各种信息的交流,来控制、激励和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从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的能力。

7.创新能力。指公务员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一种本领。

8.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包括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订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主要包括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问题;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五)工作技能

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以及其他能力要素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岗位所需的业务操作能力等。

1.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指公务员在工作中,与上下级和组织内外有关人员沟通与交往的能力。要求公务员社交能力强,社会接触面广,能广泛建立工作联系,与人和睦相处,密切合作。

2.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公务员在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完成工作任务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分析问题,抓住重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将矛盾化解的能力。要求公务员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指公务员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能准确把握和正确解决的能力。这是公务员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十分重要的一种综合能力。要求公务员在决策时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有关专家的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果断地作出科学决策;有战略眼光;能在风云变幻中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4.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公务员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建立精干有效的工作机构和控制系统,实行科学的分工和授权,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把他们组织到实现工作目标的活动中去的能力。要求国家公务员很强的组织能力,善于计划、指导、监督协调,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

5.知人善任能力。知人善任能力是指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多方面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求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人才招聘、人才选拔、人才配置时,能够做到将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与岗位需求吻合,用人之长;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将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重视发现和选择优秀人才,知人善任,使人尽其才。

6.业务操作能力。业务操作能力是指在充分理解、掌握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完成工作任务中应具有的实际运作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本岗位业务工作及环境充分了解,对工作程序与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要求公务员精通业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实践的操作技术,能够解决关键、复杂的业务问题,动手能力强等。

7.表达能力。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公务员做的是群众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不仅要严密和富有逻辑性,而且要生动活泼而不呆板,要求公务员会讲普通话、会讲外语,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还要会讲当地方言。这样,既能接待好各方人员,特别是外来投资者,又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能够起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二是写作能力。现代机关工作,许多工作都要付诸文字,公务员在机关工作,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目前机关中公务员写作能力强和较强的不多。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写作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对问题、事件、现象的调查、分析、综合、思考,从而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文字能力是写作的基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写作能力的根本。

(六)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其他素质无从谈起。要当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就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也是公务员的基础性素质,公务员不仅要有普通人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要求特定的心理素质,即:稳定的、成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和自我调控能力等。

三、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

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要求,公务员要具备九种通用能力。其中,政治鉴别能力在九种能力中处于优先地位,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八种能力的形成。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公务员基本能力之一。主要包括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以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关于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方面:

(一)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基本内涵

政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并且占据重要地位的活动。鉴别能力是指一个人辨别事物真伪、对错的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也就是要求一个人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分析能力强,能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从政治的高度迅速的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指一个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的能力。

与政治鉴别能力相连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政治敏锐性”。“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能力”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所谓政治敏锐性,是指一个人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政治问题的局部现象、萌芽状态迅速洞察其本质、预测其趋势、把握其意义的一种特殊认知能力,也就是政治问题上的见微知著。这是一种有着更高时效要求的政治鉴别能力,它不仅要求能够透过表象识别本质,而且要求能及时、准确、敏锐地捕捉和断定政治是非和判断政治形势。可见政治敏锐性是更高层次的政治鉴别能力,是政治鉴别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政治素质。

(二)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标准

依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对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提出的要求,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能力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具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就是要求我们公务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党的基本路线也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纲领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展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基本经验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和党成立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有详细的阐述。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公务员政治实践的基本要求。

二是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原则问题是非分明。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观、实践论、认识论、矛盾观、唯物史观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还要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如利益分析方法和矛盾分析方法等。这些都要求公务员要有严谨的分析力。

没有分析就无法鉴别。严谨的分析力就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一些“新潮”观点、“时髦”言论进行认真分析和鉴别,划清是与非、对与错的界限,决不被错误的、有害的东西所迷惑。对一些外来的思潮,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奉行“拿来主义”,在“有辨别”的基础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而切不可良莠不分、是非不辨。公务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工作的政治意义,并善于运用政治技巧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原则问题是非分明,也就是要求公务员要有科学的判断力,要正确认识和判断是非,对正确与谬误保持清醒的态度和鲜明的立场。我们提高政治鉴别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判断形势,营造良好氛围,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和制止。应当站在大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既不能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能将认识问题当成立场问题。

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政治上的敏锐,就是指在某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刚一露头,“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见微知著,洞察本质,明辨利害,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往往披着“正统”、“合法”的外衣,一些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往往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一些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往往貌似“客观”、“公正”,鱼龙混杂,不易识别。这就需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熟知我国基本国情,熟悉我国现阶段的相关政策,了解当今国际基本政治经济形势,了解当前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和八国集团等,着重了解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和中日关系。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问题呢?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以后,世界变得起来越小,现代政治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政治,还包括国际政治。这就要求公务员在看问题时,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来分析和判断政治是非和政治形势,从局部的政治现象迅速洞察其政治本质,从而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如果公务员不从政治上看问题,就有可能陷于被动,贻误时机,甚至丧失政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要求公务员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然后才能结合实际工作不折不扣地去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类型的政党或国家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形势及其变化制定的,其具体体现形式可以是决定、决议、规章制度、国家法律、法规、条例等。一般来说,路线、方针、政策要达到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统一,并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的特点。作为公务员,担负着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重要责任,其政策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意志能否真正得以落实、党和国家所确立的任务和目标能否可以实现的重大问题。因此,广大公务员必须加强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三)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必要性

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我们公务员代表着国家从事公务活动,实施公共管理,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的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和上级决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影响,因此培养与提升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十分必要。具体来说,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由政治鉴别能力的功能决定的。在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中,政治鉴别能力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一个人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有相当大的影响。只有具有较高政治鉴别能力的公务员,才会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才会有比较健康的心理。

政治鉴别能力是行为的先导。近年来许多公务员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政治鉴别能力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具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政治鉴别能力具有警世救治功能。强有力的政治鉴别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公务员在反腐败与腐败、正气与邪气、前进与倒退的正反两方面的较量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警钟长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那些公仆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公务员及时警醒过来,将有害的苗头清除在萌芽状态,让已经犯了错误的同志及时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从而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2.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由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从对群众的影响看。我国的公务员是由国家通过一定法定程序任用的,公务员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过程中代表着国家行使公权力。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广大群众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其政治鉴别能力对整个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要端正社会风气,首先要端正政风;要端正民风,首先要端正“官”风。希望公务员能成为人民的表率,而不要成为人民的祸害。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看。我国公务员队伍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组织保障。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占大多数,尤其是在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中,党员所占比例更大。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每一个章节之中。因而,培养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政治鉴别能力是加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公务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公务员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些公务员由于平时不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在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下,原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的公务员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出现了滑坡,迷失了政治方向,被错误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所侵蚀,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信仰和信念。改革开放以来,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案件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当然对于“贪污腐败”我想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拿它说事儿也不新鲜了。但是对此我们仍然深恶痛绝。可以说,“贪污腐败”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的一大毒瘤,必须根除,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公务员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职务行为廉洁性,就必须主动培养与提升自身的政治鉴别能力,增强政治素质,使自己能从政治上区分事物的对与错、美与丑,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深化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当今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矛盾日益凸现: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压力加大等。面对这些问题,公务员如果没有很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就无法作出判断和给予肯定的回答。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才能见微知著,看到问题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决策,驾驭经济建设的全局。同理,要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政治的稳定。因此,我们说,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深化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四)培养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方法

根据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能力标准及目前我国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观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观念基础,也是公务员形成对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事件、政治形势等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和辨别的个性心理特征,即政治鉴别能力的前提。因此,公务员要培养和提升其政治鉴别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鉴别能力作为公务员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和从事公务活动的基本要求,其形成离不开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与影响。因此,公务员要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判断是非的关键时刻看清形势、站稳立场并最终解决好问题。

二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在当代,爱国主义仍是一面必须高扬的振兴中华的旗帜。特别是在当前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中,公务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全球化的实质,自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也是全球化时代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三是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哲学的最基本意义上讲,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其自身,只有当它在主体的内在尺度和客观的内在价值基础上相统一时,才能获得科学性,也才具有了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如果一个社会中的成员普遍失去了理想,这个社会实际上就陷入了信仰危机之中。

四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作为人类道德现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产生于各级政府机构运作活动的全过程中。它是指各级公务员,即人民公仆在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以及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政治素质的基本方面,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务员的政治判断和从政行为,从而影响公务员对政治生活、政治事件、政治关系等的鉴别判断能力。

2.提高理论水平。这里要侧重强调的是政治理论和党的理论。对任何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判断,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广大公务员对政治经济形势、政治事件、政治思想、政治生活进行正确分析判断的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结合中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公务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能力,必须对上述这些理论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这些理论基础越深厚、越扎实,公务员就会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对事物就看得越深刻,政治鉴别能力就越强。

3.坚持实践。衡量一名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高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根据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当前,在实践中提升政治鉴别能力,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对广大公务员而言,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作出各种决策,并且其决策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关系到政策的成败。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高低,往往就是通过决策过程体现出来的。有较高决策能力的公务员站得高,看得远,能深刻的观察和认识事物,其政治鉴别能力相应较高。因此,为了政治鉴别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公务员必须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二是提高自己的政策执行能力。广大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决策的主要执行主体,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高低通常在其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公务员执行政策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提高公务员政策执行能力,则使得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有效的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也就是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是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在晚年讲了一句至理名言,他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与改革开放后给我们带来的福祉都说明了这一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广大公务员在实践中提升政治鉴别能力,就要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大公务员要在实践中提升其政治鉴别能力,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具体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因此,学习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实践。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具体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进一步提升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并没有规定某个具体的发展模式,因此更多的是宏观层面上的指导意义。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具体情况不同,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也会有差异。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就是要求广大公务员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要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做艰苦奋斗的表率。

5.加强生活作风建设,保持高尚的情操。生活作风是公务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反映出公务员的道德水准、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公务员生活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战斗力,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触目惊心的腐败事例一再告诉我们,一些公务员干部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是英雄,但在糖衣炮弹面前却打了败仗,这种败仗往往是从生活作风上打开缺口的。可以说,公务员干部生活作风上的腐败既是腐败现象的一个方面,又是造成更大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解决好腐败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就缺乏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严重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因此,广大公务员要想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必须加强生活作风建设,保持高尚的情操。加强自我监督、自我检查,是把住生活关的重要途径。公务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还在于自身是否经常检查、剖析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得失,是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参加革命为什么”讲的是革命初衷;“当官做什么”,讲的是现实行为;“身后留什么”,讲的是政绩和历史评价。作为公务员,平时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工作和生活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既要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又要经常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既要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又要敢于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对享乐主义进行严厉的抨击。只有时时“慎独”、“慎微”,才能警钟长鸣,善始善终。

四、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要求,公务员要有依法行政能力。虽然公务员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要素,本身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行政机关的职权是通过公务员实施的。因此,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能力,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而且一定要达到相当的理性把握,即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层是对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要求国家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依据充分,操作适度,把所有的言行控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务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讳言,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公务员必须努力培养和进一步提高以下方面的依法行政能力。

(一)提高公务员法律素质

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最终实践者,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法治化建设,影响着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是时代赋予的责任,直接关系公务员能否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关系党和政府的威信。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应在以下方面狠下工夫。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的基础。如何提升?首先,领导机关要重视。要把提高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能力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对民主法制建设勤研究、勤部署,及时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解决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部门要协调联动。组织、人事、普法等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干部及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条例和规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抓好各级公务员队伍法律培训。第三,公务员要带头树立法治理念。公务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运用法律能力的强弱,对广大公务员队伍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中,第一款要求就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显著提高法律素质之重要。

2.强化法律学习,丰富法律知识。知法是正确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必须在加强法律学习宣传、准确把握法律精神上下气力。

一是突出学习内容。各级公务员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学习国家关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和服务市场运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掌握处理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款,特别是学习好与执行公务密切相关的专业性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法律要求,明确执法程序和方法。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还应加强对国际通行法则的学习,增强依照国际规则办事的能力。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积极有效地实施“六五”普法。以提高各级公务员和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为重点,探索形成各级国家机关、相关职能部门、新闻传播机构协调联动的法制宣传网络,注意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迅速、生动、直观的优势,寓法制宣传于新闻事件、现实生活、文艺节目之中,提高宣传覆盖率和吸引力。

三是健全法律学习制度。探索实行公务员任职资格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同时,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资格考试以及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制订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法律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

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秩序的损害,就是社会秩序的破坏。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必须依法规范其执法行为。

首先,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尽快实现依法行政。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要通过行政管理去解决。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其次,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理顺行政执法体系,保证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

再次,要提高执法效率。执法效率是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高低的最终反映。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精简、便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人员及其执法责任,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实现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定化,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执法为民政府。

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权力制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有效工具,又可能成为侵害公民权利的手段。为了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一是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权力的运作,必须要有法律依据,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规定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监督,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制度,完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司法、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开、公示、听证制度,通过充分利用监督资源,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过错和错案,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依法追究责任。对触犯刑律的公务员,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只要多措并举并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就能有效促进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的提高,就能建立一支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二)培养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

1.要培养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能力。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意识和观念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什么样的意识,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行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这座大厦的基石。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那么,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无异于摆设。公务员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则依法行政只能流于形式。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而且,任何法律制度和法律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意识和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产生的。

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对依法行政的态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公务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新时期的公务员应努力培养自己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公务员应通过法律学习,加强法律思想修养,领会法的精神和法的实质,自我进行“洗脑”,摒弃人治、人大于法、情大于法、法自权出、法律工具主义等过时的错误的观念意识,努力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在诸多的法律意识和观念中,公务员最重要的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其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大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公务员应具体培养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观念、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观念、合法行政和合理行政观念、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观念、权责统一的法律责任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依程序行政的观念、人民主权和保障人权观念、诚实守信观念等。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才会有质的提高,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2.要培养公务员理解法律尤其是理解法律法规条文的能力。为适应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公务员不仅应了解行政法律法规的有关知识,而且应在储备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理解法律法规的能力。即要全面地理解我国现阶段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具体情形,对法律基本原则和规则有全面的认识,具备理解和学习法律条文的能力。对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等重要法律,公务员要具有深刻理解的能力。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准确把握,科学运用,指导依法行政的实践。例如,《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法律条文,实际上赋予了公务员对错误命令和决定提出异议的权利,既为公务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准绳,也对公务员执行公务出现的不良后果有了明确的责任区分,对此公务员必须全面理解和领会把握。尤其是工作在公安、司法、法院、检察等战线上的公务员,对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条文,更应善于科学分析和比较鉴别,具有深刻理解把握的能力。

3.要培养公务员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公务员应在充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善于把法律法规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知识。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为例,它要求公务员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该条文精神的基础上,应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对于来自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加以正确分析和判断,灵活采取不同的执行策略:对于上级依法作出的正确的决定和命令,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如果判断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就要善意提出,请求上级加以改正。如果上级强调要继续执行,公务员就应继续执行,不得违抗,但不承担任何责任后果,其后果完全由上级承担;如果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明显违法,比如走私、贪污、行贿、受贿、枉法、弄虚作假等方面的决定和命令,下级公务员不得执行。如果下级执行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上级命令和决定是属于明显违法行为的,公务员就可以不予执行,而应当执行法律;如果公务员执行了明显违法的上级决定和命令,不管公务员是否向上级提出意见都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是公务员依法行政所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需要公务员具有高度健康的责任意识、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等。

4.培养公务员行政执法能力。执法能力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重要能力。行政执法行为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包括行政批准、许可、命令、禁止、征收、征用、免除、限制以及行政监督、检查、调查、审查和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

由于行政执法本身的特点,使其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它是依法行政的核心,一切具体的事务的处理和解决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公务员较强的执法能力上。

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公务员应具备较强的行政执法能力素质,善于依法管理经济事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善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用法律手段保障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保障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公务员应具有依法办事、准确执法的能力,要坚持和遵循合法的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矛盾和纠纷。公务员要具有公正执法的能力,坚持公正原则,在执法中公道办事,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

公务员应具有文明执法的能力,要坚持公开和民主原则,在执法时应通过出示证件等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身份,要坚持以人为本,体恤执法对象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统一起来,做到既维护法律的尊严,又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和爱护。

尤其是在司法、法院等系统工作的公务员,更应具备较强的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能力。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审判,其危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前者污染的是水源,而后者污染的仅仅是水流。司法是解决纠纷、保护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务员公平、公正执法的能力的强弱,对公正司法非常重要。

5.培养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技能与技巧。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技能和技巧,这就需要公务员在依法行政时应具有一定的技巧与技能。

第一,要具有科学分析判断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转型、矛盾凸现等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公务员要善于综合运用包括法律知识在内的多方面知识,对依法行政的具体环境、发展趋势等作出比较准确合理的分析判断,对依法行政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要有科学的依法决策能力。善于依法科学决策并且决策果断,就能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否则,违反法定程序盲目决策,或优柔寡断,就会导致失误或错失良机,后悔莫及。

第三,要有执行能力。曾有著名法学家研究指出:一个公务员依法行政成功,百分之五在战略,百分之九十五在执行。而执行力=领悟力 操作力 应变力。领悟力要求公务员对上级领导依法行政的指示和意图加以理解、领悟、思考,以处理好坚持依法办事与尊重上级领导的关系,创造依法办事的良好组织环境;操作力要求公务员制订依法行政的战术,并处理好与同事、下级等的关系,组织各种各样的力量和资源,与组织合作,协同作战,力争佳绩;应变力要求公务员具有较强的依法行政的智慧和技巧,能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依法行政方式,在坚持依法行政原则的基础上,权衡利弊,随机应变,以变应变,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殊途同归,追求实效。

第四,要具有学习能力。要有进取心,不断根据需要学习充实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摒弃落伍的陈旧的观念意识,树立先进的依法行政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依法行政能力。

第五,要具有总结能力。善于及时总结,才能不断进步。要把依法行政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误的教训等进行及时总结,避免重犯曾犯过的错误,并注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敢于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适时相应地变革自己的依法行政方式方法,提高自己依法行政的领导能力等。

6.培养公务员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的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在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中,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依法执政实现的。

依法执政体现了党对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和执政规律的把握。作为依法执政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党的领导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本质所归。《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十七大也强调“共产党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所拥有的执政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和认可,公务员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也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和认可。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崇高表现。从本质意义上说,依法治国,就是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依靠人民自己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严格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办事。

公务员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具体承担者,是在人民授权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而绝不是超越人民授权或凌驾于人民之上的超级“公民”,只有严格依法办事,才能贯彻“法治”精神,才能排除“人治”干扰,最终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因此,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公务员法律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公务员应具备把三者统一起来的本领和能力。

五、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要求,公务员要有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政府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一般是指:依法提高其行政能力、诚信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责任行政能力、廉洁行政能力和接受人民监督能力。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能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实践表明,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老百姓还是市场博弈中的企业,对政府和公务员提供公共服务的期盼,已不再只是公务员的服务态度问题,而是政府能否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安全的社会环境以及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等。那么,关于公共服务,我们公务员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

(一)基本内涵

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服务,内容包括政府行政审批,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煤气、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对社会依法管理实现的。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后,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从公共服务的内容看,公共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共服务的主体看,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也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中来,成为公共服务的新的主体。从公共服务的客体看,接受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从公共服务的目的看,公共服务主要突出了一个“公”字,突出了为社会大众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公共服务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和公益性。

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政府是国家机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来实现,由国家公务员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权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其实就是国家公务员对社会依法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当是基层公务员代表基层政府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技能和本领。基层公务员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

基层公务员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荣使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越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越大。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意义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带头做到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