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成功的七个好习惯
10418200000021

第21章 太专注于小事的人对大事无能

许多人整天都在忙着处理一些过于琐碎的事情,他们总是会抱怨,自己无法挪出时间做正经事。这其实是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而太过于专注小事的人,往往会在真正的大事来临时,表现出对大事的无能。

不要太专注小事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人类在生活,动物也是一种无法令人忽视的生灵。如果你曾经关注过“动物世界”之类的节目,并欣赏过有关虎、狮等动物的片子之后,你便可以发现,这些动物界中的“大人物”,在向心中的目标迈进的时候,是从来不会对路边的蚂蚁、草丛里的蝈蝈、水边的青蛙太在意的,它会以最快的速度坚决去除它的威胁。而实际上,在动物的世界中,它们早已处在了食物链的终端,以自己的方式宣告着绚丽的生命。不关注对成功无意义的小事,让它们最终赢得了强者的称号。

可以说,现代人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太过于随意,我们的注意力往往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分散,在面对事情时,无法分清轻重缓急,也不善于区分大小。如果碰巧你的能力较强的话,很可能即使错误的事情你也可以做得很好,更可以扭转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使你无谓地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最聪明的是那些对于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是他们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事务却往往会积极而又主动。那些太过于专注于小事的人往往会变得在大事上无能。抓住大事,小事自会水到渠成。一流的人物大多具备无视“小”(包括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跑的时候,你不能够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过于在意,如果你坚持要将所有成功路上的障碍搬掉之后再行动的话,那么你往往会一事无成。

对于生活中的这一点,小张是很有感触的,前些时间他为了现在看起来很小的事情,整天想入非非,想得越多,就越来越没有精力去工作,没有过几天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工作上的事情也没有处理好,还被老板骂了一顿。如今他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才感觉那样做真是太不值了,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自己一时迷失了自我。

小张的一个大学同学曾经对他说:有一段时间,她陷入了斤斤计较的泥潭,与一些令她不高兴的人和事纠缠得不亦乐乎,最后不但没有得到收获,还生了一场大病。但因祸得福的是,在病中,她发现了个人力量的局限:人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可以同时应付好多事,一个人没有时间去和那些毫无意义的事去周旋,除非他想毁了自己。躺在床上,看着窗外飘舞的一片片雪花,她突然意识到,在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可是她却并没有给予它们足够的重视,恰恰相反,在她眼中弥漫的,却多半是一些尘埃般的事物,这些事物影响了她的“视力”,也阻碍了她去欣赏美好的一切,去奔向自己所爱的人和事业。

在听到这位同学的一席话之后,小张对人世间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张给自己定了这样一条行事原则,就是不去想、不去见和不去联系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或者事情,不让它们影响自己的心情;再者就是尽心、尽力、努力地去做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这样就比较容易淡忘和“轻视”那些不重要的事,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如今的小张早已变得从容不迫,在拥有了成功的事业后,还获得了甜美的爱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不再专注于小事。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他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自己在去上班的公交车上听到了一种说法,有人提倡,在一个星期内要有两天不看报纸,为的就是不去接触那些负面的消息。静下心来想一下,这样的做法也非常有道理。有些事情会像粘在人身上的泥土一样,拍拍就掉了;而在离开你的身体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并不算什么,尽管它粘在你身上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万分的不自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大同小异,心中有了大,才会放下小。有一项针对世界冠军的调查就很说明这一问题。调查者发现,那些夺得世界冠军的人往往很早就怀揣了这份特别的理想,并且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追求,他们所下的这个决定充满着十足的信心,在这其中,他们也遇到了其他人所常见的种种挫折,但由于他们心中有一个高过一切的目标,所以很容易忽略那些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的琐碎。长期的内力凝聚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他们终于因为能够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耀。所以,如果现在你的心中也有一个理想中的目标,不妨也向这些冠军们学习学习吧。

实际上,在生活中最聪明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对小事无动于衷的人,他们十分明白自己应该去理会什么,不应该去理会什么,并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能够改变命运,什么事情却只会消耗有限的青春。这样的人对那些较重要的事务无一例外会感到兴奋,与此同时也善于把无关紧要的事情搁置在一边。在将全部的精力集中于大目标上后,成功自然便会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用你100%的精力对待你的80%

有位加拿大著名的田径教练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管是不是从事竞赛的人,大多数都是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吝啬鬼;他们经常保留一些什么,因为,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赛之中是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也不能将自己的力量,完全地发挥出来。”这一个观点,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所感触。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之所以会溃败,很多原因是来自于自身留有退路,并不是因为对手十分强大,而是因为自己将部分的精力分散在了担忧无法取胜的问题上。

一般而言,自我内心所期待的事物才是自己比较容易接受的,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你越期待你想要的东西,你就越有可能得到它。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相对于漠不关心它的命运的人,它会对真挚地对待它的人更容易萌生好感,更容易去接受他(她),成功亦是如此。

中国滑冰冠军——杨扬就是一个最好的事例。多次的比赛中,她都轻松地拿到了第一名,但是,在参与2002年冬奥会短跑道速滑1 500米的比赛中,她却输得很难看了,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她的压力太大了,各方面的,还有各种小舆论……让她完全失去了以往滑冰时的状态”,她的精力完全被拴在了与比赛本身无关的琐事上,还有什么精力去比赛?

强者在失败之后自会找出自己的缺陷,冬奥会后,杨扬并没有停留在阴影中,她用了很短的时间便走了出来,在其后的500米和1 000米比赛中连连折桂,实现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零的突破”。在短短几天的时间中,我们所看到却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杨扬,一个是10%的杨扬,一个是100%的杨扬。

其实有许多人都如同杨杨一样,优秀是你,没落也是你,一念之差,有时就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你只有别把小事太当回事,你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假如你有兴趣、又有时间的话,你可以把对你而言最重要的20个和你有密切关联的人写出来,你会发现,他们的重要程度远远超过剩余80%的人,只要你好好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对你的关怀给予回应。在这种关爱与被关爱的双向施予与获得中,基本上你的生活将会比别人幸福得多。

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对生命中那些最重要、最难得遇见的人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是把他们给忽略了,反而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人和事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时间、金钱以及感情。多年之后,回首再望过去的人生,却悲哀地发现,自己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在了最无益的事情上,却把最为宝贵的感情给了一个错误的人,而昔日早已无法重来了,这样的人生的确很可悲。

也正是因为如此,管理学家尤金·葛里斯曼反复强调一定要“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而尽可能不要花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换一句话来讲,你只要100%地对待生命中的20%而不是80%,你所关注的那20%便会成为指引你成功方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