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417200000018

第18章 全能型妈妈,夺走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老人和父母的宠爱与呵护。可以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老人眼中的太阳。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很多事都是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一律代劳,全部包办,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凡事不动脑,也不动手。比如,走路时,总担心孩子会摔倒,于是抱着孩子;当孩子吃饭满地乱撒时,担心孩子吃不饱,担心勺子戳伤了孩子,于是就喂孩子吃,亲自己给孩子穿衣,给孩子洗澡,给孩子提书包……总之,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长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手包办。因此,出现了很多“全能妈妈”,即不需要孩子花一点口舌、费一点力气,什么都为孩子做好,使孩子的手、脚、口、目等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前不久,在一家晚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有一名女大学生辛辛苦苦考上了某名牌高校,然而就在开学后一个月后,学校通知家长来领女儿办退学手续,当她的妈妈千里迢迢赶到学校质问原因时,校方的回答令这位妈妈惊讶得半天合不上嘴角。

原来她的女儿自从入学以来,经常在校园迷失方向,从教室不知回宿舍的路怎么走,不知怎么在食堂打饭,常常饿肚子。有一次晚自习后竟然找不到回宿舍的路,一个人躲在校园路旁哭泣,最后被一位老师发现才得以安全送回宿舍,校方考虑到她的安全建议退学。听了校方的解释这位妈妈很愧疚,她承认自己是“全能妈妈”,从小到大女儿所有的事都是她一手包办,从没让女儿单独出过门,不让女儿做任何事,除了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不断有媒体报道过类似的新闻。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也引起了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考问,这也是对父母包办代劳的教育方式的否定。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说,跟这个同学的退学相比,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陪读。每年的新生入学,学校都要花很大精力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床铺,甚至不会买饭菜票的学生太多了。按说,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应该在进大学前就掌握,可事实上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一旦离开父母就无所适从了。

没有不爱孩子的妈妈,孩子第一个爱的对象也是妈妈,他们愿意每时每刻与自己心爱的人待在一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比如分享有意思的事情来向妈妈表达爱意。同时他们相信自己无条件地被妈妈爱着,因此,他们跟妈妈在一起时更随性地展示真实的自我。

但是,妈妈事事包办代替,或把孩子看得过于娇弱,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这对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信心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而且还会严重扼杀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等,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不前,从而为消沉、懒惰、无能、自卑埋下了祸根。

其实,爱的付出不等于爱的收获,方法不当的话,有时候付出得愈多,收获得愈少。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永远也长不大,没有与他年龄相应的能力,永远也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知道,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机,耐心细致地培养和训练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技巧,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他们一定的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力,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和要求,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由,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独立的前提。我们常常见到,不到一岁婴儿就抢着抓碗筷,试图自己动手吃饭,尽管弄得满脸是饭粒,却表明了他的愿望。到了两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独立的愿望更加强烈,什么都想要“我自己来”,自己洗脸,自己开电视。年幼的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独立做事的快乐。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的过程中,促进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同时建立起自信心。过度的照顾、保护或经常拒绝孩子“我自己做”的想法,不仅会使孩子无从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也会使其失去成功的体验。

特别是妈妈,要认识到“让孩子锻炼”的重要性,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么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如果从这时开始,妈妈能因势利导,放手锻炼并从旁支持、鼓励与帮助,孩子的独立性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许多妈妈任劳任怨,一切为了孩子,对他们百般呵护,处处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代替,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是,生活好像在有意和她们开玩笑,妈妈的愿望却落空了,辛勤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孩子不仅没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而成了她们永远的负担,孩子好像永远长不大,不仅担负不起创造未来家庭幸福的使命,而且连自己的生存和生活都要依赖父母。

一个“全能妈妈”只会剥削孩子成长的机会,这种看似完美的爱,实则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空间,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为了孩子的未来,不能一见孩子哭就心软,有时需要下狠心,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迎接人生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让孩子独立、自主、自强的能力,并能让孩子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当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尊重他的情感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