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普京八年
10416500000008

第8章 因势利导与突破创新

面对从叶利钦手中接过的千疮百孔的俄罗斯,普京必须找到一条带领俄罗斯经济突围的道路。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凡是遵循比较优势的经济体一般能够实现经济剩余的最大化,资本积累多,要素结构提升快,经济发展的成本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就更强。而且实践也证明,越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就越快。任何一个国家,若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最便捷的途径莫过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来谋求快速发展和提升实力。俄罗斯经济的比较优势显而易见。普京执政时期,整肃寡头、控制战略资源、重组石油工业,其意图都在于充分发挥俄罗斯的资源比较优势,利用世界能源市场的高价位及欧盟对其能源供给的依赖性,成就“大国复兴”之梦。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单纯强调低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禀赋优势的国家,很容易因忽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从而无法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普京的治国方略和经济思想对能源比较优势有清醒的认识,培育创新型经济在其经济战略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普京发展俄罗斯经济的战略思维与政策措施的又一主线可以概括为“比较优势的回归与超越”,包括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和努力突破比较优势陷阱两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俄罗斯经济的比较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二是雄厚的基础科技潜力。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2004年出版的《俄罗斯——复兴之路》报告,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3%,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45%,均居世界第一位。在近四十年的世界经济运行轨迹中,石油、天然气的价值和战略意义可谓非同一般,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的“难以赶超”决定了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将长期占据特殊地位。普京曾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这样指出,“不管怎样,我们仍保持着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和人才资源。一系列富有前景的科技研究项目和先进的技术工艺保存了下来。我们的自然财富还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我们的国家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普京意识到必须抓住“天赐良机”,借助世界能源市场的大好形势,充分利用俄罗斯的能源和其他资源优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积累将科技“潜力”变成“经济实力”所必不可少的资金,凭借资源和高科技两大优势的互补和转换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为充分发挥本国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和恢复国家经济实力的作用,加强对能源产业的控制权成为普京经济政策不得不加以重视的问题。

(一)整肃寡头

“寡头”是俄罗斯私有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他们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的私有化瓜分了国有财产,迅速成为俄罗斯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据调查,90年代,仅22家大型私人企业就控制了俄罗斯大型工业生产企业总收入的40%。1996年总统大选后,寡头们通过“贷转股”的把戏又掌控了绝大部分自然资源,俄罗斯十家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几乎全部控制在他们手中。他们不仅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而且在政治领域也掀起了波澜,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一大威胁。削弱寡头势力成为普京上台后面临的严峻任务之一。2000年6月13日,俄罗斯“大桥媒体集团公司”总裁古辛斯基受诈骗国家100万美元巨额财产罪指控,被俄罗斯总检察院拘留,其资产被查封,普京由此打响了向寡头开战的第一枪。古辛斯基落网后,别列佐夫斯基也因涉嫌经济案件流亡国外。随后石油大亨阿列克斯普若夫、工矿业大亨波塔宁也被起诉。2003年10月,普京又将俄罗斯第一大富豪、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监狱,追究其个人及公司的逃税罪,拍卖该公司资产。如此一来,普京在保证不重新审查私有化结果的同时,用加重对偷税、漏税者的惩罚等强硬手段瓦解了寡头的经济基础,不仅明确宣告寡头政治的终结,成功遏制了寡头们对国家经济的掠夺,而且通过拍卖和提高征税等措施,将国家经济命脉重新控制到政府手中,实现了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控制。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4年,俄罗斯的许多大公司鉴于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前车之鉴,惧怕政府的审查,开始主动缴纳税款。仅2004年一年,俄罗斯政府税收收入就比2003年增加了3200亿卢布。与此同时,普京对寡头的打击也给了那些曾经或正在从事非法侵占国有资产的人以强烈的震慑,普京意在告诫他们“要遵纪守法,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否则就会受到国家强制性的制裁”,“谁要是还不引以为戒,那谁就是下一个”。

(二)控制战略资源,重组油气产业

虽然普京在第一任期对寡头势力进行了打击,但到2004年,俄罗斯政府控制的石油公司仅占石油工业的7%,石油收入仅占财政收入的15%,石油利润仍然掌握在尤科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苏尔古特油气公司、阿尔法集团公司等私营大企业手中,其中仅尤科斯公司就控制着俄罗斯全国石油总产量的17%,石油开采量的29%,其石油储量甚至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资产总值超过400亿美元。为了发展资源经济、实现中期经济振兴目标,普京决定对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起着关键作用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实施严格的控制,甚至不惜代价,顶住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通过一系列变幻手法,成功地加强了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2003年,俄罗斯政府全力阻止尤科斯石油公司将其40%的股份卖给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企图;2004年,俄罗斯以国家名义收购尤科斯的核心资产——尤甘斯克油气公司76.79%的股份,2005年,由国有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2.7%的股份,最终形成了以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为核心的油气工业格局。目前,俄罗斯政府正在制定新的《矿产法》,剥夺地方政府对当地能源资源的决定权将是新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限制外资进入俄罗斯战略性行业的文件仍在进一步完善调整中。2006年,俄罗斯政府成功地迫使壳牌公司让出了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控制权,国有天然气工业公司获得了价值200亿美元的萨哈林—2项目的主导权;俄罗斯政府还对英国石油公司发出警告,指控该公司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项目违反了环境保护政策;同时,为了减少外国资本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控制,俄罗斯政府或明或暗地干预和阻止外国公司对俄罗斯能源公司的收购;2006年,俄罗斯最大企业“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股票市场完全开放,俄罗斯政府通过收购新增股,将国有股份提高至50%以上。普京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进一步表示,“俄罗斯必须在核能领域创建集中核能企业和工业的统一的集团,以求维护国家的国防利益”,普京认为,“这一任务必须由一个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运营的集团来完成”。

截至目前,在普京政府的铁腕运作下,国家已经掌握了俄罗斯能源生产的50%和石油产量的67%,并有效控制了所有石油公司。仅由国家控股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就掌控了全俄罗斯石油产量的1/3和天然气生产的9/10.国有和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数量从2001年的3617万增加到2006年的4113万。俄罗斯政府在能源、军工、飞机制造、重型机械、汽车制造、核能、矿业开采、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银行、造船等几乎每个重要战略领域都建立起了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大大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此外,普京还从制度上确立游戏规则,通过招标拍卖采掘许可证、提高原油的出口关税,严格资源利用税的征收、设立稳定基金等措施使政府牢牢抓住了“自然资源租金”,以期能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得以利用资源比较优势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普京表示将继续加强国家对大企业、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部门的控制,杜绝这些部门产生新的寡头,使大企业家成为听命于国家的雇用经纪人,同时鼓励企业把部分利润用于社会福利,对社会担负更大的责任。

在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战略资源的同时,普京敦促政府和有关方面对自然垄断部门进行改组。自然垄断行业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天然气、电力、铁路运输等传统垄断部门的改组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政治较量和利益斗争。普京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持谨慎态度,强调“不能够再允许这些领域财务不透明、成本费用增加、管理落后,也不可能再给这些行业那么大规模的补贴,但是对这些基础性垄断行业进行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关注其经济与社会的后果,注意保护所有者和投资者的权益,”“行业改组要以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主,而不是以公司或公司领导人的意愿为主”,“公民、市政府和国家作为垄断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不应该在自然垄断行业的现代化中蒙受损失。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意在降低成本,杜绝非生产性开支,并催生细致周密的投资计划”。正如普京所言,“改组自然垄断部门,成立国家公司,掌控战略资源,这对经济增速至关重要,也是发展和培育竞争力的巨大储备”。

(三)制定和实施能源强国战略

普京政府于2003年5月出台了《2020年前的能源战略》,将石油天然气作为俄罗斯经济振兴的重要依托,将实施“能源战略”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强调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实现能源效应最大化的经济战略显现无疑。在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石油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石油力量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成为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2000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为普京成就恢复俄罗斯经济的梦想提供了历史机遇。能源产值已占到了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年贡献率也达到了3%左右,能源工业已成为俄罗斯经济振兴的战略基础,成为其提高和巩固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普京将俄罗斯定位为“能左右国际能源市场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以其独一无二的“石油大国”地位来营造自己的强势。能源消费大国对石油的担心、渴望、争夺、战略运筹,更使普京对俄罗斯能源王牌的威力充满信心,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大战”充分彰显了俄罗斯的能源力量。

二、寻求创新发展

经济学理论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在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甚至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是指陷入或者陶醉于自己的自然资源、成本或既有能力的比较优势而不能自拔。以劳动力成本或自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通常都是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因而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地区、国家被这类产业所吸引时,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除了优势不断消耗之外,还因为过多资产的投入而被套牢,其竞争优势也会日渐削弱乃至消失。

从俄罗斯的实践来看,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实施能源战略已为其经济带来了现实收益,但这条道路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俄罗斯会不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是俄罗斯经济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普京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经济日益开放,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有被固化在原料供应领域的危险。一方面,由于俄罗斯能源原材料行业的高度集中化,能源出口收益可能滞留在行业内部,无法进行跨部门融通;另一方面,能源原材料行业的高收益率也对生产要素形成“虹吸效应”,大量资本在继续进入这一产业,从而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普京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此提出了警告:“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以高于自由市场竞争的速度在提高,经济资源仍在以有利于垄断部门的方式在配置,垄断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在增长。”

普京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他对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忧虑,以及对俄罗斯可能患上“荷兰病”的担心,一再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对俄罗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警示国民说,“我们正在坐吃山空,耗蚀国家资源,长此以往,国家终不免沦入政治和经济停滞的窘境”,“如果今天不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那么明天等待我们的将是漫长的经济停滞……如果我们不能够使经济结构现代化,那么当前经济的这种资源导向性将长期无法改变,甚至还会加强”,而且普京还特别强调“结构性的改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制订远景发展计划上”。西方观察家也看到了俄罗斯政府的战略意图,他们认为,“普京政府前进的方向是利用其能源收入投资工业”,“通过能源、原材料和金属出口方面以获得足够的顺差来投资本国工业以在世界经济中获得竞争力”。

普京政府在《2006~2010 年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三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继续按现行的、走资源型与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推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即走创新型经济增长道路;三是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俄罗斯要加速从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发展型模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创新、人力资本、高科技与自由经营的基础上。显然,普京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有着深入思考的,希望通过当前发挥“比较优势”,“伴随着经济增长,丰富的科技潜力将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从而为高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突破“陷阱”,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普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

(一)创建稳定基金

普京认为国家预算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要能够确保国家完成自己的基本职责;另外一部分则是建立于外部市场环境良好所带来的超额收入,将这部分预算资金用于应付可能出现的风险或用于解决重大战略性问题。普京在2003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最近几年国际市场行情良好,获得了大量额外收入。显而易见,如果没有这些钱,我指的是没有良好的外贸形势,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就会小得多。应当记住,不可能永远有这样好的发展环境”。俄罗斯政府根据普京的提议创建了“稳定基金”,旨在“确保能源价格下跌时的财政平衡,防止进行结构改革时可能的风险以及资金不足”,其资金来源主要为石油出口税收和政府财政盈余。从设计构想及实践运行来看,稳定基金不仅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正在成为“加速器”。2007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再次建议,从2008年2月1日起,将“稳定基金”拆分成“储备基金”和“下一代基金”的设想,并且建议用“国民福利基金”取代“下一代基金”的名称,使当代人和下一代人都有享受“能源红利”的权利。

(二)培育创新经济

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创新型经济正在成为俄罗斯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普京指出,“归根结底,迅速而稳定的增长只有在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时才能实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条件下,国家经济应当根据其科技优势来发展。当然,很遗憾,现在俄罗斯工业使用的大部分工艺设备相对于先进水平已经落后了不止几年,而是几十年。而我们的能源使用率即使借助气候条件,也比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低好几倍”;“由于投资不足,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导致在高科技产品市场……俄罗斯的份额还不到1%,而美国和日本所占份额分别为36%和30%”,为此“必须采取改变情况的具体措施……使俄罗斯在现代能源、通信、宇宙、航空建设等高科技范围内全面发展,成为技术服务的出口大国”,因为“我们没有权力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信息革命中呼呼大睡,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在战略上失败”。

普京认为:“目前俄罗斯国内企业对科技进步成果并不敏感。大部分企业既不投资新技术研发,也不花钱改造原有老设备。而与此同时,国外对俄罗斯的科学家,对他们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却有着很大的需求。外国风险基金的投资、世界级研究中心和国际康采恩的资助说明俄罗斯的科研力量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这些巨大的科技潜力却没有被俄罗斯有效利用。因此,政府应当找到并确定能够支持新技术发展并且适合俄罗斯资源、市场和经济形式的方法。”而从方法上来说,“对科技进步的支持,不需要讲排场,不需要针对某一个行业,只需要跟踪具体项目即可,需要帮助俄罗斯的研发人员走向世界风险资本市场”。此外,还需要“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如经济特区、科技园、风险基金、投资基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等”。在普京的推动下,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培育创新经济发展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税收的调节功能,加大能源行业税收,减轻创新型企业税负;加快科技园区和经济特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特别强调俄罗斯要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和科学发展的钥匙。在纳米技术的基础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能够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民族安全,保障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采用纳米技术制作的产品将进入每个人的生活,这一点儿都不夸大其词,纳米技术产品还能让我们节省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普京还一再强调国家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为纳米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人才和组织保障,“使俄罗斯在2015年前成为全球信息空间的领头羊”。俄罗斯政府按照普京的要求制订了发展纳米工业的战略计划。

三、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寻求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国际经济学界或许对全球化的起点存在争议,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却是有目共睹、无可争议。在推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中,除了科技进步、跨国公司、资本逐利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苏联阵营的瓦解。东欧和苏联各共和国放弃了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过渡,使“冷战”时期两个平行的、基本互不往来的世界市场合而为一,世界各国在经济制度上迅速趋同,于是全球化在贸易、金融、投资三大潮流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京很清楚“如今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大小贫富,如果与外部世界隔绝,都不能顺利发展。相反,成功总是伴随着那些有意识地、和谐地、快速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国家”。但是,对俄罗斯而言,普京认为“是否要融入世界经济,是否要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俄罗斯已经是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已开始了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努力,在其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界,普京对此的基本思路可以简练地概括为“循序渐进,利益至上”。

(一)循序渐进

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教训非常深刻,盲目地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甚至一度对所有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导致俄罗斯国内市场迅速被外国商品占领,本国消费品制造业受到来自进口商品的排挤;盲目放开资本项目的流动,则导致了金融市场被外资所操纵,成为爆发199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场危机同时也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资本项目开放问题上是以西方国家利益为考量标准的,忽视了转轨国家的具体条件。俄罗斯于1998年1月1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贷款条件下,被迫对外资完全放开国债市场,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历史经验迫使俄罗斯在对待融入世界经济问题上采取审慎立场,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提出了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思想。

(二)国家利益至上

普京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指出,“今天的俄罗斯越来越与世界经济融合,因此,我们也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各个层面的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为俄罗斯的经济利用提供保护和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反对国内企业家的歧视,保护并合理地利用俄罗斯的海外资产,在我们能够接受的条件下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进程,尽一切努力来全面提高俄罗斯的国家竞争力。”由此可见,在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普京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我们看到,普京在处理俄罗斯对外关系时,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手中最有把握和“杀伤力”的资源话语权,努力为实现国内发展目标创造着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始终不渝地采取强硬的立场,在必要情况下,则毫不犹豫地捍卫国家利益,并且认为这与俄罗斯进一步加入民主国家行列和国际经济组织的目标并不矛盾。

(三)偿还外债,吸引外资

外资和外债是一个国家面对世界经济最直接的窗口。针对外债问题,普京认为,“不堪重负的外债是国力软弱的标志之一”。债务不管如何重组,都只增不减。这种依靠外援发展经济的模式只能把国家变成性命拿捏在别人手中的“人质”。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要求我们以文明的方式来解决负债问题,我们要吸取今天的教训,今后只有在我们确切地知道如何有效使用这些资金、知道如何去偿还这些债务时才可以再去借债,以免让我们的子孙替我们背负沉重的负担。

在吸引外资方面,普京明确表示支持采用这种“借鸡生蛋”的办法提高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并且高度重视引进外资对振兴俄罗斯经济的作用,“没有外国投资,国家的振兴将需要很长时间,将会困难重重。俄罗斯没有时间等待缓慢恢复,应该尽一切可能使外国资本投向俄罗斯”,同时希望外商们能增大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比重,特别是对非能源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希望能“与外资共建俄罗斯新经济”。

(四)不卑不亢的“入世”努力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大国,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俄罗斯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普京认为,俄罗斯需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他看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它也不是对表现好的一种奖励。世界贸易组织只是一个工具。谁会用、用得好,谁就能更强大。俄罗斯已经进入了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但不能参与规则的制定,这必将不利于俄罗斯竞争力的提升。WTO的成员国身份将使俄罗斯能够在世界市场上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而只有面对国际市场的严格要求,在国际市场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俄罗斯经济才有可能发展。所以,俄罗斯应该争取加入WTO,并为此储备人才,加强政府机关对企业的服务,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条件。”但与此同时,普京也强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如何更加合理地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问题,一个如何从综合向世界经济获取足够利益的问题”,所以,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姿态不卑不亢,俄罗斯不会以损害本国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地位,“只有各项条件符合自己的利益时,俄罗斯才会最终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五)增强国家竞争力

普京很清楚地意识到,虽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使俄罗斯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世界上远非所有的人都愿意与一个独立、强大而自信的俄罗斯打交道”;虽然“世界经济的对抗时代结束了,没有人想与我们对抗,但也没有谁再特别地期待我们,也不会有人特意来帮助我们,‘阳光下的位置’只有靠我们自己争取”,特别是在“世界各国遵循着国际社会的‘残酷竞争’准则,争市场、争投资、争政治与经济上的影响力;在经济与政治的方方面面展开竞赛,赛税负大小、赛安全程度、赛产权保护、赛司法体制效率、赛投资环境的吸引力、赛自由经济的发展”的今天,“俄罗斯必须使自己强大而且有竞争力”,因为“国家的竞争力……直接决定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为此“我们需要用智慧来安排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体中的新地位”,来“与世界的所有国家建立起建设性的、正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