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普京八年
10416500000025

第25章 农业和农村状况及发展前景

农业作为农产品生产部门,对保障居民粮食需求、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促进农业地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俄罗斯农业和食品工业产值占GDP的8.5%左右,其中农业占GDP的4.4%。农业的就业人口约为730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1%。1999年以来,俄罗斯农业连续8年持续增长,这是苏联和俄罗斯近60年来首次出现的局面。从1999~2006年,农业产值增长了34.4%。2006年,盈利农业企业占比首次超过了全国各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企业利润率翻了一番,纯利润增长近30%,逾期贷款总额下降了20%。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005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倍。外资对农业的投资增长,从2002年起,外资不仅大量进入食品工业也大量进入农业,2004年增长20%,2006年增长30%。下面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及主要农产品产量

(一)普京主政以来俄罗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关于普京时代俄罗斯重点发展市场经济“大农业”的判断不能得到统计数据的支持。当前,俄罗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1.各类农业生产者之间形成了自然的劳动分工

俄罗斯农业有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是农业企业、居民经济和农户(农场)经济。从现有统计数据看,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主体之间形成了自然的劳动分工,农业企业是粮食、甜菜和葵花子的生产主体,居民家庭经济是马铃薯、蔬菜等作物的生产主体,在养殖业方面,农业企业与居民家庭经济平分天下。农户(农场)经济目前虽然在农业产量和产值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其产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农业企业和居民家庭经济。各类生产组织之间的自然劳动分工是俄罗斯土地及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粮食、甜菜、葵花子的生产需要进行大田机耕作业,而马铃薯和蔬菜种植大多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企业和家庭经济只能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劳动和生产资源优势组织生产。另外,大力支持小型农业企业的发展仍是俄罗斯政府农业扶持政策的重要方面。

2.出现了一些大型农业控股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投资设厂、收购、兼并等措施,建立起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一些大型农业加工企业正在兴起,比如,欧洲最大的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吨葵花子的加工企业,已在顿河罗斯托夫建成投产;投资3.5亿美元兴建的“鲁斯农业”生猪养殖场在贝尔格勒州即将建成投产。

3.外资开始流入俄罗斯农业领域

比如,2005年,法国丹侬公司投资兴建了大型奶制品生产企业;专门生产粮食收割机的“克拉阿斯”公司已在克拉斯诺达尔安家落户。

4.农业企业财务状况明显好转

从1999年起,俄罗斯农业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改善。盈利企业数量提高,企业利润率增长。从2002年起开始落实的农业企业债务重组计划,对农业企业改善财务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04年起农业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了质的飞跃,利润率明显提高,盈利企业所占比例超过了50%,尚未偿还逾期贷款的企业的数量以及企业债务总额明显下降。

5.农业生产者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农经济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在地区间差距拉大,俄罗斯幅员辽阔,各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等原因,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差距日益拉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即使在一些同质化地区,也存在农业企业生产成本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情况。

(二)种植业产量水平已恢复并超过改革前水平,养殖业恢复缓慢

1.种植业持续恢复,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到2004年,俄罗斯农业种植业产量已超过1990年的水平,2006年的产量比1990年高出6%。但俄罗斯种植业在总体上仍然是靠天吃饭,气候对生产的影响较大,年产量很不稳定。近年来,俄罗斯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的突出特点是:

(1)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产量增长较快。葵花子、甜菜、马铃薯及其他蔬菜的生产在新技术支撑下获得了高速增长,产量指标超过了苏联时期的水平。葵花子种植生产已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实际上,葵花子产量在经济改革初期就已出现增长趋势,但当时的增长是粗放型的,主要增长途径是利用豆麦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后留下的土地,扩大了向日葵的播种面积。从2001年起,葵花子的收成快速增长,生产者开始大量使用改良品种,并增加了化肥施用量,实现了在播种面积不变情况下的产量增长。同时,由于向日葵与豆麦类粮食作物种植对土壤状况有相似的要求,两者之间出现了争抢耕地的现象。

(2)粮食作物仍然是俄罗斯的主要农作物。其中小麦产量不稳定;燕麦产量明显下降;玉米产量有所增长。近5年来燕麦、荞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了10%~20%,玉米产量增长了3倍。玉米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国际玉米价格增长较快,美国用玉米提炼乙醇,玉米需求急剧增加。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提出,到2012年,用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将增加到750万吨,即比2005年翻一番。同时,俄罗斯国内养殖业饲料需求大幅提高。在国内外需求同步提高的情况下,俄罗斯玉米播种面积明显提高。另外,由于从2003年起国家对稻米进口进行调控,俄罗斯国内稻米产量有所增长。

(3)甜菜产量在国家实施食糖进口配额制度后有所增长。2003年,俄罗斯政府开始加征食糖进口关税,建立调控税率制度,其税率与纽约交易所和国内价格建立联动关系。这一制度实施后,甜菜播种面积及收成均出现增长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用甜菜为原料的食糖产量大幅增长,超过了改革前的水平。2006年甜菜播种面积增长了24%,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近七年来,甜菜收成率不断提高,2006年增长了近40%。

(4)油菜产量近三年来增长较快。这首先得益于欧盟扩大使用油菜生产生物燃料的做法。欧盟宣布到2010年将用油菜总产量的5.75%制作生物燃料。据预测,到2013年欧盟30%的油菜(超过1500万吨)将用于能源生产,2003年能源行业消耗油菜3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在国内方面,油菜是俄罗斯养殖业的饲料之一。国内外需求增长促进了俄罗斯油菜产量的增长。

(5)马铃薯是俄罗斯主要农作物之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作物。近五六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虽有所下降,但收成率不断提高。其中,农业企业的马铃薯产量占比有所提高。从总体上看,俄罗斯马铃薯种植也仍是粗放型的。

(6)亚麻产量经过长期下滑后开始出现稳步增长趋势。亚马产量增长既是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亚麻加工企业现代化改造的结果。俄罗斯亚麻生产呈现出区域分工的特点,西西伯利亚地区成为亚麻主产地,而亚麻的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2.俄罗斯农业养殖业发展状况仍不容乐观,复苏乏力,恢复缓慢

2006年,养殖业产量仅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50%。养殖业生产复苏乏力,产量下降,导致养殖业产品供应紧张。近年来,俄罗斯人均肉食消费量下降了30%,奶消费量下降了40%。养殖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表现是:主要牲畜的存栏量不断下降。主要养殖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有的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有的出现了缓慢的增长势头,但增幅不稳定。在总体情况欠佳的情况下,一些养殖行业开始快速恢复。1998年以来,肉禽产量年均增长17%。猪的存栏量快速增长。2006年,肉类制品产量增长了4.6%,猪肉产量的增加导致价格下降。2005年,猪肉价格上涨了30%,2006年上涨了2%。从全国范围看,家畜的产量指标不断提高,奶制品产量已超过苏联时期。一些地区的猪肉和禽肉产量快速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06年莫斯科州、贝尔格勒州、奔萨州、克拉斯诺达尔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猪肉和家禽产量增长了130%~160%。“农业发展”国民优先项目启动以来,养殖业开始出现好转趋势。2006年肉类生产增长了近5%,禽类增长约15%,生猪养殖增长了约9%,奶的生产增长了1%,2006年大牲畜存栏量下降的趋势得到扭转。

二、农村贫穷状况及解决贫穷问题的政策措施

(一)俄罗斯农村贫穷状况的根源

贫穷问题是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俄罗斯农村状况不断趋向恶化。据统计,俄罗斯3300万居民处于贫困状态,其中75.6%(2950万人)是农村居民。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在整个90年代,农业生产下降了40%。农业生产增长速度放缓,农村就业岗位少,农村社会和工程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村社会问题不断激化。只有约60%的农村居民达到全国人均收入水平,35%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另外,俄罗斯农村地理布局分散,并且远离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被城市吸收。农村快速边缘化,为解决农村贫穷问题增加了难度。另外,农业劳动的质量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在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总之,农业生产状况既是农村状况恶化、农村贫穷水平较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推出了若干改善农业、农村状况的政策措施,随着农业形势的改善,农村状况趋于好转。

(二)贫穷状况的成因

俄罗斯的贫穷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但这种贫穷大多是由于经济转型造成的,不是长期的、不可改变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度贫穷状况没有地域性特征,多为零星点状分布,边缘化的农业地域尚未出现,只是贫穷人口与其他阶层存在一定差距。

农村贫穷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农业企业工资水平低。农业工资水平相对下降是农村收入水平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前的农业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95%,但到2001年,农业工资水平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9.1%,农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其他产业。同时,农业企业工资两极分化严重,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相差10倍。

二是农村居民就业形势严峻。官方公布的农村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失业水平。但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因种种原因,即使失业也不登记,而实际失业水平可能达到27%~37%。农村除显性失业外,还存在隐性失业。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劳动力需求存在季节性因素,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发达情况下,农业企业虽然工资较低,财务状况不佳,但仍必须保留过剩的劳动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很难招收到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很难提高劳动力效率。农业生产的低效益无法提高企业员工工资。农村新工作岗位的形成,是富余劳动力创造出来的。随着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服务行业的出现,农村形势趋于好转,生活水平提高,为吸引高素质劳动力创造了条件。

三是劳动力素质低,农村非社会化现象严重。员工低工资和低素质是农村非社会化的主要原因。俄罗斯农村居民工作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坐享其成、宿命论、攀比生活条件和知足常乐的心态,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逃避风险。

四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工资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工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低于城市。农村家庭生产获得的实物收入占总收入的1/4.农村居民的总收入落后于城市居民总收入的平均水平:农村家庭生产在改革前的收入相当于城市家庭生产指标的88%,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指标下降到70%。

五是农村居民的食品质量、社会及通信和交通保障水平较差。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低,医疗保健问题严重,社会状况及工程基础设施老化,医院、学校和文化设施数量均有所下降。虽然平均住房面积超过城市,但住房技术装备程度低于城市水平。

六是农村人口问题,农村居民老龄化日趋严重,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居民死亡率高。在全国72个地区都出现了农村居民点废弃现象。无常住人口的居民点的数量达到1.3万个,约占居民点总数的10%,其中3/4位于中央联邦区和西北联邦区。

(三)解决农村贫穷问题的政策措施

针对农村的贫穷状况,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了治理农村贫穷的问题,并将其列为三大任务之一。2005年普京总统提出四大民生工程,其中“农业发展”工程虽然重在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问题,但对农村状况改善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俄罗斯当前治理农村贫穷问题是在《2010年前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框架内进行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首先取决于农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解决农村贫穷问题必须从发展农业入手,增加农业预算拨款,通过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贴息贷款等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状况。二是加强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首先为农业企业培训高素质劳动力,包括建立留住农业专门人才的机制;其次对富余劳动力进行再培训。三是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建设住房、修路、天然气化、发展电力和供水、修建农村居民点。农村社会设施的发展对农业企业提高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24%的农业企业认为,缺乏住房是无法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此外,俄罗斯政府还制定了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发展的联邦纲要。

地方政府解决贫穷问题的政策主要在于支持农业生产,政策有效性取决于各项纲要的实施效率。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改善农村状况的措施和计划。在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有能力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多资金。很多地区的家庭副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家庭副业大多是自给自足型的小型经济,其收入有限,不足以解决农村贫穷问题,也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同时,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并为针对农村贫穷问题制定专门的发展纲要,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发展纲要,但实施效果欠佳。俄罗斯农村贫穷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三、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俄罗斯农业产值连续8年持续增长,但农业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农业稳定发展的因素仍大量存在,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第一,农业增长幅度波动较大,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增强。2000~2003年间,农业产值年均增长6.5%~7%,增长幅度较大,2004~2007年以来,年均增幅下降到1.5%~2%,增长速度放缓。俄罗斯农业投资积极性仍然不高。农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足3%。而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5个百分点。

第二,农业生产条件差,首先表现在市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者难以获取到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由于农产品市场不稳定,资本短缺,私人投资不足,保险活动发展水平低,农业的资金保障程度低,农业人才短缺。农业科技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产业技术装备落后,主要生产设施更新速度慢;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改变,农业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作为弱质产业,仍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第三,在粮食自给有余,部分粮食出口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一些品种的农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与进口粮食相比,俄罗斯本国农业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低,在市场上受到进口农产品的排挤。与2000年相比,粮食和农业生产原料的进口总量增长了1.9倍,2006年进口总额高达216亿美元。在肉、奶市场上,进口产品占据相当高的份额。欧盟国家农业国内支持度高于俄罗斯,欧盟农业生产企业每公顷农用地获得的财政补贴是俄罗斯的60倍,欧盟每年用于补贴农业的预算支出为600亿美元。进口粮食对俄罗斯粮食市场冲击较大,俄罗斯目前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为12%,而欧盟进口平均关税为25%。

第四,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剪刀差”日趋扩大。农产品价格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成本。此外,自然垄断行业产品与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所需的燃油、电力等支出增加,农业企业利润率难以快速提高。

第五,一些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仍在不断恶化,农业企业债务负担未得到根本解决。虽然政府启动了农业企业的债务重组计划,但仍有近1.2万家企业因各种原因无法参与该计划,近5000家企业在债务重组后仍无法清偿重组后的债务,导致一些农业企业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农业企业破产企业数量快速增加:2004年破产诉讼案为3455件,2005年11月初,还有6210件处于诉讼程序中。

农业的惯性发展以及较低的竞争力,导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系统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产业间的交换减少,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速度慢,对经济增长有消极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导致城乡间社会紧张程度加剧,由于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也导致地区矛盾;农村居民大量流入城市,激化了城市的社会问题,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住房市场的失衡。

四、农业发展前景

根据2006年12月29日颁布的《农业发展法》,俄罗斯政府制定了《2008年—2012年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原材料及粮食调控的国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一文件确定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针、国家农业政策措施以及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机制。其中,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地区稳定发展、扩大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发展农村地区社会和工程基础设施,促进住房建设,发展天然气管道系统、电力和供水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休闲机构,加大交通和电信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加强农业生产者竞争能力,使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资源创造条件;拓宽农业融资渠道,使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信贷资金,为农业部门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条件;加快农业重点领域的现代化改造,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促进农村居民扩大需求;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农业收入;发展保险业,完善税收制度等。该纲要指出,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不仅是解决生产、金融和社会问题的经济前提,也应该是GDP翻一番、减少贫穷、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保证。

《2008年—2012年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原材料及粮食调控的国家纲要》提出了执行完毕后的预计指标,农业生产盈利水平提高到10%(目前盈利水平为8%),国产农产品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63%提高到66.8%,农业企业工作人员工资翻一番,从2006年的年工资3.72万卢布增加到7.37万卢布。

但专家认为,该纲要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根据该纲要,2008~2012年,俄罗斯政府计划从联邦预算拨款5540亿卢布(约合160亿欧元),但即使加上地方政府预算拨款(地方预算拨款不应低于联邦预算拨款的10%,这是强制条件),预算划拨资金仍难以满足需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欧盟投资于猪肉、牛肉和牛奶生产的年预算拨款总额高达570亿欧元,美国每年支持农业的资金总额约为2500亿美元。其次,对农业信贷的补贴额度仍然很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者的信贷需求。该文件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里提供的信贷补贴资金,可保证农业生产者获得3000亿卢布的贷款。信贷补贴规模无法满足需要,很多农业区60%~70%的企业无法得到信贷利息补贴。再次,该《纲要》并未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列支。虽然投资基金可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但投资基金的投向必须是50亿卢布以上的大项目。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均为小额投资。此外,虽然《纲要》内容详细,各项指标明确,但缺少落实机制。比如,《纲要》提出加强农业育种,提高收成率和盈利水平,到2012年使良种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提高1.5倍,从目前的6%提高到15%。但是,《纲要》提出的扩大良种播种面积的途径是为购买良种提供信贷补贴,而俄罗斯种子市场的主要问题并非价格问题,而是良种不足问题。另外,《纲要》提出将粮食销售额提高24%,将粮食出口量提高34%,但落实措施较为混乱。

§§第八章 企业发展与国有经济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