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普京八年
10416500000023

第23章 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全面调整

农业历来是俄罗斯经济的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行了以土地私有化及变革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为中心的农业改革,导致农业生产急剧滑坡,农业领域危机不断。普京主政后,俄罗斯政府大幅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同时继续进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农业生产持续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转,农业、农村状况显现出改善的曙光。本章对普京时代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土地改革进程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当前俄罗斯的农业、农村形势及发展前景进行评介。

农业作为农产品生产部门,对保障居民粮食需求、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促进农业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俄罗斯农业和食品工业产值占GDP的8.5%左右,其中农业占GDP的4.4%。农业的就业人口约为730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1%。从1999~2006年,农业产值增长了34.4%。

俄罗斯自经济改革以来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4月~1998年9月)是叶利钦主导下的激进改革。突出特点是围绕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进行颠覆性制度变革,改变了苏联时期国家对土地的垄断所有权,建立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大规模改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建立了各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激进改革导致农业综合生产指标及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大幅度下降,农业、农村形势急剧恶化。第二阶段(1998年9月~1999年8月)是普里马科夫政府主导下的政策调整时期。1998年金融危机后临危受命的普里马科夫政府对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这一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为普京主政后的农业政策调整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1999年9月以来)是普京主导下的系统性政策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恢复了对农业的有效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思维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政策的调整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主要特点是:第一,摒弃了叶利钦时期以制度变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代之以务实的政策调整,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竞争力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农业和农村的特定问题制订发展纲要和计划。第二,国家农业政策从放任自流向积极干预转变。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和国家财力的增强,俄罗斯政府在解决农业企业债务、农业发展融资和农业技术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从单纯的以提高农业产量为目标的政策向综合性农业政策转变,将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及治理农村居民贫穷问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着力建立有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调整农业发展战略,确定农业发展重点

200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的落后状况及农业生产实际,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计划,并提出了包括“农工综合体发展”在内的四大国民优先项目,为农业和农村改变落后面貌、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法律和组织保证。

(一)制订农业、农村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不同时期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

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政府颁布了《俄罗斯2010年前发展战略》和《俄罗斯2001~2010年农业粮食政策基本方针》(以下简称《基本方针》),对农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发展高效的有竞争力的农工综合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俄罗斯农业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创造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恢复和发展农村地区社会基础设施;三是提高农业科研水平,推广节能技术,生产安全可靠的食品,保护农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其中,《基本方针》全面分析了俄罗斯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着眼于农工综合体及农业地区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俄罗斯农业部根据《基本方针》确定了农业生产的预计指标,将2001~2010年分为两个阶段,前5年的重点是完善市场机制,稳定农业生产,并为农业后续发展创造条件,确定了农业生产年均增长3%~5%的目标;后5年的政策目标的重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竞争力,并将农业生产指标确定为年均增长5%~7%。

2002年12月,俄罗斯政府颁布了《2010年前农村社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10年前农村发展目标是:发展农村乡镇的社会机构和基础设施,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和基础设施保障方面的差距,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为农村乡镇的稳定发展创造法律、制度和经济条件;扩大农村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居民提高收入、增加农产品需求及繁荣农村经济创造条件。《纲要》还确定了2010年前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2003年9月,俄罗斯政府颁布实施的《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2003~2005年)》提出了发展富有竞争力的农业、建立发达的粮食市场、实现农村居民就业渠道多样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农业政策目标,确定了继续进行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优化竞争环境、促进农产品出口、完善关税政策、保护国内粮食市场等阶段性任务,并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如刺激农工综合体实现全面发展,制定有利于农工综合体发展的金融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建立有效的农产品销售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发展等。

(二)提出包括“农工综合体发展”在内的国民优先项目,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提出名为“国民四大优先项目”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中确定了农业领域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如养殖业生产落后、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缓慢及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加快养殖业的发展

明确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将肉产量提高7%;在稳定大牲畜存栏量的情况下,将奶产量提高4.5%。主要措施包括:增加8年期以上长期信贷的规模,将这些信贷用于建设和更新养殖业基地,提高养殖业盈利水平,加快现有养殖业基地的技术更新,增建新的养殖场;确定扶持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财政补贴规模,其中联邦预算2006年拨款34.5亿卢布,2007年拨款31.8亿卢布,计划使用这笔资金新建和更新畜牧养殖场37万个。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俄罗斯政府要求“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增加养殖业良种、技术和设备租赁规模,联邦财政每年将为此拨款40亿卢布,其中30亿卢布用于购买牲畜,10亿卢布用于购买设备。计划每年向养殖业者提供5万只种畜,并为6.5万个养殖场提供设备。同时,对“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购买种畜所需贷款实行零利率,从而将租赁成本降低20%,将租赁期限提高到10年,使租用者的支出平均减少5%~6%。国家对养殖业设备及肉类进口实行调控关税,调整2006~2007年及2009年前的肉类进口配额和关税税率。

2.促进小型农业企业的发展

确定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目标是,到2008年初将家庭副业和农户(农场)经济的农产品产值提高6%。2004年,俄罗斯家庭副业和农户(农场)经济的2004年产值为1173亿卢布,计划到2008年增加70亿卢布。促进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增加对家庭副业和农户(农场)经济的信贷规模,降低利率,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率,其主要机制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小额农业信贷提供95%的再贷款。联邦预算将为此提供资金支持,2006年联邦预算拨款29亿卢布,2007年拨款36.7亿卢布,目标是使家庭副业和农户(农场)经济每年获得200亿卢布的贷款。促进农产品加工、供应和销售合作社的发展,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其中,2006年建成农产品加工合作社200个,2007年建成350个;2006年建立农业消费信贷合作社600个,2007年建成400个。联邦预算2006年为此拨款36亿卢布,2007年拨款45亿卢布。建立土地抵押贷款制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用土地作为抵押获得贷款的能力。“俄罗斯农业银行”2006年开始对土地抵押贷款制度进行试点。为此,联邦预算2006年向“俄罗斯农业银行”注资1亿卢布,2007年注资12亿卢布,计划到2008年向5000农户提供土地抵押贷款。

3.为年轻农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主要目标是建设139万平方米住宅,至少改善3.1万年轻农业人才的住房条件。主要措施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提供住房建设补贴,其中联邦预算提供补贴额不超过30%,地方政府预算提供补贴不少于40%,建筑企业自筹资金30%。住宅竣工后,以商业租赁形式出租给年轻的农业专门人才。为此,联邦预算2006年拨款20亿卢布,2007年拨款20亿卢布。2006年建设住房71万平方米,为1.6万人提供住房,2007年建成68万平方米,再为1.6万人提供住房保障。

(三)制定《农业发展法》,确保农业政策的稳定性

2007年1月颁布实施的《农业发展法》是俄罗斯农业政策的基础性文件。该法共计18条,对国家农业政策目标、原则、基本方针及农业政策措施作出了明确界定。农业政策的目标是:提高俄罗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者的竞争力,保障粮食质量;保障农业地区稳定发展,农村居民就业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保护和更新农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建立农产品、农业原料及粮食市场,提高粮食生产者的收入水平,发展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规模;建立农产品及原材料与农业生产所需的工业品价格之间的指数化制度,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该法确定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包括保障粮食供应,使居民获得稳定的粮食保障;建立和管理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国家对农业生产者提供支持;在国内外市场保护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发展农工综合体的科技和创新活动;实现农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农业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再培训体系。此外,该法还对农业领域联邦专项纲要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作出了法律规范,对国家对农业信贷和保险制度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市场干预机制作出了界定,对各级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职能和权限以及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作出了规范。

这部法律首次确定了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及关税政策,明确了国家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联邦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农业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将为农业政策长期稳定以及农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二、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俄罗斯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体现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农产品价格干预、农作物保险、农机和良种租赁以及发展农机生产等很多方面。

(一)财政政策方面的扶持措施

财政政策方面的扶持措施包括:改变财政补贴机制,变直接补贴为信贷利率补贴。从2001年起俄罗斯政府改变了对农业的财政扶持机制,取消了效率不高的直接补贴,代之以信贷利率补贴,联邦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对农业生产者的银行信贷提供利率补贴。其中,联邦和联邦主体预算为农业生产者的银行信贷提供补贴的比例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2/3,地方预算根据财力情况提供不同比例的补贴。2000~2004年,农业生产者从商业银行贷款约1500亿卢布。此外,从2002年起针对3~5年期农业长期投资信贷也启动了利率补贴机制。2002~2003年,农业企业为进行装备更新、建设或改造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基础设施,在利率补贴机制下贷款200亿卢布。这一机制有效地支持了农业企业的发展。随着联邦预算收入的增加,联邦政府对农业信贷补贴规模不断增加。制定《统一农业税法》,降低农业生产者税收负担。2004年2月生效的《统一农业税法》规定:该法生效后,农业企业可自行选择是按原税种纳税还是缴纳统一农业税;统一农业税替代过去农业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利润税、统一社会税和财产税;增加税前收入抵扣成本的范围,农业企业经营活动应税收入可扣除生产、储存、加工及销售成本,以及银行信贷、广告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所有成本。简化纳税程序,统一农业税每年缴纳一次即可。《统一农业税法》生效后,农业企业缴税仅剩下统一农业税和土地税两项,企业税收负担明显降低。截至2005年6月,有54%的农业企业开始缴纳统一农业税,农业生产者每年可少缴税150亿卢布,税收负担降低了1/3.新税制有利于刺激农业生产和大企业向农业投资。通过实施联邦专项纲要,对土壤改良、农机和燃油保障、养殖业发展、农村建设等提供财政支持。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在农业领域先后制定实施的联邦专项纲要有:“2002~2005年提高土壤肥力纲要”、“2006~2010年保持和恢复农用土地土壤肥力纲要”、“提高农业效率、发展农业资源潜力纲要”(子纲要包括:“畜牧业产品国内市场进口替代的发展纲要”、“粮食出口潜力发展纲要”、“干部保障纲要”、“支持小企业纲要”、“建立农业统一信息保障体系纲要”)。同时,俄罗斯政府继续加快落实“2010年前农村社会发展”纲要,促进农村社会和工程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强农村青年工作,发展非农产业,着力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发展农村旅游等,这一发展纲要可能将更名为“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纲要”。通过实施联邦专项纲要,俄罗斯的农业和农村状况有所改善。

(二)金融信贷领域的扶持措施

金融信贷领域的扶持措施包括:对农业企业所欠债务进行重组。农业企业拖欠各级预算税收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扩大再生产乏力一直是制约俄罗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01年,俄罗斯农业企业债务总额已高达2860亿卢布,其中逾期债务达1800亿卢布,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政府首先对农业企业欠各级预算和预算外基金的债务进行了重组,2001年通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的办法,对8500家企业总额为210亿卢布的债务进行了重组。2002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实施了《农业生产者财务重整法》,提出了为改善农业企业财务状况对债务进行重组的条件。2004年,2.23万个农业企业有逾期债务,对其中的1.21万个企业进行了债务重组,约占总数的54%,其中1.15万个企业签订了总额为716亿卢布的债务重组协议。此外,根据《农业生产者财务重整法补充措施的总统令》,对8600个农业企业注销了总额为276亿卢布的欠税罚款和滞纳金。据农业部发布的数字,截至2006年10月1日,共有12388家企业签署了债务重组协议,占农业企业总数的40%左右,占逾期贷款尚未偿还企业总数的64%。已完成重组的债务总额为806亿卢布,其中滞纳金和罚款416亿卢布(297亿卢布被注销)。此外,近年来农业企业逾期贷款额也出现了下降趋势。仅2003~2004年,逾期贷款总额就下降了33.8%。对农业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有利于农业企业恢复生产、加强管理,对农业生产状况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金融信贷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0年6月,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重新组建过去被拍卖和重组的“俄罗斯农业银行”,着手建立并完善农业金融信贷体系。“俄农行”在农业和农村信贷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向农工综合体提供贷款方面成为仅次于储蓄银行的第二大银行。目前,该银行已在俄罗斯的65个地区开办了分支机构。2001年,俄罗斯政府改变农业信贷政策后,向农业生产者提供贴息贷款大都是通过农业银行进行的。此外,农业银行还提供小额农业发展信贷,其平均贷款额为2000万卢布。建立国有租赁公司,对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租赁是金融业务的新领域。为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和良种租赁制度,2002年,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建立了“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该公司的法定资本来源于联邦预算,通过购买农业机械和良种,再将其以优惠条件出租给农业生产者的做法,对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到2005年,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共提供了总额为220亿卢布的1.9万台农业机械的租赁,以及总额超过15亿卢布的良种的租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从2004年起,俄罗斯保险公司在国家支持下扩大了农作物保险业务,2004年,俄罗斯政府从联邦预算拨款19亿卢布,为农作物保险提供保险金补贴,通过这一做法,2004年为25%的农作物上了保险,2006年为近50%的农作物上了保险。建立农作物保险制度分担了因灾害等原因造成农作物减收所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通过发展农业机械的生产,满足农业对农机更新和补充的需要

农用机械不足问题日益严重,是制约俄罗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下降,其中农用拖拉机减少了40%,犁55%,播种机52%,饲料收割机49%。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俄罗斯当年农业拖拉机短缺69.1万台,中耕机17.3万台,播种机15.3万台,粮食收割机16.4万台,饲料收割机短缺2.7万台,甜菜收割机短缺5000台。2001年,各种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仅比2000年就减少了2%~6%。俄罗斯约90%的农用机械需要更新。由于目前俄罗斯农业机械生产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竞争力劣势,且进口农工机械由于享受税收上的好处及出口国补贴政策,对俄罗斯国内农机生产行业造成巨大压力,仅2005年农业机械进口量就比2004年增长了66%。俄罗斯政府为改变这一局面,从2006年起开始针对不同机械征收不同的进口关税,并且召开了有关发展本国农机生产的专门会议,制订出农业机械发展的计划。目前,俄罗斯农机生产企业已开始对农业机械和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扩大投资。其中“俄罗斯农业机械公司”做出了年投资2000万美元进行农业机械和设备研发的计划。农用机械的生产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农用机械和拖拉机生产比1999年增长了63%。但农业机械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扭转,2002~2005年农用机械的淘汰率达到3.1%,机械磨损率达到53.7%,而更新率仅为1%。

三、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

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主要体现在价格保护和关税保护两个方面,其中价格保护政策分为收购性保护政策和市场干预性保护政策,关税保护分为鼓励农产品出口和限制部分农产品进口两方面。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为保护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粮食收购制度和市场投放机制,对部分农产品尤其是肉食品采取了进口配额制度。

(一)粮食收购制度

通过粮食收购和市场投放机制,对粮食市场进行价格干预。对粮食市场进行价格干预是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一方面,国家按照保护价收购粮食,防止丰年谷贱伤农,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向市场投放储备粮,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保护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2001年8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关于国家为稳定农产品、原料及粮食市场进行收购和市场投放的规则》,指定农业部为国家在粮食市场上进行购销干预、执行粮食价格政策的联邦机关,政府根据农业部的建议确定进行价格干预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种类,在粮食价格达到上限或下限时,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市场收购粮食或向市场投放粮食,在粮食价格达到最低或最高水平时,停止收购或停止投放。该规则提出,每年6月1日前确定粮食收购的最高和最低价格,每年12月1日前确定粮食投放的最高和最低价格。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粮食和食品价格不断上涨,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俄罗斯政府多次启动价格干预机制,动用国家储备粮对粮食价格进行市场干预,对稳定粮价及食品价格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市场投放机制

通过关税政策和进口配额政策,调控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进出口,鼓励本国粮食出口,限制部分农产品进口。

1.限制进口的措施

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者利益,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措施是:第一,限制肉类进口。由于养殖业恢复缓慢,国内肉类制品供不应求,肉类进口占农产品进口总额20%,俄罗斯政府认为,肉类进口冲击了本国养殖业,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从2003年起推行肉类制品进口配额制度,肉类进口规模有所减少。第二,限制食糖进口。2003年12月,俄罗斯政府对独联体以外的国家向俄罗斯出口食糖制定可调控关税,限制独联体以外国家的食糖进口。这一措施导致2004年俄罗斯从独联体国家进口的食糖量大幅提高,当年90%的食糖进口均来自独联体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又对来自独联体国家的食糖加强了海关监管。俄罗斯政府认为,限制食糖进口的措施促进了国内甜菜和食糖的生产。2006年,俄罗斯白糖生产达到创纪录的300万吨的产量。第三,限制稻米进口。俄罗斯从2003年开始就对稻米进口采取了限制措施,调高了稻米进口关税。2006年1月,稻米进口关税进一步提高以后,每公斤稻米进口关税由原来不到0.03欧元调高到0.07欧元。这一措施起到了限制稻米进口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国内稻米价格上涨。

2.粮食出口及增加出口的措施

俄罗斯历来是粮食进口国,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以及国内外粮食价格差价拉大,俄罗斯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部分粮食,其粮食外贸额明显增长。2006年,粮食贸易额创造了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220多亿美元。从出口的价值量角度看,2005年比1998年增长了2.5倍。由于俄罗斯国内粮食出口的基础设施较差,从2002年大量出口粮食以后,私人资本开始对粮食出口码头进行大规模投资,政府也从预算中划拨出一些资金,对粮食出口码头建设的长期投资提供补贴。目前,俄罗斯作为粮食出口国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年度产量及国内需求状况,可出口粮食500万~1000万吨。2006年以来,俄罗斯粮食出口的地理结构有所变化。由于美国和欧盟的粮食播种面积扩大,非洲和中东的粮食需求下降,欧盟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印度成为俄罗斯粮食的最大进口国之一。此外,俄罗斯油料作物的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起,由于油料作物加工能力的提高,油料作物出口快速提高,到2005年俄罗斯已成为葵花子和葵花子油的净出口国。

进入2007年,俄罗斯多次提出建立“粮食欧佩克”的倡议引人关注。俄罗斯政府认为,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世界粮食市场发生变化,俄罗斯每年可出口粮食1200万吨,正在成为世界粮食市场上的重量级选手,因此,它呼吁建立一个协调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的跨国组织——“粮食欧佩克”。目前,俄罗斯已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就此问题进行了磋商,也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欧盟传达了有意建立这一组织的信号,前景如何尚待观察。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粮食出口增幅超过进口增幅,但总体上俄罗斯仍然是粮食净进口国,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逆差每年约为130亿美元,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明显改变。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与农业政策

俄罗斯于1993年正式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并于1998年开始就农业问题与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入世”进程中的农业谈判涉及三个问题:国内支持、市场准入和出口补贴。其中,国内支持又称为国内综合支持量或“绿箱政策”,是指国家对农业的扶持,主要涉及对贸易和生产可以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些措施,如畜牧业补贴、补偿物资技术购买中的部分损失、优惠贷款、价格支持和农产品运输优惠等。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规定,对农业的扶持水平应在6年保护期内逐渐降低到20%的水平。对贸易和生产影响不大或不以价格扶持为目的的措施,如科研、教育、信息咨询、战略储备等措施,则称为“绿箱政策”,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此提出的要求较少。关于出口补贴,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是在6年时间里将补贴支出降低到初始水平的36%。

1.关于国内综合支持量的谈判

根据世界贸易规则,为计算补贴数额基数,必须首先确定三年时间为计算时段,这个时期被称为“基期”。俄罗斯关于农业问题的“入世”谈判主要是围绕如何确定补贴基期进行的。俄罗斯方面关于“黄箱政策”和出口补贴的最初意见以1989~1991年为基期,即苏联解体前对农业的扶持水平,其中国内综合支持量为840亿美元,出口补贴为16亿美元。但在谈判过程中,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主要谈判对手对俄罗斯确定的基期表示不满,要求延长基期时限。2000年,俄方重新确定了基期,要求将农业补贴基期确定为1989~1995年,“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1992年和1990年),总补贴基准为624亿美元;出口补贴照此办理,总额为6.4亿美元。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对此并不满意,提出应以1997~1999年为基期。俄罗斯对此坚决反对,俄方的理由是:第一,谈判对手选择的基期是俄罗斯对农业扶持力度下降的时期(总额为20亿~30亿美元),这不能代表俄罗斯的农业扶持水平;第二,俄罗斯农业改革产生了很多消极后果,不是俄罗斯的农业的常态;第三,其他国家的“入世”谈判经验表明,任何申请国都有权提出“特别条款”;第四,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数额为农业总产值的5%,如以1997~1999年为基期,俄罗斯农业补贴额度不但已经没有什么可减少的了,而且,以后俄罗斯也几乎失去了增加农业补贴的权利。俄罗斯为打破僵局于2001年3月向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提出,国内补贴以1991~1993年为基期,出口补贴以1990~1992年为基期。这一时期农业补贴总额为162亿美元,在“入世”以后的6年时间里逐渐降到129亿美元;出口补贴为7.26亿美元,“入世”过渡期逐渐降到4.65亿美元。俄罗斯的这一立场是以《2001年—2010年俄政府农业粮食政策基本方针》为基础的。2001年全年和2002年上半年,谈判双方围绕基期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对俄罗斯提出的建议不满,并且追加了卫生和动植物检疫问题。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一些拉美国家甚至要求俄罗斯取消农业出口补贴,遭到俄方拒绝。到2002年6月,经过一系列多边磋商,谈判获得转机,一些成员国暂时不再提数量指标问题,但关于俄罗斯“入世”后在农业问题上所应承担的义务问题仍然争论激烈。2002年下半年的一系列多边磋商是围绕俄罗斯对农业补贴的具体措施展开的,主要成果是明确了“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就此进行了多边磋商。2003年1月,俄罗斯提出了以1991~1995年和1996~1997年为基期的“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纲要。谈判双方还就俄罗斯对牛肉、猪肉和禽肉的关税配额问题进行了磋商。在2003年10月的日内瓦会议上,俄方提交了“一揽子”文件,其中包括关于国内综合支持量的建议,提出以1993~1995年为基期,补贴规模为90亿美元。2005年6月,俄罗斯应询提供了2001~2003年俄罗斯农业综合国内支持量数据。最后一轮农业谈判是2007年7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俄方修正了2001~2003年的补贴数据,目前的争论集中在一些技术问题上。

2.关于农产品市场准入已达成一致

截至2006年11月,俄罗斯已与56个国家完成了商品市场准入的双边谈判,与27个国家签订了服务市场准入的双边协议,其中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有关各国已基本达成一致。

俄罗斯农业部门对“入世”的态度消极,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减让关税,降低国内支持规模,会对本国国内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农业生产者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持反对态度。

五、对农业政策的简要评价

普京主政以来的农业政策是积极有效的,但由于俄罗斯农业先天不足,并且经历了危机时期的长期衰退,根本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尚需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俄罗斯农业专家认为,首先,俄罗斯对农业企业的扶持水平仍然不高,国家对每公顷土地的支持量为10美元,而美国则为200美元以上,欧洲则高达600欧元。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支持量也是俄罗斯的9倍。因此,俄罗斯农业在独联体范围内的竞争力也是很低的,俄罗斯必须成倍增加国内农业的扶持力度。其次,国家对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干预政策效力不足,导致粮食价格波动过大。价格不可预测抑制了农业生产者的投资和生产积极性。再次,农业劳动力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农业科技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此外,俄罗斯还存在垄断行业盘剥农业生产者以及农业生产者权益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