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育儿百科全书1-6岁
10415900000018

第18章 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指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

通常人们所说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就是注意力的表现形态。注意力虽不像观察、记忆等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但它伴随着人们的活动并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无论在游戏、日常生活还是学习时都需要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与否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父母都会注意到孩子在听故事时,如果注意力集中,记得又快又牢;而注意力分散时,听了半天也不知道都讲了什么。孩子在户外活动发生意外事故也常与注意力不集中有关。父母常会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评孩子。那么幼儿的注意力有什么发展特点呢?幼儿的注意主要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没有经过克制,而是受到刺激物的吸引所引起的注意。如突然有人从身边跑过或有大的声响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婴儿已有了无意注意,如发出声响,鲜艳的、活动的东西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幼儿期仍有明显的无意注意,孩子感兴趣的,鲜明、活动或变化明显的事物都会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如电视中的广告等。随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有意注意开始出现并发展。有意注意是指有目的、主动地使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如专心听家长、老师讲故事而不东张西望,或克服干扰坚持画完一幅画,而不是画了一半又去玩玩具。

有意注意、无意注意都很重要。无意注意对孩子的活动固然有影响,但有意注意对幼儿能不能完成游戏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能集中注意力,便能顺利完成任务,为孩子带来成就感。相反,如果幼儿的有意注意较差,不能专心听别人说话、观察、思考,或做完一件事,那么,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会受到影响。

一、幼儿注意力的特点首先要了解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幼儿常常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东转转西看看,刚拿起书看了两页又去拿玩具。但随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注意力的稳定性增强。五六岁的孩子开始逐渐趋向稳定,可以较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上,如长时间地玩一种玩具、坚持做游戏、听家长讲故事。但在整个学龄前期,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家长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长时间地做一件事。应注意变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孩子3岁以后,注意范围扩大,注意能力逐渐提高,能较自觉地注意一些事物,但是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阶段。

注意力的范围较小。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对象的数量。两三岁的幼儿一般只能注意到物体外在较鲜明的特征或物体较明显的动态,而四五岁的孩子能注意到事物不明显的部位和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

不擅长分配注意力。注意力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上。幼儿注意力的分配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如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边听别人说话边吃饭,而两三岁的孩子如果听人说话就会忘记吃饭。

不善于转移注意力。注意力的转移指依据新的要求在—段时间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上,如让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吃饭会比较困难,原因就是孩子主动转移注意力较差。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创造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环境。根据上述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力易分散,家长可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强烈的、新奇的、活动的物体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家中可以有意识地放置一些鲜艳的、活动的玩具,如彩色气球、不倒翁、会跳舞的娃娃、小熊打鼓等,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另外,家中还可准备一些新奇的,可供孩子操作并且能够探索其奥秘的物品,如天平、小电动机、多棱镜、磁铁等,这些物品也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

增加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知识。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引起和保持他的注意有密切关系。人对熟悉的事往往会有较多的注意,例如一首熟悉的歌、一个熟悉的东西、一本熟悉的书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对于一些新奇的东西,虽然能引起注意,但如果幼儿对新奇的事物一点不理解或全无认识,注意往往不能持久。相反,如果有一点印象但不完全熟悉,就会有较强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保持。因此,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熟练的技巧,是发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条件。

进行能引起幼儿注意的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发展水平有限,既要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更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为此,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学习的内容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能力,时间安排要恰当,不要长时间做一种活动,要随时注意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当孩子已表现出分心时,不应强迫孩子注意,而要考虑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变换。一般来讲,幼儿只能维持5~20分钟的注意力。超过这段时间,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会当然,要考虑孩子注意力转移的困难,不要在短时间内频繁地更换活动。

各种技能的获得也和培养注意力有重要关系。当孩子对同时进行的两件事中的一件非常熟练时,就会进行注意力的分配,把注意力放在较生疏的活动上。如孩子刚学骑车时,往往不说话、也不敢看旁边,只是注意前方,而当孩子能熟练骑车时,就可以边说边骑,也能观察周围的情况。

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当孩子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明显增长。不妨做一个小实验,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时,让孩子观察一棵树,比较下面两种情形中孩子注意哪种的时间长:一是对孩子说“你看看这棵树”,二是对孩子说“你来看看这棵树,树干是怎样长的?树叶像什么?”很显然,在第二种情形下,孩子注意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出活动的具体目的。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

三、父母的作用提供适宜的学习、游戏环境。房间的布置要干净、简洁、明快。多数家长习惯将孩子的房间装扮得五颜六色,摆满了小狗、小猫之类的玩具……这些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因为孩子最容易被形象性较强时事物所吸引,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这些装饰物毫无疑问更会勾起孩子的遐想。

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浓厚的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每当孩子感到知识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时,大脑的活动就会灵活异常,产生各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联想,从而提高大脑的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家长采用形象化和趣味性的教学。

及时鼓励,引导孩子聚精会神,不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用脑学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思路集中在要学习的范围之内,排除无关杂念。这样才不会损伤大脑功能。而杂念纷纷,学习的时候想到玩乐,会伤神损脑。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用而不劳”。

多做需要专心致志的活动,并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做穿扣眼,玩拼图,做拼插手工等活动训练注意力。感觉统合训练时可以在上学路上进行一种“影像训练”,即随便抓住一件事情或情景,如路旁的广告牌、电影宣传画等,利用这些形象性较强的情景进行构思,将自己作为所构思影像的主人公。所构思故事要有逻辑性和生活基础,而不是想入非非的天方夜谭。如果能联想出很长的故事,则说明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已见成效。

四、注意培养宝宝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能使人产生一种内部动力,激发人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这种动力还能对大脑产生一种强制作用,迫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幼儿的意志比较薄弱,又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难较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稳定在一个目标上。

家长应该从小就有意地加强志向、目的教育,制定一些制度去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自觉地控制自己,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在客观上也要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不使孩子在做一件事时产生分心现象。比如房间的布置,要干净、简洁,色彩要柔和,光线要明亮,既不能太暗也不能太强烈,防止噪声、杂音的干扰等。

五、帮助宝宝学会注意稳定性的自我调节人对某一事物的稳定性的保持时间是很有限的,3~4岁的儿童为10~15分钟,成人在30分钟左右。一个人要想几个小时地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极不容易的,需要专门的训练。但是如果能学会适时的自我调节,即在注意力集中15分钟左右时,允许注意力有几秒至一两分钟的发散当做休息,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方面,然后再转回到原来的学习内容上。这样人的注意稳定性常能达到2~3小时,否则大脑极易疲劳,思维易变得迟钝、不灵活、不敏捷,不但损伤了大脑,而且不易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注意力正在发展的宝宝来说更需要进行适应性调节,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效果。

六、给宝宝安排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由于幼儿的心理能力和认识能力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接受都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布置学习任务时不能太难,太难则容易使孩子丧失信心;但也不能过分容易,太容易会使孩子失去兴趣。这两种情况都会削弱注意力。因此,对于学习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七、指导宝宝坚持注意力的训练可以用以下的训练方法:(1)数数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跟踪、思考。比如在大街上玩耍时,让他们数数路边电线杆的个数,以及在一定时间内数路上经过的汽车或自行车的个数等。

(2)回忆具体的做法是让幼儿回忆一段时间里所经历过的各种活动,如在晚上睡觉之前,让幼儿回忆一下从早上到晚上这一整天都进行了哪些活动,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等。

(3)围绕中心具体的做法是家长让孩子以某一具体的“物”或“事”为中心,展开思考。例如,家长让孩子利用“火”字组词,要求孩子组得越多越好。

总之,孩子的学习和其他活动,不可能完全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又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家长必须向孩子具体地讲清学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明确的要求,并要做到循序渐进,由集中注意较短时间到较长时间,才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加强意志的控制力。家长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的优缺点,然后配合幼儿园开展注意力培养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