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三用
10411100000002

第2章 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学习

有什么事情是不用心就可以做好的吗?其实,一个人工作、生活中需要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比较简单,至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但为什么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出色的人寥寥无几呢?原因无他,不用心而已。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十分的收获,尤其需要在学习、工作、处世这三个方面付出十分的努力。只要用心,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虽然偶尔在学习上也付出一点努力,但也仅仅为了应付一时之需,没有把学习提高到与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相关的层面上来认识,自然,这样的学习罔谈“用心”二字。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有所追求的人来说,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对学习的用心就是对自己人生的用心。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似乎学习好了就该出来做事。进入仕途,为朝廷效力,这无可非议,但有多少人满腹经纶却不愿出来为官,甚至在官场上激流勇退者比比皆是。看来,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人那点可怜的虚荣心,而是另有原因。如果你只是怀着做官的希冀去做学问,那么,你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你。因为,学习的动机不纯、即使你满腹经纶也不会创造出什么丰功伟业。学习就该有正确的心理,不要因外力的诱惑而搞错了方向。

1936年夏,在清华大学的推荐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保送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宁静、美丽的剑桥,是世界闻名的大学之城,在剑桥的一座大厦里,有一把高背座椅,那是当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坐过的地方,如今坐着声名赫赫的英国数学家哈代。当华罗庚来到剑桥时,碰巧哈代正去美国讲学,临行前留下话,表示华罗庚可以在两年内拿到博士学位,而一般人至少也需三年。可见哈代对华罗庚已是另眼相待了。对在剑桥的求学者来说,“博士”是梦寐以求的头衔,凭着这块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回国后可以终生有靠。但是,想要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必须交纳巨额学费,而且只能选择有限的课程学习,而华罗庚却渴望同时攻读七八门课程。经过一番慎重思索之后,华罗庚决定只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剑桥学习,当别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回答:“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剑桥当时有“世界数学中心”之称,在那里云集了各国的数学专家。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专家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堆垒素数论中的问题。在剑桥的两年时间里,华罗庚向华林问题、塔内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发起一连串进攻,接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在对塔内问题的研究中,还发明了一个重要定理,被人称之为“华氏定理”。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哈代过去也曾研究过,并且认为已无法继续攻进,他还把这个观点写进了一部即将出版的著作。当哈代从美国回到剑桥后,得知华罗庚的研究结果时,高兴地说:“太好了!你的发现很重要,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

在剑桥的最后一年,华罗庚的《论高斯不完整的三角和估计问题》发表,19世纪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问题,被年轻的华罗庚彻底解决了。这篇论文轰动一时,华罗庚出色的成就赢得了各国数学大师的一片赞扬。

可见,华罗庚在他的学术领域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心理因素占多大的比例?追求真正的知识而不是追求虚幻的名声,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尤其是在学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如果你以外物之利为目标,即使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最终也不会走的太远。就像你在放风筝,尽管你希望它飞得又高又远,但风筝始终被一条线缚着。因此,它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

古今中外,许多人都很清楚这个道理。司马迁发奋著《史记》,钱学森冒死回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鞠躬尽瘁。居里夫人不计名利将研究成果无偿奉献……他们的成功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热爱。因此,他们的成就是多少后人都难以企及的,他们的无私也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所以,只有真正懂得知识的人才知道它的无价和珍贵。他们也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心血,也希望自己的心血不要用金钱和名誉去量化。这样的态度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也只有这样的态度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学问。所以,请你记住:学习决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点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