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口才学
10410000000008

第8章 表达的言辞方式(下)

一、抒情

(一)抒情的含义及认识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露发送者的感情。

人在社会交往中,对各种人、各种事和各种问题必然产生体验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感情的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愁等等。《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送者把交际中的感情反应用言辞吐露出来,就构成实用口才的抒情了。

抒情一方面是发送者为了抒发和表露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动、感染接受者,使接受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彼此交际的目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宋代学者许梅屋也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魂犹觉鬓边香”的感触。《祝福》中的祥林嫂失去了儿子很悲惨,见了四婶后连连说:“我真傻,真的……”本来四婶并不想雇她,“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于是将她留下。

抒情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送者自身感情的因素。发送者的感情愈强烈、真挚,就越能打动接受者,愈能在接受者心灵上产生共鸣。

(二)抒情的要求

1.感情真挚

抒情应当是发送者在彼时、彼景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唐代李翱有言,“情不自情,因性而情”。就是说,情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因人内心被客观事物所触动才自然流露出来的。只有这种感情,才能打动激励接受者。如故作多情,无病呻吟,言不由衷,虚情假意,不仅不能唤起接受者的共鸣,反而使接受者反感生厌,那还有什么好的交际效果可言?

2.情趣健康

健康的情趣,就是能登大雅之堂的、能被普遍接受并唤起共鸣的感情。那种消极颓废、庸俗低级的感情,绝不能在大众场合抒发、表露。实用口才在大多情况下不是夫妻之间或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的私下交谈,它面对的是众多的接受者,因此抒发、表露的感情应当是健康的,应当是能鼓舞人、启迪人、感染人的。这里应当说明的是,牢骚、震怒、呵斥、争吵、诟骂时的感情抒发、表露,不应当视为情趣不健康。它是发送者彼时真挚感情的流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可以鼓舞人、启迪人、感染人的。

3.服从需要

抒情不是可以随时祭起的法宝。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动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在人际交往中,只有被人、事、景所触动,需要有所表示,而此时情又正好在心中涌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时,才予以抒发、表露。就是说,何时抒情、对谁抒情、抒什么样的情,不能全凭自己的兴致,要看交际的内容是否需要。如果不顾需要,动辄抒情,这种情就是游离无依的空泛矫情。

(三)抒情的方法

根据发送者在抒情时是否借助其他表达方式,区别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法。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发送者在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时,不借助其他表达方式,直接倾泻胸中的激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无遮无掩,酣畅淋漓,往往能够强烈、有力地感染接受者。

直接抒情常常利用呼告、判断、感叹、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段来表现发送者的感情体验,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直接抒情作为一种实用口才的表达方式,与单纯地、抽象地吐露感情是不同的。它需要发送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受一定条件的诱导,经过必要的思想酝酿和感情铺垫,而后顺势喷发出来,自然、和谐,否则成了空喊口号、歇斯底里。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叙说、描述、议论等表达方式,间接地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让自己的感情依附在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具体的理中显现出来。这种抒情不像直接抒情那样外露,显得委婉含蓄,需要接受者去体味、思索。

第一,借助叙说抒情。

借助叙说抒情,就是发送者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问题的叙说来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它与一般的叙说是不同的。一般的叙说,要求发送者对人物的经历、行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要作出完整的交代和介绍,要让接受者清楚地认识、了解其始末。而借助叙说抒情,仅仅是将叙说的人物、事件、问题作为一种赖以抒情的媒介,不求其完整、清晰,只有一个轮廓或一个大概的交代、介绍,更多的是发送者的感情抒发。

第二,借助描述抒情。

借助描述抒情,就是发送者通过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

在通过对人物的描述来抒情时,由于人物描述有肖像、言辞、行动、心理之分,因此这种抒情也应当依据不同的描述而进行。

在通过对事件的描述来抒情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生动感人的事件。事件感人,本身就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先决条件,再融入发送者自己的感情,接受者听后,就不能不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在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来抒情时,有这么几种情况: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情生景。无论是何种,都要求发送者注意情与景的融合,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情景两张皮,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为使情与景很好地交融,发送者还应对景物进行适当的选择,力求让景物成为引发情感的诱因。这样的抒情可以避免生涩别扭,显得更加和谐、自然。

第三,借助议论抒情。

借助议论抒情,就是发送者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议论来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寓情于理。

议论,是下面将要讲到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借助议论抒情,同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的议论是不同的。作为表达方式的议论需要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而借助议论抒情的本质是抒情,其议论仅仅是发送者借了这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评价。它往往只是一个简单明晰的观点、看法,不需要有论据,也不用去证明,发送者将其吐露出来,是为了达到表露自己情感的目的。

借助议论抒情,可以是在议论中饱蘸发送者的思想感情,就是说,其议论也就是抒情;也可以是在叙说人物、事件、问题之后,再以抒情的口吻进行议论,从而帮助接受者更好地认识、理解自己叙说的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间接抒情的运用范围虽然很广,也能够产生独特的抒情效果,但并不是说它就可以随意滥用。它与直接抒情一样,都要服从交际的需要,即彼时、彼地、彼情非抒情不可,或者可以抒情,才抒情;不该抒情时,就不要勉强或故意抒情,采用其他表达方式,可能交际效果会更好。

二、议论

(一)议论的含义及认识

议论,就是发送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与借助议论抒情根本的不同在于,它不能只有一个结论式的判断和评价。为使接受者明白、认识自己的观点和表态,它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努力使结论得以成立。

议论在实用口才的运用中也是很广泛的,除了可以帮助叙说、描述、抒情等表达方式增强交际效果外,它在独立表现时,因其明确表达了发送者的见解、主张,又富于逻辑力量与哲理性,所以常常被用于申述观点、明辨曲直、检验是非、决定取舍等场合。其体现为演讲、报告、谈判、论辩等形式。

(二)议论的要素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议论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部分,通常称为议论三要素。

1.论点

论点,又叫论断、观点,是发送者对所论述的事物、问题提出的主张、看法和表示的态度。它要告诉接受者的是:“我要证实什么。”它明确表示发送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在整个论述过程中,它占主导地位,对其他两个要素——论据和论证——起统率、支配、限制作用。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论点,就应当有什么样的论据和论证。

由于论点在议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发送者在提出论点时要注意它的正确与鲜明。

论点正确,就是说发送者所提出的主张、见解,表明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这种论点才站得住脚,才有可能让接受者认识或认同。如果论点不正确,是错误的或片面的,那就打动、说服不了别人,而且自己也很难站住脚跟。即使运用论据、论证,也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论点鲜明,就是说发送者赞成、反对或肯定、否定,都应明白、突出,不能含混模糊,要让接受者一听就清清楚楚。

论点鲜明不是从它在一个议论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这当然可能鲜明,但有时论点是在发送者议论结束时才提出的,有时论点又是发送者在议论的中间提出的。因此,衡量论点的是否鲜明是不能从提出的时间先后断定的。

简短的议论只需要一个论点,而较长的议论,如长篇报告、演讲、发言、谈话,就不止一个论点。它除了这次报告、演讲、发言、谈话有一个中心论点外,在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阶段,还应各有自己的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派生出来的,要为中心论点服务,受中心论点统率。从这点上说,分论点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分论点的提出,为的是更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

论据,就是发送者用来证实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要告诉接受者的是:“我用什么来证实。”

论据是议论的基础,任何一个论点都需要有论据来证实才能成立,才具有说服力。没有论据,论点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论据的基础地位,因而发送者在运用论据时要力求可靠、充足。

论据可靠,就是说发送者用来证实自己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确凿的、真实的,没有虚假,没有编造。这种论据一经发送,接受者不得不相信、认可。如果论据不可靠,自己首先就会心虚,无论如何也难以自圆其说,那就谈不上说服别人了。

论据充足,就是说发送者用来证实自己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足够的、充分的,而非一鳞半爪、一丝一毫。这种论据,是完全能够满足证实论点的需要的。如果论据不充足,自己在证实的过程中就会左支右绌,捉襟见肘。

论据又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就是用古今中外存在的各种具体事实或数据作为论据。这种论据有较强的说服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即是此理。我们说论据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论据也就是摆事实。

理论论据,就是引用理论观点作为论据。它包括马列主义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谚语、成语、名人名著言论,以及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等等。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这种论据由于具有权威性,只要正确运用,其论辩力量是很强的,往往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3.论证

论证,就是发送者运用论据来证实自己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要告诉接受者的是:“我怎样进行证实。”

在一个议论中,发送者的论点和论据都是具体的,接受者一听,就可以明确予以指出,哪句是论点,哪句是论据。而论证却是抽象的,它不是明确的表现,接受者只有在认真完全听取发送者的议论之后,才能够明白发送者是怎样进行证实的,用了什么方法,过程如何。因此,发送者在论证的时候,要使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努力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必然的逻辑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证是沟通论点与论据之间的桥梁。桥梁架设得好,议论才会缜密,才会有说服力量。

由于论证的桥梁作用,因而发送者在进行论证时,要有严格的逻辑性,用论点统率论据,用论据证实论点,防止论据不能证实论点的现象发生。

(三)议论的种类

1.立论

立论,又叫证明,是发送者就一定的客观事物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说明它是正确的。它的着眼点是“立”。

立论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较为普遍。为使交际有效果,发送者在立论时应注意选择论题。论题也就是说话的话题,是发送者传递的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对论题不加选择就叽里呱啦议论一番,就是空发议论或无效议论,于交际是没有用处的。

选择论题虽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说来,应选择那些为接受者关心的、社会需要作出回答的或有意义的问题作为论题。

2.驳论

驳论,又叫反驳,是发送者驳斥别人的观点。方法是证实对方的主张、见解、态度是错误的,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论点。它的着眼点是“驳”。

驳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驳论点——设法证实其论点是错误的;二是驳论据——设法证实其论据是虚假的;三是驳论证——设法证实其论据与论点之间无必然逻辑联系。这三方面,最重要的是驳论点,论点站不住脚,一切都是空的。而驳论据和驳论证,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驳倒论点。论据虚假,论点就不能成立;论证悖谬,论点也不能成立。

立论和驳论并不是截然划分的。发送者在证实自己正确的论点之时,可能要驳斥别人的错误论点;在驳斥别人错误论点之时,也要树立自己正确的论点。因此,立论中可能有驳论的因素,驳论中也可能有立论的因素。我们的划分,仅仅是从议论时的侧重面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