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植物资源学
10409700000034

第34章 绿肥植物资源

一、概述

凡直接翻埋或堆沤后作为肥料或改良土壤用的绿色植物体,即称为绿肥。绿肥植物就是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沤埋堆制主要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多为豆类。绿肥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的优质有机肥料,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还对改良土壤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它还对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良好的生态循环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农作物的增产,饲养业的发展以及农副业生产都有多方面的作用。豆类绿肥都具有固定氮素的能力。有些绿肥,如紫云英和紫花苜蓿、草木犀、田菁、十字花科的芸属作物等,有较强的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水花生有富集钾的能力,苕子(Vicia villosa)有富集锌的能力。因此,种植这些作物,便可提高这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一)绿肥的分类及特点

绿肥的种类很多,常根据其来源、利用方式、栽培季节以及植物学特性等不同来分类。

1.按来源划分

①栽培绿肥,指在农田中人工专门栽培用作绿肥的作物;②野生绿肥,指的是收集和刈割天然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以及树木的青枝嫩叶,翻压或堆沤后用作肥料。

2.按植物学分类划分

①豆类绿肥,其根部有根瘤,根瘤菌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作用,如紫云英和苕子等;②非豆类绿肥,是指以其绿色植物体做有机肥的非豆类植物。非豆类绿肥资源丰富,主要种类有禾本科黑麦草、大米草、象草、苏丹草以及由野生种驯化而来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老芒麦(E。sibiricus)、羊草(Leymus chinensis);十字花科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油菜;菊科肿柄菊(Tithonia rotundifolia)、飞机草;马桑科马桑等。此外,还有蓼科荞麦和胡麻科芝麻等。适于水面养殖的非豆科绿肥有满江红、凤眼莲、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等。大多数非豆科绿肥根部无根瘤,不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只有少数如马桑、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杨梅、沙棘等在根部着生根瘤。满江红与蓝藻共生,亦具有固氮能力。非豆科绿肥多数为直立型,根系发达,一般C/N比较大,木质素含量较高,腐殖化系数常高于豆科绿肥。一些绿肥,如青葙、金光菊、柱花草、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及商陆等对土壤难溶性钾有较好的利用能力,其吸收钾总量均随速效钾的增加而增加,对土壤中非代换钾的吸收则随速效钾浓度的提高而下降,通常被称为富钾植物。

3.按生长季节分

①冬季绿肥,指秋冬插种,第二年春夏收割的绿肥,如紫云英、苕子、肥田萝卜等;②夏季绿肥,指春夏播种,夏秋收割的绿肥,如田菁、菽麻、竹豆、猪屎豆等。

4.按生长期长短分

①一年生或越年生绿肥,如菽麻、竹豆、豇豆、苕子等;②多年生绿肥,如山毛豆、木豆、银合欢等;③短期绿肥,指生长期很短的绿肥,如绿豆、黄豆等。

5.按生态环境分

①水生绿肥,如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和绿萍;②旱生绿肥,指一切旱地栽培的绿肥;③稻底绿肥,指在水稻未收前种下的绿肥,如紫云英和苕子等。

绿肥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料之一,发展绿肥有如下特点:①来源广,数量大。由于绿肥种类多,适应性强,易栽培,农田荒地均可种植;鲜草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1000~2000 kg,此外,还有大量的野生绿肥可供采集利用。②质量高,肥效好。绿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有效成分,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例,若亩产鲜苗4000 kg,其氮、磷、钾的含量则相当于42 kg尿素(或114 kg碳铵)、15 kg过磷酸钙、14 kg氯化钾的有效含量。③改良土壤,防止水土冲刷。绿肥含有大量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④投资少,成本低。绿肥只需少量种子和肥料,就地种植和施用,利于节省人工和运输力。⑤综合利用,效益大。绿肥可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而畜粪可肥田,互相促进;还可作沼气原料,解决部分能源,沼气池肥也是很好的有机肥和液体肥;很多绿肥也是蜜源植物。所以,发展绿肥能够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绿肥的合理利用

绿肥的利用主要采取直接翻埋和刈割两种方式。刈割的青料可异地翻埋,作堆,沤肥原料,作饲料,作饵料等。一年生或越年生绿肥通常直接翻埋或刈割作其他用途,多年生绿肥则以刈割利用为主,也可利用其作裸露地植被,作为保持水土和修复荒坡芜地的生物措施。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合理施用绿肥要注意:①适时收割或翻压。绿肥过早翻压产量低,植株过分幼嫩,压青后分解过快,肥效短;过迟则植株老化,养分多转移至种子,茎叶养分含量低且C/N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降低肥效。一般豆科绿肥植株适宜的翻压时间为盛花至谢花期;禾本科最好在抽穗期翻压;十字花科在上花下荚期。间、套种绿肥作物的翻压时期,应与后茬作物需肥规律相配合。②翻压方法:先将绿肥茎叶切成10~20cm长,然后撒在地面或施在沟里,随后翻耕撒入土壤中,一般入土10~20cm深,沙质土可深些,黏质土可浅些。③绿肥的施用量。应视绿肥种类、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的情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定。一般亩施1000~1500 kg鲜苗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要,施用量过大,可能造成作物后期贪青迟熟。④绿肥的综合利用。豆类绿肥的茎叶,大多数可作为家畜良好的饲料,而其中氮素的1/4被家畜吸收利用,其余3/4的氮素又通过粪尿排出体外,成为很好的厩肥。因此,利用绿肥先喂牲畜,再用粪便肥田,是一举两得、经济有效的利用绿肥的好方法。

绿肥施入土壤后,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把养分由有机态转变成无机态,供作物吸收利用。绿肥在土壤中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绿肥本身的老嫩程度。幼嫩绿色茎叶较之枯老茎叶易于分解,因枯老茎叶所含纤维素、木质素多、水分少难以分解;切成碎片、细段的容易分解。所以绿肥作物不等老化就要翻压。②绿肥的含氮量与其分解速度有关。碳氮比率大的分解困难,比率小的分解较快。因此施用较老硬的绿肥时可适当加施一些含氮多的肥料。③土壤水分、温度和酸碱度对分解有影响。适宜的水分和近中性反应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分解较快,干旱、土壤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绿肥的分解。

(三)绿肥的种植方式

(1)单作绿肥。即在同一耕地上仅种植一种绿肥作物,而不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如在开荒地上先种一季或一年绿肥作物,以便增加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利于后作。

(2)间种绿肥。在同一块地上,同一季节内将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相间种植。如在玉米行间种竹豆和黄豆;甘蔗行间种绿豆和豇豆;小麦行间种紫云英等。间种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做到用地养地;如果是间种豆科绿肥,可以增加主作物的氮素营养,减少杂草和病害。

(3)套种绿肥。在主作物播种前或在收获前在其行间播种绿肥。如在晚稻乳熟期播种紫云英或苕子,麦田套种草木犀等。套种除有间种的作用外,还有使绿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生长时间,提高绿肥产量的作用。

(4)混种绿肥。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的绿肥作物,如紫云英与肥田萝卜混播,紫外线云英或苕子与油菜混播等。豆科绿肥与非豆科绿肥,蔓生与直立绿肥混种,这样会使植物相互间调节养分,蔓生茎可攀缘直立绿肥,使田间通风透光。所以混种产量较高,改良土壤效果较好。

(5)插种或复种绿肥。在作物收获后,利用短暂的空余生长季节种植一次性短期绿肥作物,以供下季作物作基肥。一般是选用生长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绿肥品种,如绿豆、乌豇豆、柽麻、绿萍等。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利用土地及生长季节,方便管理,多收一季绿肥,解决下季作物的肥料来源。

二、主要的绿肥植物

(一)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别名与科属”巢菜、蓝花草、野豌豆、毛野豌豆、冬箭舌豌豆,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野豌豆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叶卷须攀缘性草本植物。高60~150cm。茎细弱。羽状复叶,长6~9cm,顶端小叶退化为分枝卷须;小叶8~24枚。4~8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具7~25朵花,花冠蓝色或浅红色,旗瓣提琴形,长9~12mm;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长7~9mm,爪长4~6mm。荚果长圆形,长23~28mm,宽6~8mm,两端尖。

“生境分布”原产于欧洲,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在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西南和西北各地区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耐酸、耐旱、耐寒、耐瘠能力。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合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年均气温10℃~15℃的地区种植,在-5℃的霜冻下能正常生长,冬季-30℃的低温可安全越冬,但不耐高温,30℃以上生长受阻,不耐低洼潮湿。

“营养价值”适应性广,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鲜草养分含量中氮约为0.56%,五氧化二磷约为0.12%,氧化钾约为0.46%。各种苕子的养分含量相似,鲜草一般含水分80%左右,含氮为0.45%~0.65%,磷酸0.08%~0.13%,氧化钾为0.25%~0.43%。盛花期制成的干草,约含粗蛋白约21%,粗脂肪约4%,粗纤维约26%,无氮浸出物约31%,灰分约10%。

“利用方式”苕子在我国南方主要作稻田冬绿肥,秋季刈稻前撒播于水稻行间或刈稻后播种,翌年春季翻压;在江淮和华北地区,多用作冬春棉田和粮田间套绿肥;西北地区常作麦子后茬的夏绿肥。用作棉田绿肥时,须在当年8~9月套入棉花行间,翌年4月下旬翻压后直播或移栽棉花。作饲草栽培时,可单播,也可与麦类作物混播,苕子和麦类混播的比例以1.5:1为宜。刈割期因用途不同而异,作青饲的宜在初花期收割;作干草的则在盛花期收割;与麦类作物混播应在麦类作物抽穗前收割。适合种在荒坡、荒地、农田上,喜中性砂壤土,对改良低产土壤和修复荒坡作用大。

“近缘种”野豌豆属约15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南美地区,我国约有40种,南北均有分布,其中蚕豆(V。faba L。)为西南部重要的食用作物,不少种类可饲肥兼用。作为绿肥的苕子主要有毛叶苕子及其变种光叶苕子(V。villosa Roth。var。glabresens Koch)、蓝花苕子(V。cracca L。)等。毛叶苕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西南等地以及苏北、皖北一带,常用于稻田复种或麦田套种,也常间种在中耕作物行间和林果种植园;光叶苕子抗寒性较差,在黄河以北越冬困难,成熟早,多在长江流域以南种植;蓝花苕子一般用于稻田秋播或在中耕作物行间间种,耐旱、耐瘠薄,但不耐寒,通常在0℃左右即易遭冻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区以及长江以南其他地区。同属植物箭箐豌豆(V。sativa L。)在我国华北和华东地区有野生分布,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绿肥作物。

(二)毛蔓豆(Calopogoniummucunoides Desv。)

“别名与科属”马来亚毛蔓豆、米兰豆、压草藤,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毛蔓豆属。

“形态特征”匍匐或缠绕生长的越年生植物,密盖锈色或褐色绒毛,茎秆细弱,长2~3m,分枝多,密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4~10cm,宽2~5cm,顶生小叶较大,菱形,侧生小叶偏斜,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均被毛,托叶箭头状。总状花序,腋生,具花约6朵,蓝色而带黄绿条纹,花期10~11月,年底至翌年1~2月种子成熟。荚果呈褐色条状矩圆形,长约3cm,宽4mm,密被长毛,含种子5~8粒,种子矩圆形。

“生境分布”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福建南部及云南西双版纳也有引种栽培。适宜生长于热带、潮湿、年降水量在750~1000mm的沿海地区种植,竞争力强,是很好的豆科先锋植物。不耐干旱和荫蔽,适应于各种土壤类型(土壤pH值为4.3~8.0,pH值以4.5~5.0最佳),与热带高大禾本科植物混播效果好。不耐寒,在4~5℃时生长受阻,2℃时茎蔓逐渐枯死。

“栽培技术要点”常用种子繁殖,由于种子硬实率高,故播前通常用80℃~100℃热水浸种或用浓硫酸处理15~30min后洗净晾干,或摩擦破皮等方法,然后再用水浸种至种子吸胀,捞出晾干后播种;在烧过的荒地或自然草地上补播时,可趁土壤潮湿时直接撒播;间种于胶园、果园的可采用穴播方式。

“营养价值”其茎叶鲜草含有肥分:氮约0.46%、五氧化二磷约0.06%、氧化钾约0.48%;其干物质约含氮2.15%、磷约0.27%、钾约2.64%、钙约1%、粗蛋白约16.7%;其种子的养分较好,含粗蛋白质约26.38%、粗脂肪约19.34%。

“利用方式”①作为绿肥,可在生长4~6个月时收割或就地翻压。早期生长快而旺盛,覆盖层厚,建植容易,易于结出根瘤,抑制杂草的能力强,常用为橡胶、柑橘、可可等树园及保护荒原隙地的覆盖作物。冬季地上部分虽枯萎但仍覆盖,至春天由茎基萌芽或由种子繁殖而再次形成覆盖。在胶园,常与距瓣豆按1:1混种。当树冠郁闭时,毛蔓豆不耐阴而先枯死,距瓣豆则继续起覆盖作用。②用作饲草,通常每年收割1~2次,由于茎叶多毛,适口性差,故大都采用与无芒虎尾草(Chloris gayana)、大黍(Panicummaximum)、臂形草(Brachia riamutica)等禾草混播,有时与距瓣豆混播,以改善其适口性与耐久性,为牧牛所喜食。另外,花后较花前适口性好,可在口粮中配合应用。

“近缘种”毛蔓豆属约10种,产于热带北部和亚热带。我国引入毛蔓豆1种。

(三)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别名与科属”水葫芦、凤眼蓝、水荷花、假水仙,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凤眼莲属。

“形态特征”多年浮水草本。须根发达且悬垂于水中。单叶丛生于短缩茎的基部,每株6~12叶片,叶卵圆形,叶面光滑;叶柄中下部有膨胀如葫芦状的气囊,基部具削状苞片。花茎单生,穗状花序,又6~12花朵,花被裂6,紫蓝色,上有1枚裂片较大,中央有鲜黄色的斑点。花两性,雄蕊6枚,雌蕊1枚,花柱细长,子房上位。蒴果卵形,有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原产于美洲地区,现已在亚、非、欧、北美洲等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我国长江以南诸省也广为分布。喜高温湿润气候,一般25℃~35℃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但39℃以上则生长受抑,7℃~10℃处于休眠状态,10℃以上开始萌芽,但深秋季节霜冻后,迅速枯萎。耐碱,pH值为9时仍正常生长。抗病力强,极耐肥。喜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萌蘖非常快,母株仲春发芽后长到6~8片叶就开始萌发下代新苗。

“栽培技术要点”批量栽培可利用房前屋后潮湿的零散地或空闲的沼泽地,在6~7月,将健壮的和株高偏低的种苗进行移栽,预留出50%的空地以利栽后分蘖繁殖。在浅水而土质肥沃的池塘里种植,水深以30cm左右为宜。我国各省多采用母株防寒越冬,春季放养于池塘中。

“营养价值”凤眼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繁殖生长速度快,素有“经典饲料”之称。

“利用方式”利用凤眼莲植株含大量氮、磷、钾的特点,制作有机和无机复合肥,如污水净化池中的植株可适时打捞,施入果园或其他经济林中作绿肥;可从植株中提取营养素,加工提炼食品、保健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也可作为园林水景中的造景材料;具有很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可作为治污植物种植;但因其极易繁殖,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故应加控制。

“近缘种”凤眼莲属约6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我国仅凤眼莲1种。同科雨久花属(Monochoria)6种,主要分布于东亚至澳大利亚,我国有5种,其中最常见的为雨久花(M。korsakowii Regel etmaack)和鸭舌草(M。vaginalis(Burm。f。)Presl)2种,这些植物与凤眼莲相似,均可饲肥兼用。

(四)绿萍(Azolla imbricata Nakai)

“别名与科属”绿萍、满江红、三角藻,满江红科(Azollaceae)满江红属。

“形态特征”须根单生或丛生,悬垂水中。根状茎纤细横走,羽状分枝,平卧水面。叶小,无柄,梨形,分裂为上下两片,上面肉质,浮于水面,上面有乳头状突起,下面有黏质空腔,与固氮蓝藻共生。下片沉于水中,膜质透明。雌雄孢子果成双生于分枝基部的下裂片上。

“生境分布”亚洲、欧洲、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长江以北和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也有大量种植,东北各省也早已试种成功。常生于湖、塘、沟渠和稻田中。喜温,适宜湿度为85%~90%,湿度低于60%萍体容易干燥老化。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5℃或高于35℃都不能生长。对水质肥力要求不高,但以中等肥力的中性或微酸性水中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要点”绿萍有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即萍体基部侧枝不断生长,不断地断离,断离的侧枝成长为新萍体。绿萍在大面积放养之前要进行一次春繁,以扩大萍种数量。春繁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肥沃水田、沟塘作为放萍母田,田间要平整,每亩施500 kg畜粪、7.5 kg过磷酸钙用做底肥,每亩用萍苗400~500 kg,紧密均匀排放,不留空白水面,并保持8~12cm浅水层,每隔一周换水一次。春繁后即可移入大田放养。

“营养价值”绿萍营养丰富,味甜适口,含粗蛋白约18.5%,是猪、禽、鱼的优质饲料。喂猪一般多采用鲜喂,捞出洗净直接饲喂。也可晾干粉碎后与精料调制饲喂,还可以制作颗粒饲料。捞出晾干后可掺入青贮原料中混合。绿萍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繁殖快,产量高,亩产鲜草可达20~50 t。

“利用方式”广泛用作稻田绿肥和饲料,较耐盐,在约0.5%含盐量的水中可以正常生长,其吸钾能力也强,在水中钾素很低的情况下,生长良好,是一种富钾的水生绿肥。还可药用,能发汗、利尿、治顽癣等。

“近缘种”满江红科有1属6种,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我国原产仅满江红1种,另有2变种,即常绿满江红(A。imbricata Nakai var。sempervirens Y。X。Lin)和多果满江红(A。imbricata Nakai var。prolifera Y。X。Lin)。另引入2种,细叶满江红(A。filiculoides Lam。)、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 Willd)分别引自日本和美国,均可作绿肥。数种红萍配合放养,有利于延长放养期和提高产萍量。

(五)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 L。)

“别名与科属”臭菊,菊科(Asteraceae)金光菊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一般作1~2年生栽培,枝叶粗糙,地植株可高达1~2m,盆栽矮化为20~30cm,且多分枝,叶片较宽且厚,基部叶羽壮分裂5~7裂,茎生叶3~5裂,边缘具有较密的锯齿形状,头状花序生于主杆之上,舌状花单轮,即有倒披针形而下垂,也有上翘花瓣。花瓣长3cm左右,花展开度为3~7cm,有橘红、深红、粉红、水红等花色。花期5~10月,在南方时间更长。

“生境分布”原产于北美,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病抗虫性较好,因而极易栽培。在排水良好和疏松的沙质土中生长良好,忌水湿。对阳光的敏感性不强,无论在阳光充足地带,还是在阳光较弱的环境下栽培,都不影响花的鲜艳。

“栽培技术要点”可采用播种或分株繁殖,但多采用分株法。春、秋播种均可,但以秋播为好。播种后2周左右便可出苗,约3周可移苗,翌年开花。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将地下宿根挖出后分株,要具有3个以上的萌芽。在生长期要适当节制浇水,抑制过高生长,以免倒伏,同时追施1~2次液肥。当植株长到1m以上时,需及时设支架进行绑扎,避免枝条被风吹断。为了促使侧枝生长,延长花期,当第一次花谢后要及时剪去残花。

“营养价值”新鲜茎叶含全氮约0.51%、全磷约0.19%、全钾约0.88%,对土壤难溶性钾都有一定的利用能力。其对钾总量的吸收随速效钾的增加而增加,对土壤中非代换钾的吸收则随速效钾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速效钾低量的条件下,吸收的缓效钾约占总量的45.3%,所以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作物。植物还含有大量的多糖、黄酮、咖啡酸的衍生物、精油、多炔、烷基胺(alkylamides)和生物碱等。

“利用方式”株型较大,盛花期花朵繁多,五颜六色,且花期长、落叶期短,能形成长达半年之久的艳丽花海景观,因而适合公园、机关、学校、庭院等场所布置,亦可作花坛,花境材料;也是切花、瓶插之精品,此外也可布置草坪边缘成自然式栽植。可入药,用于湿热郁结于胃肠之腹痛、泄泻、里急后重诸证。

“近缘种”金光菊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金光菊和二色金光菊(R。bicolor Nutt。)两种,后者常用作观赏花卉。

(六)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

“别名与科属”水花生、革命草、喜旱莲子草、空心苋,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节腋处疏生细柔毛。叶对生,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芒尖,基部渐狭,表面有贴生毛,边缘有睫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花梗长1~6cm;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花被片5,白色,不等大;雄蕊5枚,基部合生成杯状,退化雄蕊顶端分裂成3~4窄条;子房倒卵形,柱头头状。花期5~11月。

“生长环境分布”原产于南美巴西,20世纪30年代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作饲料种植,后逸为野生,现已在我国约22个省市蔓延成灾。生命力极强,不怕旱涝,生在池塘、沟渠、河滩、湿地或浅水中,无论水田还是旱田均能生长,难于清除。

“栽培技术要点”该草栽培极其容易。生命力极强,只要有一小段落,无论水田还是旱田均能生长,且呈疯长态势,甚至是家畜吃过后,粪便中的草节也能长出草来。

“营养成分”干草含粗蛋白约12.98%,粗脂肪约1.56%,粗纤维素约20.56%,无氮浸出物约43.36%,灰分约14.76%;肥料成分有氮素约2.15%,磷酸约0.84%,氧化钾约8.39%。全草的化学成分中还含有黄酮甙、三萜皂甙、有机酸、酚性成分、香豆素、糖、脂肪、蛋白质、6-甲氧基木犀草素、7-a-L-鼠李糖甙及藤菊黄素等。

“利用方式”空心莲子草具有富集K元素的能力,因而有“生物钾肥”之称,在我国南方是一种重要的水生饲草和绿肥兼用植物。但在农田中生长过旺时,就会抢夺农作物的阳光、水分、肥料和生长空间,最终造成农作物减产;在河流水道和湖边生长能迅速覆盖水面,影响其他水生植物,同时严重影响排灌、水上交通以及水产养殖;此外,该草在水中腐败溶解,还会产生毒素,污染水质,毒害水产作物,现已成为危害性较大的外来杂草。目前,由于国外引进水花生叶甲和莲草直胸跳甲,对此草的蔓延有所抑制。全草药用,能清热利尿和凉血解毒,用于治疗乙脑、流感、肺结核咯血、湿疹、带状疱疹、疔疮、毒蛇咬伤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症。

“近缘种”莲子草属有20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我国有4种,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南、福建等地,其他种类主要用作饲料。

(七)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

“别名与科属”大薸、浮萍,天南星科(Araceae)大藻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浮水无茎草本。全株淡绿色,有长而垂直的须根,由匍匐枝繁殖。叶倒卵状楔形,呈莲座状排列,浮生于水面,叶片质厚柔软,密被柔毛,扇形或倒卵状楔形,长2~15cm,上部宽处3~5cm。全绿,无叶柄,基部常带红色。花小,单生,无花被,花序上部有雄花2~8朵,每朵由2个合生的雄蕊组成。花缘白色,有茸毛,肉穗花序,佛焰花序不显著,隐生于叶丛中。果实浆果状,内有绿黄色的种子数粒。夏秋开花。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亚非拉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中、南部,如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等省区有野生分布。喜高温、高湿,怕寒冷。15℃~39℃能生长,30℃左右最适宜,单株在1个月内可繁殖至50~60株。耐肥力极强,不耐瘠,较能耐阴。以pH值6.5~7.5,水深0.5~2m,水质肥沃的静水池塘或河沟中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殖,分株繁殖。通常用越冬的种苗进行分株繁殖,由种株叶腋芽抽生出匍匐茎,每株约分生匍匐茎2~10条,并在先端生长出新的株芽,进行分栽。

“营养价值”茎叶鲜物含水分约95%,干物含氮约2.54%,五氧化二磷约0.423%,氧化钾约5.02%;鲜草含养分在肥水中含水分约95.3%,粗蛋白质约1.35%,粗脂肪约0.21%,粗纤维约0.64%,无氮浸出物约1.10%,灰分约1.40%。

“利用方式”用作绿肥及种植于水体以净化水质;可点缀水面,宜植于池塘、水池中观赏;亦可作为猪和鱼的饲料;叶可作药用,有祛风发汗和利尿解毒之效。

“近缘种”大漂属只有水浮莲1种。

(八)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别名与科属”满园花、萝卜青,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萝卜属。

“形态特征”根肥厚多肉质;株高60~100cm,直立生长;叶大而光滑或具尖毛,长圆披针形,叶缘有缺刻或锯齿,具有较长的叶柄;花四瓣十字形,总状花序排列十几朵花,白色或带青莲紫色,角果长柱形,先端尖锐,不开裂,含种子1~6粒。

“生境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江西、湖南、湖北栽培较多,北方也有种植。耐旱性较强,在旱地、山坡、丘陵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在排水良好的稻田,生长茂盛。耐酸性强,在pH值为5左右的土壤上能够生长,并耐瘠薄。

“栽培技术要点”①平整土地,土层疏松,以保证齐苗、早苗和利于扎根。②适期播种,过早播种会引起抽薹早、病虫害加重;过迟播种则出苗不齐、生长缓慢。我国江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播种适期。③条播或穴播,用磷肥、灰肥和有机肥作种肥或基肥,苗期或薹期追施适量氮肥;④注意除草松土、排水防涝和防病虫害。

“营养价值”结荚前作饲料,营养价值较高,鲜草中粗蛋白质含量约为2.66%,粗脂肪约为0.09%,粗纤维约为1.53%,无氮浸出物约为4.32%,灰分约为1.86%;含氮约为0.31%,五氧化二磷约为0.18%,氧化钾约为0.26%。

“利用方式”它是我国红黄壤地区农田、荒山、荒坡广泛种植的肥饲两用冬绿肥。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作为混播绿肥中的高秆支撑品种之一,以提高苕子和金花菜等豆科绿肥的产量。由于它生长期短,再生力弱,所以不耐刈割。

“近缘种”萝卜属约8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我国有2种,其中萝卜广泛栽培作蔬菜。

(九)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

“别名与科属”猪屎青、野黄豆、三圆叶猪屎豆,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猪屎豆属。

“形态特征”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m;茎、枝被伏贴柔毛。三出复叶,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中间1片较大,两侧较小,顶端钝或微缺。总状花序,有花20~50朵;小苞片着生萼管中部;花冠黄色,旗瓣上有紫红色条纹。荚果圆柱状,长约5cm,宽约0.6cm,幼时被毛,熟时下垂,裂后扭曲;种子多数。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我国福建、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印度、马来西亚以及非洲等地亦有分布,常分布于低海拔山野、路旁、荒地、干燥河床等向阳处。几乎全年开花,5~7月为盛花期,耐贫瘠干旱,适合道路两旁边坡的景观栽培,也极适合栽种于田地间当绿肥植物。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硬实率高,播前要擦种,以利种子吸水。用细砂或碾米机碾磨至种皮有伤痕即可。一般3~4月份播种。种子成熟较迟,一般要到10~12月才能收种。种子成熟不一致,分期采收有利于提高种子质量,因荚果不易炸裂,也可待种子成熟后一次采收。

“营养价值”猪屎豆的干物质中含粗蛋白约21.0%、粗脂肪约2.30%、粗纤维约20.70%、粗灰分约7.00%、水分约10.20%、钙约1.36%、磷约0.48%。其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谷物类饲料,其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13%,且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钙磷比适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利用方式”常用作绿肥;含蛋白质高,故多用作饲料,茎叶和种子含有毒物质,均能引起中毒,作饲料前要去毒。

“近缘种”猪屎豆属3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亚洲尤盛,我国约34种,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大多数植物种类的根部有发达的根瘤。印度麻(C。juncea L。)是一种很好的纤维作物,亦可作绿肥,南部有少量栽培。同科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豌豆、乌豇豆(Vigna cylindrica Skeels)、绿豆、菜豆、饭豆(Indigofera caudata Dunn)、大豆、秣食豆(Glycinemax(L。)Merr。)、葛藤(Puer-aria lobata(Willdenow)Ohwi)、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 DC。)、香豆子(Trigonella foe-pum-graecum L。)、金花莱(Medicago hospida Gaert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Pers。)、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 L。)、红三叶(T。pratense L。)、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以及它们的一些同属近缘种均是优良的绿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