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植物资源学
10409700000024

第24章 植物农药资源

一、概述

(一)植物农药的概念与种类

植物农药是生物农药范畴内的一个分支,是指利用对其他植物的病虫害有毒的植物或其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植物农药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能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各种植物农药通常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机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有机物质,其成分复杂多变,但一般都包含在生物碱、糖苷、有毒蛋白质、挥发性香精油、单宁、树脂、有机酸、酯、酮、萜等各类物质中。从广义上讲,富含这些高生理活性物质的植物均有可能被加工成农药制剂,其数量和物质类别丰富,是目前国内外备受人们重视的第三代农药的药源之一。如除虫菊、鱼藤、烟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等均是。植物农药不仅对人、畜安全,而且不污染环境,因此这类农药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我国利用植物防治病虫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就已开始用植物来杀虫。《周礼》中就记载了莽草杀虫的用途:“剪氏掌除蠹物,以攻崇攻之,以莽熏之。”我国于1959年出版的《中国土农药志》,收集了可用作农药的植物种类达403种,根据各地试验,能有效杀死约180种害虫。我国常见的一些高效植物农药有烟草、鱼藤、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iata)、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钩吻(Gelsemium elegans)、巴豆、雷公藤(Tripterygii Wilfordii)、闹羊花(Rhododendronmolle)、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除虫菊等。

由于植物性农药物质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有害生物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另外,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植物性农药对受体植物更不容易造成药害,而且也容易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相协调。并且植物性农药是非人工化学结构的天然化学物质,一般在自然界有天然的微生物类群对其进行自然分解,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大大优于化学农药,特别是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合成的农药对人畜造成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用植物性农药代替化学合成农药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植物性农药。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80%以上为化学制剂。据统计,我国每年都要进口价值6亿美元的农药及农药原料。开发国产植物性农药,已成为我国农药和中草药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我国植物性农药种类多,成分复杂,有着丰富的资源,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在近几十年,陆续发现了新的植物性农药,可直接杀死害虫与病菌,还发现了一些植物含有控制昆虫蜕皮、变态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这也是植物性农药的一类重要资源,因而在植物性农药这一节中,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含有具有杀虫作用的毒素的植物性农药和含有昆虫激素的植物性农药。

二、主要的杀虫植物资源

(一)银杏(Ginkgo biloba L。)

“别名与科属”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m,胸径可达4m,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cm,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常1个胚珠发育成1个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cm,直径1.5~2cm;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呈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纵棱;内种皮膜质,呈淡红褐色。

“生境分布”银杏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均有大量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内,主要集中在年平均气温为8℃~20℃,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20℃的海拔范围内。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且排水良好的深厚土壤,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H值4.5)、石灰性土(pH值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最为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但在过于干燥处及多石山坡或低湿之地则会发育不良。银杏寿命长,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寿命长,萌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果,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果。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种子每100 g含蛋白质6.4 g,脂肪2.4 g,碳水化合物36 g,粗纤维1.2 g,蔗糖52 g,还原糖1.1 g,钙10mg,磷218mg,铁1mg,胡萝卜素320μg,核黄素50μg,以及白果醇、白果酚、白果酸等多种成分。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银杏杀虫主要部位为肉质外果皮,其次是种子和叶。外果皮含有白果酚酸,防治对象有稻螟、棉蚜、斜纹夜盗蛾、红蜘蛛、桑蟥、红铃虫等。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银杏有杀死农作物病虫之功能,对棉蚜、叶螨、桃蚜、二化螟虫等尤其有效。将1 kg叶加水20 kg,煮沸30min,然后泡2~3 d,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在农业区周围种植银杏,可以达到良好的保护农作物的效果。

“采收与加工”种子一般于9~11月,当外种皮呈橙黄色时,或自然成熟脱落后采集,采集后堆放在阴湿处,还可以浸泡在缸里,使种皮腐烂,然后取出,于清水中搓去肉质外种皮,冲洗干净,晒干后,贮存备用,同时,打碎外壳,剥出种仁,称为生白果仁。以蒸、炒、煨等方法加工,打碎外壳,取去种仁,即为熟白果仁。银杏叶应于10~11月收集,经秋霜打后的叶片,晾干,去净杂质,可为药用。8月份在叶子发黄之前采集提炼,其银杏叶总黄酮及银杏叶内酯含量高,因此,生产上多采集在叶子发黄之前的青色叶子作为提炼的原料。

“近缘种”银杏纲特有的单种科植物,国家2级保护稀有种。其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

“资源开发与利用”银杏有食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等方面的价值。银杏又名白果,其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我国的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的叶和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医药原料。白果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效,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产品达50余种,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其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有特殊药香、抗蛀性强;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和华贵典雅之感,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二)胡桃(Juglans regia L。)

“别名与科属”核桃,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褐色,幼枝有密毛。单数羽状复叶,长22~30cm;小叶5~13cm,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12cm,全缘,背面沿侧脉腋内有1簇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长5~12cm,雄蕊6~30枚;雌花单生或2~3枚聚生于枝端,直立;花柱2个,羽毛状,绿白色。果序短,下垂,有核果1~3个,果实形状大小及内果皮的厚薄均因品种而异。种子肥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胡桃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汉代时传入我国,在华北、西北、西南及华中等地均有大量栽培,长江以南各省较少。喜温暖湿润环境,较耐干冷,不耐湿热,抗病能力强,适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微酸性至弱碱性壤土或黏质壤土,喜水、肥,但对水肥要求不严,抗旱性较弱,不耐盐碱;深根性,抗风性较强,不耐移植,有肉质根,不耐水淹。落叶后至发芽前不宜剪枝,易产生伤流。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胡桃的外果皮和树叶对昆虫有很强的胃毒和防治作用,尤其以青的外果皮杀虫效果最佳。叶含没食子酸等物,果含胡桃叶醌等物,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红蜘蛛、桑苗粉虱、菜青虫、棉铃虫、金刚虫等。

“采收与加工”当胡桃的果实青皮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或浅黄色,茸毛变少,种仁饱满、幼胚成熟及子叶变硬,部分果实顶部出现裂缝,青皮容易剥离,外果皮开裂达30%~40%时,即可采收。此时果仁的风味浓香,品质最佳。将核桃外果皮压成浆液,每1 kg加水10~20 kg,喷洒,可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核桃外果皮的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发芽抑制效果达96.7%;对甘薯黑斑病菌的孢子发芽抑制效果为98.7%。从其外果皮中提取的生物农药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污染作物,安全可靠。害虫幼虫期防治效果达95%,比化学成本降低20%~50%,且防治害虫时不危害人体健康。

“近缘种”胡桃由于栽培已久,所以品种很多。我国所产亦有很多品种,Dode所命名的种类,多有不可区分的中间类型存在或所依据的特征不够稳定或者区别太小,不具有足以成为独立种的特征,如云南省所产的薄壳胡桃,Dode命名为J。duclouxiana,也只能认为是胡桃的一个栽培品种。美国黑胡桃(J。nigra L。)是新引进的果材兼用树种。落叶乔木,速生,果皮黑褐色。肉质根系,不耐水湿,抗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胡桃科的一些种类也具有防治虫害的作用,如化香树的叶可防治棉蚜、红蜘蛛、甘薯金花虫、菜青虫、地老虎等。

“资源开发与利用”胡桃种仁含油量高,食用或榨油,为强壮剂,可治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等症;木材坚实,可制枪托等;外果皮可提取植物农药;内果皮及树皮富含单宁;胡桃壳可制活性炭;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叶含挥发油、树胶、鞣质、没食子酸、氢化核桃叶酮。胡桃仁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做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胡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等症。生吃胡桃、桂圆肉和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胡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三)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

“别名与科属”蓼、辣蓼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辣子草、红辣蓼、水辣蓼,蓼科(Polygonaceae)蓼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或披散草本,高30~80cm;茎直立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长4~8cm,宽0.5~2.5cm,边缘全缘,具缘毛,两面无毛,被褐色小点,有时沿中脉具短伏毛,具辛辣味;叶柄长4~8mm;托叶鞘膜质,褐色,长1~1.5cm,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具短缘毛,通常托叶鞘内藏有花簇。总状花序呈穗状,长3~8cm,顶生或腋生,常下垂,花稀疏,下部间断;苞片漏斗状,绿色,长2~3mm,边缘膜质,疏生短缘毛,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长3~3.5mm,5深裂,稀4裂,裂片椭圆形,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雄蕊6枚,稀8枚;花柱2~3个,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双凸镜状或具3棱,密被小凹点,黑褐色,无光泽,长2~3mm,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常生于田野水边或山谷湿地,性喜光,耐水湿,不择土壤,适应性强。产地遍布我国各地;欧洲、中亚及印度、朝鲜、韩国、日本等地也有分布。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茎叶含有甙类、鞣质、甲氧基蒽醌,茎叶可防治多种害虫,如蚜虫、地老虎、菜毛虫、菜虫、叶跳虫、金花虫、螟虫、稻飞虫、卷叶虫、黄条跳甲等。

“采收与加工”5~8月采收,割起地上部分,铺地晒干或鲜用。取鲜草茎叶500 g,切断成2cm左右,加热水250 g浸4 h,投入粪坑或污水中,可杀死蝇蛆或孑孓。用新鲜辣蓼草晒干,加干薯藤、青蒿草各等量,研末熏蚊、蝇有特效。取新鲜辣萝草全株,洗净切碎捣烂,加500 g加清水2500 g,放入锅内煮沸0.5 h左右,冷却过滤。另以15 g肥皂热水溶化,加入滤液搅匀,即可喷雾防治蚜虫。

“近缘种”蓼属有2变种,即辣蓼(P。hydropiper L。var。flaccidum(Meissn)Steward)和粗毛蓼(P。hydropiper L。var。hispidum(Hook。f。)Steward),均可作辣蓼入药。蓼科可作农药的还有虎杖、萹蓄(P。awiculare)、酸模(Rumex acetosa)等。

“资源开发与利用”全草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黄酮类、蒽醌衍生物及蓼酸,有抑菌作用。用于防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外用治毒蛇咬伤和皮肤湿疹等症。

(四)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 L。)

“别名与科属”毒藜,藜科(Chenopodiaceae)假木贼属。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20~100cm,多分枝;枝灰白色;当年生枝绿色,无毛,有关节;节间长6~25mm。叶极小,对生,略成三角状突起,基部彼此合生成鞘状,腋内生绵毛。花两性,1~3朵生于叶腋,多数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小苞片2,舟形,边缘膜质;花被片5,膜质,果期外轮3个花被片背部下方生横翅,翅膜质,扇形或圆形,黄褐色或粉红色,内轮2个花被片椭圆形,无翅或生较小的翅。胞果多汁,近球形,暗红色,光滑。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枝条,尤其是一年生的幼嫩枝条对昆虫具触杀、胃毒和熏杀作用,含毒藜碱(anabasis,C10 H14 N2)。防治对象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菜青虫、棉叶跳虫、蓟马、甘蓝蚜虫、菜蛾、苜蓿蝽象等。

“生境分布”无叶假木贼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和新疆。苏联中亚地区、伊朗、欧洲东南部也有分布。生长于荒漠、戈壁、干旱山坡或沙丘等地。

“采收与加工”秋季采收。炮制方法:拣去杂草,四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滤干润2~3 h,取出切3分长横片,晒干。

“近缘种”假木贼属约30种,分布于地中海沿岸,西亚、中亚及西伯利亚等地,我国有8种,主要产自新疆,少数种类产自甘肃、宁夏及内蒙古。除无叶假木贼外,还有白垩假木贼(A。cretacea Pall。)、高枝假木贼(A。elatior(C。A。Mey。)Schischk)、短叶假木贼(A。brevifolia C。A。Mey。)、展枝假木贼(A。truncata(Schenk)Bunge)、盐生假木贼(A。salsa(C。A。Mey。)Benth。ex Volkens)、粗糙假木贼(A。pelliotii Danguy)、毛足假木贼(A。eriopoda(Schrenk)Bentham ex Volkens)。

“资源开发与利用”既可用于防治疥癣、疥疮、湿疹痒痛等症,也可用于配制农村的除“四害”农药,有杀虫灭鼠之效。

(五)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

“别名与科属”野棉花、秋芍药、猫爪草,毛茛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圆锥形,木质化,深褐色。基生叶有长柄,三出复叶,少数为单叶;小叶卵形,长4~11cm,宽3~10cm,不分裂或有不明显的3~5浅裂,边缘具粗锯齿,下面疏生短毛。花茎高20~80cm,被疏毛,聚伞花序少数或2~3歧分枝;总苞2~3片,有柄,叶状;萼片5,紫红色,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密被柔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密生绵毛。花期7~10月。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根及全草含白头翁素(anemo-nin)和三萜皂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以及齐墩果酸。全株均可杀虫,根中含白头翁素。可防治棉蚜虫、红蜘蛛、稻螟、稻苍虫等害虫。

“生境分布”原产自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四川、陕西、湖北、贵州、云南等省。生于海拔400~1800m的低山或丘陵的草坡或沟旁,喜凉爽、潮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忌高温多湿。

“采收与加工”春季或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近缘种”毛茛科有多种植物可作土农药,如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白头翁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等种。银莲花属约150种,主要产于北温带,有些生于高山上,我国有52种,分布甚广,但以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最多,南部只有秋牡丹(A。japonica Sieb。et Zucc。)1种;产于我国的粤北山林中,另外,日本和上海栽培甚多,其他亦可作为庭园的花卉。

“资源开发与利用”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可杀蛆虫、孑孓;茎、叶可杀虫和治顽癣;根可药用,有利湿、驱虫、祛瘀,治痢疾、肠炎、蛔虫病、跌打损伤之功效。

(六)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Blum)G。Don)

“别名与科属”闹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八里麻,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呈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雄蕊5枚,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枚,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呈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多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坡和灌木丛中,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喜冷凉、半阴,畏高温,怕阳光曝晒。喜酸性土壤,忌碱性土壤。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全株有剧毒;花含梫木毒素和石楠素等毒性成分;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花果入药可作麻醉药;可熏杀蚊虫,也可作土农药。叶有镇痛、祛风、除湿之功效,可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等症,并用作手术麻醉药。羊踯躅花、茎、叶均可防治多种害虫,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

“采收与加工”春季采花,晒干。

“近缘种”杜鹃花属约8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650种,除新疆外,各省均有分布,以西南部和西部最盛,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供药用,有和血、止血、祛风、止痛及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和跌打损伤等功效。

(七)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

“别名与科属”白花除虫菊,菊科(Asteraceae)小黄菊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5cm,全株呈浅银灰色,被贴伏绒毛,叶下面毛更密。茎单生或少数簇生,不分枝或分枝。叶银灰色,有腺点;基生叶长达10~20cm,有长叶柄,叶片卵形或矩圆形,沿有翅的羽轴羽状全裂,一回羽片羽状或掌状再浅裂或深裂,末回羽片条形至矩圆状卵形,顶端钝或短渐尖。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排列成疏散不规则伞房状,异形;总苞直径1.2~1.8cm;外层总苞片无膜质边缘异色,内层总苞片有宽而光亮的膜质边缘,顶端有加宽的附片;舌状花白色。瘦果有5~7条纵肋;冠状冠毛长不足1mm,边缘截齐或有齿缺。

“生境分布”原产于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我国于1917年引种于江苏和浙江一带,现在南北都有栽培。性喜温暖,适宜中性土壤及弱酸性土壤;喜干燥,宜于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土壤;喜光照和凉爽气候,适应性强。不宜连作。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花叶干后制成粉末,制蚊香,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头状花序含有除虫菊素甲、乙(PyrethrinⅠ、Ⅱ)及灰菊素甲、乙(CinerinⅠ、Ⅱ),除虫菊素甲的杀虫能力最强,10倍于除虫菊素乙。除虫菊素的杀虫作用主要是通过麻痹昆虫的神经而导致其死亡。除虫菊素对鸟类及哺乳动物无害。一般用于驱杀蚊虫,是蚊香的原料。有杀虫粉剂、煤油浸剂及乳化剂等各种剂型。除虫菊素性不稳定,易水解,杀虫粉剂不宜久存。

“采收与加工”春播第2年在花完全开放时采收,其质量最好。以花或全草入药。5~6月间,舌状花冠尚未全展开,筒状花冠已渐展开时,花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为采收花的最佳时间。将收得的花晒干或阴干,或用55℃~60℃的温度烘干。全草在夏秋采收,晒干。

“近缘种”小黄菊属自广义的菊属(Chrysanthemum)中分出,约100种,主要产于欧亚等温带地区,我国有20余种,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常见种除除虫菊外,还有川西小黄菊(P。tatsienense Ling)。另有同属两种植物的花和全草亦有同等药用,但所含除虫菊素较少。红花除虫菊(P。coccineum Worosch-willd)与除虫菊的主要不同点是植株绿色,近无毛;头状花序的舌状花为红色、粉红色;原产于高加索地区,我国有引种栽培。新疆除虫菊(P。arcticum stank)与除虫菊、红花除虫菊的区别是叶有2~3回的羽状分裂,小裂片条形。头状花序的舌状花为白色,管状花为黄褐色。分布于新疆北部。

“资源开发与利用”除虫菊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它是有名的药用植物,花叶干后制成粉末,可制蚊香以灭虫害和除臭。

(八)毒鱼藤(Derris elliptica(Roxb。)Benth)

“别名与科属”毛鱼藤,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鱼藤属。

“形态特征”藤蔓长可达20m,匍匐于地面;嫩枝、叶柄及花序被有锈褐色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长叶柄而托叶,叶长达30cm以上,小叶7~13片,长倒卵形,背面为粉白色;蝶形花为深红色,腋生成总状花序;荚果扁平,长椭圆形,有狭翼,内含种子1~4个。

“生境分布”原产于亚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印度尼西亚各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中国台湾和海南所产最为著名。鱼藤适宜栽培于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耐阴性强,喜生长于高温、潮湿、遮阴的环境,气温要求在20℃以上,以平坦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为最宜。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根中主要有毒成分为有色满酮类化合物,如鱼藤酮、鱼藤素、灰叶素、灰叶酚、毛鱼藤酮和马来鱼藤酚等。鱼藤酮是根中主要的有毒成分,用鱼藤制成的粉剂和乳剂,可与硫黄合剂和除虫菊乳剂等混合作用,对昆虫主要起触杀剂作用,也有胃毒剂和忌避剂的效果,它的毒力主要是麻痹昆虫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神经中枢,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鳞翅目幼虫、甲虫的幼虫、狗蚤、牛蝇等害虫,并可以用于治疗人体疥癣。人们利用鱼藤和鱼藤属植物鲜根在水中捣碎,用其乳液来毒杀鱼已有数世纪之久的历史。

“采收与加工”夏季和秋季分别采收茎和叶。茎切片晒干;叶晒干。

“近缘种”鱼藤属有7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0种,主要产于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有些种类的根部含鱼藤酮,可为杀虫剂,如绣毛鱼藤(D。ferrug-inea(Roxb。)Benth)、鱼藤(D。trifoliate Lour。)、异翊鱼藤(D。malaccensis Prain)、边荚鱼藤(D。marginata(Roxb。)Benth。)和乔木鱼藤(D。robusta Benth。)。此外,豆科植物中有许多种是重要的杀虫剂,如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厚果鸡血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云南葛藤(Pueraria peduncularis(Grah。ex Benth)Benth。)、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等。

“资源开发与利用”鱼藤属的许多种类作为植物杀虫剂的历史较长,其有效杀虫成分为鱼藤酮(C23 H22 O6)。主要防治对象为菜蚜虫、毛虫、桃蚜虫、白背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由于鱼藤属对人类几乎无毒,所以其根被广泛应用为果树、蔬菜的杀虫剂。

(九)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别名与科属”黄腊藤、黄藤根、黄药、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南蛇根、三棱花,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

“形态特征”落叶蔓性灌木,长达3m。小枝呈棕红色,有4~6棱,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毛。单叶互生,亚革质;叶柄长约5mm;叶片椭圆形或宽卵形,长为4~9cm,宽为3~6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淡绿色,主、侧脉在上表面均稍突出,脉上疏生锈褐色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7cm,被锈色毛。花杂性,白绿色,直径达5mm;萼为5浅裂;花瓣5片,椭圆形;雄蕊5枚,花丝近基部较宽,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花柱短,柱头6浅裂;子房上位,三棱状。蒴果具3片膜质翅,长圆形,长达14mm,宽约13mm,翅上有斜生侧脉。种子1个,细柱状,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中,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喜较阴凉的山坡、林木丛中和溪边。宜在偏酸性、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或黄土壤中栽培。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雷公藤全株因含雷公藤碱而具有强烈的胃毒及接触杀虫功效,其中以根内含量最高,杀虫效果最好,可作蔬菜杀虫剂及农药。毒理成分为雷公藤碱、雷公藤定碱等多种生物碱以及二萜内酯、雷藤酮和卫矛醇等。此外,雷公藤还含有南蛇藤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和鞣质等。其主要防治对象有菜青虫、猿叶虫、铁甲虫、茶毛虫等多种害虫。

“采收与加工”以根、叶、花及果入药。根于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于夏秋季采。

“近缘种”雷公藤属有雷公藤、东北雷公藤(T。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和粉背雷公藤(T。hypoglaucum(Levl。)Hutch)3种,产于东亚,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分布于西南、中南、华东至东北各地。同属植物东北雷公藤,东北地区亦应用于临床实践,功效相似。

“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祛风、解毒、杀虫之功效。外用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发痒,并可杀蛆虫和孑孓,灭钉螺,毒鼠等。

(十)楝(Melia azedarach L。)

“别名与科属”苦楝、楝树,楝科(Meliaceae)楝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呈暗褐色,纵裂;幼枝有星状毛,很快即脱落。叶为2~3回单数羽状复叶,长20~50cm,幼时有星状毛;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5cm,边缘有钝尖锯齿,深浅不一,有时微裂。圆锥花序与叶近等长或较短;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有短柔毛和星状毛;花瓣5片,淡紫色,倒披针形,有短柔毛;雄蕊10枚。核果近球形,直径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有1种子。花期4~5月,果期为10月。

“生境分布”主要产于我国的华北南部至华南地区,西至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均有分布;另外,印度、巴基斯坦及缅甸等国亦有生产。生长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内或丘陵地等湿润处和低山及平原的向阳旷地,能耐潮湿碱土。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力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及盐碱土中均可生长。稍耐干旱、瘠薄,也能生长于水边,但在深厚、肥沃、湿润处生长最好。萌芽力强,抗风,生长快。在条件合适处,10年生树干径可达30cm以上。但其寿命短,30~40年即衰老。虽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但对氯气抗性较弱。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楝树的叶、树皮、花及种子均有杀虫作用,其中种子杀虫效果最好,含苦楝碱(azaridine)等成分。防治对象主要有稻螟虫、蚜虫、小麦吸浆虫、小麦锈病、稻飞虱、棉蚜虫等多种害虫。

“采收与加工”秋冬季当果实成熟且呈黄色时可采收果实,将果实打落摘净枝梗,晒干即可。苦楝皮四季可采,但以春夏季采为宜(苦楝素含量高)。采收时,先刮去粗皮,再剥取皮晒干或低温烘干。

“近缘种”楝属约2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楝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2种,我国西南部至东部盛产之,其木材精致色美,可供建筑和家具用;根皮和子实可入药。

“资源开发与利用”树皮、叶和果实入药,有驱虫、止痛和收敛之功效,在农村广泛用作农药;另果实还可酿酒,种子榨油可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木材可供建筑和制作家具。茎、根皮、果实含川楝素、生物碱、山茶酚、树脂、鞣质等。经试验本种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对氯气的抗性较弱。可以在二氧化硫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广泛栽培。

(十一)其他杀虫植物资源

1.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 L。)

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白屈菜属。全株主要有毒成分是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类物质,全草对防治蚤类害虫有特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贮放于通风干燥处。亦可鲜用。该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新疆以及华北和东北地区;另外,亚洲的北部和西部以及欧洲也有分布。常生长于山坡或山谷林边草地。也可用作药材,有行气止痛、化痰止咳、利水消肿之功效。其花色鲜艳、亮丽,叶形嫩绿、柔美,属于典型的野生观叶、观花宿根性草本花卉。适宜作花坛布置或盆栽使用,更适合做耐阴地被。白屈菜属有5种,分布于欧洲至亚洲东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罂粟科植物可作为土农药的种类较多,如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等。

2.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

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根皮中含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臭椿双内酯、丁香酸、香草酸、β-谷甾醇、壬二酸、D-甘露醇、苦楝素、鞣质、赭红等;种子含油量约为35%,并含2,6-二甲氧基酸、臭椿苦酮、臭椿内酯、楂杷壬酮、苦木素等;叶含异槲皮甙。臭椿的树皮、叶浸出液可作土农药以防治蚁螟等。几乎全国各省区都有生长;朝鲜和日本也有生长。臭椿为阳性树种,喜生长于向阳山坡或灌木丛中,常植为行道树;木材可制车辆等;叶可饲椿蚕;树皮可提炼栲胶;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等功效。臭椿属植物还有岭南臭椿(A。triphysa Alston)、常绿臭椿(A。fordii Nooteboom)、刺臭椿(A。vilmoriniana Dode)、毛臭椿(A。giraldii Dode)等,均含有一定含量的杀虫剂成分。苦木科的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Benn。)也是一种重要的杀虫剂。

3.巴豆(Croton tiglium L。)

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果实含巴豆油,其中有油酸、亚油酸、巴豆油酸、顺芷酸等的甘油酯;尚含巴豆甙。巴豆的叶、茎及种子可杀虫。主要防治对象为玉米螟、猿叶虫、蚜虫等。此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另外,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各国以及菲律宾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可供药用,功能主治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等症。果实秋季成熟时采收,堆置2~3 d,摊开干燥;根和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巴豆属约7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9种,产于西南部至东南部,南部尤盛,其中巴豆和鸡骨香(C。crassifolius Geisel)2种可入药。

4.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

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泽漆的茎、叶均有杀虫作用,含大戟乳酯(Eu-phorbin)等成分,可作农药,其主要防治对象为小麦吸浆虫、粘虫、麦蚜虫、红蜘蛛、棉蚜虫等多种害虫。泽漆含白色乳汁,毒性较大,不要接触口腔,以防中毒。可入药,有利尿消肿、清热、祛痰、杀虫止痒之功效。此种生长于低山、平原,常出现于荒废农田中,分布于除新疆、西藏和内蒙古以外的其他各省(区),欧亚大陆和北非亦有分布。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大戟属约有2000种,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有些种类有毒,有些种类茎、叶入药可治肠炎、痢疾,外用治疮疥;有些可为庭园观赏用。同属的狼毒大戟和同科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也是应用较广的杀虫剂。

5.马桑(Coriaria sinicamaxim)

马桑科(Coriariaceae)马桑属。全株有剧毒,以嫩叶及未成熟果最毒,其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和吐丁内酯等。其主要防治对象为棉蚜虫、红蜘蛛、稻螟虫等。马桑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北、西南及华中地区。以根和叶入药。根冬季采挖,刮去外皮,晒干;叶夏季采摘,晒干。有祛风除湿、镇痛、杀虫之功效。根可用于治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狂犬咬伤以及风湿关节痛等症;叶外用可治烧烫伤、头癣、湿疹、疮疡肿毒等症。马桑属约15种,分布于地中海至日本、新西兰和中、南美洲,我国有马桑、草马桑(C。terminalis Hemsl。)、台湾马桑(C。japonica A。Gray ssp。intermedia(Matsum。)Huang)3种,主要产于台湾、西北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据记载均有毒。

6.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 Gaertn。)

无患子科(Sapindaceae)无患子属。其外果皮含有皂素,可作为农药的乳化剂,果皮本身也具有杀虫作用。其主要防治对象有棉蚜虫、红蜘蛛、甘薯金花虫等。原产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岛各地、印度和日本。现在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浙江等地区亦有栽培。生长于山坡林中,在南方一些城市作行道树栽培。木材淡黄色,质脆,多作木梳用;果皮捣烂可作肥皂代用品;种子可炒食,核仁提取油脂可作润滑油;根和果入药,有清热解毒和化痰止咳之功效。无患子属约13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4种,产于西南部至东部,有无患子、川滇无患子(S。elavayi Radlk。)、毛瓣无患子(S。rarak DC。)、绒毛无患子(S。tomentosus Kurz),此外还有石屏无患子(S。rarak DC。var。velutinus C。Y。Wu)一变种,其果皮均有杀虫作用。

7.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Hook。&Arn。)

夹竹桃科(Apocynaceae)羊角拗属。全株有剧毒,尤以根和种子为甚,有毒成分为羊角拗甙、辛诺甙、毒毛旋花甙等,可用作杀虫剂,且药性维持时间长。其主要防治对象有稻瘿蝇、三化螟蛾等。该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另外,越南和老挝也有,生长于丘陵地区疏林或灌丛中。可入药,有强心、消肿和止痒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多发性脓肿、毒蛇咬伤、跌打、骨折等症;茎部纤维可编织成绳索,种毛可作填充物。羊角拗属约60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热带、亚热带。我国有羊角拗、云南羊角拗(S。wallichii A。DC。)、箭毒羊角拗(S。hispidus DC。)、旋花羊角拗(Strophamthus gzqtus(wall et Hook。ex Benth)Baill。)及其他引入栽培共6种。

8.洋金花(Daturametel L。)

茄科(Solanaceae)曼陀罗属。全株有毒,其有毒成分主要为东茛菪碱,是有效的受体阻断药,有抑制及兴奋中枢神经的双向作用。其茎、叶、果均有杀虫作用,尤其是花的杀虫效果最佳。其主要防治对象有蚜虫、玉米螟、稻螟、红蜘蛛等。另外小剂量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作麻醉前用药。该种原产于印度,现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我国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四川等地也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常生长于向阳的山坡或住宅旁。花药用,可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松弛平滑肌,含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症状,所以广泛用于治疗癫痫症、精神病、心脏病以及腹泻等病症。曼陀罗属植物约25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该属植物的花和叶有毒,均可作农药使用。我国常见种有洋金花、曼陀罗(D。stramonium L。)、毛曼陀罗(D。innoxiamill。)三种,花均为白色,或微带淡黄绿色、淡紫色,单瓣。原产地尚有绿、紫、红、蓝及重瓣等多种品种。我国各地所栽培的重瓣曼陀罗也属本种。曼陀罗属的许多种类均是有名的中药,以花入药,有镇痛麻醉和止咳平喘之效,主治咳逆气喘,还可作麻药。

9.百部(Stemona japonicamiq)

百部科(Stemonaceae)百部属。块根因含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次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斯替明碱、斯替宁碱等,而具有杀虫作用。其主要防治对象有孑孓、蚜虫、红蜘蛛等。该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常生长于山坡草丛、路旁和林下。块根还可药用,有温肺止咳之功效,可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等;也适于庭园或花镜栽培观赏。百部属有1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至东亚,我国有8种,产于西南至东南部,除百部外,其他一些种类的块根也可药用,有镇咳驱虫之效。

10.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

瑞香科(Thymelaeaceae)狼毒属。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类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机酸,有杀虫功效,常用于杀蝇和杀蛆等。其主要防治对象有菜青虫、猿叶虫、蚜虫等。根可入药,有大毒,能散结、逐水、止痛、杀虫,主治水气肿胀、淋巴结核、骨结核;外用治疥癣、瘙痒和顽固性皮炎等。产于我国北方各省区及西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狼毒属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我国有3种,产于西南部至西北部和台湾地区。

11.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

马钱科(Loganiaceae)胡蔓藤属。全株有剧毒,含有钩吻碱甲、乙、丙、丁等8种生物碱,其根、茎、叶均可杀虫。其主要防治对象有稻螟虫和稻瘿蝇等。可供药用,有消肿止痛、拔毒杀虫之效;华南地区常用作中兽医草药,对猪、牛、羊有驱虫功效。根和叶全年可采,全草夏秋采,晒干。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生长于丘陵、疏林或灌丛。胡蔓藤属2种,另一种产于美洲。

12.菖蒲(Acorus calamus L。)

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全株有杀虫作用,主要杀虫有效成分为细辛醚和菖蒲酮等,其主要防治对象有棉蚜虫、红蜘蛛、稻飞虱、浮尘子、稻螟虫、玉米象等,该种分布于我国各地,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生长于池塘、湖泊岸边浅水处以及沼泽地。根茎入药,具有开窍化痰、辟秽健脾、杀虫医疮的功效;叶可用于编织材料及用作造纸原料;株形形态美观,可作观赏植物。菖蒲属4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至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13.藜芦(Veratrum nigrum L。)

百合科(Liliaceae)藜芦属。茎基部和根须皆含藜芦碱、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红介芬胺、秋水仙碱、计明胺等成分,有胃毒杀虫作用。其主要防治对象有苍蝇、蓟马、蚜虫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陕甘南部、湖北、四川和贵州,亚洲北部及欧洲中部也有分布。常生长于林缘、草甸或山坡林下。根及根茎入药,能催吐、祛痰、杀虫,主治中风痰壅、癫痫、喉痹等症;外用治疥癣和恶疮,还可用于布置花境和盆栽观赏。藜芦属25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地区,我国约有15种,产于西北部、东北部和台湾地区,北部最盛。毛穗藜芦(V。maackii Reg。)、毛叶藜芦(V。grandiflorum Loes。f。)、兴安藜芦(V。dahuricum Loes。f。)、天目藜芦(V。schindleri Loes。f。)、蒜藜芦(V。grandiflorum Loes。f。)、小藜芦(V。mengtzeanum Loes。f。)等种类的地下茎均有毒,也可用于杀虫。

三、含有昆虫激素的植物农药

脑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是控制昆虫蜕皮和变态的三大内分泌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已经人工合成成功,并且已进入工厂规模生产。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最初是从昆虫体内提取出来的。1943年,人们就开始了蜕皮激素的提取工作,11年后,从家蚕蛹中提取到X—蜕皮激素,但数量极少,无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1956年,人们从雄性天蚕(Hyatophora cecropto)的成虫腹部提取出保幼激素,并于1967年弄清其化学结构。一般来说,从昆虫体内提取的激素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昆虫激素。1964年,有人从我国台湾地区的抗癌植物百日青(Podo-carpus Sp。)的叶子中分离出百日青甾酮A(Ponastrerone A。),通过生物测定证明它有很高的蜕皮流行性,且含量比昆虫体内的含量高出千百倍,1 kg百日青可以提取百日青甾酮A约200mg。1966年,有人根据欧洲的无翅红椿在美国不能正常变为成虫的现象,从纵树木材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出植物性保幼激素活性成分——保幼生物酮。植物中存在昆虫激素的现象吸引了大批科学家对植物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筛选,并且发现了植物中还存在抗蜕皮激素和抗保幼激素,1970年,从筋骨草(Ajuga decumbens)中分离出了具有内酯环的抗蜕皮激素——筋骨草内酯(Ajugolactone)。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菊科植物精油成分中分离出了早熟色烯A和B(Precocene A,B)两种抗保幼激素成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植物蜕皮激素,它是从蕨类植物水龙骨以及银杏、罗汉松、苋、川山膝、紫杉和桑等植物中提取而得的一种与蜕皮激素类似的物质,对昆虫亦有蜕皮作用。其作用于昆虫,能引起昆虫的反常现象,故可作为激素杀虫剂,用来防治害虫。蜕皮激素植物的筛选工作做得比较深入,被筛选的植物已超过1300种,近200科,其中约200种具有蜕皮激素,主要种类如下:

(一)水龙骨(Polypodium niponicummett。)

“别名与科属”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水龙骨属。

“形态特征”植株高10~40cm。根茎长而横生,分叉,通常光秃而有白粉,顶端被卵圆形披针形鳞片,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盾状着生。叶远生;叶柄长5~20cm,以关节着生于根茎;叶片薄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8~20cm,宽4~8cm,向顶部渐狭,常有短尾头,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羽状深裂几达叶轴;裂片全缘,钝头或短尖头,基部一对裂片斜向下;叶脉网状,沿中脉两侧各有1行网眼。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先端,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附生于海拔150~2300m疏林中的湿石、岩壁或树皮上,山区瓦屋上也常有成片生长。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以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水龙骨的根茎含有昆虫变态激素,如蜕皮松、蜕皮甾酮、羟基蜕皮甾酮、β-谷甾醇等。

“采收与加工”根状茎入药,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近缘种”水龙骨属我国约有9种,产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少数产于新疆。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P。vulgare L。)和东北多足蕨(P。virginianum L。)均发现含有蜕皮素和蜕皮甾酮等,该类成分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血脂及抑制血糖上升等作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水龙骨属除了可作激素杀虫剂外,还可作药用,有解毒退热、祛风利湿、止咳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咳嗽气喘、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牙痛等症;外用可治荨麻疹、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等症。

(二)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

“别名与科属”罗汉杉、江南柏、江南侧柏、土杉,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罗汉松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白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鳞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枝叶稠密。叶螺旋状排列,条状披针形,微弯,长7~12cm,宽7~10m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明显突起,下面带白色,淡绿色中脉微突起。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常3~5(稀7)簇生于极短的总梗上,长3~5cm;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种子卵圆球形,径长1~1.2cm,熟时肉质假皮紫色或紫红色,有白粉,着生于肥厚肉质的种托上,种托红色或紫红色,梗长1~1.5cm。花期4~5月,种子8~9月成熟。

“生境分布”主要产于我国的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在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日本也有分布。半阳性树种,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怕水涝和强光直射,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沙质土壤,在沿海平原也能生长。不耐严寒,故在华北只能盆栽。寿命长。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罗汉松叶含蜕皮甾酮,尖叶土杉甾酮A,罗汉松甾酮A、B、C、D,扁柏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金松双黄酮,竹柏双黄酮A,竹柏双黄酮B,榧双黄酮以及挥发油等。

“采收与加工”枝叶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近缘种”罗汉松属约1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南温带地区,多产于南半球。我国约有13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地区,喜湿热或温湿气候,散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区较广的为竹柏和百日青(P。neriifolius D。Don),两种植物的叶中均含昆虫蜕皮激素。

“资源开发与利用”罗汉松属除枝叶可提取植物蜕皮素外,本种对多种毒气抗性较强,适于工厂绿化;木材质地致密,可制家具和器具等;树皮和种子入药,能益气补中;皮可治跌打,种子可治心胃气痛等症。

(三)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

“别名与科属”倒扣草、倒扣簕、倒钩草、粗毛牛膝,苋科(Amaranthaceae)牛膝属。

“形态特征”一年或两年生草本,高0.2~1m;茎具4棱,分枝,有柔毛;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5~7cm,宽1.5~4cm,顶端锐尖或稍钝,两面有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总花梗有柔毛,花后伸长,花向下折而和它贴近;苞片顶端尖;小苞片顶端刺状,基部有膜质翅;花被片5,披针形;雄蕊5枚,退化雄蕊顶端截平状或细圆齿状,背面有1具流苏鳞片。胞果卵形,长2.5~3mm。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越南、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牛膝中含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

“采收与加工”枝叶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近缘种”牛膝属约15种,主要分布于两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3种,分布极广,其中牛膝(A。bidentata Bl。)和土牛膝(A。aspera L。)2种,均可入药。同科植物杯苋属的一些种类,如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Chuan)也含有昆虫蜕皮激素。

“资源开发与利用”牛膝及川牛膝等多种植物均含促脱皮甾酮和牛膝甾酮等昆虫变态激素。此外,根可药用,有强筋骨和治跌打损伤之效;全草是清热解表药。

(四)荆芥(Nepeta cataria L。)

“别名与科属”薄荷、假荆芥、香薷、小荆芥,唇形科(Lamiaceae)荆芥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60~80cm,有浓烈香气。茎直立,基部稍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3~5羽状深裂,6~8月开花,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长穗状,长3~8cm;具无柄条形苞叶;花小,花萼钟形,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二唇形,上下唇近等长,稍超出花萼,淡红白色。雄蕊4枚,二强。小坚果4枚,为卵形或椭圆形,棕色,有光泽。

“生境分布”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我国多产于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m。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可做植物源昆虫驱避剂,含挥发油,由假荆芥内酯、异假荆芥内酯、二氢假荆芥内酯、异二氢假荆芥内酯、5,9-去氢假荆芥内酯、假荆芥酸、假荆芥酐和石竹烯、丁香油酚等组成。驱蚊有效成分为假荆芥内酯,常用于驱除蟑螂、蚊子,或用来毒杀某些常见的蝇类等。

“采收与加工”7~9月割取全草,阴干。

“近缘种”荆芥属约250种,主要分布于欧亚温带,东自日本,西至大西洋东岸,中心在地中海、近东及中亚,在非洲自北非延伸至热带山区,我国约有40种,各省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西南及新疆等地。同科野芝麻属(Lamium)的一些种类也含有一些驱虫剂成分。

“资源开发与利用”除了可供提取荆芥内酯外,全草还可药用,有散瘀散肿、止血止痛之功效。可治感冒、头痛、麻疹不出、皮肤瘙痒等症;炒炭可治便血和崩漏等症。

(五)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maxim。)

“别名与科属”薄荷、假荆芥、香薷、小荆芥,百合科(Liliaceae)延龄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粗短。茎丛生于根茎上,基部有褐色膜质鞘。叶3枚,轮生于茎顶端;无柄;叶片菱状圆形或菱形,长6~15cm,宽5~15cm。花单生于叶轮中央;花梗长1~4cm;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片3,卵状披针形,长1.5~2cm,宽5~9mm,绿色,内轮花被片3,卵状披针形,长1.5~2.2cm,宽4~6mm,白色,少量为淡紫色;雄蕊6枚,花药短于花丝或与花丝近等长,先端有稍突出的药隔;子房圆锥状卵形,3室,柱头3裂,反卷。浆果圆球形,直径1.5~1.8cm,黑紫色,有多数种子。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海拔1000~3200m的阴湿处。不丹、印度、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分布区气候温凉,湿润,多雨,云雾多,年平均温度为8℃~12℃,极端最低温为0℃以下,年降水量1000~2000mm,相对湿度75%~90%。土壤为页岩、板岩、石灰岩、花岗岩等母岩发育形成的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值5~6.喜生于林下阴湿、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的林地;在光照强烈和土壤干燥瘠薄的条件下,生长不良,甚至会逐渐死亡。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延龄草含昆虫变态甾体杯苋甾酮和蜕皮甾酮,还含甾体皂甙延龄草甙和延龄草二葡萄糖甙。

“采收与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近缘种”延龄草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北美地区,我国有延龄草、吉林延龄草(T。kamtschaticum Pall。ex Pursh)、西藏延龄草(T。govanianum Wall。ex Royle)3种,主要产于东北、西北、西南和台湾地区。

“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提取昆虫变态激素,还可供药用,有镇静、止痛、活血和止血功效,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

(六)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 Bruckn。)

“别名与科属”鸡舌草、鸡舌癀、小叶挂蓝青、鸭脚草、水金钗、断节草、水叶草、水竹叶菜、三角菜,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水竹叶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匍匐茎节上具不定根,茎圆柱形,一侧有细绒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4cm,宽5mm,先端尖,基部鞘状包围于茎上。圆锥花序,由叶腋抽出;萼3片,草质,绿色;花瓣3片,倒卵形,蓝色;发育雄蕊3枚,退化雄蕊3枚;子房无柄,雌蕊1枚。蒴果椭圆形,压扁状,背裂,长约8mm,粟柄上部呈三棱;种子一行排列,扁平。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海南至浙江、江苏等地区;印度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1500~1600m的溪边、沼泽地、水中或草地潮湿处。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叶内含β-蜕皮激素。

“采收与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

“近缘种”水竹叶属约5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水竹叶等18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至西南部,南部尤盛。

“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竹叶性味甘平,具有清热利尿和消肿解毒的功效。可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疗肿等症。

(七)黄荆(Vitex negundo L。)

“别名与科属”黄荆条、牡荆、黄荆子、布荆、荆条、五指风、五指柑,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荆属。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根黄白色。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片,间有3片的,中间小叶最大,卵状披针形,长3~10cm,全缘或每侧有2~5浅锯齿,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瓣;花冠淡紫色或淡蓝色,先端5裂,2唇形,外面有绒毛;雄蕊4枚;子房4室,柱头2裂。小坚果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常生于海拔400~1500m的沟谷或山坡路旁。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黄荆叶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桉树脑、β-水芹烯、别-香树烯和β-法呢烯,可驱除玉米象、谷蠹、绿豆象等储粮害虫。果实和根也有良好的杀虫和驱虫效果,根可以驱蛲虫,叶片晒干点燃后的特殊气味,可作为代用蚊香驱虫使用。

“采收与加工”四季可采,以夏秋季采收为好,根和茎洗净切段晒干,叶和果阴干备用,叶亦可鲜用。全株可用于灭蛆。

“近缘种”牡荆属约2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少数产于温带地区,我国约有20种,南北均有分布,西南部尤盛。

“资源开发与利用”茎皮的纤维组织是造纸的优良材料。此外,枝叶、茎干、根及果实也有药用功能,具解热、治风湿、消疮肿之功效;由于树性强健,耐旱、耐瘠,是山坡不错的水土保持植物。茎皮可造纸及用于人造棉;茎叶治痢疾;种子可除风、祛痰、镇咳,治腹胀、肠炎、皮肤瘙痒等症,亦可治风湿关节炎、感冒头痛、咳嗽等症;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八)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 Bl。)

“别名与科属”爪哇罗汉松、岭南罗汉松、爪哇松、异叶罗汉松,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罗汉松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达2m,树干通直;树皮浅灰褐色或暗灰褐色,平滑或略粗糙,鳞片状脱落。叶二型,螺旋状排列,下延生长,鳞形、钻形或线形、常两者生于同一枝上;成龄树或果枝或小枝下部的叶小而紧密,鳞形或钻形,长2~3mm,先端内弯;幼树、萌生枝或小枝上部的叶线形,扁平,质软,排成羽状两列,长6~12mm,宽约1.2mm,两面有气孔线,先端有微急尖的长尖头。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单生枝顶,长约1cm;雌球花单个或成对生于小枝顶端,通常仅1个发育。种子核果状,全部被肉质假种皮所包,卵圆形,长5~6mm,有光泽,成熟时假种皮为红色;种托肉外面密被乳头状凸起;无梗。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于南热带,向北至北热带,偶可契入中亚热带南缘。分布区较广,热量差异较大,但属于冬无严寒、夏不酷热的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23℃,极端最低温为0℃以上,在北缘可达-3℃或者更低,年降水量为1500~2500mm,相对湿度常在80%以上。土壤为山地黄壤,pH值5.5~6.0.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鸡毛松枝叶含有蜕皮甾酮、鼠李糖牡荆黄甙、扁柏双黄酮、β-谷甾醇、十七碳酸酯和胡萝卜甙。叶可供养蚕和防治害虫之用。

“采收与加工”枝叶全年可采。

“近缘种”罗汉松属约100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13种,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资源开发与利用”枝叶秀丽,可供华南地区园林绿化及造林用。木材可供建筑、造船、做家具等用。

(九)其他含有昆虫激素的植物农药

1.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

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路旁、溪边、草坡和丘陵山地的阴湿处。全草含脱皮甾酮、杯苋甾酮、筋骨草甾酮B和C、筋骨草内酯、筋骨草糖、黄酮甙、皂甙及生物碱等。春、夏、秋均可采集,晒干或鲜用。药用,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养筋活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关节疼痛等症;外治外伤出血。筋骨草属40~50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温带地区,我国18种,产于南北各省(区)。

2.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s C。B。Clarke)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蓝耳草属。全草含有两种对昆虫具有蜕皮活性的物质,即β-蜕皮激素和2-乙酸酯,其含量为全草干重的1.2%,地下部分干重的2.9%,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蜕皮激素含量首屈一指的资源植物,是蜕皮激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理想原料。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还可药用,有祛风活络、利湿消肿、退虚弱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肾炎水肿、虚热不退等症;外用可治湿疹、脚癣、刀伤等。蓝耳草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蓝耳草(C。vaga(Lour。)Ro-em。et Schlt。)等4种,产于西南部至东南部,南部最盛,蓝耳草也可提取蜕皮激素类物质。

3.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

菊科(Asteraceae)胜红蓟属。从该植物体内可提取到一种抗昆虫保幼激素物质。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全株有臭味,药用,可清热解毒和消肿止血。原产自墨西哥;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普遍生长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另外,在菊科飞蓬属(Erigeron)、滨菊属(Leucanthemum)中也发现一些种类含有抗昆虫保幼激素。

4.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球子蕨科(Onocleaceae)荚果蕨属。其根和根茎含坡那甾酮A、蜕皮甾酮、蝶甾酮及绵马精。可作“贯众”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驱虫的功效;其卷曲未展的嫩叶可作春季山菜食用,因食之有黄瓜的清香味故名“黄瓜香”。蕨类植物紫萁科(Osmundaceae)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也含有尖叶土杉甾酮A、脱皮甾酮以及脱皮酮,均可提取植物昆虫蜕皮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