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情商系列培养方案
10408000000068

第68章 良好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如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坚定或动摇,在劳动中表现出勤劳或懒惰等都是性格。性格在人的个性心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性及其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家长应当努力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性格。

性格与时代性格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人们的性格表现在许多方面,以下四个方面基本上反映了人的性格内容和结构:

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具体又表现在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对学习,对工作,对劳动等问题上的态度,如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对同志的关心帮助,或相反的自私、冷酷;对学习和劳动的认真、勤奋、踏实,或与此相反的马虎、懒惰、潦草。

在意志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对自己行动的自觉调节方法和水平上,如在行动中的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或相反的盲目性、依赖性、优柔寡断、动摇性。

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主导心境上,如情绪活动中的热情豪爽、沉着稳重、积极进取,或相反的冷漠无情、焦躁不安、无所作为。

在理智方面主要表现在进行认识活动时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上,如主动性、客观性、创造性,或相反的被动性、主观性、保守性。

四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的,当它们体现在具体人身上时,又成了每个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人的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性格能表明人的社会实质。如在我们国家,新时代的性格应该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芒。

具体地说,家长培养子女的性格必须突出以下内容:

教育子女养成充满远大理想,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信心、勇气的良好性格。

教育子女养成先人后己,乐于助人的优良性格,克服那种自私自利、极端狭犭益的不良性格。

教育子女养成吃苦耐劳、锲而不舍、克服困难的优良性格,改变那种娇生惯养、缺乏韧性、害怕困难的不良性格。

教育子女养成胸怀宽广、团结友爱、推己及人的良好性格,改变那种斤斤计较、处处逞强,总想占便宜的不良性格。

教育子女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善于自制的良好性格,改变那种目无组织、自由散漫、任性固执的不良性格。

教育子女养成观察精细、注意集中、想像丰富、思考周密、勇于创新的良好性格,克服那种粗枝大叶、心猿意马、想像贫乏、思考简单、墨守陈规的不良性格。

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

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家庭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从1957—1951年对两个孪生女大学生进行了观察,这两个女生外表很相似,她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一起上学,但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勇敢和主动;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作补充,经过对她们生活史的调查得知,她们小时候由家长作出决定,一个当“姐姐”,并负责照看“妹妹”,首先执行家庭委派的任务。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姐姐”形成了独立、主动、善交际等性格特征,而“妹妹”则养成了顺从“姐姐”,听话、照办的习惯。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性格形成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现在某些独生子女身上的任性自私、好吃懒做等性格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的教育态度导致不同的性格特征。下面是常见的六种教育态度及其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溺爱、娇惯型独生子女是很容易受父母溺爱的,其结果是使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难于离开父母或抚养人,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力,日后也难于适应社会生活。溺爱还容易养成娇惯蛮横,过分欲求,放肆任性,自我中心等消极性格。

放任型有的父母借口工作忙,或认为孩子很乖而不加管束,这类孩子常常独自玩耍,想干啥就干啥,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目无他人的消极性格,又由于孩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一旦遇到坏人引诱,很容易上当受骗,走上犯罪道路。

严厉粗暴型有的家长信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封建陈条,对孩子实行苛刻的手段。虽然家长的愿望是好的,但这种压服专制的方法非但不能奏效,反而使孩子对家庭产生敌意,对父母产生对抗,形成粗暴性格。由于家长过分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子女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忽视型由于不和睦或父母离异等原因,孩子往往成为“被遗忘的人”。这类孩子容易形成妒忌的心理,情绪不稳,自制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情绪。这类孩子也容易出现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坏人引诱下走上犯罪道路。

矛盾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口径不一致,甚至父母中一方包庇孩子的错误,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有恃无恐,以致助长他的不良行为。或者使孩子形成优柔寡断,好说谎话以致两面讨好的性格。

民主和谐型一个民主和谐且讲究教育方式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形成勤奋、勇敢、诚实、自信、快乐、进取等性格,这是应当提倡的教育态度。

父母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反之,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自己的消极性格和行为要加以控制。

性格培养的基本措施

家长培养子女的性格,除了用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良好的性格榜样影响子女外,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满足子女的合理要求,引导其需要向高层次发展需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原始动力,孩子的许多性格特征都是直接由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有的家长一味地迁就孩于,随心所欲地满足子女的需求,这会助长子女的任性固执、物质欲强、蛮横无理等性格的膨胀。另外一种情况是不重视或随意回绝孩子的要求,使孩子的心理一次次受到刺伤,希望变为失望乃至愤怒、对抗。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得到满足而兴高彩烈时,便会由原来的羡慕变为嫉妒,不愿与人交往。因此,家长一定要懂得孩子的心理,设法满足子女的合理要求,使其处在一种满意、振奋、进取的心境中。

对子女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现实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个性倾向的核心,它直接制约着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水平,因此家长要用先进的思想和观点教育子女,使他们能够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正确地对待现实。

鼓励子女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仅有情感上的体验和思想上的认识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多种实际活动的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要培养子女热爱学习的性格,不仅要使他们懂得学习的意义,体验获知的乐趣,而且还要使爱学习的态度通过经常性学习活动反复强化,才能成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从中受到锻炼。

善于发现和研究孩子的“性格冲突”,促使其性格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性格形成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矛盾现象,如有的孩子在学校勤奋、爱劳动、能自制,回到家里却很懒惰、任性,有的孩子时而活泼、主动、有热情,时而沉默寡言、萎靡不振。家长要关心和了解这些“性格冲突”的原因。看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要求不一致造成的,还是孩子自己思想上受了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正确判断哪些属于真正的性格特征,哪些属于现象或“假象”,并用生动的事例或明确的道理诱导子女克服消极性格,保持和发展积极性格。对孩子的“性格冲突”视而不见,不加引导是不对的,这会延缓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使孩子长期陷于矛盾心态。

启发和帮助子女进行自我教育,使其能够不断加强修养只有当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并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他才能积极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逐渐而坚决地改掉不良性格,代之以优良的性格。为此,家长要帮助子女认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启发其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断加强性格的自我教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