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10407500000013

第13章 节能养生重在顺应四时

四时气候的变更,使万物有了生自然界变化相适应,才能清静内守。如果逆时而动四时调神,顺四时,调起居,饮食则神充而形健。长、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格气必须与神气就会躁动于外,后世医家亦很重视。

时光走到今天,我们在调摄心绪、静志安神的时候,也要选择"顺应四时",也就是说,我们要选择清静的环境或地方,让自己安静下来,调节饮食、起居、生活节奏、压力等方面,才能起到安神的效果,达到节能养生的功效。

杨力提示:

我国传统节能养生学,告诫我们:历代长寿的人多是心境淡薄,恬静虚无。现在社会的快节奏、压力、竞争所造成紧张、焦虑、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能引起各种身体乃至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顺应四时,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给自己找个心灵的停泊的港湾,"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甚至"阿Q精神"一下,都是既节能又养生的表现方式。

§§依时而养:四季变化与节能养生

杨力寄语:

我国传统的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学名家经验的结晶,而中医养生学所推崇的"顺应四时","回归自然","形神共养","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方法时至今日也依然在被我们现代人所学习和利用。这其中"顺应四时"养生原则更是几乎每一位养生家都认同的重要原则,是健康长寿的法宝,也是节能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这几句话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说:一年中四季的阴阳划分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圣人所肯定和认同的,是世间一切生物生长衰老的关键和本质所在。可以说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的本原就在于四季的阴阳消长变化。而自然界四季节令变化的存在以及阴阳活动的规律,也就是生物界生长收藏的根本。如果不顾自然的客观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根本,那么就必然会破坏其本性,伤害其关键。也就是说违背了按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来养生的话,肯定会因为动摇了养生的根本,破坏了养生的元气而没有效果,甚至于会对养生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掌握和坚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古代先贤无不言之凿凿的告诫后人四时养生是如何的重要。四时即四季,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具体地说就是指养生和治病首先都要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变化的规律,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年四季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中医学认为一年中阴阳的消长变化造成了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由春到夏是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才会春温,夏热;而由秋至冬则是一个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才有秋凉,冬寒。

事实上,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同时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四季更迭而人却不能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适时的来改变的生活规律,调摄人体,使自身保持一种阴阳平衡、气血旺盛、脏腑协调、经络通畅的状态的话,那么其生命活动节律就会受到干扰,免疫力就会降低,那时候就算不病,也会因为体内阴阳失调而导致内部脏器功能的紊乱进而增加发生病变的可能性。

正所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早在古代人们就根据四季气候的特点,总结出五脏调养法:"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春季是一年的开始,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季节,故有"春生"之说。但春天又多干燥多风,此时人体的肝脏精气最旺,所以春季养生以养肝为第一要务。中医认为怒伤肝,所以在春季养生者应避免发怒,要把心中的不良清绪一扫而光,在大好的春光中感受和体味绿色带给我们的勃勃生机。

夏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天气开始变得炎热,阳气的充盈程度也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再加上雨水不断,所以很多植物都在夏季疯狂生长,故此有"夏长"之说。而此时烈日炎炎下高温的环境会使人体内的心旺。夏季,按照中医五行属火,正好与五脏中的心相对应,再加上阳气较为旺盛,所以易烦躁和患暑病。鉴于此,夏季静下来养心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节能养生中静养生的重要一环。

秋季是万物逐渐萧条的季节,同时也是收获的季节,故有"秋收"之说。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所以秋季养生应以养肺为主。同时随着气候变得干燥凉爽,再加上秋风萧瑟,落叶残花的肃杀景色,往往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消沉的念头,因此秋天易患疟疾、精神分裂症,所以秋季要注意调养精神,尤其是要做到心境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这样才能节省身体内能量的储备,达到节能养生的效果。

冬季气候寒冷,寒风呼啸,万物都潜伏闭藏,故此有"冬藏"之说。冬季肾气内应而主藏,所以冬季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而由于肾旺,所以冬季人往往易患青光眼、脾胃虚等有症,且容易绝望。因此,冬季节能养生虽然具备客观上低温的有利条件,但也要注意调养精神,使自身内部的阴阳达到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

其实依时而养无疑是跟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的。它也在时刻提示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只有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安然生息"。

此外,我们在注意到四季变化与人体生理机能及养生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做到顺应四时的同时,如果能够再照顾到人体自身的生理节律,坚持静、慢、低温这三大节能养生原则,那么无疑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养生效果。这正如云门文偃禅师在其《禅诗》所说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的。因此,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注意保养阳气,而秋冬之时,则应保养阴气,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更迭要求我们在强调静、慢、低温这三大节能养生原则时,必须好要注意顺应四时的变化,无论在精神活动、起居作息还是饮食等方面都要依时进行适当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