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怒海翻腾
10407100000031

第31章 盟军终于占领诺曼底

1944年6月6日零时以后,塞纳河上拉罗什·吉荣的B集团军司令部,隆美尔不在,由其参谋长斯派达尔主持工作。头一天晚上因接待客人,直至1时,参谋长才就寝。也就是在这时以后,盟军空降袭击已经开始,各种情报纷至沓来,这些混杂的情报传递着不祥的征候。

1时35分,防守诺曼底的第七军团参谋长来电话叫醒了斯派达尔,军团参谋长说他已让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又过了一段时间,驻法国德军海军基地的测听单位,已经听到整个登陆海岸似乎有大船队运动的声音,海军克朗凯将军把消息通告给B集团军司令部。

大约在3时40分钟,第七军团参谋长贝姆塞尔又抓起电话,向斯派达尔大声说道:“敌人的舰队已在比尔河和奥恩河口之间集中,敌军的登陆和诺曼底的大规模攻击,就要到来了。”

凌晨3时50分,龙德斯泰特驻在巴黎的参谋长勃鲁门特里特将军也同样转达了贝姆塞尔的意见:“进攻地段的宽度表明,这完全不是一次局部的军事行动。”

早晨4时30分,贝姆塞尔又来电话报告说,他的炮兵已向敌舰轰击。早晨5时15分,在一架坠毁的滑翔机里找到一份卡昂地图,从而确切表明盟军大规模进攻的意图,因到达卡昂绝非小规模部队之能为,非要有移山填海之大部队进攻不可。贝姆塞尔据此情况再次向其上司斯派达尔打电话指出,根据这个事实说明,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早晨5时40分,斯派达尔打电话给贝姆塞尔问:“真的有部队从海上登陆了吗?”贝姆塞尔说现在还没有。

事实上,前一天德国海军参谋部已经指出,登陆可能在天大亮以后。破译的无线电报也表明,盟军5月4日的大规模登陆演习就是选在低潮时刻,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早晨6时15分,贝姆塞尔又抓起电话,以惶惶不安的声音向斯派达尔报告,盟军海军已从5时30分开始向诺曼底各海滩发动大规模轰击。他认为盟军的登陆就要开始了。可斯派达尔对这一切根本不予承认,反倒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论据,说“这不是真的进攻,而是一种佯动攻势”。结果,已被敌情搞得精疲力竭的贝姆塞尔,在第七军团的日记里写下了与他先前骇人听闻但都正确无比的看法完全相反的话:海军轰击的目的还不显著。总的来讲,这好像是为配合以后在别处的进攻计划而实施的一次附加作战行动。

6月6日,凌晨4时。在巴黎郊区圣日耳曼昂莱的德国西线总司令部的地下室里,电话铃声不断。一份份敌情通报从第七军团、第十五军团、海军、空军B集团军飞来。

龙德斯泰特和他的参谋们经谨慎研究,一致认为目前的诺曼底攻击,还是“佯动攻击”而不是真正的登陆作战。龙德斯泰特的情报官冯·罗恩纳上校把这一结论通报给斯派达尔的情报官,明确说:“这还不是主要的进攻,主要进攻以后将在第十五军团那里展开。”

不过,对这“佯动攻击”,龙德斯泰特也很重视,他迅速采取行动,命令把两个有力的坦克师:第十二党卫装甲师和李赫装甲师紧急向诺曼底海岸调动,这两个师是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驻扎在巴黎附近。

本来,这两个师是只有希特勒本人才能调动。此时,龙德斯泰特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毅然下令调动,他认为希特勒不会否决他的命令,同时,他备文发电报向希特勒正式请求使用这两个师投入到诺曼底战线。

电波飞往贝希特斯加登,这个德国巴伐利亚州上萨尔茨堡附近的小镇,它隐藏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风光绚丽,气候宜人,是德国达官贵族、商贾巨头建别墅的好地方。

希特勒作为国家元首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别墅就在小镇附近的高山上,其名叫“伯格霍夫”,意为高山城堡。这里是希特勒每年都要光顾几次的度假胜地,自从东普鲁士的“狼穴”大规模整修以来,他几乎是长住在此,这是他发号施令的又一个“大本营”。

清晨,设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希勒斯司令部中,依然不见什么紧张气氛。法国拍来的电报已经送到统帅部参谋长约德尔元帅的办公室里。约德尔还在睡梦中,值班参谋认为形势还不到足以妨害元帅睡眠的程度,稍后答复龙德斯泰特也不晚,也就没有马上唤醒约德尔。

在离贝希特斯加登5000米的高山别墅——伯格霍夫小村庄里,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听完舒伯特的音乐后已是清晨4时了,希特勒照例服用了一片医生莫勒尔配制的安眠药。

他的将军和参谋们认为法国海岸天气恶劣,盟军不可能登陆,当他睡下时,压根不知道,历史上从未聚集过的最大规模舰队已经到达了诺曼底海岸。就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里,谁都没有想到,战争的决定性时刻已经到了。

6月6日凌晨5时,住在伯格霍夫的希特勒海军副官普特卡马将军,被约德尔参谋长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中传来:“法国已经发现不知哪一类性质的登陆,但是详情不明。”

在电话中讨论了一阵,决定还是不必唤醒希特勒。据普特卡马回忆:

尽管他们说的是如此严重,不过如果这个时候把希特勒唤醒,他必然照例大发一顿神经,最后下达一个莫名其妙的决定,报告还是早晨再说。

早晨到了,山庄里依然和往日一样平静,低云笼罩着山庄,各种鸟在不知疲倦地叫着。但山下的参谋长办公室里开始热闹了,参谋长约德尔将军已经起床,正在研究诺曼底登陆作战初期报告,他依然认为形势并不严重。

统帅部副参谋长瓦里门特将军又打来电话说:“龙德斯泰特又来电要求使用装甲预备部队,希望尽早向登陆作战地区移动。”后来,瓦里门特回忆道:

约德尔对西线总司令的申请,默默考虑了很长时间后,问我:“你绝对相信前方的情况吗?不过我却认为这不是登陆作战,现在也不是运用预备队的时机,势必要待形势进一步判明之后,才能动用预备队。”

于是约德尔打电报给龙德斯泰特和斯派达尔,指责他们擅自动用装甲预备队,并命令他们让这些部队立即停止前进。他还说,从登陆地点以及恶劣天气看,攻击诺曼底只不过是在声东击西,他并且预言:“主要登陆点很可能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伯格霍夫,希特勒一直睡到10点多。早餐过后,约德尔向希特勒报告了诺曼底的形势,及他采取的阻止龙德斯泰特调动装甲预备队的措施。希特勒似乎没有表示异议,并认为盟军进攻诺曼底只不过是“佯动措施”,意在掩护主攻方向的盟军活动,希特勒认为只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之后,才能动用装甲预备队。

希特勒太相信手下情报官员们提供给他的信息了,西方陆军外军处提供的盟军在英国的数字已深扎在他的脑海里:

在英国领土上整装待发的英美师团总数,从5月初开始,增加了从美国派来的3个师,这样,至5月15日,大约有56个步兵师、3个步兵独立旅、7个空军师、15个装甲师和14个坦克旅。敌军在英伦三岛南部和东南部集结越来越明显。

又有一份《关于西线形势的报告》送到了希特勒的手中,这是他的情报军官们6月6日上午提供的,报告说:

诺曼底登陆只动用了一小部分后备部队。一切迹象表明,今后会有更大的行动。其理由是拥有将近25个主力师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群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参战,这清楚证明敌人策划在英吉利海峡搞一次更大规模的行动,很可能是对加莱海峡的沿海地区。

希特勒看到这些材料,一直信以为真,当他看到巴顿那个“第一集团军群”仍然按兵不动时,更加坚信大规模登陆会在加莱进行。盟军“刚毅”计划收获丰硕成果。所以中午时分,希特勒还心情轻松地驱车一个小时来到克勒斯海姆城堡,设宴招待匈牙利新任总理多姆·索杰伊。席间,希特勒笑容可掬,几乎是谈笑风生,气氛俨然不像在战争中。

直至下午14时以后,希特勒头脑中的神经不知怎样突然被触动,他作出决定,同意龙德斯泰特调动驻扎在巴黎和卡昂之间的党卫军第十二装甲师和驻扎在夏尔特尔和卡昂之间的李赫装甲师,但仍然不准调动近在咫尺的第十五集团军的一兵一卒。

命令传到两个装甲师时,已经是下午16时了。与早晨相比,笼罩在诺曼底乡间的晨雾早已散尽,在晴天白日中,盟军歼击机已成为诺曼底上空的主宰,党卫军第十二装甲师一路上遭到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损失惨重,直至第二天早晨9时30分,前锋部队才抵达战区。

而李赫装甲师到达的更晚。该师一路上曾遭多次空袭,损失了85辆装甲车、5辆坦克、123辆卡车,其中包括80辆油罐车。该师要经过修整才能上阵。

在D日这一天,本来可以有3个满员装甲师参与对盟军的反击,结果到头来,上阵的不到一个团,即驻扎在卡昂附近的第二十一装甲师一部分。德军取胜的机会,悄悄溜走了。

6月6日,赫尔林根。

隆美尔正在家中操办着露西的生日。通常,隆美尔起得很早,以便收听新闻,随后是洗澡刮脸;穿戴完毕后,直至9时左右,露西端上可口的饭菜,便全家在一起进早点。

然而,今天却不同。这一天是妻子露西的生日。早起后,隆美尔没顾得上听广播,就开始布置房间。别墅内摆满了鲜花,最鲜艳夺目的一束是隆美尔头一天亲自选择预定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各种礼物,自然隆美尔从巴黎专门带来的那双鞋也在其中。

隆美尔身穿一件红颜色的条子花睡衣、趿着拖鞋,心满意足地摆放着这些礼物,只见他把那双鞋从盘子中抽出来等待露西进来后,让她试一试,看合不合脚。

约在10时15分,门外有人敲门,女仆卡诺丽娜走进屋来说:“隆美尔元帅,电话找你!”隆美尔满以为是希特勒的海军副官普特卡马将军从贝希特斯加登的伯格霍夫山庄来电话,他昨天曾来电话说,元首今天可能有时间接见隆美尔。隆美尔大步流星来到会客室拿起听筒。

电话是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从拉罗什·吉荣的集团军司令部打来的,内容是关于盟军今晨登陆作战的完整报告。隆美尔的脸上顿时失去了血色,他以十分沉重的心情听取这个忧心的消息。对方讲完后,他一时无以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我马上就回去!”

隆美尔明白,这已经不是“第厄普型打了就跑的奇袭”,而是关系德军乃至德国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他早就在等待的那“最长的一天”。可惜的是,他在战争决定性的时刻不在现场,他的军人直觉告诉他,此刻赶回战场太晚了,战争的胜负之属,按他的战略方针,在进攻的第一天的24小时就可决定了。错过了时间,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6月7日,登陆日的翌日。

蒙哥马利乘驱逐舰“福克纳号”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诺曼底。在卡昂以西10多千米的克鲁利建立起战术指挥部,代表艾森豪威尔统一指挥英美两国的地面部队。他眼下的任务是扩大滩头阵地,使其左翼足以容纳加拿大的一个军,右翼能容纳巴顿的部队。

当天下午,身为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在海军司令拉姆齐的陪同下,乘坐皇家海军“阿波罗号”快速布雷舰驶出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到诺曼底视察。艾森豪威尔挨个走访了蒙哥马利、布雷德利以及各登陆编队的司令们。视察后,他认为,美军应集中力量先堵住犹他和奥马哈两处海滩的登陆部队在卡朗坦留有的缺口,而不要急于夺取瑟堡。

英、加军队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在攻打卡昂失败后,也转入巩固登陆场的工作之中,经几日激战,打退德军装甲师的反扑,陆上登陆场已渐趋巩固。

6月9日,已返回诺曼底的隆美尔断定,把盟军消灭在登陆场上的机会已经丧失了,于是决定:“在维尔河,奥恩河之间采取守势”。

6月12日,美军夺取卡朗坦,登陆场上的唯一缺口已经堵住。至此,盟军已在诺曼底地区建立了正面宽80千米、纵深达13千米至19千米的巩固登陆场。登陆场连成一片,有两个大型人工港口作为支撑,每日有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和新的师团上岸。仅一周内,共有32.6万人、5400部车辆和10余万吨物资上陆。

6月17日,希特勒见西线日渐危险,赶忙乘飞机亲自到西线指导。他抵达法国的苏瓦松,召来了龙德斯泰特和隆美尔。这是1941年后希特勒首次到西线。在离诺曼底300千米之外的苏瓦松地下指挥所里,希特勒坐在一个矮木凳上,听取西线指挥官的汇报。

两位元帅请求希特勒毫无保留地放弃整个瑟堡半岛代价高昂而又僵死的防线,有秩序地撤入港口和要塞。希特勒没有争辩就同意了,这标志着德军把盟军消灭在登陆场的打算彻底失败了。

不过希特勒并不想把港口和要塞拱手交出,他要求隆美尔选派“特别能干”的指挥官,“尽可能长时间地守住要塞”,他要求德军在哪里站着,就在哪里倒下,要不惜代价,坚守瑟堡。

希特勒回天乏术,美军几天后开始强攻瑟堡,虽然守将施利本率众顽强抵抗,但在美军3个师的压力下仍然寡不敌众。6月24日,德国统帅部空投的一批铁十字勋章也没能挽救瑟堡陷落的命运。6月26日,守将施利本见大势已去,便率部30000多人投降了事。

夺取瑟堡后,盟军的后勤供应有了保障。诺曼底东部蒙哥马利拖住了大批德军部队,美军能腾出手来,实施原来制订好的“转动车轮”的战术,给隆美尔以沉重一击。

此时,该巴顿出山了。从登陆日开始,一直滞留伦敦当那个“第一集团军群”假司令的巴顿就坐卧不安了,随时准备出发。可整个6月份过去了,他仍在海峡的那一边,只是在梦中才能和炮火连天的战场相会,他受不了这份煎熬,不止一次地吵吵嚷嚷:“要么让我上战场,要么我就回美国。”

7月6日,这位命中注定不甘寂寞的人终于抵达法国。他的飞机上午在奥马哈海滩的机场上摇摇晃晃停了下来。他下得飞机,就走到了欢迎他的几百名战士中间,当时,他身背带皮套的手枪,没有任何其他醒目的东西,一副突击队员的形象。他说:“我为能在这里与你们并肩作战而感到骄傲。让我们把那些德国佬掏肝挖心,打个落花流水,直捣柏林,我要亲手打死那个纸糊的该死的希特勒。”

几周后,巴顿领导的美国第三集团军成立。8月2日,巴顿出动了。他驾驶着自己的轻型飞机在布列塔尼战线300米上空,同他的步兵“肩并肩”地向前冲。

当英军第二集团军和美军第一集团军继续牵制和围歼诺曼底的德军时,第三集团军的金戈铁马已越过雷恩,横扫布列塔尼半岛,打开了驰骋法国的大门,很快巴顿的名字出现在西方报纸和电台的头条新闻中。

自此以后,各路盟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了。

§§第六章 东南欧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