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怒海翻腾
10407100000018

第18章 别动队机智勇敢立战功

在伦敦,陷于绝望的联合作战部只得一切从头开始计划。科林·宾格斯决定派出另一个袭击小组,他从挪威皇家陆军的志愿人员里选出一批队员并进行充分训练。他们破坏的主要目标是维莫克化工厂的18个不锈钢的高浓缩电池和重水罐。科林·宾格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下令马上行动。

1943年2月16日,由6人组成的“枪手”突击队伞降到了距维莫克西北45千米一个结冰的湖面上。由于他们没有得到“燕子”的接应,只好先隐蔽起来,但很快食物和电池都用完了。他们失去了与山下艾因纳尔和伦敦的联系,于是,决定趁夜色冒险下山和艾因纳尔联系。

当6个人来到斯库利凯湖边时,天气骤变,下起了暴风雪。他们只好在一间小空屋中饥寒交迫地度过了5天。第六天,大雪终于停了。

6名队员强忍饥寒艰难地滑行。突然,两位滑雪者的身影跃入眼帘。“糟糕,德国巡逻兵。”大家立即做好射击准备。等来人滑到眼前,竟然是“燕子”队员,大家忘记了疲劳,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现在10名突击队员聚齐了,加上山下的艾因纳尔,共有11个挪威人在一起共同战斗了。重任就落在他们11人的肩上了。

不久,艾因纳尔传来一个鼓舞人心的情报说德国人根据某些理由认为上次的伞兵空袭不是针对维莫克化工厂,而是针对一座建在工厂附近的水坝的。因此,100多名新来的警卫大部分被部署在水坝上,只有12人被派到工厂来。此外,艾因纳尔还摸清了工厂里德军警卫的位置及换岗时间,每一扇大门的开启方法以及工厂附近的有关情况。

可是,要去袭击的人员要穿越好几千米长雪封的崎岖的森林区,往下爬300米进入峡谷,涉过急流险滩,再登上300米几乎是笔直的峭壁,才能到达通向工厂的铁路堤岸。峭壁上装有不少警报器,一不小心碰到,工厂里所有的探照灯便会立刻四下搜索。显然,突击队要闯的是龙潭虎穴。

2月27日,队长罗尼宣布了最后行动的命令:“全体人员一律穿英军制服,分为两组:掩护组和爆破组。晚上20时准时出发。每人带两片氰化钾,任何人在可能被俘时都必须服毒,不能让德国人抓到一个俘虏。”

晚上20时,“燕子”悄然踏上了征程。他们带着敏感的爆破炸药,提心吊胆地徒步走过了积雪覆盖的森林,向下滑过多险的雪地来到峡谷的底部,又一步一滑地摸过横在冰块翻滚急流之上的“冰桥”,现在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堵冰封的岩壁。过这关有三点难度:每人独立爬崖谨防炸药爆炸;一定不能碰到警报器;必须在两小时之内完成。

队员们小心翼翼,凭借精湛的冰雪技艺幸运地抵达峭壁的顶端。他们沿着铁路堤岸向前爬行,到距工厂以附近时,可以听见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大家调整了一下,到了换岗时间,罗尼悄声向大家明确了各自职责后,果断下令:“开始行动!”

一个紧握一把切割螺栓用的大钢剪的队员径直奔向工厂大门,就听一声“咔嚓”的脆响,铁链和锁应声而落,队员鱼贯而入。5个人端着汤姆枪,占据了有利地势。一旦警报响起,他们就立即把冲出来的卫兵干掉。

由于多伦斯达德博士制作的目标模型和工厂的实际情况丝毫不差,罗尼率领的爆破组只花了不到3分钟就找到了安装电缆线的通道,它一直通向毗连浓缩铀部门的一个房间。在黑暗中罗尼与他的两个手下走散了,但他继续和另一个人沿着错综复杂的管道向前爬行。这时,在最重要部位——高浓缩车间的通道处,一个迷迷糊糊的警卫只觉得脖颈一凉便下意识地举起了双手。此刻,夜是那么静,行动正在慢慢铺展开来。

接着,罗尼迅速地巡视了储藏罐、管道、机器和高浓缩电池,并在爆炸能造成最大破坏之处放上炸药,一切都如他在英国训练时所做的一样。

正在这时,听到一声玻璃的破裂声,有个人踢碎了地下室的窗户,罗尼正要开枪,但及时认出来人是走散的助手。罗尼时刻都在担心的警报器一直没响,他检查了一下引爆雷管,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导火索。

他告诉那名挪威籍卫兵快逃,自己则带着手下人飞奔至地下室门外约18米处,趴在一堵钢筋水泥墙的后面。几乎就在同时,他听到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在硕大的混凝土墙中这声音显得很低沉,但大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颤动。顿时,警铃声响成了一片,酣睡中的德国兵乱作一团。不待他们从房子里挤出来,守株待兔的掩护组破门而入,一阵强火力扫射,12名德军甚至还来不及发出呻吟声,就统统命丧黄泉了。

而另一些德国警卫和挪威籍卫兵从梦中惊醒,慌慌张张地套上衣服拿上枪,一窝蜂地冲进通道。一时间,工厂的警报声、卫兵的警笛声、武器的碰撞声和卫兵的叫骂声不绝于耳,整个工厂像一个被捅了的马蜂窝乱成一片。趁乱,罗尼和他的队友们紧贴着通道的墙壁向外跑去,竟和冲进来的德国兵擦肩而过,消失得无影无踪。

11名突击队员花了几个月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拉响的这一沉闷的爆炸声,终于令德国人耗费数年建成的重水实验室在几秒钟内陷入瘫痪状态,也最终让极其珍贵的重水从炸毁的水槽中流出,顺着工厂的污水沟流走了。几小时之后,德军驻挪威司令官冯·法尔根霍斯特气急败坏地来到维莫克镇。赶到工厂,在视察了爆炸的现场之后怒吼道:“我一生中还没有见到过被破坏得如此彻底的现场。”

近乎发疯的将军一面咆哮,一面下令搜捕破坏者。随即,一个整师的德军开到维莫克镇,雪地巡逻兵和侦察机也对周围地区进行了严密搜索。所有通往工厂的公路及山间小道都被封锁,盖世太保对工厂周围方圆几十千米的居民住宅进行逐门逐户的搜查,可惜全都一无所获。

对工厂成功地进行了爆炸以后的几分钟内,“燕子”突击队中的5名队员按预定计划迅速地撤离了现场,换上了滑雪板,向瑞典方向疾驰而去。他们马不停蹄地滑了两天两夜,经过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艰难路程,终于滑入瑞典国境,然后安全地飞回了伦敦。另5名队员根据当地游击队的安排,分散到各地进行地下抵抗活动。他们同德国的巡逻队不断地玩着“你追我跑”的游戏。

艾因纳尔则隐居到山洞藏身处,根据伦敦联合作战司令部的要求,立即把炸掉生产重水关键设备的辉煌战果电告伦敦,尔后仍留在原地,继续监视维莫克化工厂的活动。

关于这一行动的报道简直大快人心。从奥斯陆传到斯德哥尔摩的新闻说:“进攻的地方被彻底破坏,所有的设施都已无法使用。”以后从瑞典传来的消息更振奋人心,当地媒介纷纷声称,这是开战以来盟军特种部队立下的最惊险最重要的战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