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怒海翻腾
10407100000011

第11章 纳粹德国大举入侵挪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挪威是中立国,但交战各国并不因此而忽视它的存在。

德国更是对其虎视眈眈,早有侵占的野心。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挪威位于北欧,对英法和德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德国若控制了挪威,就打破了英法对德国海军的封锁,德国舰队进入北海和大西洋便可畅行无阻了。

一旦德国成功,英国海军将受控于德国,其本土也将受到严重威胁。一心称霸的德国当然不会放弃这块肥肉,它想方设法也要让挪威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希特勒非常清楚,英法绝不会对挪威坐视不理。但他不想在海上与英法进行大规模的交战,因而决定采用陆军和航空兵联手的方法,让海军只负责登陆部队的运输和护航。

然而战争的局势很快地扭转了,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狂妄的个人意志。他不想打海战,但海战却偏偏咬住德国不放。于是,挪威海域在德军的淫威下变成了一片血与火的汪洋。

1940年3月1日,希特勒签发了入侵挪威和丹麦的作战命令,代号为“威悉河演习”。

在以此为主题的柏林军事会议上,希特勒亲自发给每个与会者一份密封的文件,上面规定进攻挪威的时间是“T”时,即4月9日5时15分。

从3月份开始,希特勒就大规模地调动集结部队,7个加强步兵师和1300架飞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此外,还有234艘舰艇投入战斗,用以运送兵员登陆。

这一点有悖于希特勒的最初作战意图,但是他又不得不这样做。为掩护舰艇出航,应付不测,德国海军还派出31艘潜艇,分8个战斗小组在海底游荡。

事实上,希特勒避免海战的意图,已经在战前备战中成为绝对的幻想。

德国人的“T”时虽然是高度机密,但他们战前的蠢蠢欲动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英国政府对此早有察觉。德国的下一个目标是挪威,这是显而易见的。

挪威虽处中立,但慑于德军威势,他们多少有些倾向于德国。不过挪威政府并未完全丧失立场,在这场未卜胜负的战争中,它时刻保持着高度警觉。

英法两国一向看重自身利益,于是他们也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在挪威海域为其布雷,以阻止德军的大规模入侵。送上门的便宜,挪威政府当然不会拒绝。但是,拣了这样的便宜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那就很难说了。

1940年4月初,英国皇家海军派出“野狼号”布雷舰和“萤火虫号”等4艘驱逐舰执行挪威海区的布雷任务。

8日上午,海上风急浪高,几乎所有的水兵都晕船呕吐。照说,这样的天气是不宜布雷的。但眼下形势紧张,德国舰队步步逼近,布雷舰不得不一反常规,冒险出征。

大约10时20分,担任护航任务的“萤火虫号”上一名水兵不慎落水。由于穿了救生衣,落水水兵没被大浪吞没,而在浪尖上抛上跌下。舰长鲁普马上命令减速、掉头,组织营救。

落水的水兵是被救上来了,但“萤火虫号”却因此而掉了队。随之而来的便是重重厄运。

11时7分,“萤火虫号”驱逐舰发现了德国驱逐舰。双方立即相互炮击。这时,紧随德国驱逐舰后侧的“希佩尔号”重巡洋舰前来增援,一发发炮弹飞向“萤火虫号”。

鲁普从望远镜中看到德国舰队正从侧后包抄过来,不由得热血直冲脑门。严峻的形势已容不得他有过多地考虑,唯一的办法只有先拿巡洋舰开刀。

“左满舵,全速迎上!”鲁普舰长作出了超乎常规的决策。德国人没料到这小小驱逐舰竟有如此的胆量和威势,便命令所有炮火对其攻击。“萤火虫号”在烟幕掩护下左冲右突,凭着舰小易驶的优势以牙还牙。

然而,“萤火虫号”毕竟火力太弱,27分钟后,舰身已是伤痕累累。鲁普舰长自知大势已去,抱定必死决心,要与德舰拼个鱼死网破。

“冲上去!”一声令下,“萤火虫号”朝德舰全速撞去。德国人大吃一惊,赶紧避让,但为时已晚,小巧灵活的“萤火虫号”从侧面撞了上去。

只听“轰”的一声,“希佩尔号”被撞开一个裂口,海水喷涌而入,德舰上顿时乱成一片。然而“萤火虫号”也未能幸免,剧烈的撞击,致使其弹药舱起火爆炸,舰上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海上激战并未让希特勒放弃原计划的实施。4月8日晚,德国袖珍战列舰“吕措夫号”、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和巡洋舰“埃姆登号”等舰只,乘夜色分前后左右,掩护一支登陆输送队向挪威首都奥斯陆进发。

奥斯陆峡湾是挪威的大门,挪威海军派出船艇在峡湾巡逻执勤。德国人实在猖狂,一进峡湾,便横冲直撞,甚至还耀武扬威地开着探照灯晃来晃去。

一艘担任峡湾巡逻任务的挪威武装捕鲸船迎了上来。此时此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占据了舰长的心胸。他二话没说,以并不强劲的火力向侵犯领海的德舰发出抗议。

德国鱼雷艇却并不将其放在眼里,两枚鱼雷呼啸而出,并不坚固的捕鲸船旋即断裂沉没。

峡湾内的爆炸声惊动了港内的挪威潜艇“V-2号”,发现目标的“V-2号”潜艇立即发射鱼雷出击,却一个目标都未击中。这时,德战舰和重巡洋舰用一枚枚深水炸弹发动了反击,“V-2号”潜艇无路可逃,只得浮出水面缴械投降。

在港内执行保卫船坞的挪威布雷艇“奥拉夫号”和扫雷艇“劳马号”也向德舰发起反击。“奥拉夫号”在战斗中受重创,被迫退出战斗。

奥斯陆峡湾的战斗还在继续,而这却还只是整个战争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