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畅读三国励志人生
10406700000026

第26章 挥泪斩马谡

推荐理由

“挥泪斩马谡”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挥泪斩马谡”主要讲述了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的话,坚持在山顶下扎寨,导致蜀军惨败,街亭失守,最后诸葛亮不得不忍痛割爱,挥泪斩了马谡的故事。

★心灵之旅

在公元228年的时候,各地纷争不断,蜀军的势力渐强,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对曹魏的北伐战争。他让赵云、邓其占据了箕谷这个地方,自己率领了10万大军,去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因为在军事的讨论研究中,马谡和诸葛亮的很多意见一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和诸葛亮很对眼,因此,诸葛亮比较欣赏马谡,把他当成自己的得力干将,想重用他,便任命他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当然,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的,平时呢,也很喜欢跟诸位将军大臣们谈论军事。每当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会谈个没完没了,瞎猫碰个死耗子,偶尔他也出能想出过一些好主意。诸葛亮这个人很实在,认定他是个人才,对他真是厚爱有加。虽然诸葛亮这样待见马谡,但是刘备却不买他的账,刘备在世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他,他认为这个人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看不出什么才华来,要说有本事,也就是比别的人会吹牛,耍嘴皮子而已。刘备始终认为这样的人不靠谱,他甚至曾经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把刘备的告戒放在心上。现在看来谨慎小心的诸葛亮有时候其实也是个马大哈。

要说诸葛亮完全放心马谡也不对,他也担心马谡会疏忽大意,纸上谈兵,耽误大事,因此,在临行前,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的对他说:“街亭虽然很小,但是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部位。如果能守住,进驻汉中将会顺利很多,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然会失败。”叮嘱晚了,诸葛亮再三告诫他说要在靠近山水的地方安营扎寨,一定要谨慎,不能掉以轻心。马谡除了自以为是之外毛病还不少,他还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为了坐上主将这个位置,他对诸葛亮的话频频点头,没有一丝迟疑,显得自信十足,倍有把握。看着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马谡诸葛亮很是放心,以为凭马谡谈到的那些军事知识,凭他的那份高度的自信,他守住街亭一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不到的是,自负的马谡到达街亭后,马上把诸葛亮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并没有按照原先诸葛亮的指令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张地想要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军事将领们开会的时候,他说出了他的意见,当时,马谡的副将王平强烈反对,他说:“这是绝对不行的,街亭山上一没有水源,二没有粮道,如果万一被魏军围困在山上,水源和粮道都会被切断,一但放火烧山,我们连跑都跑不了,军心必然大乱,我们会不战自败的。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来之前丞相也叮嘱过,我看还是听从丞相的意见,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驻扎吧。”

马谡不但不听王平的劝阻,反而很傲慢地说:“我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兵法,人人都知道,连丞相有时都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教我,你王平算什么,从小就只知道打仗,大字不识几个,又没看过兵书,怎么能知道兵法呢?”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看你不明白了吧,居高临下才能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的常识,我将兵布在山上,战士们就可以义无反顾的冲下去战敌,这正是制胜的秘诀。你看我到时候怎么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吧!”

王平反复强调马谡改变驻军地点的危险性,马谡却不为所动,他见王平不服,非常生气的说:“丞相让我当主将,部队指挥也是我负责,你想喧宾夺主么?一个小小的副将,就想左右我?你放心吧,假如真的失败了,我自己向丞相请罪,降我的职,砍我的头,绝对不会牵连到你的。”王平连忙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是为了你,为了丞相,也为了咱们的蜀国负责,才会这样恳请你,我知道自己只是副将,但毕竟我征战过很多地方,丞相的话绝对有道理,你还是听了吧。打胜了仗我也不会和你争功的!”但是马谡还是不听,坚持把大军驻扎到街亭山上。王平一再劝说马谡都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魏国的皇帝魏明帝曹睿听说蜀将马谡占领了街亭,心里很是惶恐,立即选派了骁勇善战的张郃领兵抗击,张郃曾经多次迎战蜀军,对于他们的作战也比较了解。张郃进军街亭的时候,还是很忐忑的,因为听说是诸葛亮很欣赏的主将带兵,生怕会吃了亏,但是侦察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而是驻扎到了山上,暗暗高兴,心想这下你可惨了,只要切断了水源和粮道,打掉这个小部队,不过是囊中取物罢了。于是立即派军在山下筑好营垒,把街亭山围了起来,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的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随后,张郃命人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开始放火烧山。可怜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打乱,还没用打就已经溃不成军了。一些残兵败将四处逃散,张郃乘胜追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兵力损失大半。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了汉中。

回到汉中之后,诸葛亮总结了这次战役失利的教训,痛心疾首地说:“是我疏忽了,以为马谡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用在实战中,但是没有,唉,用马谡用错了。”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立刻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的晚上,马谡给诸葛亮写了封信:“丞相对我像是自己的孩子,我一直对丞相也如父亲般敬重。这次是我太过自信,没有听从丞相的话,违反了作战部署,导致兵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是我罪有应得。这一生能够得到丞相的垂青,我死而无憾。只是恳请丞相以后能够帮我照顾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诸葛亮看完,泪流满面,却没有办法,军令状是出兵前马谡自己立下的,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谁也收不回来。如果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将会失去众人之心,以后说话就没有分量了。但是要斩掉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还是很心疼的。左思右想,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他强忍悲痛,发下了命令,又当着众军的面,把马谡的儿子收为义子,让马谡放心。

马谡被推出去斩了,诸葛亮拭干眼泪,马上宣布: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提升为讨寇将军。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件事情之后,军队上上下下无不为之动容,军纪也比过去更加严明了。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可是我用人不当,也应该负责。”于是他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官职降低三级。

由于诸葛亮赏罚分明,以身作则,蜀军将士都很感动,大家把这次失败当作教训,士气更加旺盛了。

这年冬天,诸葛亮又带兵杀出散关,包围了陈仓,杀了一个魏将;第二年春天,又出兵收复武都、阴平两个郡。后主刘禅认为诸葛亮立了大功,下了一道诏书,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位。

★心星点灯

1.赏罚分明,以身作则

诸葛亮是个善待人才的人,在他任蜀相时,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为了广揽俊才,诸葛亮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世所罕见。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无结党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以至于在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凡是做过好事的,就算你和诸葛亮不认识,诸葛亮知道也一定会奖赏你;凡事做过坏事的,就算你和诸葛亮是亲属,诸葛亮也会惩罚你”。诸葛亮就是这样严明执法,赏罚分明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众人皆知,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马谡失街亭,致使北伐遭到彻底失败。诸葛亮退军后,挥泪斩了马谡。同时,诸葛亮对在街亭之战立有战功的王平予以表彰,升迁了他的官职。诸葛亮能断然处斩爱将,为的是严肃军律,强调团队纪律,捍卫团队荣誉,诸葛亮“大义灭亲”的态度,使十万将士莫不泪下沾襟,也使将士们为之感到凛然。不仅如此,他还以“用人不当”的理由责罚了自己,连降了三级,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还有一件事,同样证明了诸葛亮严明执法,赏罚分明的精神。李严是蜀汉的托孤重臣,一直是诸葛亮赖以依凭的良辅。但在诸葛亮北伐时,李严并没有按时将粮草提供给前线,反而在诸葛亮和刘禅之间两头说谎话,诸葛亮不明就里,只得退军。后来诸葛亮了解到了真相,将李严革职查办。李严对诸葛亮的处罚并无怨言,他一直认为诸葛亮还会重新起用他,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李严也并没有被启用。诸葛亮宁愿放弃一个如同自己左膀右臂的人才,也不违背原则,由此可见,他不愧为贯彻执行“赏罚分明”之策的典范。

实际上,就算是在今天,严守纪律仍然是一切制度的基石,一个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有句话说的很对,“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

作为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的领导,只有奖罚分明、公平公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所带领的团队才能够上下一心,共同进步。

2.刚愎自用,自食其果

《左传》载言:“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诸葛亮为何要挥泪斩马谡?就是因为马谡太狂了,不听忠言劝告,结果痛失街亭,毁了一生的英明。

从马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即使你再有才,如果过于骄傲、狂妄,忘乎所以,群众就会离你远去,甚至推翻你。老舍先生曾经说过:“骄傲自满是我们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所以,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别人,要始终谦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忠告,谦逊做人,低调做事,才能避免走错路,吃苦头。

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有些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好出风头,在别人提出忠告的时候,非但不听取,反而对提出忠告的人生出种种猜忌,让人无法信任,比如文中的马谡,他如果不那么刚愎自用,如果能够在做出错误决定之时,虚心一点,听取副将王平的话,哪怕是沉下心来认真想想,后果也不会这样惨。

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以致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采纳魏征的谏言,始有“贞观之治”;假若刘邦不听萧何的荐举,韩信不得拜将,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封建帝王将相尚且有许多人懂得“兼听”的重要,我们更需要时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伟人毛泽东生前就是一位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的楷模,毛主席告诫我们要到群众中去,“要作群众的先生,先作群众的学生”,鼓励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导每一个干部对群众的意见要“闻者足诫”,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延安,毛主席倾听了李铭鼎先生关于精兵简政的建议,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衷心感激。所谓朋友之道,贵在劝导忠告,忠告是别人送给你最丰富的礼物,“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平心而论,真正能够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是谁呢?不外是父母、师长、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更圆满,在事业上更成功。

所以,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汲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因此能够听得进去忠告,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才是每一个有志者必须具备的品格,而刚愎自用,最终只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