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智商综合培养方案
10405700000007

第7章 智育方法

训练提高孩子智力

孩子从刚一出生大脑就开始发育,直至25岁大脑的各种功能才发育健全,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不能改变了,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智力发育有障碍时,不要失望和放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训练弥补,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智力水平。训练方法并不是教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诗,而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训练。

要进行运动训练

要训练孩子学会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楼、拍球、跳绳、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爬行,就不管不教,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会跳绳,可以让孩子先练手摇的动作,然后练腿跳的动作,再练协调在一起的动作。

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先训练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离的东西,渐渐发展到能摆弄物品,最后能抓装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去抓东西,家长可以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去抓悬挂物。

要训练孩子的感知觉

刚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看、注视,追踪彩色的、运动的物体来训练孩子的视觉;通过让孩子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孩子读故事等来训练孩子的听觉;通过和孩子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孩子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孩子的触觉。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味丰富的色彩、声音、气味的刺激。

要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

把生活日常用品一一介绍给孩子,让其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一斤有几两,教孩子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

要训练孩子的言语能力

在孩子不会说话之前就要多和孩子说话和交流感情。让孩子多听音乐、对话、儿歌、故事等,在娱乐中教孩子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孩子简单的字词句子。

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要多拥抱、抚摸和逗引孩子,来促进孩子的交往能力。多让孩子与他人接触,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单单放在一边不管不问。

要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吃饭、喝水、穿脱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系鞋带等,逐步训练孩子独立做家务的能力。

早期培养兴趣的方法

兴趣对于学问的增长、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进行探索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能使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而使其他区域相对淡化或受到抑制。于是,人的注意、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了当前的某一对象,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心理指向对象以外的事物以及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以外的其他感受,例如,时间的消逝及疲劳、饥饿等感知觉,却统统都可以被淡忘。孔子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因为他们对治学和修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能潜心钻研礼乐之道,不知疲倦,乐而忘忧。

人的各种兴趣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通过有目的地培养与激发,每个人都可以形成广泛的、浓厚的、稳定的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情感来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意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怀有一定情感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产生关注它、探究它的兴趣。例如,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工作,因为曾经倾注精力于其中,与其朝夕相随、苦乐与共,所以对其形成了一定的情感。因此,在翻资料、看报纸、听广播时,遇到与自己的专业或工作有关的部分,自然就会有仔细阅读与认真倾听的兴趣。杨振宁博士多年来潜心研究高能物理,对其有着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使他对钻研高能物理中的有关问题,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一篇文章说他终日“苦思冥算”,他对这个“苦”字很不以为然。他说,我搞物理是从来不觉得苦的。一个人如果觉得搞物理是苦事,那他何必非要搞物理而不去干别的呢。

可以通过认识需要来培养、激发兴趣。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生存的需要,使人对食物产生兴趣;繁衍与发展的需要,使人对爱情、婚姻产生兴趣;而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的需要,会使人对学习、研究与工作产生兴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在上高中时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哥德巴赫猜想这道数论中的著名难题的。“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自从1742年德国的中学教师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以来,许多数学家想证明它,但都没有成功。难题需要解决,猜想需要证明。曾经在数学发展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需要在数学领域再次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振兴和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是这种需要,使陈景润对钻研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惊人的毅力潜心思考、大量运算,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了使中外数学家瞩目的成就。

另外,可以通过认识活动的目的、预测活动的结果来培养和激发兴趣。学习本身可能是艰难的,工作过程可能是枯燥的,但学习的结果将使自己成才,工作的结果将使自己的、他人的生活更丰富、更美好,这却是人类所共同需要的,因而也是使人感兴趣的。这种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对学习与工作本身的直接兴趣,如同法国化学家拉伏西蒙所说:“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作可贵。”

兴趣是学习与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培养孩子兴致盎然地去学习、去工作,才会使他在求知的道路上奋然前行并最终登堂入室,才会在工作中孜孜不倦并最终取得成就。

0~1岁智力培养

第1个月

认认我是谁

目的 训练婴儿视力及眼肌运动能力,刺激婴儿的触觉;促进手的动作。

玩法 母亲依偎在婴儿身旁,将脸接近婴儿的脸,并让婴儿平躺在床上,引导婴儿把手放在母亲脸上,摸母亲脸上的各部位,这时母亲轻念有节奏的儿歌:“看看我的眼睛,看看我的鼻子,看看我的嘴巴,听听我的声音,认认我是谁?我是你的妈妈。”反复做几次。

把婴儿的手放在他自己的脸上,念出各部位名称:“看看××(婴儿的名字)的眼睛,看看××的鼻子,看看××的嘴巴,××是妈妈的好宝宝。”

移动的洋娃娃

目的 使婴儿接受视觉刺激,训练婴儿注意力;鼓励婴儿注视视野内玩具的移动。

玩法 选择色彩明快,面部特征明显的洋娃娃,妈妈要躲在婴儿身后,如果被婴儿看见了,他可能只注视妈妈的脸而不注视洋娃娃。

让婴儿仰卧,在距他面部中央60~70厘米处,妈妈开始轻缓移动洋娃娃;将洋娃娃作向右或向左的水平移动,左右移动的幅度为5~7厘米,移动频率为每秒钟1~2次。将洋娃娃作向下和向上的垂直移动。洋娃娃移向婴儿面部中央时,将之推近到距婴儿20~30厘米处,然后再逐渐拉远。

听听看

目的 刺激婴儿听觉发育,使婴儿渐渐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玩法 使婴儿平躺在床上,母亲将脸靠近婴儿,叫婴儿名字,让婴儿集中精神听母亲的声音“××,妈妈在叫你宝宝,你的名字叫××”。学着发出各种声音,如咳嗽声、咂嘴吧声、吹口哨声,学母鸡咯咯叫声,火车呜呜跑声……

跟我学

目的 训练婴儿最初的模仿力。

玩法 让婴儿平躺在床上,母亲的脸靠近婴儿,对婴儿伸出舌头,重复几次,看婴儿是否摹仿;母亲张大嘴,做打呵欠状,重复几次。

与我共舞

目的 增加婴儿对体位的感知,发展婴儿的触觉和韵律感。

玩法 母亲把婴儿抱在胸前,使婴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或母亲自己哼哼歌,在房中原地慢步的同时抚摩、轻拍婴儿的肩、背与四肢,一边缓慢地随着音乐节奏前后摇晃。

让婴儿平躺在母亲怀里,用一只手捧着婴儿的头,让婴儿眼睛与母亲接触,母亲随着音乐节奏,缓慢地摇晃自己头部,让孩子尝试用眼睛跟随头部的晃动。

第2个月

细听听

目的弹指头锻炼婴儿的听力,培养婴儿的视力协调。

玩法把婴儿平放在床上,母亲坐在婴儿面前,用拇指和中指很快地在婴儿面前弹响指,发出轻脆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节奏地轻快地拍拍手;重复几次,先弹响指,然后拍拍手;换到婴儿另一侧,继续以上动作,可以看到婴儿眼睛随之转动。

驾驶员

目的 帮助婴儿发展手眼协调。

玩法 让婴儿躺在床上,如果婴儿会坐也可坐在椅子上,在床上面对母亲。

母亲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就像一个驾驶的方向盘,把手掌展现在婴儿面前;快速地转动手掌,吸引婴儿的注意,将母亲右手的拇指放进孩子的右拳,让孩子好好地握着,母亲右手小拇指塞进孩子的左手,现在孩子的双手握住了“方向盘”,母亲慢慢转动右手,从左到右形成一个弧形,就像在驾驶方向盘,一边和孩子说话:“××是个驾驶员,开起汽车——嘟嘟……”

音乐欣赏

目的 培养婴儿听力和韵律感,增强婴儿乐感和注意力。

玩法 为婴儿准备好口琴、小手鼓、吉他等乐器。

选一支简单的曲调,分别用各种乐器演奏;选一首轻松、悦耳的曲子播放给婴儿听。

挠痒痒

目的 发展婴儿触觉,逗引婴儿咯咯笑,使婴儿情绪愉悦。

玩法 让婴儿仰卧在床。分别用手指在婴儿的颈部、手臂、脚心等处轻轻搔挠,并说“挠痒痒”,使孩子又痒又乐。

抓住它

目的 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和抓握动作。

玩法为婴儿准备一件带响的玩具,如拨浪鼓和两条色彩鲜亮的彩带。让婴儿采取仰卧姿势;把拨浪鼓的两头系上两根彩带。

把拨浪鼓的一头彩带持在孩子的胸部上方,彩带下端垂落在婴儿手边;摇晃拨浪鼓,利用响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婴儿看到玩具和彩带会兴高采烈地舞动手脚,偶然间碰到下垂彩带的一端,与之相连的鼓会发出响声,婴儿会暂停动作,反复几次,婴儿可能会去抓彩带,舞动双手,带动上面的玩具发声。

第3个月

照镜子

目的 培养视觉,给孩子玻璃质地的触觉刺激;发展婴儿自我意识。

玩法 把婴儿抱到镜子前,拉着孩子的手触摸镜子,对他说:“镜子,光光滑滑的。”指着镜子中孩子和母亲的映像,对孩子说:“这是××,这是妈妈。”母亲变换脸部表情,让婴儿注意妈妈的表情和镜子中妈妈的表情。

摸摸看

目的 分辨生活环境中不同物品的不同质感,贮存触觉经验。

玩法把毛毯的一角塞在孩子手里,让孩子摸,告诉他:“毛毯软软的,毛绒绒的。”

让孩子摸书桌的桌面,告诉他:“桌面是光滑的。”

拿不同质料的玩具给他摸。

藏猫猫

目的 让婴儿体验惊奇的感觉,使他情绪愉快;诱使孩子高兴地发出声音,进行语言训练。

玩法母亲用手帕或双手蒙住自己的脸,问婴儿“妈妈在哪里?”可以从手指缝观察婴儿的表情,发出“喵喵”的声音并把脸露出来,孩子会兴奋地出声。把手帕蒙在孩子头上,做同样的游戏。

抓住玩具

目的 发展婴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婴儿抓握动作。

玩法 准备一个有把手的发声玩具(如拨浪鼓)。

母亲向婴儿展示有响声的拨浪鼓,母亲拿住玩具的上部,让把手空着,在距婴儿胸部20厘米处慢慢晃动,引起婴儿注意,只要婴儿有抓握拨浪鼓的企图,如孩子张开手掌,把手伸向玩具,母亲就要把玩具靠近他的手,让他去抓握。

母亲把玩具举得再高些,使婴儿不仅有抓握玩具的动作,还要抬起胳膊。婴儿抓住玩具后,要温柔地抚摸他,并用言语赞扬他。

戴手套

目的 培养婴儿手眼协调能力;促进他自我意识的养成。

玩法 找出一双色彩鲜明的婴儿袜,剪掉脚趾部分,在旁边剪一个小洞,做成一双没有手指的手套。把小手套反复往孩子手上套,把小手套举到孩子眼前摇晃。

第4个月

虫虫飞

目的 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和孩子语言协调能力,锻炼手部肌肉。

玩法 把婴儿抱坐在妈妈怀里,使婴儿的脸向外,母亲两手抓住孩子双手,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孩子食指,母亲教孩子把两只食指尖对拢又分开,对拢时说:“虫虫——虫虫”,分开时说:“飞飞”。反复进行几次,孩子渐渐一听到妈妈说“虫虫飞”,就自己对食指。

青蛙跳下水

目的 增强婴儿的下肢力量,培养婴儿言语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玩法 母亲坐在椅子上,大腿平放,扶婴儿腋下站在腿上,彼此面对面,母亲唱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嗵一声跳下水。”当念到“跳”时,举着婴儿蹦蹦跳。

反复进行几次,母亲手扶着婴儿,但不要用力,当念到“跳”时,婴儿也会自己在母亲腿上跳跃。

抓握积木

目的 训练手的抓握动作,感知圆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形状。

玩法 准备一些圆球和正方形的积木。最好以红色为主,圆球直径约3厘米,正方形的边长约3厘米,厚约1.5厘米。

让婴儿俯卧,扔给他圆球让他玩耍;把方块积木放在婴儿面前,吸引婴儿注意力;慢慢调整圆球和方积木的位置,让婴儿去抓握;两块积木间距为5厘米左右,如间距太大,婴儿不易比较它们。

欢呼

目的 促进婴儿语言发展,刺激婴儿听觉。

玩法 抬起婴儿的一只手放在母亲嘴唇上,发一个长音:“啊——”然后把婴儿的手从母亲嘴唇上拿开,这样一收一放,重复几次。

继续以上动作,音调可高可低,观察婴儿的表情,如果孩子很高兴地跃跃欲试,把婴儿的手放在他自己的嘴唇上,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发音。

第5个月

压路机

目的 训练孩子翻身,进一步发展孩子大肌肉群协调能力。

玩法 让婴儿俯卧在床上。母亲双膝着床,低下头,用头缓缓碰撞孩子,使他翻身,故意发出轰隆隆的马达声:“压路机来了,压路机压着你了。”

小蜜蜂

目的 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培养语言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玩法 妈妈把婴儿抱坐在腿上,使婴儿的脸背向妈妈的胸,双手扶住孩子的双手,妈妈把婴儿的一只手握成拳头状,对婴儿说:“这是小蜜蜂的家,让我们数数有多少只小蜜蜂?”念歌谣:“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数一数,算一算,一共几只小蜜蜂?一、二、三、四、五。”帮孩子一一打开握拳的手指头。

重复玩几次,不握婴儿的手,当念到“一、二、三、四、五”时,看孩子是否会自己把拳头打开。

拉大锯

目的 锻炼上肢及肩、胸部肌肉;培养孩子坐的能力、听力和语言能力。

玩法 让婴儿仰卧在床上,母亲跪坐在婴儿脚前。让婴儿的两手各握住妈妈的一个拇指,用手掌握住孩子的手,妈妈慢慢地将手提起来,让孩子借助妈妈的力量坐起来,再放他躺下,一边做一边念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咯咯笑

目的 让婴儿大声笑,刺激发声,激发婴儿愉快的情绪。

玩法 婴儿仰卧,母亲靠在他的身边,舌头放在唇间发出声音,贴近婴儿的手臂,使婴儿手臂感到震动,这会使婴儿感到十分愉快,因为,婴儿很喜欢舌音和震动感。

也可以在孩子赤裸的小肚子上弄出声音,同样也会逗得孩子咯咯笑。

用同样的方法在孩子的腋下发出声音。

用同样的方法在孩子的颈部发出声音。

模仿发音

目的 发展婴儿的语言能力、听力和模仿力。

玩法 举起婴儿的小手,放在母亲嘴唇上,发一个长音:“啊—啊—”“呜—呜—”等重复音节,把婴儿的手从母亲嘴唇上挪开,和孩子面对面,用丰富的表情重复上面的音节,逗引婴儿注意母亲的口形,分别以低音高音继续上面的音节;重复几次再加一些新的重复音节:“ba-ba-,ma-ma-”。

每发一个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孩子模仿的机会;可以把孩子抱到镜子前,练习模仿。

第6个月

骑大马

目的 加强婴儿四肢的锻炼;使婴儿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玩法 把婴儿抱坐在母亲腿上,然后腿有节奏地上下摇动,就如骑马一样。母亲要牢牢抓住孩子的双手。

母亲把腿一上一下错开摇动,一边念歌谣:“小宝宝,骑大马,呱哒呱哒呱哒哒,跑到外婆家,外婆对我笑哈哈。”把腿放平,休息一会儿,对孩子说:“宝宝下马了。”改变速度,忽快忽慢,引逗孩子欢笑。

弹簧床

目的培养婴儿平衡感。

玩法 孩子躺在床上,母亲靠向他,双手平放在孩子身体两侧,用双手拍击床,使床不断地弹上弹下,但不要太用力,对孩子说:“宝宝,床会弹。”观察他的表情,反复弹,孩子很喜欢弹上弹下的韵律感。

抓积木

目的 用不同动作抓握不同的积木,培养视觉和触觉经验。

玩法 准备有立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大小形状不一的积木,间距2厘米垒在婴儿面前(此间距是婴儿观察物体大小和形状的最佳距离)。

使婴儿不停地摆弄这些积木,当他想去抓大块积木时,他必须把整个手张开,而去抓小的积木时,只需二三个手指,当婴儿把积木扔掉时,大人捡回来按上述距离摆在孩子眼前。经过反复训练,婴儿不用尝试,能迅速根据大小不同的积木而采取不同的抓握动作,并且目测距离的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

如果婴儿不表现出厌烦情绪,不要打断他,给他充裕的时间让他玩。

叫名字

目的 让婴儿记得自己的名字;训练孩子对特定语言的反应。

玩法 母亲用同一语调叫很多人的名字,其中含有孩子的名字,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在念到孩子名字时,他能回头朝妈妈看,表明他能准确地听出自己的名字,妈妈要抱住他,亲亲宝宝的小脸,对他说:“对了,你是××。”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要反复地对他讲:“××,你的名字叫××,你就是××呀!”反复练习。

这是我们的家

目的 培养婴儿语言与实物的结合能力;认识生活环境和用具;培养视觉、触觉经验。

玩法 把家里的陈设、用具等指给孩子看,并边指边把名称告诉孩子,如果安全,让孩子用手摸摸,充分调动他的感觉器官,如“这是电灯”。用手指给他看灯,拉拉灯绳,让他注意灯一明一暗,拉着他的小手,去拽拽灯绳。

藏玩具

目的 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玩法 把玩具的一半遮掩起来,看看孩子是否去拿玩具。一般5~6个月的婴儿能毫不费力地完成这个动作;当着婴儿的面将整个玩具盖住,对婴儿说:“玩具在哪里?”在婴儿看来,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了,母亲拿掉布:“玩具在这里”,孩子发现玩具还在,特别高兴。

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增强了婴儿记忆力,使孩子认识到,即使玩具被布盖住了,但玩具还在原来的地方,看婴儿是否能把布拿掉。这种游戏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又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第7个月

拔河比赛

目的 增强婴儿臂、肩、手指和上体的力量;培养语言与动作协调能力。

玩法 母亲与孩子面对面坐着。拿一条毛巾,母亲和孩子各抓住毛巾的一端,母亲来回拉动毛巾,使孩子上体前屈后伸,一边念儿歌:“拔呀拔,拔呀拔,看看谁的力气大。”

扔皮球

目的 培养手臂的运动能力、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培养模仿能力。

玩法 找来一个纸盒和若干个五颜六色的塑料小球。母亲先作示范,把小球一个个扔进纸盒里,一边扔一边说:“咚,扔进去一个,咚,又扔进去一个。”让孩子摹仿,若孩子还很不熟练,可以手把着手教孩子扔;开始时,盒子和球放在接近孩子身体位置,孩子玩熟练以后,逐渐将盒子远移到一定的距离。

母亲示范时,动作要慢,像放慢镜头一样,让孩子看清楚。孩子若把球扔进盒子里,要鼓励表扬。

追赶游戏

目的 发展婴儿的爬行能力。

玩法 母亲脚踝上绑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在孩子前面爬,一边爬一边说:“宝宝抓不到我,你能抓住妈妈吗?”孩子趴在母亲身体后,鼓励他爬过去抓住妈妈。

妈妈不要爬得太快,宝宝总也抓不到妈妈,会失去游戏的兴趣,只要孩子能够碰到,妈妈可以停下来,让宝宝抓住自己,一边说:“抓到了,宝宝真勇敢呀。”

读故事

目的 用重复的字和色彩鲜艳的图片,给孩子语言刺激。讲时的轻言细语会让婴儿感到舒适、放松,心绪平静。

玩法 翻开图画书之前,先用手指着书的封面说:“这是书,让我们来读读宝宝的书。”

翻开,给孩子讲内容,根据内容分别指给孩子看不同的图画,念出物品、动物的名称:“看这只小白兔,这是小白兔的眼睛,红红的。”如果孩子偶而指着书上的某一图时,一定要把名称告诉孩子。

叠罗汉

目的 培养婴儿模仿能力,使婴儿了解同样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玩法 准备三只大小不同的塑料杯子。母亲和孩子一同坐在地板上,母亲将最大一个杯子杯口朝下倒放在地板上,再将次大的杯子倒放在它上面,最后把最小的杯子放在顶端。把叠罗汉推倒,再重新堆砌一次,鼓励孩子跟着做;也可以把杯子由小到大套在一起,再把杯子拿出来。

拍拍手

目的 发展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及模仿能力。

玩法 母亲和婴儿相对而坐,握住婴儿的两只小手,母亲一边说:“拍拍手。”一边把婴儿两只小手掌对拍一下;母亲不再握婴儿的手,说到“拍拍手”时,自己拍一下手,教他摹仿。

也可以配合《拍手歌》,一边唱歌,一边跟随节拍做拍手动作。

第8个月

追皮球

目的 训练婴儿熟练爬行动作,活动全身和部位肌肉。

玩法 妈妈把皮球从床头滚到床尾,对孩子说:“皮球滚过去了,把它拿过来。”孩子爬过去把皮球抱起来,妈妈和孩子一起拍打皮球;重复做,孩子成功地爬过去抱住皮球后,妈妈鼓掌以示表扬。

钻山洞

目的训练爬行。

玩法 妈妈跪在床上,两臂伸直,两掌撑地,使身体成为“山洞”,妈妈念儿歌:“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快快钻山洞。”引逗孩子慢慢爬过山洞。

手指歌

目的 给予婴儿语言刺激,促进婴儿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的发展;增强婴儿的韵律感。

玩法 使婴儿同妈妈面对面坐在床上伸出双手,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大拇哥”,伸出两只大拇指摇一摇;

“二拇哥”,伸出两只食指摇一摇;

“三中娘”,伸出两只中指摇一摇;

“四小弟”,伸出两只无名指摇一摇;

“五小妞妞爱看戏”,伸出两只小指摇一摇,念到“爱看戏”时,大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圈,其余三指竖直,将圆圈靠近眼睛。

念儿歌,教孩子摹仿妈妈做动作。

翻山越岭

目的 训练孩子爬和站。

玩法 妈妈用手支着头部侧身卧在与婴儿前方一定距离处,引导孩子爬过来,妈妈拍着自己的身体,“爬呀爬呀爬大山。”引导孩子爬过妈妈的身体。

让孩子抓住妈妈的裤子或衬衫站起来,站一会儿。

孩子玩熟练后,妈妈故意扭动身体,孩子可能会在爬和站的过程中跌倒,鼓励孩子重新来。

出入平安

目的 让孩子了解把东西放进去之后还可以再取出来,并训练孩子的手肌肉。

玩法 准备一个空纸盒,小皮球、小玩具、小勺子等任何可以放进去的小玩意儿。

妈妈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或床上,当着孩子的面,将准备好的小玩意儿逐一放进空盒子里,一边说:“把小勺放进去,把皮球放进去,让我们把这个盒子装满。”盒子装满后,再将盒里的东西逐一取出,说:“看看,盒子现在空了,什么都没有了。”

重复以上动作,让孩子摹仿,直至孩子能把东西放进盒子里再取出来为止。

挑绳子

目的 初步训练孩子分辨事物的能力,让孩子了解可以凭借另外的东西去拿到孩子想要的东西。

玩法 准备几根绳子和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当着孩子面,把玩具用绳子的一端绑紧,把玩具放到离孩子较远的床的另一端,让孩子拿不到,绳子的另一端放到孩子面前;妈妈示范将绳子拉过来就可以拿到玩具,鼓动婴儿摹仿。孩子知道拉绳子可以拿到玩具后,再拿另外两条绳子与绑玩具的绳子平行摆在床上;让孩子自己选择拉哪条绳子。

经过多次反复,孩子可以分辨出哪条绳上绑有玩具,哪条没有,并很快把玩具拉过来玩。

第9个月

放盒子

目的 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了解事物之间逻辑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玩法 准备大小两个空盒子,教宝宝将小盒子放进大盒子里而不是把大盒子往小盒子里放。也可教他将积木放入盒子内,或将乒乓球放入碗内。

开抽屉

目的 锻炼孩子手臂动作,理解物品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玩法 当着宝宝的面把一件他喜爱的玩具放进抽屉里,不要把抽屉全关紧,让玩具还露出一点,然后教孩子开抽屉拿玩具。几次后,让孩子自己把玩具拿出来。

摇不倒翁

目的 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与客观物体的关系,萌发自我意识。

玩法 让宝宝推动放在他面前的会笑的不倒翁,在学习中让他观察体会推得重,摇的时间长;推得轻,摇的次数少。

小小“指挥家”

目的 培养节奏感,理解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玩法 选择一首节奏鲜明、有强弱变化的音乐。宝宝坐在母亲腿上,从他背后握住他的前臂,说:“指挥”。然后合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并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手臂动作幅度的大小,当乐曲停止时指挥动作同时停止。逐渐使宝宝能配合动作节奏,以后每当放音乐时,一说指挥,孩子就有节奏地挥动手臂。

第10个月

玩水、玩沙、玩拼板

目的 学习玩具玩法,训练活动的目的性。

玩法 玩水:准备一盆温水,把塑料小碗、小瓶、大盒盖或一块海绵、鹅卵石、吹塑小动物等放在盆里,教宝宝将水倒来倒去,把漂在水上的玩具推来推去地玩。春秋天可在洗澡前卷起宝宝的袖子玩,夏天可在户外阴凉处尽情地让孩子玩水盆中的水。

玩沙:用水和一些干静的沙土,再准备一只小桶、小铲、小模子、和孩子一起把有一定湿度的沙子装进小桶再倒出来,或用模子做馒头,用潮湿的沙子堆“大山”,用手指在沙上画图,注意不要让沙子飞进宝宝的眼睛或吃进沙子。

玩拼板:用硬纸板做成一个拼板。先把不同形状的小板块拿出来并让孩子说出它的名称,如三角块、圆块、方块,然后把它们放进相应的小槽里,再让宝宝一个个取出来,逐渐使宝宝听到一说出某个形块的名称,就能立刻把它拿出来。

认图片

目的 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图代表实物。

玩法 先取出孩子已认识的实物如梨或香蕉。再取出画有该物的图片,将实物与图片对比让宝宝学习,宝宝很快就能理解图片代表实物。待孩子认识4~5张图片后,可将这些图片藏在其他图片中,让孩子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找出来,就要对孩子大加赞赏。

玩套环

目的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数学启蒙。

玩法 把一支铅笔表面用橡皮泥或一个硬纸包裹好,再用透明胶带固定,做成一个套环用的柱子。用铁丝拧3个直径为10厘米的环,每个环用不同颜色的布缠好,再用针线固定一圈。给孩子示范将环套在轴上,边套边数“1个、2个、3个”,套完后再一个个数着取出来。让宝宝学着操作。

找糖果

目的 发展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手的技巧,形成简单数概念的萌芽。

玩法 在宝宝面前,用一张16开的纸包上1块糖果,打开,再包上,鼓励孩子打开纸把糖果找出来。当孩子打开后,母亲就说:“1块”,把糖果给孩子作为奖励。当着宝宝的面另取4只一样的糖果,边说“这是1块,这是3块”,边用2张纸分别包上1块和3块,再打开让他注视两边的果各5秒钟后包上(两包的位置不要变),要求孩子把两包糖果都打开,看他要哪一包。

玩过几次后,如果他总是要3个的一包,说明孩子能区别“1”与“3”,然后,你再包上2块和3块,看他是否还要3块,即能区别“2”与“3”。

第11个月

摇摆舞

目的训练孩子大动作、平衡能力,培养节奏感。

玩法 让宝宝坐在床上,放一段节奏明快的儿童音乐,用手扶着他的两只胳膊,左右摇身体摆动,多次重复后,逐渐让孩子自己随着音乐左右摆动。然后将宝宝扶着站立,待他站稳后,可以松开手。如果宝宝只能独自站立几秒钟,在他向一边倒时,就轻轻抉孩子,让他站直,这样,他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摆而不倒。如果他能独自站立20秒以上,就可以让他学习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身体而不跌倒。

搭积木与滚皮球

目的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小肌肉动作,初步形成圆东西可以滚动的概念,理解物体与物体特性之间的关系。

玩法 第一步:准备一个乒乓球(积木要比乒乓球小些),教宝宝把一块积木搭在另一块上,再试着把乒乓球搭在第二块积木上,但乒乓球总是掉下来,滚走了。这时,再给孩子一块小积木,这一次他成功了。

第二步:把一根小棒和一只皮球交给宝宝,看他是否知道用小棒推着皮球滚动。再把皮球拿走,给他一个侧立的小圆盒(如罐头盒)看他是否用小棒推着小圆盒滚动。

不要急于教孩子做,而要观察他、启发他做。

学“押韵”

目的 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玩法 把一首宝宝平时经常听的儿歌念给他,而且每句最后一个押韵的词要容易发音,如“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念时,故意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并将前面的字拉长,念成“小娃—娃”,以强调最后那个押韵的字。你紧接着说:“宝宝,说‘娃’!”然后你再念一遍“小娃——”故意不说出“娃”字,等着孩子说出。如此反复进行,使他逐渐能跟着把最后一个押韵的词都说出来。

听数数

目的 熟悉排列数字顺序,为发展数概念做准备。

玩法 如果住的是楼房,那么在抱着宝宝上下楼时或扶着他学走路时,就要有节奏地从1数到10给他听;也可在他玩积木时,帮他给积木排队数数。每天至少3次,让孩子逐渐熟悉数目的顺序。

用棍子够玩具

目的 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尝试使用“工具”。

玩法 与宝宝玩滚皮球的游戏时,故意将皮球滚到宝宝能看到但用手够不着的地方,然后给他一根细长的纸棍,看他会不会用棍子够玩具,如果给他示范,他就会模仿。不要苛求他能准确地把玩具取出来,他只要能用棍子碰到玩具就是成功。

第12个月

独立行走

目的 训练独立行走的能力。

玩法 待宝宝会走2~3步时,给他独自站稳的机会,给他一个小玩具让他抓在手里,以增加安全感,大人先后退几步,手中拿着一个玩具逗引宝宝,鼓励他向你走来,快走到时,你再后退1~2步,直到孩子走不稳时才把他抱起来,要对他的勇敢、顽强大加赞赏,并把玩具给他,和孩子玩一会儿。

涂涂点点

目的 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对色彩、涂画的兴趣。

玩法 在宝宝对面的小桌上,你先用油画棒(蜡笔)在纸上慢慢画出一个微笑着的娃娃的脸或小动物,再涂上各种色彩,以激起他的兴趣。然后你把油画棒给孩子,教他用全手掌握笔,并扶住他的手在纸上作画。再放开手,让他在纸上任意涂涂点点。不管他涂成什么样子,都要夸奖孩子。

插锁眼

目的 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理解两种物体之间的联系。

玩法 每次进门开锁时,都要让宝宝看到,引起他的好奇心。再给孩子拿着钥匙,手把手地帮他把钥匙插进锁眼里。反复几次后,鼓励孩子自己做。也可用小一点的容易插钥匙的锁,让宝宝手拿着钥匙你拿着锁配合插锁眼。一旦插入,你就把锁打开,使孩子高兴,并理解钥匙与锁的关系。

认“红色”

目的 学习抽象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玩法 第一步:找出宝宝喜爱的红色玩具,如红色积木,反复告诉他:“这块积木是红色的”。然后你问孩子:“哪个是红色的?”如果他能很快地从几种不同的玩具中指出这块红色积木,你就要称赞他。

第二步:取出第二件红色的玩具,如红色瓶盖。告诉他:“这也是红色的”。当孩子表示疑惑时,你再拿一块红布与红积木及红瓶盖在一起,另一边放一块白布和一块黄色积木,告诉他:“这边都是红的,那边都不是红的。”(不能说那边是白色的、黄色的)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颜色上。

第三步:把上述几种玩具放在一起,要求他:“把红的拿给我”。看他能否把红的都挑出来。如果只挑那块红积木,你就说:“还有红的呢!”并给一定提示(如用手指),让他把红的都找出来。

注意:一次只能教一种颜色,教会后要巩固一段时间,再教第二种颜色。如果宝宝对你用一个“红”字指认几种物品迷惑不解,甚至连第1个红色玩具都不认识时,你就再过几天另拿一件宝宝喜欢的玩具重新开始。

听指令拿东西

目的 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玩法 把玩具(如小鸡)放在离宝宝几步远的地方,要求他:“请把小鸡拿给我。”等他拿来后,再说:“把小鸡放到柜子里。”让他打开柜门,把小鸡放进去。用同样方法,让孩子按你的要求做各种动作。

自然课堂

目的 练习行走,开阔眼界,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玩法 利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带宝宝到户外散步或去公园或郊游时,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界,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家禽家畜等。带孩子拾各种各样的石子、树叶、松果等玩。让他观察你用野花野草编一只小花篮。还可做一个小风车,让他拿在手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旋转起来,使他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1~2岁智力培养

1岁1~2个月

抓豆豆

目的 锻炼宝宝手的小肌肉运动。

玩法 将黄豆或绿(红)豆放进碗里,教宝宝能一把抓起豆豆,然后把手松开,让豆豆从指缝里漏出掉到碗里。可以边抓边说:“黄豆绿豆,吃了长肉。”玩时要注意不能让宝宝将豆子放进嘴里,以防呛进气管。

滚圆筒

目的 学习辨认和命名常见物体。

玩法 找一只圆柱形铁桶或金属桶,放进一些钮扣、木珠、玻璃球、积塑片、小积木等,盖好放倒。你一边用手拨动铁筒,使其滚来滚去发出声响,一边对宝宝说:“咦,是什么声音?”“哪来的声音?”“里面是什么?”当宝宝想看时,你就打开圆筒,把东西一样样倒出来,倒出一样讲一样,“噢!是球!”、“是积木”、“是钮扣”等,让宝宝一一辨认。

玩拖拉玩具

目的 训练孩子行走能力。

玩法 用带有音乐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如小鸭或火车在前面拖着走,边走边说:“宝宝追上小鸭了!”让孩子在后面慢慢追着玩具走。你可故意停下脚步,让孩子捉到玩具,并给予鼓励。还可以让孩子和你交换位置,孩子拉着玩具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追:“小鸭、小鸭等等我”。

听表声

目的 测试和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

玩法 把手表贴在宝宝耳边,并说:“嘀嗒、嘀嗒、嘀嗒。”接着你把手表贴在自己的耳边说:“嘀嗒、嘀嗒、嘀嗒。”然后,把手表递给宝宝问:“嘀嗒、嘀嗒在哪儿呢”?如果宝宝表示出要把表放在耳边,就可以了。你可让孩子多听一会儿,再说:“给妈妈听嘀嗒。”如果孩子把表送到了你的耳边,就说明他懂了,并给予鼓励。

动物怎样叫

目的 学习认动物、发音。

玩法 找一些孩子常见的动物画片。可指画面上的动物问宝宝:“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它怎样叫?”如果孩子不知道,可告诉宝宝:“这是小狗,小狗汪汪叫。”然后再问孩子:“小狗怎样叫?”“小狗汪汪叫”。还可以认识小猫、小鸭、小鸡等。

摸一摸

目的 锻炼孩子手的触觉,发展语言。

玩法 经常让宝宝多用手触摸不同材料的物体,如毛毯、丝织物、皮革、石子等并在宝宝触摸时,告诉宝宝如“毛毯多柔软啊!”“丝巾多光滑啊!”等感觉。

1岁3~4个月

爬行游戏

目的 训练孩子的方向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玩法 你和宝宝相对而坐,你对宝宝说:“我是大象,你是小象,咱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吧。”让宝宝跟在你后面爬行。爬了一会儿,你说:“这里很好,现在我们来做游戏吧。”这时你用手触地,身子变成拱形,让宝宝钻或爬过去。最后还可让宝宝骑在你的背上再爬几圈。

玩大积木

目的 发展孩子的全身运动。

玩法 找来几个20~50厘米见方的大小不同的纸箱,做成空心或实心大积木,让宝宝把积木叠起来,或搬运、或用来爬登,使全身得到锻炼。

开关取物、放物

目的 锻炼孩子的小肌肉运动和发展语言能力。

玩法 找一只有折页小盒,内放一些小玩具。让孩子在你的语言指示下开关取物,如:“宝宝把盒子打开,给妈妈拿出一块积木”或“宝宝把蜡笔放进盒子里”等。

涂涂画画

目的 锻炼孩子的手指动作;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

玩法 你用蜡笔或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小动物、食品等,以引起宝宝涂画的兴趣。然后让宝宝拿蜡笔,随意涂涂画画。但注意不要让宝宝把蜡笔往嘴里放。

开商店

目的 学说名词。

玩法 将宝宝平时玩的玩具、卡片、图书找出来,让宝宝和你一起玩开商店游戏,用纸片来充当货币。你当顾客,宝宝当售货员。请宝宝先问:“你要买什么?”你回答:“我要卖铅笔。”并把纸币递给宝宝,宝宝就把东西拿给你。可互换角色。

逛动物园

目的 认识几种动物,并说出动物名称。

玩法 利用节假日带宝宝去动物园,认识几种真正的动物,告诉宝宝每种动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然后请宝宝说说在动物园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爱吃什么?

1岁5~6个月

走窄道

目的 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

玩法 在地上用粉笔划出两条平线或用两条绳做成“羊肠小路”,让宝宝在线中独立行走。也可领宝宝到室外的小路上独自行走。

按指示找物

目的 训练孩子辨别方向的能力。

玩法 故意将宝宝的玩具藏起来,让宝宝根据你的指示把东西找出来,如“在床上”,当宝宝走到床边,再告诉宝宝:“在枕头底下”。可逐渐增加难度。

给娃娃看病

目的 尝试孩子担任角色的快乐感。

玩法 准备一个玩具娃娃、一套医生用具。宝宝当医生,你抱着娃娃来看病,对宝宝说:“我的孩子生病了,请你给看看吧。”教宝宝拿出听诊器给娃娃听听,并告诉得了什么病。如是感冒,请宝宝给“开些”感冒药;如是发烧,请宝宝给打一针。

听命令

目的 培养孩子语言理解和记忆力。

玩法 要求宝宝去做某件事,引导宝宝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如“把奶奶的眼镜拿过来”,“把柜子上的糖盒拿来”,“把你的积木拿来,我们一起搭积木”等。

抓豆豆

目的 学习竞赛活动。

玩法 母亲(或父亲)和宝宝手里各拿一辆玩具小汽车,在平坦的地上或桌面上进行比赛。母亲(或父亲)发出口令:“预备——开始。”一起将汽车推出去,谁的汽车跑得远谁赢。

开火车

目的 发展孩子想像力及配合动作。

玩法 你做车头,宝宝做车厢,告诉宝宝:“火车马上就要开了,乘客同志请上车。呜……”,边摇动双臂边向前跑,让宝宝紧紧跟在你的身后,同时发出“咔嚓……咔嚓”声。跑一段路后,你说:“火车到站了,乘客同志请下车。”也可让宝宝当车头,你当车厢玩。

1岁7~8个月

走、走、走

目的 锻炼孩子大肌肉运动技能和平衡感。

玩法 让宝宝朝不同方向行走。你可与宝宝面对面一个往前走,一个往后退;还可以拉着手一起侧着走或倒着走。为提高宝宝的活动兴趣,可放音乐,合着音乐的节奏走。

“有轨电车”

目的 学习配合行动。

玩法 准备一条毛巾,家长与宝宝分别抓住毛巾对面的两只角,把一只皮球放在毛巾中间,分别提高毛巾的两只角,使球在毛巾上滚来滚去;还可以抬起毛巾,把球抛到空中再用毛巾接住。

网鱼游戏

目的 训练孩子应变能力,活跃家庭氛围。

玩法 父母双手相握双臂分开成鱼网,宝宝当小金鱼。游戏开始,宝宝自由地在鱼网内外跑动。父母边唱儿歌边准备网鱼:“一网不捞小金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才捞鱼”。说完以后宝宝就要尽量躲开鱼网,如被网住,问宝宝:“你是大鱼还是小鱼?”若答“大鱼”,父母说:“把它送到鱼市上去。”若答“小鱼”就说:“把它送回水里去吧。”放开宝宝,游戏重新开始。

匹配游戏

目的 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对应关系。

玩法 用4块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分别贴上或画出小狗、小兔、肉骨头、大萝卜等图案。然后问宝宝:“小狗最爱吃什么?小兔最爱吃什么?”等等,让宝宝根据动物的习性,把食物与动物对应起来。

问答游戏

目的 练习孩子对话能力。

玩法 这时应经常和宝宝进行言语交谈。1岁半以后,宝宝逐渐由学说单词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宝宝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宝宝用短句回答,如:“妈妈上哪去了?”“爸爸叫什么名子?”等,若宝宝回答不出或表达得不明确不完整,你要用完整的句子教宝宝重复练习,直到宝宝完全学会。一问一答,既能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郊游

目的 了解大自然。

玩法 天气晴朗的时候带宝宝到户外郊游,也可去郊外或公园,让宝宝看看花草树木、山水、动物等,让宝宝在充分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1岁9~10个月

请你像我这样做

目的 训练孩子上下肢的协调性。

玩法 小鸟飞:双臂侧平举,上下摆动,原地小步跑。

大象走:体前屈,两臂下垂,两手五指交叉相扣,并左右摇摆模仿大象鼻子,慢慢向前行进。

小兔跳:双手伸出两只手指放在头顶两侧(摹仿兔子耳朵),双脚一步步地向前跳。

马儿跑:双臂前曲,手握拳原地跑。

理解对应关系

目的 初步理解物与人、物与物的关联。

玩法 找一些图片(如鞋、图书、摩托车、帽子、饮料、皮包、童车、玩具等)让宝宝找出爸爸用的妈妈用的和宝宝自己用的。类似的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物体的图片,如眼镜、书(报纸)、碗、勺子、扫帚、簸箕等,打乱后让宝宝根据对应关系配备。

学数数

目的 理解数的含义。

玩法 经常教宝宝进行数数练习。如给宝宝吃水果时,先让孩子一一点数几个苹果,有几口人,这些苹果够不够每人吃一个。类似反复练习很多次,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对这类问题耐心注意。

拔萝卜

目的 体验合作的乐趣。

玩法 由宝宝来扮演“萝卜”角色,让他站在地上或躺在床上,你握住宝宝的双手,一前一后或一上一下地牵拉,边拉边说:“拔萝卜呀拔萝卜,拔了一个大萝卜”。把宝宝抱起或拉起。也可以做过数次之后,显示出精疲力尽的神态,并说:“萝卜太大了,我拔不动呀,叫爸爸来拔(或叫爷爷来拔,叫奶奶来拔,叫哥哥、姐姐、小花猫、小花狗一起来拔)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兴趣。

捉影子

目的 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动作敏捷性与灵活性。

玩法 在睛朗的天气里,用一面小镜子在阳光下反射亮光,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不停变换位置,鼓励宝宝随影子的移动去捕捉,孩子会乐此不疲地玩下去。

1岁11~12个月

踢球比赛

目的 训练控制方向能力;发展肌肉动作。

玩法 在室外,摆一把椅子。把椅子底下的空档当做球门,你和宝宝在椅子的两边踢球,看谁踢进球门的次数多。

涂色游戏

目的 训练孩子精细动作和色彩感知能力。

玩法 为宝宝画出花草的轮廓,图案要大、简单明了,不要太复杂,让宝宝用蜡笔或用彩笔为花草涂上相应的颜色,如花可涂红色或黄粉色等,草或叶可涂成绿色。

信封装物

目的 发展孩子精细动作。

玩法拿一个普通的信封和一些硬的塑料片、纸牌、几片碎纸,小瓶盖、小扣子等物。教宝宝把这些东西装入信封。

扑克牌游戏

目的 训练孩子图形、数的识别能力和分类能力。

玩法 准备一副扑克牌,教宝宝几种牌的分类及排列游戏。如按颜色可分为红、黑两色,按花可分为:红桃、方块、黑桃、梅花4类。待宝宝认识扑克牌的花色大小后,还可教宝宝用牌来玩接龙游戏,即从大到小排列或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把每次活动所花的时间记录下来,看是否有进步。

听话取物

目的 发展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玩法 准备一些简单的玩具,然后由你来描述其中一种玩具特征(要浅显易懂,简单明了),如“桌上的红皮球”让宝宝根据你的描述做出判断,把物体取来。然后再让宝宝把所取来的物体描述一遍,你可帮助提醒或重复原来描述时的话。

看图说话

目的 训练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玩法 为宝宝准备几本儿童画报,给宝宝讲故事,并结合宝宝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让宝宝回答。如你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你向别人借玩具,别人不借怎么办?别人给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别的小朋友打了你,你该怎么办?等等。

2~3岁智力培养

2岁1~2个月

穿珠比赛

目的 训练孩子手眼的精确性及协调性,锻炼双手配合动作。

玩法 为孩子准备一根尼龙绳或纸绳,其次选择大个的木珠,直径在2厘米以上,防止孩子吞下。珠孔口径为5毫米,以便于穿入。也可以将粗的塑料导管剪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让孩子学习穿入,也可以利用旧的算盘珠子。家长先示范用绳子从洞穿入,从洞口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将绳子完全穿入珠子内,防止绳头掉出。等孩子熟练后,可让他同家长比赛,让他赢几个回合,看看1分钟内孩子能穿上几个珠子。

区分早上和晚上

目的 了解时间概念,分清早上(白天)和晚上。

玩法 清晨,妈妈说“宝宝早上好”。让宝宝说“妈妈早上好”。边起床边向宝宝介绍“早晨天亮了,太阳公公也快出来了,宝宝快穿好衣服出去看看”。白天要打开窗户和窗帘,使室内空气流通,让宝宝享受新鲜空气。白天可以出去玩,也可在家中玩,白天天很亮,不必开灯。到晚上也要向宝宝介绍“天黑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要开灯才看得见,咱们快吃晚饭,然后洗澡睡觉”。使宝宝能分清早上和晚上,并让宝宝学习说“晚安”才闭上眼睛入睡,但妈妈不要立刻离开宝宝身边,因为孩子会睁开眼睛看看,如果妈妈还在,他才能安心入睡,不妨多道几回“晚安”,让他将词汇学熟练了。

配对

目的 认识完全一样的东西或图片。

玩法 找来一些孩子已经能熟认的物品和图片,先找出2~3种完全一样的用品或玩具,如两个一样的瓶子,一样的积木,一样的杯子乱放在桌上。妈妈取出其中两个一样的东西摆在一起,说:“这两个一样。”鼓励孩子找出第二对和第三对。

再找出以前学习认物的图片,先选择3对乱放在桌上,让为它们一一配对。以后一面学习新的物品和图片,一面做配对,渐渐增加要配对的图片,使孩子能从10、12、14、16、18张当中将图片完全配成对子。

自己吃干净

目的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玩法 让孩子坐在妈妈身边进餐,并由孩子自己拿勺子,妈妈可以帮助孩子盛菜,盛饭,但是不可以喂。鼓励孩子会用勺子,称赞饭菜的好味道,以促进他积极的情绪。每次少盛一些,使宝宝不用帮助自己能够吃完,鼓励添饭。要求孩子与大人同桌用餐,如果离开桌子就要批评他。大家都吃完饭后就要收拾桌子,要求孩子要同大人一起快快吃饭。如果孩子不吃,没有其他原因,是等待大人来喂时,大人坚决不喂,而且用餐期间不给与任何食谱上未规定的食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助习惯。盘中的好菜按人分份,不让孩子独占。

拼图游戏

目的 练习孩子手眼协调及由局部推断整体。

玩法 用贺年卡3~4张,将硬纸贴在底面使图片加厚。把图中主要人物或物品的重要部位切开,使图卡分成2、3、4片不等。先取分成两片的图卡让孩子试拼,如果不会可以示范一次。依次让孩子自己试拼切分成3、4片的图卡。

最后将所有碎纸片完全混合,让孩子自己将每一种图片拼好。

选择图片时的纸片,最好一图一物或图中以一物为主一物为辅,如动物、人物、水果等最佳,房屋、植物次之。另外风景画较复杂,不易孩子由局部而推断整体。

学认第二种颜色

目的 学习认识两种以上颜色。

玩法 红色是孩子认识的第一种颜色,所以要先将红色的玩具让孩子温习,熟认红色。再取黄色(或黑色)的玩具放在旁边,指着玩具说:“这是黄色(或黑色)的”。然后多搜集一些黄色的物品,如黄色的鞋子、手绢、积木、插塑片等,依次介绍,多次重复“黄色”,然后再让孩子取出红色的积木和黄色的积木,看他是否能真正挑出正确颜色。学会之后,要连续练习一星期,直到巩固为止。家长切记千万不要一次同时教识几种颜色,否则容易混淆。每种颜色学会巩固1~2个月之后再学第三种颜色,逐渐增加。

背数1~5和1~10、记述两位数

目的 以背数为识数打基础。

玩法 以背儿歌的形式让孩子学习背数。平时喊口令一、二、三,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再加上4和5,背会1~5并不困难。重点在6~10上,可以只学习背6~10,然后再由1背到10.有些孩子特别喜欢押韵背诵,可以让他背1~7的韵歌: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面背,一面拍手,每三个数拍一下,这种正数和倒数的歌诀对将来学习加减法时都十分有用。在学背诵的同时,也可以随时让孩子记述任何两位数以锻炼短时记忆能力,如记住2和5,9和3等。多数孩子多先学会背数,然后学会点数,最后才真正认识数。

2岁3~4个月

玩球

目的 增强孩子手足合作协调,学习与别人配合,逐渐能参加同龄儿童的游戏。

玩法 捡球:让孩子去捡滚动的球,这是孩子乐于参与的第一步。

接住从地上滚来的球:使孩子事先做好准备姿势,接滚到面前的球。在熟练的基础上渐渐学接滚到身边的球,和滚到离自己较远的球。

与其他小朋友配合玩布巾滚球:用一条旧的毛巾,由小朋友握两个角,让球在布巾中央滚动而不掉到地上。两个人动作要配合得好,先让球在布巾中滚动,以后可以让球在布巾中央弹跳而不滑落。

接从地上弹起来的球,或用脚挡住踢过来的球。

哪个装得多

目的 认识大、中、小及其容量,锻炼手的精细动作。

玩法 准备大中小不同的三个瓶子,先让孩子学习拧开螺口瓶盖,然后按不同大小将瓶子配上盖并拧好。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待孩子能准确无误为三个瓶口配盖并拧上盖子之后,再做第二套游戏。将中号瓶子装满米粒,把瓶中的米粒倒入大号瓶子内,看看米粒占据瓶子多少空间,可以划上记号;再将大号瓶的米粒倒入放在盘子里的小号瓶内,看看瓶子装满之后米粒溢出来洒在盘子内。这个游戏要在大人看管下由孩子尽量不让米粒洒到外面多少。等到精巧熟练,倒入米粒不洒出之后,可以用水练习,让孩子自己通过实践看看哪个瓶子装得多。同时学会大、中、小的顺序及容量。

认识天气和听天气预报

目的 了解气候变化。

玩法 晴朗的天气倍受孩子们喜爱,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可以到户外玩耍,寒冷的冬天有了太阳也会觉得温暖。在北方孩子们也喜欢下雪天,地上一片雪白,雪挂满了树枝,空气清新。大孩子们会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小孩子也喜欢在一步一个印的雪上走走,看热闹。刮风和下雨天孩子们却只能在家中。阴天会影响人的情绪不如晴天快乐。孩子们有所感受,就会注意天气,而且喜欢同大人一起听天气预报。有些孩子从此学会了跟随广播员预报天气,会说一套“××地方晴,风力1~2级,最高气温10度,最低气温零下1度”。也会背诵不少地名,如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一串四个字的地名也会背诵。经常看电视的孩子也能在家庭放大的地图上指出位置,每当问到上海、南京、重庆等地时立刻能从地图上指出正确位置。

认识环境中的植物

目的 认识植物。

玩法 在郊游或饭后散步时,家长应教孩子学会看到的东西。例如,花和树叶不同,花的颜色漂亮,有香味,吸引蝴蝶和蜜峰采蜜,同时可以传授花粉;叶子绿色,是制造食物的地方;树根从地上吸到水分,通过树干树枝送到花和叶子上,叶子较好的食物,也由树干分送各处,或者储存在根和根茎上,如萝卜、土豆是食物储存在根和根茎上的植物。果树的果子之所以有甜味也是由叶子制造的。

能够四处奔跑的动物,会自己寻找食物,如寻找野果、蔬菜、野草等作为食物。植物不会跑,它们有根、茎、叶,自己制造食物,不但供自己用,也养活了动物和人类。我们吃的食物是植物的种子,蔬菜和水果都是植物,有了植物人类才能生存。

礼貌用语

目的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

玩法 首先主要是在家庭中应用礼貌语言,通过日常的模仿,孩子很容易学会。例如,每天早晨起床要问“您早”,家长可以先做示范,也可趁势用英语说“Goodmorning!”渐渐成为习惯。每天早晨第一次遇到人时要说“您早”。平常家长让孩子干一些杂事时,也不要忘记说:“请你给我拿××”。当他递过来时说“谢谢”。也要求孩子在请求父母帮忙时说“请”或“Please”。父母帮忙后也说“谢谢”或“Thank-you”。这样互相礼尚往来才能培养懂礼貌的孩子。

当自己有事外出或家人离开时要互道“再见”或“Bye-bye”。晚上睡前要说“晚安”或Goodnight。有亲朋来访时要问候“您好”或称呼“叔叔阿姨好”。客人进屋后要让坐。孩子见惯了父母待客也能知道些一般礼节。客人离开时一定要送出门口,请客人有空再来。客人带来的小朋友要由小主人负责接待,拿出玩具共同游戏。如果孩子躲避怕生可以暂时不管,千万不要在客人面前教训孩子。待客人离开之后,只有两个人时才慢慢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鼓励点滴进步。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怕生,不要勉强他非叫“××叔叔”或“××阿姨”,如果孩子不作声就不必勉强,以免由于害怕而重复发音出现口吃。

学穿背心和套头衫

目的 培养孩子自己穿衣服的生活自理能力。

玩法 找出一件前面有图或动物的背心或套头衫,让孩子分清前后,看清领口前面开口比后面大些,将两手伸到袖口或背心的袖洞内,双手举起,将衣服的领洞套在头上,用手帮助使衣服套过头而穿上。这种学习最宜从夏季开始,一来夏天衣服简单,二来夏天暖和,孩子动作再慢也不致于着凉。让孩子在夏季学会穿套头衣和松紧带裤子就行了,秋天时渐渐增加衣服也就成为渐渐学习的过程,那时自己穿衣也就不觉得太困难了。

2岁5~6个月

走平衡木

目的 训练孩子高空控制身体平衡。

玩法 将平衡木架于离地10~15厘米的支架上,家长可先单手扶孩子在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孩子习惯在高处行走,然后让孩子扶着棍子,家长扶棍子另一端,在一定距离内陪着孩子来回走几次,渐渐手离开棍子让孩子自己在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以协助身体平衡。

学会自己走平衡木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在头顶放一本薄书,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走,或者手拿乒乓球拍,上面放上乒乓球。也可以学习在平衡木上做一套动作,如举右手,举左手,举右足,再举左足,身体转一圈再走等。

装上套筒

目的 由学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渐渐理解数序的意义。

玩法 套叠玩具中有套碗,套塔和套筒,都是这个年龄最好的玩具。套碗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其他不同的形状,每套有6~9个,按大小顺序将碗打开,再依序套上;套塔的中央有柱、依大小顺序将中央的圆孔套入柱中形成塔状。这两种比较容易,手巧的孩子在20~24个月时基本上会放得很好。

与套塔和套碗不同的是,套筒是由一系列筒状的小盒子构成,并且每个有盖,要将每个盒子螺旋盖打开。先装上最小的,依顺序放入,最后放进最大的套筒内。由于有拧开和盖上的过程,故较套碗和套塔略为难一些。孩子常常会漏放某一层,而重新将盒子打开,经过若干次试放才能完全套好。为此这一玩具能吸引孩子玩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努力将每个小筒摆齐。套叠玩具的优点是它按大小秩序排列,使孩子从过去认识的大、中、小更进一步分成一个比一个大,然后再认识一个比一个小。在孩子依顺序排列时渐渐认识了数序关系。如果家长常常教导孩子数数,将最小比作1,略大一些的比作2,每次套一个说出一个数,孩子就会很快理解数序的意义。

认识交通工具

目的 认识各种工具有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玩法 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孩子认识交通工具的名称及图片的背景。如飞机在空中飞,轮船在大江和大海上行驶,小木船或游艇在公园的湖中游。大街上有公共汽车,中巴和出租汽车,也有许多人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城市地下有地铁,各城市之间有火车在铁路上跑。不同用途的汽车有特殊的名称,如送病人的救护车,送货物的货车,救火的消防车,扫地的扫地车,还有清洁厕所的粪车等等。

认识图片上的交通工具后要安排实地观察,有时孩子会发现许多新鲜事物,如建筑工地上的推土机,挖土车和大吊车;打仗用的坦克,海中的潜水艇,空中的轰炸机,甚至飞到宇宙去的宇宙飞船等。只要孩子真正看到过的东西,家长介绍过的名称会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结合英语学习,如Car,Plane,Ship等,孩子都能记住。

理解“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