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10404200000243

第243章 世宗朱厚熜

(公元1507~公元1567年)

在位时间:公元1521~公元1567年

曾用年号:嘉靖

谥号:无

庙号:世宗

安葬地:永陵

公元1507年,朱厚熜出生。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朱厚熜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明世宗。

公元1542年,明朝后宫发生宫女造反的事件,明世宗差点被宫女勒死。

公元1550年,北方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军南侵。

公元1564年,戚继光等大将率军击败倭寇,使倭寇不再侵扰我国沿海一带。

公元1566年,明世宗病死,享年61岁。

朱厚照死后,因为无子可继皇位,皇太后张氏采纳内阁大臣们的建议,将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朱厚熜立为皇帝,并派人前往兴献王的封地,湖北小城安陆去迎接朱厚熜。

朱厚熜刚到京城郊外,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当时,大臣们用对待皇太子的礼仪迎接他,但掌握了丰富的礼仪知识的朱厚熜拒绝参加这个仪式,他责问众臣说:“遗诏写得很清楚,我是遵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来即位的,你们按照太子礼来迎接我,难道我是来做太子的吗?广大臣们方才醒悟,只好重新做出安排,改由皇太后率文武百官连续三次上表劝进,朱厚熜这才感到名正言顺,然后即位称帝,是为明世宗。”

即位后,面对朱厚照留给他的烂摊子,世宗重用杨廷和,并在杨廷和的辅佐下,诛杀了武宗的佞臣江彬、钱宁,将太监谷大用、邱聚降职去司守孝陵,迫使太监魏彬、张永交出权力闲住;两次裁汰了锦衣卫及内监局的冒滥军校、匠役共18万余人;提拔了一些正直官员,委以重任;放走内苑的珍禽异兽,明令各地不许再献;减少漕粮。此后还根据大臣的建议,下诏将派驻在各州府的宦官召回京城,并且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内没有复派。

世宗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举动,充分显示了他的威仪,缓和了社会矛盾,也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随后,世宗还进行了另一个建立威信,巩固地位的事情,这就是给生父上封号的“礼仪”事件。“礼仪”一案整整持续了三年,直到世宗给父亲上了尊号以后方才告一段落。

世宗是因明武宗朱厚照无子,兄终弟及而即位的,但即位后,世宗究竟是称自己的父亲还是称孝宗为“皇考”,引起了朝臣的争论。世宗当然想遵奉生父。而以杨廷和等恪守礼法的大臣则认为,世宗既是以宗藩入统,就应称孝宗为“皇考”,而改称世宗的生父为皇叔父。世宗对“移易”父母非常不满,但因群臣的反对,加上他的皇位还不巩固,只能暂时搁下不提。但4个月后,世宗的母亲蒋氏自安陆进京,听到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后,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却成了别人的儿子。于是停在通州,拒绝进京。世宗闻报后,便哭着对张太后说:“您另选别人做皇帝好了,我要与母亲一同回安陆,还是做我的献王去。”张大和杨廷和等人无奈,只得尊世宗的生父为兴献帝,母亲蒋氏为兴献后,并在世宗的坚持下,安排蒋氏由中门入宫,遏见太庙。

到了公元1524年的农历正月,世宗已巩固自己的帝位,于是在献媚的大臣上书要求称兴献帝为皇考后,立即要求百官再次讨论。杨廷和一气之下,与毛澄辞职,世宗马上予以答应,并将杨廷和削职为民。杨廷和去职后,礼仪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世宗与恪守祖宗礼法的众大臣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因自己是皇帝,取得了“礼法”之争的胜利,将生父的神主自安陆迎到北京,摆放进奉先殿旁新建的观德殿内,上册宝,尊号曰“皇考恭穆献皇帝”。

从此,世宗的朝政之风大变,正直之臣纷纷或被下狱,或被贬职,只得闭口再不劝谏,而奸佞之臣则靠着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得以升迁。

这时的世宗,已失去刚刚即位时的坚毅与果敢,逐渐迷信僧道,宠信奸臣。

也许是给生父上尊号,不合祖宗之法,从世宗即位后的第二年开始天灾不断,不是西北大旱,就是南方大水,搅得世宗心神不定,寝食不安。这时又一个阉货跳将出来,建议世宗修斋建醮祭告上天。于是世宗便走上了对僧道的迷信之路。他在宫中到处设立醮坛,亲自选了年轻的太监20人,穿上道服,学诵经忏,把紫禁城变作了修真道院。在把几个多嘴的大臣给贬职后,世宗崇奉僧道更是肆无忌惮,尤其登位几年后更是一心只想长寿,从此终日礼佛拜道,而将朝政几乎全部搁到一边。

世宗信奉道教,但不遵循道家“清心寡欲”的教规,而是频频派人到民间挑选数千淑女充实到后宫,以供他淫乐。他对这些宫女残酷暴虐,致使几个宫女竟然企图用绳子勒死他,结果行动中因在结绳时误拴成死扣,几个宫女勒了半天只是把他勒昏,并没勒死,世宗总算逃过了一劫。但从此以后,世宗再也不敢住在乾清宫,专心修道,不与妃子和宫女见面,也不跟大臣见面。使得满朝文武,也就是知道有这么位皇帝罢了。

皇帝不理朝政,必然会有奸佞之人趁机掌握国政大权,世宗时的这个奸佞便是严嵩。严嵩48岁才进入朝廷,为了能执掌大权,他在仔细研究了世宗的弱点后,想方设法地取得了世宗的信任,挑拨世宗砍掉了内阁首辅夏言的头,让世宗把内阁首辅换成了他。严嵩虽有阿谀奉承之术,却无治国理家之能,无能的严嵩内阁把国家治理得混乱不堪,终于让崛起的北方民族找到了入侵的机会。

公元1550年夏,北方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军先后攻占了大同、蓟镇、古北口、通州、密云,直抵北京城下。这时世宗才谎了神,急忙命兵部尚书丁汝夔组织防守,又下令各地军队前来勤王。可是前来勤王的军队在严嵩的指使下,坚守不出,任凭俺答纵兵大肆掠夺。俺答率军杀掠了8天,开始退军。以后俺答又曾两次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世宗仍是不敢派兵出征。

这时,从辽东经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来自日本的倭寇不断进行侵扰。世宗对日益猖獗的倭患,不仅不出兵征讨,反而愚蠢地决定关闭官方向海外进行贸易的大门,实行海禁。但倭寇犯海日盛,有些地方官员还与之勾结起来,大肆劫掠当地人民的财物。直到公元1552年,世宗才同意了内阁的意见,在沿海一带设巡视大臣,对加强海防起到一些作用。之后又派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沿海军务,委以平倭重任。张经到任后,积极筹划军事行动,准备一显身手,结果遭到严嵩等人的陷害,被押到北京斩首。后来明军里出现了名将戚继光与俞大猷、刘显等军事将领,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明军终于解决了倭患。倭寇一蹶不振,渐渐地退出了沿海一带,南方趋于平安。在沿海一带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时候,朝廷中无形的战场也在大力厮杀,血腥味十足。虽然严嵩入阁时已年过六十,老朽糊涂。但其子严世藩却奸猾机灵。他晓畅时务,精通国典,很得世宗欢心,所以在当时有“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严嵩当政的二十多年里,朝中官员升迁贬谪,全凭贿赂多寡而定。所以很多忠臣都被严嵩父子加害致死。这时严嵩的克星徐阶出现了。

由于夏言生前曾向世宗推荐过徐阶,严嵩对此人十分警惕。徐阶觉出了这一危险,在起初始终深藏不露,处理朝政既光明磊落,又善施权术。了打消严嵩的疑虑,徐阶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时间久了,严嵩也就麻痹大意,徐阶也顺利地升到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徐阶此时仍不动声色,与严嵩继续和平共处,直到机会的到来。

公元1561年,徐阶的机会终于来了。世宗居住近二十年的西苑永寿宫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过后,世宗问大臣们是否修复永寿宫,大臣们都主张迁回大内,这样既省钱,又可恢复朝政。世宗便问严嵩,没想到严嵩却提出世宗应暂住南宫,可这是明英宗被软禁过的地方。嘉靖当然不愿意住在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地方。而徐阶则提出尽快修复永寿宫,并亲自制定具体规划。次年3月,工程如期竣工,世宗非常高兴,从此就将宠爱转移到徐阶身上。

徐阶为了达到置严嵩于死地的目的,他还利用皇帝信奉道教的特点,设法表明罢黜严嵩是神仙玉帝的旨意。他把来自山东的道士蓝道行推荐给皇帝,为皇帝预告吉凶祸福;这道士对世宗一阵胡言乱语,说尽严嵩坏话,世宗对严嵩更不信任了。

严嵩已经失宠,朝廷中想要扳倒严嵩的官员们就加紧行动起来。很快就找到机会弹劾严嵩,加上徐阶在一旁鼓动,世宗立即下令将严嵩罢官,将严世藩杀掉。严嵩布在朝中的心腹,尽被弹劾,陆陆续续被罢了官职。严嵩倒台之后,徐阶代为首辅。世宗将严嵩值班用的房子赐给了徐阶。徐阶当政后,做了一些好事,使嘉靖一朝在最后的五年里稍有些起色。

世宗还是不理朝政,除了迷信僧道外,又相信起祥瑞来,很多奸佞小人以谎报祥瑞,得到世宗的赏赐封官,朝廷中还是充斥着大批不学无术的奸臣,

世宗为了长生,还服食用水银制成的、带有剧毒的丹药,长期服食后,世宗的四肢麻木,脸上呈暗灰色,走路摇摇晃晃,说话也变得相当困难。徐阶见了非常担忧,曾下令杀掉了向世宗提供剧毒丹药的方士蓝田玉,并力劝世宗不要服食水银。但世宗还是不听。公元1565年农历正月,世宗又服食了陕西方士王金等人献来的金石药,结果顿时感到头晕目眩,鼻孔流血,此后便一直卧床不起。到同年年底,世宗还是没有熬过年去。于公元1566年农历腊月十四日夜病死,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