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10404200000024

第24章 昭帝刘弗陵

(前95~前74年)

在位时间:7~前74年

曾用年号:始元、元凤

谥号:孝昭帝

庙号:无

安葬地:平陵

公元前95年,刘弗陵14个月而生,被汉武帝称为“钩弋子”。

公元前87年,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公元前81年,霍光主持的“盐铁会议”,使武帝后期濒临崩溃的西汉王朝重新焕发出一些生机。

公元前80年,上官桀、桑弘羊以及燕王刘旦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最后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77年,刘弗陵年满18岁,开始亲政。

公元前74年,刘弗陵暴病而亡,年仅21岁。

汉昭帝刘弗陵,也许是命太短,不然他像古代圣人尧那样14月而生,就应该能够像尧那样做出些让后世传颂的功绩来。不过刘弗陵虽然没有什么功绩,但拥有霍光这个掌权而不擅权的贤臣,也就足以让他高枕无忧了。不过,西汉王朝后期外戚专政擅权,自此而起,最后导致西汉的灭亡,汉昭帝刘弗陵重用外戚霍光,自然就成了始作俑者。

和其他“来路不正”的皇帝一样,刘弗陵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比较有意思的传说。这传说也是来自于他的出生,不过这次不是他的母亲梦见什么神啊鬼的,而是他的母亲的身世和他14月而生的奇特经历。

他的母亲从出生伊始就双拳握紧,不能伸开,当然,她还要长得漂亮才行,所以汉武帝刘彻出巡时,才会见到她,武帝才会伸出手轻轻一掰,她的两手立开。最后汉武帝心感奇特,而她又长得漂亮,就把她选进宫,号为“拳夫人”。武帝很宠爱“拳夫人”,不久便封她为婕妤。她搬进了未央宫中的一处宫馆——钩弋宫,武帝因而叫她“钩弋”。公元前95年,赵婕妤妊娠,14个月后分娩,这就是刘弗陵。赵婕妤怀胎14个月,让宫人议论纷纷。武帝听说后,说道:“听说当年尧也是14月而生,想不到钩弋也是如此。”遂使命名钩弋宫门为“尧母门”,婴儿号“钩弋子”,名弗陵,字不。

刘弗陵聪明伶俐,武帝很是喜爱,常对人说:“此儿像朕。”他出生的怪诞也使武帝奇异,武帝有心立钩弋子为继承人。但他害怕自己驾崩以后,少子年幼,母后临朝,出现当年吕后时的光景,遂犹豫不决。后来,拳夫人因事触怒武帝受责,不久抑郁而死。于是,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并由大臣霍光辅佐。

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钩弋子即帝位,是为昭帝。

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其姊鄂邑长公主住皇宫,抚养昭帝。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政事无论大小,一切决于霍光。武帝时代热衷于对外用兵,内兴土木,致使国库耗空,民赋加重,社会矛盾激化。汉武帝也算明君,知错就改,但毕竟他时日已不多,一年后病死,给昭帝君臣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幸得霍光匡失救弊,重整江山,加以挽救,才使得西汉王朝又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他在汉昭帝即位后,就开始大力改革,连续颁布了多道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措施,缓解了武帝以来的社会危机。

霍光推行的改革方针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为首的是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是武帝订盐、铁、酒官营政策的策划者,他热衷于武帝前期那种好大喜功的政策,反对转变治国方针。于是,朝臣之间在治国方针上发生严重分歧。公元前81年二月,政府举行了一场“盐铁会议”,就治国方针问题进行辩论。经过辩论,霍光所代表的一方占了上风,经过这次会议,进一步促进、坚定了改革的治国方针。正是由于实行了转变,才能使濒临崩溃的西汉王朝又焕发出一些生机。

但是,朝臣内部的斗争却在进一步激化,“盐铁会议”后的第二年,便发生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密谋策的宫廷政变。

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在“盐铁会议”上与霍光对峙,最后失败,又加上他曾替子弟某官,遭到霍光的拒绝。因此,他对霍光非常憎恨。

霍光、上官桀两家虽是亲家,但两人之间还是因为权力而产生了矛盾。上官桀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必须将压在他头上的霍光除去。而鄂邑长公主又因霍光未答应给鄂邑长公主的情夫封官而心生怨恨,也想除掉霍光。

汉武帝三子燕王刘旦因太子自杀,次子早死,满以为帝位非他莫属,不想却传给了少子,故对昭帝不无怨恨。

如此一来,四方一拍即合,着手行动。

上官桀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过失,把材料交给燕王刘旦。刘旦遣人上疏弹劾霍光:“霍光出京去长安东的广明亭检阅御林军,道上称跸,大官供备饮食,借用天子仪仗;任人唯亲,他的长吏杨敞无功无谋却当上了搜粟都尉;他还擅自调动校尉。霍光专权自恣,臣怀疑他图谋不轨,愿归王室,宿卫京师,保卫皇上。”

上官桀和桑弘羊乘霍光休养回家之际,劝昭帝把燕王的奏疏下发百官,罢免霍光。不料,汉昭帝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发。霍光上朝来见,年仅14的昭帝说:“大将军去广明亭检阅御林军,广明亭近在咫尺,何须准备饮食?调动校尉一事不出十日,燕王怎能得知?若大将军想图谋不轨,不需校尉。”

这样,一场旨在除掉霍光的计划泡汤了。

上官桀等人不甘心失败,决心铤而走险。他们决定由鄂邑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吃酒,借机杀掉霍光,然后除掉燕王刘旦,废黜昭帝,拥立上官桀为帝。不料,他们的阴谋被稻田使者燕仓侦知并告发,昭帝与霍光发兵肃杀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诛灭三族,鄂邑长公主、燕王自杀。这场政变粉碎后,朝政渐趋安定。

公元前77年,昭帝年满18岁,举行冠礼。按旧制,加冠之后,昭帝亲政,但军权大事仍委诸霍光。霍光执掌大权不专权跋扈,君臣相安无事。“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成为历史美谈。

在昭帝和霍光的治理下,汉帝国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中兴”局面。

昭帝亲政后的第三年,暴病而亡,年仅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