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10404200000146

第146章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公元624~公元705年)

在位时间:公元690~公元705年

曾用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

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长安、大足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庙号:无

安葬地:乾陵

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

公元636年,武则天被选入后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低级别的妃子——才人。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死后,武则天被迫入感业寺为尼。

公元650年,曾与武则天有过私情的高宗李治将其接回宫中。

公元654年,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

公元659年,武则天利用朋党案,将劲敌长孙无忌除掉。同年,武则天开始重新编修《姓氏录》。

公元666年,李治封禅泰山。

公元683年,武则天三子李显即位,旋即被武则天废黜,四子李旦即位,但被武则天锁入深宫,不得参政。

公元684年,徐敬业等人起兵反对武则天,不久便被镇压。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自号“圣胜皇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0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

公元710年,退位不久的武则天病逝,享年82岁。

“无字碑”,是武则天在临终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句话:“任人评说!”既然如此,唯有沉默寡言,才是对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最好评价。

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父亲武士是个木材商人。公元636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不久,太宗听说武则天貌美色丽,遂召入宫立为才人,当时她才14岁。武则天才人见到唐太宗后,太宗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公元649年,太宗去世,武则天和太宗的嫔妃都出家当了尼姑。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的时候,曾入宫侍奉太宗,见到武则天后非常喜欢,只是鉴于她是父亲的女人,才没有造次。李治即位后,适逢太宗周年忌日,于是来到感业寺进香,武则天与之相见后,百感交集,两行清泪竟顺流而下,李治遂唤起了昔日的爱恋之情。当时李治的皇后王氏,正与受宠的萧淑妃斗得不可开交,为离间皇帝与萧淑妃的关系,王皇后便将武则天接入宫中,希望借此使萧淑妃的得宠受到削弱。

武则天入宫后,对王皇后毕恭毕敬,得到李治和王皇后的喜欢,很快晋升为昭仪,位于九嫔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四妃。然而,王皇后低估了武则天的能量,武则天的入宫,竟使自己和淑妃一起失宠了。武则天受宠后,逐渐与王皇后反目。武则天要取王皇后而代之,于是在后宫大肆活动,笼络人心。她对皇后薄待的人,必定殷勤交结,得到的赏赐全都分送给她们。

公元654年初,武则天生下位公主,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久未生育,也不禁前去看望。王皇后离开后,武则天趁机残忍地掐死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等李治来后,武则天佯装高兴地和李治交谈,然后掀开被子看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并询问左右的人,大家都说:“皇后刚才来过。”李治大怒道:“皇后杀死我的女儿!过去她与淑妃互相说坏话、嫉妒,现在又如此可恶!”武则天又趁机进谗言,使王皇后有口难辩,李治遂有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之心。

经过一番争斗后,武则天总算于公元654年冬被立为皇后,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庶人,二人后来被武则天砍去双足,泡在酒瓮中折磨而死。

当上皇后以后,武则天在帮助病弱的李治管理朝政的时候,逐渐觉得做皇后还是不过瘾,她希望有一天,能去掉挡在她前面的帘子,亲身坐在大殿中央的龙椅上,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在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后,武则天将长孙无忌等人或杀或流或贬,被彻底摧毁。并收得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亲信。

到了公元664年,李治终于无法忍受武则天的擅权专横,便与上官仪密谋废后。结果武则天很快就通过布置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得知此事,于是马上赶到李治身边,责问李治。李治害怕地将责任都推给了上官仪。武则天立即指使许敬宗诬构上官仪与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狱处死,家属籍没。

上官仪被杀后,朝廷中再没有敢与武则天作对的了。武则天一把将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段日子里,武则天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修订《姓氏录》。唐太宗时期编写的《氏族志》并没有跳出魏晋以来重门阀的旧例。所列九等293姓中仍有许多官职很低的旧士族,特别是把武姓家族排斥在外,这当然是武则天所不能容忍的。武则天便于公元659年命许敬宗、李义府等修订《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余按官品高下分为九等,彻底打破了氏族大姓排在首位的旧制。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武则天一方面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一方面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逐一废黜,以便自己能顺利登上帝位。

武则天废黜亲生儿子的行动是非常残酷的,她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弘在被立为太子后,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为武则天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李弘于公元675年被母亲用药酒毒死。李弘死后,接着便是二子李贤,结果又被武则天以李贤好声色为借口,将李贤废为庶民,不久被迁往巴州,又于公元684年春派人杀死了李贤。李贤一案牵连了很多人。李贤的一批党羽被杀、被流放,唐宗室子孙也有许多受牵连。于是三子李显被确定为李治的接班人。公元683年冬,唐高宗死去,李显即位,但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为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深宫。

于是再立四子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武则天虽让李旦继承皇位,但不准他参与政事处理,自己临朝专政,独断专行。由此开始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她先是把东都洛阳改称神都,然后更改百官名称,将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门下省改称鸾台,侍中为纳言;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为内史;宰相称同凤阁鸾台三品;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工部称冬官。御史台分为左肃政、右肃政两台,左台纠察朝廷,右台纠察郡县。

这时,一群曾遭贬抑而不满的官吏发难了。公元684年,柳州司马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公开打出反武旗号,不久就拥有了十余万人的队伍。武则天立即派30万大军前往平叛,很快将徐敬业等人击溃,徐敬业也被部将杀害。

镇压叛乱后,武则天加快了称帝的步伐,先将曾在叛乱期间要求武则天还政于睿宗的宰相裴炎杀掉,然后不断调整、变换宰相班子,重新建立自己的亲信辅臣。

随后,她又为登基大造舆论,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神秘气氛。公元688年,雍州人康同泰献给武则天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的白石头,说是从洛河里捞上来的。于是武则天接受了睿宗率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圣母神皇”。在武则天之前,古代帝王都是死后才上庙号、谥号,除了太上皇,没有生前上尊号的先例。武则天开此先例,而且花样不断翻新,为后世帝王纷纷模仿。

这时,一些李姓宗室也不甘忍受武则天的专横,于是唐高祖第十一子韩王李元亮、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父子分别在豫州(今河南汝县)、博州(今山东聊城)先行发难。但这些叛乱都没让武则天费多大心思,就被一一平定了。

武则天终于完成了一项项准备工作,又基本上消灭了反对她的势力,便于公元690年的重阳节,以67岁的高龄正式登基称帝,实现了她的女皇梦,建立了大周王朝。

武则天虽然坐上了龙椅,但在这样一个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的封建国家,反对的人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那些遵循祖宗礼法的封建文人更是对武则天口诛笔伐,就连很多妇女都不支持这个她们的杰出代表。武则天虽有政治家的铁腕和残忍,但面对的是普天下人民的反对,自然明白自己这舟说不定就会给水倾覆掉。

而要想得天下民心,只有两种方法可取,一种是善施仁政,以发展社会生产来取悦百姓,只要百姓能吃饱穿暖,哪会管他什么人当家。第二种就是加强对官吏百姓言行的控制,使他们噤若寒蝉,不敢拉帮结伙。武则天兼取两种方法,而且都做得很好。

首先是在朝堂上设置铜匦,收受天下投书。武则天下令铸造四个铜匦,分列于朝堂,分别接收“招恩”、“诏谏”、“伸冤”、“通玄”四种告密文书。这项措施目的虽然在于加强政治控制。但对广开言路,通达下情也不无作用。

为了方便告密者,武则天又下令凡有欲进京投书告密者,沿途给予驿马和五品官待遇。告密者不分贵贱,一律接见。告密属实耀官赏赐,不实者也不追究。一时间,进京投书者络绎不绝。

武则天通过这个告密制度,很快物色到一批酷吏。其中来俊臣和万国俊等人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专著《罗织经》。他们创造了如“驴驹拔撅”、“犊子悬车”、“仙人献果”、“玉女登梯”、“方梁压髁”、“凤凰晒翅”等名目繁多的审讯酷法,还发明了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等十个大枷。

这样,一整套完整的执行恐怖政策的制度和机构建立起来了。在恐怖政策下,武则天放手任用酷吏,被杀和遭流放者动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

酷吏们打击的主要对象是李唐宗室和元老大臣。宗室子孙除李显、李旦及其子女尚能保全外,只有唐高宗的千金公主因百般献媚得以安宁,其余的或被杀、或自杀、或流放。而元老大臣也常常被杀或被贬。但是,武则天任用酷吏是有限度的。只是让酷吏们执法而不让他们执政大权,并且还保留了一批良吏以对峙中和。这对整个政局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酷吏的滥杀逐渐引起人们的愤慨,形成新的危机。武则天在此时常常是舍车保帅,将这些酷吏当作替罪羊,一一杀之以平民愤。酷吏的残暴最后落得个引火烧身的下场。

从临朝称制到称帝前期,武则天实行了十余年的酷吏政治以巩固自己既得的权力,进而保证在皇位争夺中稳操胜券,酷吏政治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杀人虽多,却没有动摇她的统治基础,相反,得到了更广泛的庶族势力的支持。这是由于武则天所杀的反对派,大都是那些不赞成她称后称帝的李唐宗室和掌大权享高位的关陇士族,在客观上抑制了士族势力,扶持了庶族势力。这也是武则天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原因。

之后的武则天,便着力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虽然说在即位前后的统治时期里,武则天并没有进行什么改革,但武则天在代唐建周后,无论在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方面,还是经济文化制度方面,都继承了唐的政策,这就保证了唐高祖、太宗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以延续和贯彻,保证了国家的继续发展。此外,武则天在打击异己势力的同时,也任用了大量有才能的官员,这些官员大多是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使得魏晋以来门阀制度的残余逐渐得以扫清,这就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吐故纳新,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动力。武则天的为政,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进一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武则天另外一个值得纪念的功绩就是,首先在科举考试中引入闭卷考试的手段,使科举考试更加公正公平。

在武则天的统治后期,武则天的精力主要用于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从而陷入困境。

按武则天的原意,她是想彻底夺取李唐的天下,将皇位传给武氏后人。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更是跃跃欲试,甚至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武承嗣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公开挑战。公元693年新年的祭奠大礼上,主持祭祀的武则天竟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公开摆出武氏家天下的阵势。皇嗣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至此,李武两姓争夺储位的矛盾日趋激化了。

武则天立武氏子孙为嗣的想法,遭到她宠信的狄仁杰、李昭德等几位宰相的坚决反对。于是武则天伤透了脑筋,如果立武氏子侄为皇储,可以保全她的武周政权,但即位的人是不会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在太庙的。而立儿子为储君,可以同夫君共享子孙的祭祀,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亲手打破的传统中去。

最终的结果是,这个敢于和传统挑战的传奇巾帼,还是败在了传统礼教的手里面,于公元698年初将庐陵王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立为太子。武承嗣眼看太子位到手又易人,一气之下,怏怏死去。

庐陵王的复位,使一度紧张的气氛趋于缓和。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比较安定轻松的日子。复立李显为太子的事件,是放弃酷吏政治之后,这位女政治家晚年的巨大成功。

武则天的晚年,逐渐陷于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甜蜜旋涡中,竟然将大权交给了这两个只会讨好女人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势力迅速膨胀,朝中的当权者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争先恐后献媚二张。二张恃宠而骄,逐渐专横跋扈起来。文武大臣深为二张干政所惶恐,到了公元704年末,武则天一病不起,于是朝中诸事都由二张传话,担心二张乘机弄权的朝臣们决定发动政变,将天下重新交给李唐手中。

公元705年农历正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筹备后,宰相张柬之等人领导发动了军事政变,杀二张于宫内。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迫逊位,唐中宗复位,李唐政权再度重建。已是风烛残年的武则天随后于当年年底病逝,临终前,武则天终于去除自己的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要求归葬乾陵(高宗的陵墓),并嘱咐儿子李显为她竖碑但不需立传,从而留下了“无字碑”之谜。武则天死后,仍然受到李姓子孙的尊崇,她的灵牌,也始终摆放在李氏太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