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10397200000049

第49章 创设科学的教学模式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实在应该具备新的“教学模式观”。

教学模式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教学的桎梏。教学模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教学模式总有其特定的产生和形成的背景,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个适用范围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那种把在特定情境下某些教师经常使用、又很成功的教学模式作为科研成果加以推广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失去生机和活力,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教师面对着众多的教学模式,应该对此加以评判、选择,应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要相信有“包治百脖的“灵丹妙药”;教师不应只是教学模式的被动的操作者,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主动的构建者。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条件下发挥作用,只有在一定教学情境和条件下比较适宜的模式,很难有最优的,尤其没有也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教师教学时,第一要素是要想到如何依据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教材、学生等具体情况,依据自己的教学理论的积累,设想一个大致的框架即模式。这样的框架或模式是灵活的而不是固定的,“可操作性”并不是那么强,不要求一定严格地按照某种程序、步骤做,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如发挥的余地。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做“模式”的奴隶,一味地让某一种教学模式牵着鼻子走,切不可使教学成了某种模式的“对号入座”,绝不能要了“模式”而丢了思想,而应成为教学模式的占有者、利用者、改造者、创造者。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教材仅仅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而非唯一。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仿效或借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种种模式也会、也必须在总结和反思中去重组、改进、发展;能够体现先进教学理念的种种教学模式,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事课堂教学行为,我们首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来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怎样的模式,应该是我们对自身基于新课程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的梳理、概括。这种首先着眼于新课程理念并加以实践而后归纳、概括出的教学模式才是灵活的、适宜的、丰富的,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的,是有创造性并能够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的。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能让既定模式“框”住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