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10397200000023

第23章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中的快乐

有两个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正在沙滩上用小铲、漏斗和瓶子玩沙。第一个小孩用小铲子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也很缓慢,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漏斗总也装不满,疑惑地拿起漏斗上上下下看了一会儿,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这样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他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就会听话地进入瓶中。他按照这种方法很快装满了一瓶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妈,一直在旁边未动声色的妈妈这时高兴地拍手以示鼓励。

第二个孩子也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同样,他也发现漏斗总也装不满。他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孩子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没体验任何失败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沙坑不玩了,因为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什么意思了。

同样的活动,同样的事件,两位母亲,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现,当然也成就不同的结果。第一个孩子从自己的玩耍中,发现了问题,思考了问题,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而第二个孩子虽然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但是却因为母亲的干预,失去了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然而问题虽已解决,孩子却因为没有自主地参与,而丧失了继续玩耍的兴趣,玩沙的活动也因此而告终。如果我们以孩子的心情以及玩耍的高兴程度来评价这次玩沙活动的话,显然第一个孩子的活动效度远远高于第二个孩子,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最直接原因就在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态度。

回想我们的课堂,其实学生们的学习,不也如同孩子玩沙吗?让孩子自主去学习,让孩子主动去探究,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新课堂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一些教师对此却不能正确理解,他们认为,将学习放手给学生,势必造成学习效率的大幅度下降,远不如教师将现成的答案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来得畅快。课堂上,老师将知识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可以省去学生的诸多错误,也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这样的课堂比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效率要高上数倍。然而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的知识,却不能真正地让学生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一种外压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终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也仅仅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或者是纯粹的技巧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并不能得到什么发展。

真正的学习应当是主体参与的学习,应当是一种过程体验,将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探索的快乐,让学生体验发现的愉悦。也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无数的挑战与错误,但是挑战会让学生产生无尽的动力,错误则让学生一次次地接近成功。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一种试误的过程。因而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没必要大惊小怪,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只有经历过错误的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地刻入学生的心中,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不应当像第二位母亲那样越俎代庖,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像第一位母亲那样,默默地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鼓励、期待、信任。将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自己,让学习的快乐由学生自己去体验,这是新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作为教师必须转变的教学观念。

(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