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老人关怀与家庭护理
10393800000004

第4章  日常生活护理

一、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和改变,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规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家属和社区护士应该做到以下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尚存功能的作用

老年人由于疾病治疗或卧床不起而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时,需要社区护士、家属和家庭护理员提供部分协助或完全性护理。老年人由于疾病及衰老的原因,往往会对家属和社区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甚至有些老年人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爱护而要求照顾。因此,对老年人的照顾应该是多方面的。在生理功能方面,既要注意其丧失的功能,还应该看到残存的功能;在心理方面,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主动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其是否存在过度的依赖思想和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孤独等。对于老人的日常生活而言,包揽一切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社区护士和老人家属应鼓励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的作用,使其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而不依赖他人,同时还应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总之,既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还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尽量让其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二)对老年人安全的保护

1.针对相关心理进行疏导

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危及老年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如有的老年人明知不能独自上厕所,但却不要别人帮助,结果难以走回自己的房间;有的老年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对此要多进行健康指导,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另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生活自如。

2.其他防护措施

老化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地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噎呛、坠床、服错药、交叉感染等,护理者应意识到其重要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老年人的安全。以下我们仅浅谈坠床与交叉感染两个问题。

(1)防坠床

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应在床旁加椅子等当护栏;如果发现老年人靠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挡护,必要时把老年人推向床中央,以防坠床摔伤。

(2)防止交叉感染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注意预防感染。所以不宜过多会客,必要时可谢绝会客;病人之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患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的老年人更不应串门。

(三)对老年人个别性的保护

1.个别性关怀

人类的日常生活有其共同的行为和性质,但每个人也有其独特的地方。个别性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个别生活行为和社会关系,以及与经历有关的自我意识。个体由于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生活史,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人们常能从自己的个别性中发现价值。尤其是老年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为社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家庭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生活经历而来的自我意识很强烈,如果受到侵害,其尊严将被损伤。对老年人个别性的关怀,首先是尊重其本性和个性,关怀其人格和尊严。

2.私人空间的关怀

日常生活中部分生活行为需要在私人空间中开展,如排泄、沐浴、性生活等。为保证老年人的隐私和快乐舒适的生活,有必要为其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价值观、经济情况等有个体差异,很难对此作出统一的规定。理想状况下,老年人最好能有其单独的房间,且要与家人的卧室、厕所相连,以方便联系;窗帘最好为两层,薄的纱层既可透光又可遮挡屋内情况,而厚的则可遮住阳光以利于睡眠。但无论是家庭还是老年养护机构,很多都不能满足以上条件,此时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如在多人房间时应用拉帘或屏风进行遮蔽。

(四)环境的调整及安排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方面,要注意尽量去除妨碍生活行为的因素,或调整环境使其能补偿机体缺损的功能,促进生活功能的提高。

1.室内环境

要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方面,以让人感受到安全与舒适为宜。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室温应以22~24℃较为适宜;室内合适的湿度则为40%~60%;老年人视力下降,因此应注意室内采光适当,尤其要注意老年人的暗适应力低下,一定要保持适当的夜间照明,如保证走廊和厕所的灯光,在不妨碍睡眠的情况下可安装地灯等。但老年人对色彩感觉的残留较强(即当色彩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故可将门涂上不同的颜色以帮助其识别不同的房间,也可在墙上用各种颜色画线以指示厨房、厕所等的方位;居室要经常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特别是老年人不能去厕所而在室内排便或失禁时,易导致房间内有异味。有些老年人嗅觉迟钝而对自己的气味多不注意,但对周围的人会造成不良影响。应注意及时迅速清理排泄物及被污染的衣物,并打开门窗通风,有条件时可适当应用空气清新剂来去除异味。

2.室内设备

老年人居室内的陈设不要太多,一般有床、柜、桌、椅即可,且家具的转角处应尽量用弧形,以免碰伤老年人。因老年人行动不便,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炊具之类最好不在老年人居室内存放,如屋内家具杂乱,容易磕碰、绊倒老年人,而且也会污染室内空气。

对卧床老年人进行各项护理时,较高的床较为合适。而对于一些能离床活动的老年人来说,床的高度应便于老年人上下床及活动,其高度应使老年人膝关节成直角坐在床沿时,两脚足底全部着地,一般以从床褥上面至地面为50cm为宜,这也是老年人的座椅应选择的高度。如有能抬高上身的或能调节高度的床则更好。床上方应设有床头灯和呼唤铃,床的两边均应有活动的护栏。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室内应有冷暖设备,但取暖设备的种类应慎重考虑以防发生事故。要使用卫生且安全的器具,煤油炉或煤气炉对嗅觉降低的老年人来说有造成煤气中毒的危险,同时易造成空气污染和火灾;电暖炉不易使室内全部温暖,也使老年人不愿活动;由于老年人皮肤感觉下降,使用热水袋易引起烫伤;电热毯长时间使用易引起脱水,应十分注意;冬天有暖气的房间较舒适,但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可应用加湿器或放置水培植物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夏天则应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时应注意避免冷风直吹在身上,温度不宜太低。

3.厕所、浴室与厨房

厕所、浴室与厨房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因此其设计一定要注意安全,并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需要。厕所应设在卧室附近,从卧室至厕所之间的地面不要有台阶,并应设扶手以防跌倒。夜间应有灯以看清便器的位置,对于使用轮椅的老年人还应将厕所改造成适合其个体需要的样式;老年人身体的平衡感下降,因此浴室周围应设有扶手,地面铺以防滑砖。如使用浴盆,应带有扶手或放置浴板,浴盆底部还应放置橡皮垫。对于不能站立的老年人也可用淋浴椅。沐浴时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并设有排风扇以便将蒸汽排出,免得湿度过高而影响老年人的呼吸。洗脸池上方的镜子应向下倾斜以便于老年人自己洗漱;厨房地面也应注意防滑,水池与操作台的高度应适合老年人的身高,煤气开关应尽可能便于操作,用按钮即可点燃者较好。

二、日常生活沟通

沟通是指个人或群体间,通过语言、姿势、表情或其他信号等方式,相互分享与交换信息、意念、信仰、感情与态度,以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交流双方持续不断的调整与适应,使交换的信息更加清晰与真切,以期达到有效的沟通,促进彼此正向关系的发展。沟通的方式主要包括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

(一)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非语言沟通对于因认知障碍而越来越无法表达和理解谈话内容的老年人来说极其重要。在深入探讨各种方式的非语言沟通之前必须明确:老年人可能较为依赖非语言交流,但并非意味着其心理认知状态也退回到孩童阶段。所以,要避免不适宜的拍抚头部等让老年人感觉不适应和难以接受的动作;要尊重与了解老年人的个别性和文化传统背景,以免触怒老年人;注意观察何种沟通模式是老年人反应良好的特定方式,并予以强化和多加运用。

1.触摸

触摸可表达触摸者对老年人的关爱,而触摸他人或事物则可帮助老年人了解周围环境,肯定其存在价值。但由于老化衰弱而使用的一些物品器具,例如安乐椅、轮椅或床栏杆等,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协助和保护作用,却也使其活动受限,并剥夺了其被触摸的机会;另外,疾病也会限制老年人触摸的能力。此外,触摸并非万能,倘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躁动或触犯老年人的尊严等。事实上,因为老年人常处于意识不清的状态,而容易把触摸进行错误的理解,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掌握以下注意事项:

1)尊重老年人的尊严与其社会文化背景。检查涉及老年人的隐私时,应事先得到老年人的允许,且应注意不同社会文化对触摸礼仪的使用相距甚远。

2)渐进地开始触摸,并持续性观察老年人的反应。例如从单手握老年人的手到双手合握;进行社交会谈时,由约90cm到120cm渐渐拉近彼此距离;在触摸过程中观察老年人面部表情和被触摸的部位是松弛(表示接受且舒适)或是紧绷(表示不舒适),身体姿势是退缩的向后靠或者是接受的前倾,这些反应都可为下一步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3)确定适宜的触摸位置。最易被接受的部位是手,其他适宜触摸的部位有:手臂、背部与肩膀;头部则一般不宜触摸。

4)确定老年人知道触摸者的存在方可触摸。老年人因为视、听力的渐渐丧失,常容易被惊吓,所以应尽量选择从功能良好的那一边接触老年人,绝不要突然从背后或暗侧给予触摸。

5)注意保护老年人易脆破的皮肤。可适当涂抹乳液,尤其需避免拉扯或出现摩擦力。

6)对老年人的触摸予以正确的反应。社区护士应学习适当地接受老年人用抚摸我们的头发、手臂或脸颊来表达谢意,而不要一味地以老年人为触摸对象。

2.身体姿势

每当言语无法清楚表达时,身体姿势都能适时有效地辅助表达。与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沟通前,必须先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口头表达时,要面对老年人,利于他们读唇,并加上缓和、明显的肢体动作来有效地辅助表达;对于使用轮椅代步的老年人,注意不要俯身或利用轮椅支撑身体来进行沟通,而应适时坐或蹲在旁边,并维持双方眼睛于同一水平线,以利于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同样,若老年人无法用口头表达清楚时,可鼓励他们以身体语言来表达再给予反馈,以利于双向沟通。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强化沟通内容的身体姿势有:挥手问好或再见;招手作动作;伸手指出物品所在地、伸手指认自己或他人;模仿和加大动作以指出日常功能活动,如洗手、刷牙、梳头、喝水、吃饭;手臂放在老年人肘下,或让老年人的手轻勾治疗者的手肘,协助其察觉我们要他们同行的方位等。

3.其他

有些老年人喜欢一直说话,原因是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会感到安全,虽然沟通的另一方会因此无法满足双向有效沟通的需要,但是护理老年人时的确需要耐心地倾听。沟通过程中社区护士应保持脸部表情平和、不紧绷或皱眉,说话声音要略低沉平缓且带有欢迎的热情,说话时倾身向前以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有兴趣,但是小心不要让老年人有身体领域被侵犯的不适,可适时夸大面部表情以传达惊喜、欢乐、担心、关怀等情绪。另外,眼神的信息传递是脸部表情的精华所在,所以保持眼对眼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往往因知觉缺损而对所处情境难以了解,因此需提供简要的线索和保持眼对眼的接触,必要时正面触摸老年人以吸引其注意力。

(二)语言沟通的技巧

1.老年人的语言表达

口头沟通对外向的老年人而言,是抒发情感和维护社交互动的好途径,而书信沟通则更适合内向的老年人。随着年龄渐增,由于较少参与社会活动,不论老年人原先的人格特征如何,都可能变得比较退缩与内向从而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能会有寂寞和沮丧的产生。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提供足够的社交与自我表达的机会,予以正向鼓励,但不管老年人是选择接受或拒绝参与都应予以尊重。

2.电话访问

利用电话可协助克服时空距离,有效追踪老年人现况,甚至还可以进行咨询、心理治疗或给予诊断以利持续性治疗。除了应避开用餐与睡眠时间外,社区护士最好能与老年人建立习惯性的电话问候与时间表,这样会使老年人觉得有社交活动的喜悦。

当电话访问对象有听力障碍、失语症或定向力混乱时,需要特别的耐心并采用有效的方法。例如:不断提醒自己说话速度放慢和尽可能咬字清楚;要求失语症的老年人以其特殊的语言重复所听到的内容,譬如复述重要字句,或敲打听筒两声以表示接收到信息;认知渐进障碍的老年人利用电话接收信息更为困难,除了缺少面对面的视觉辅助效应外,也常被其思绪障碍所干扰。所以,在开始沟通时,必须明确介绍自己、访问者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此次电话访问的目的。为减少误解的发生,必要时还需以书信复述信息;另外,对听力困难的老年人可鼓励其安装桌上型电话扩音设备,可直接放大音量以利于清晰听懂,其效果较助听器为佳。

3.书面沟通

只要老年人识字,结合书写方式沟通较能克服老年人记忆减退的困难,而发挥提醒的功能,也可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使用书写方式要注意以下各点:①使用与背景色对比度较高的大体字;②对关键的词句应加以强调和重点说明;③用词浅显易懂,尽可能使用非专业术语;④运用简明的图表或图片,来解释必要的过程;⑤合理运用小标签,如在小卡片上列出每日健康流程该做的事,并且贴于常见的地方以防记错或遗忘。

三、清洁与卫生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着其特殊生理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外界刺激,人体的皮肤逐渐老化,生理功能和抵抗力降低,皮肤疾病逐渐增多,因此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讲究衣着卫生,是日常生活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皮肤清洁

1.老年人皮肤的特点

老年人的皮肤出现皱纹、松弛和变薄,下眼睑出现所谓的“眼袋”。皮肤干燥、多屑和粗糙,皮脂腺组织萎缩,功能减弱。皮肤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浅感觉功能也减弱,皮肤表面的反应性减低,对不良刺激的防御能力削弱,免疫系统的损害也往往伴随老化而来,以致皮肤抵抗力全面降低。

2.一般护理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卫生,特别是皱褶部位,如腋下、肛门、外阴等。沐浴可清除污垢、保持毛孔通畅,利于预防皮肤疾病,建议冬季每周沐浴2次,夏季则可每天温水洗浴;合适的水温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延缓老化过程,但同时亦要注意避免烫伤或着凉,建议沐浴的室温调节在24~26℃,水温则以40℃左右为宜;沐浴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时间过长老年人易发生胸闷、晕厥等意外;洗浴时应注意避免碱性肥皂的刺激,宜选择弱酸性的硼酸皂、羊脂香皂,以保持皮肤pH在5.5左右;沐浴用的毛巾应柔软,洗时轻擦,以防损伤角质层;可预防性地在晚间用热水泡脚后用磨石板去除过厚的角化层,再涂护脚霜,避免足部的皲裂。而已有手足皲裂的老年人可在晚间沐浴后或热水泡手足后,涂上护手护脚霜,再戴上棉质手套、袜子,穿戴一晚或1~2小时,可有效改善皲裂状况;需使用药效化妆品时,首先应观察老年人皮肤能否耐受、是否过敏,要以不产生过敏反应为前提,其次再考虑治疗效果。

老年人头发与头部皮肤的清洁卫生也很重要。老年人的头发多干枯、容易脱落,做好头发的清洁和保养,可减少脱落,使之焕发活力。应定期洗头,干性头发每周清洗一次,油性头发每周清洗2次。有条件者可根据自身头皮性质选择合适的洗发护发用品。如用肥皂,皮脂分泌较多者可用温水及中性肥皂,头皮和头发干燥者则清洁次数不宜过多,可用多脂皂清洗,发干后可涂以少许润滑油。

3.皮肤瘙痒及护理

全身瘙痒是老年人常见的主诉,它可以干扰正常的睡眠并造成焦虑以及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瘙痒是位于表皮、真皮之间结合部或毛囊周围的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引起老年人搔抓后导致局部皮肤损伤,损伤后又可引起瘙痒,如此恶性循环,最终成为顽疾。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有:①局部皮肤病变:皮肤干燥是最常见的原因,在老年瘙痒中占40%~80%,通常由于温度变化、毛衣刺激或用肥皂洗澡后引起;除此之外,还可见于多数皮疹、重症剥脱性皮炎、急性剥脱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以及皮肤感染等病症;②全身性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人有80%~90%伴有瘙痒;肝胆疾病引起胆汁淤积时可在黄疸出现前或伴黄疸同时出现瘙痒;罹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缺铁性贫血等疾病时,可在瘙痒的同时伴有血液系统的异常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及药物过敏均可引起全身瘙痒;③心理因素:比较少见,部分恐螨症或变换生活环境后的老年人可能出现。

针对老年人皮肤瘙痒,可提供以下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停止过频的洗澡;忌用碱性肥皂;适当使用护肤用品,特别是干燥季节可于浴后皮肤潮湿时涂抹护肤油,以使皮肤保留水分,防止机械性刺激;避免毛衣类衣物直接接触皮肤;②根据瘙痒的病因逐个检查筛排,并对因治疗;③对症处理:使用低浓度类固醇霜剂涂抹皮肤,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温和的镇静剂可减轻瘙痒,防止皮肤继发性损害;④心理护理:找出可能的心理原因加以疏导,或针对瘙痒而引起的心理异常进行开解。

(二)衣着卫生

由于老年人皮肤的特点,其衣着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社区护士的关注。老年人的服装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实用性,即是否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及穿脱方便。

老年人体温中枢调节功能降低,尤其对寒冷的抵抗力和适应力降低,因此在寒冷时节要特别注意衣着的保暖功效。另外,还要考虑衣着布料以及脏衣服上脱落表皮分解产物对皮肤的刺激等方面的因素。有些衣料如毛织品、化纤织品,穿起来轻松、柔软、舒适,一向受到老年人的喜爱。然而,它们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用来制作贴身穿着的内衣,就有可能引起瘙痒、疼痛、红肿或水疱。尤其是化纤织物,其原料是从煤、石油、天然气等高分子化合物或含氮化合物中提取出来的,其中有些成分很可能成为过敏源,一旦接触皮肤,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炎,且这类织物带有静电,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引起支气管哮喘。因此,在选料时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内衣,应以透气性和吸湿性较高的纯棉织品为好。

衣服的容易穿脱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自理能力有损的老年人,也要尽量鼓励与指导其参与衣服的穿脱过程,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其残存功能。因此服装的设计上要注意便于穿脱,如上衣和拉链上应留有指环,便于老年人拉动;衣服纽扣不宜过小,方便系扣;尽量选择前开式上装便于老年人穿脱等。

此外,老年人衣服款式的选择还应考虑安全舒适以及时尚。老年人的平衡感降低,应避免穿过长的裙子或裤子以免绊倒;做饭时,衣服应避免袖口过宽,否则易着火;为了舒适,衣服要合身,但不能过紧,更不要压迫胸部;同时也要注意关心老年人衣着的社会性,在尊重其原有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注意衣服的款式要适合其个性以及社会活动,衣着色彩要注意选择柔和、不褪色、容易观察是否干净的色调;条件允许时鼓励老年人的服饰打扮可适当考虑流行时尚,如选择有朝气的色调、大方别致的款式以及饰物等。

四、饮食与营养

饮食与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维持、恢复、促进健康的基本手段。同时,在相对单调的老年生活中,饮食的制作和摄入过程对老年人来说还可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因此,改善饮食营养以防止衰弱和老年多发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也是日常生活护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1)糖类供给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随着年龄增加,体力活动和代谢活动逐步减低,热量的消耗也相应减少。一般来说,60岁以后热量的提供较年轻时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30%,以免过剩的热量导致超重或肥胖,并诱发一些常见的老年病。老年人摄入的糖类以多糖为好,如谷类、薯类含较丰富的淀粉,在摄入多糖的同时,还可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素。而过多摄入单、双糖(主要是蔗糖,其他如砂糖、红糖等)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

2)蛋白质原则上应该是优质少量。老年人的体内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需要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来补充组织蛋白的消耗,但由于其体内的胰蛋白酶分泌减少,过多摄入蛋白质可加重老年人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负担,因此每天的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蛋白质供给能量应占总热量的15%,还应尽量供给优质蛋白,应占摄取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如豆类、鱼类等可以多吃。

3)脂肪应适当摄入。老年人胆汁酸的分泌减少,脂酶活性降低,对脂肪的消化功能下降,且老年人体内脂肪组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膳食中过多的脂肪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均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若进食脂肪过少,又将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而发生皮肤疾病,并影响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的适当摄入也十分重要。总的原则是:由脂肪供给能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并应尽量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而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多吃一些花生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而尽量避免猪油、肥肉、酥油等动物性脂肪。

4)无机盐。老年人容易发生钙代谢的负平衡,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内分泌功能的衰减,骨质疏松的发生将进一步增加。应强调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并增加户外活动以帮助钙的吸收。由于老年人体内胃酸较少,且消化功能减退,因此应选择容易吸收、富含钙质的食品,如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以及坚果如核桃、花生等。

此外,铁参与氧的运输与交换,缺乏可引起贫血,故应注意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黑木耳、紫菜、菠菜、豆类等,而维生素C可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老年人往往喜欢偏咸的食物,容易引起钠摄入过多但钾不足,钾的缺乏则可使肌力下降而导致人体有倦怠感。

5)维生素在维持身体健康、调节生理功能、延缓衰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的饮食,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特别是B族维生素能增加老年人的食欲。蔬菜和水果可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且对于老年人有较好的通便功能。

6)膳食纤维主要包括淀粉以外的多糖,存在于谷、薯、豆、蔬果类等食物中。这些虽然不被人体所吸收,但在帮助通便、吸附由细菌分解胆酸等而生成的致癌物质、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心血管疾病、降低餐后血糖和防止热量摄入过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摄入量以每天30g为宜。

7)水分。失水10%就会影响机体功能,失水20%即可威胁人的生命。如果水分不足,再加上老年人结肠、直肠的肌肉萎缩,肠道中黏液分泌减少,很容易发生便秘,严重时还可发生电解质失衡、脱水等。但过多饮水也会增加心、肾功能的负担,因此老年人每日饮水量(除去饮食中的水)一般以1500mL左右为宜。饮食中可适当增加汤羹类食品,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补充相应的水分。

(二)影响老年人营养摄入的因素

1)生理因素。老年人味觉功能下降,特别是辨别苦味和咸味的功能显著丧失,同时多伴有嗅觉功能低下,不能或很难嗅到饮食的香味,所以老年人嗜好味道浓重的菜肴;多数老年人握力下降,同时由于关节病变和脑血管障碍等引起关节挛缩、变形,以及肢体的麻痹、震颤从而加重老年人自行进食的困难;缺牙以及咀嚼肌群的肌力低下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功能,严重限制了其饮食摄取量;老年人吞咽反射能力下降,食物容易误咽而引起肺炎,甚至发生窒息死亡;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所摄取的食物不能有效地被机体所利用,特别是当摄取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时,容易引起腹泻;老年人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可引起腹部饱胀感,食欲不振等,对其饮食摄取也会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疾病也是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患有消化性溃疡、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疾病恶化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2)心理因素。饮食摄入异常常见于以下老年人:厌世或孤独者、入住养老院或医院而感到不适应者、精神状态异常者等。排泄功能异常而又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时考虑到照顾者的需求,往往自己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对于痴呆老年人,如果照顾者不控制其饮食摄入量将会导致过食。有时痴呆的老年人还可出现吃石子、钉子,甚至自己的粪便等异常饮食的现象。

3)社会因素。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环境以及价值观等对其饮食影响很大。生活困难导致可选择的饮食种类、数量的减少;营养学知识的欠缺可引起偏食或反复食用同一种食物,导致营养失衡;独居老年人或者高龄者,即使没有经济方面的困难,在食物的采购或烹饪上也可能会出现问题;价值观对饮食的影响也同样重要,人们对饮食的观念及要求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有“不劳动者不得食”信念的老年人,由于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在饮食上极度地限制着自己的需求而影响健康。

(三)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1)平衡膳食。老年人易患的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各种运动系统疾病,往往与营养不良有关。因此,应保持营养的平衡,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的含钙、铁食物。

2)饮食易于消化吸收。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咀嚼能力也因为牙齿松动和脱落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食物应细、软、松,既给牙齿咀嚼的机会,又便于消化。

3)食物应温度适宜。老年人消化道对食物的温度较为敏感,饮食宜温偏热,两餐之间或入睡前可加用热饮料,以解除疲劳,升高体温。

4)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少吃多餐的饮食习惯较为适合,要避免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膳食内容的改变也不宜过快,要照顾到个人爱好。由于老年人肝脏中储存肝糖原的能力较差,而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不强,容易饥饿,所以在两餐之间可适当增加点心。晚餐不宜过饱,因为夜间的热量消耗较少,如果多吃了富含热量而又较难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睡眠。

(四)老年人的饮食护理

1.烹饪时的护理

(1)咀嚼、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的护理

蔬菜要细切,肉类最好制成肉末,烹制方法可采用煮或炖,尽量使食物变软而易于消化。但由于易咀嚼的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减少,往往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应多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类食物,如青菜、根菜类等烹制后食用。

(2)吞咽功能低下者的护理

某些食物很容易引起误咽,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更应该引起注意,如酸奶、汤面等。因此,应选择黏稠度较高的食物,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合理调节饮食种类。

(3)味觉、嗅觉等感觉功能低下者的护理

饮食的色、香、味能够大大地刺激食欲,因此味觉、嗅觉等感觉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喜欢吃味道浓重的饮食,特别是盐和糖。而盐和糖食用太多对健康不利,使用时应格外注意。有时老年人进餐时因感到食物味道太淡而没有胃口,烹调时可用醋、姜、蒜等调料来刺激食欲。

2.进餐时的护理

(1)一般护理

进餐时,室内空气要新鲜,必要时应通风换气,排除异味;老年人单独进餐会影响食欲,如果和他人一起进餐则会有效增加进食量;鼓励自行进食,对卧床的老年人要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帮助其坐在床上并使用特制的餐具(如床上餐桌等)进餐;在老年人不能自行进餐,或因自己单独进餐而摄取量少,并有疲劳感时,照顾者可协助喂饭,并注意尊重其生活习惯,掌握适当的速度与其相互配合。

(2)上肢障碍者的护理

当老年人存在麻痹、挛缩、变形、肌力低下、震颤等上肢障碍时,自己摄入食物易出现困难,但是有些老年人还是愿意自行进餐,此时,可以自制或提供各种特殊的餐具,如国外有老年人专用的叉、勺出售,其柄很粗以便于握持,亦可将普通勺把用纱布或布条缠上即可;有些老年人的口张不大,可选用婴儿用的小勺加以改造;使用筷子的精细动作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因此应尽量维持老年人的这种能力,可用弹性绳子将两根筷子连在一起以防脱落。

(3)视力障碍者的护理

对于视力障碍的老年人,作好单独进餐的护理非常重要。照顾者首先要向老年人说明餐桌上食物的种类和位置,并帮助其用手触摸以便确认;要注意保证安全,热汤、茶水等易引起烫伤的食物要提醒注意,鱼刺等要剔除干净。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可能因看不清食物而引起食欲减退,因此,食物的味道和香味更加重要,或者让老年人与家属或其他老年人一起进餐,制造良好的进餐气氛以增进食欲。

(4)吞咽能力低下者的护理

由于存在会厌反应能力低下、会厌关闭不全或声门闭锁不全等情况,吞咽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很容易将食物误咽入气管,尤其是卧床老年人,舌控制食物的能力减弱,更易引起误咽。因此,进餐时老年人的体位非常重要,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比较安全,偏瘫的老年人可采取侧卧位,最好是卧于健侧。进食过程中应有照顾者在旁观察,以防发生事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唾液分泌也相对减少,口腔黏膜的润滑作用减弱,因此,进餐前应先喝水湿润口腔,对于脑血管障碍以及神经失调的老年人更应如此。

五、休息、睡眠与活动

(一)休息

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各部分放松,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过程。休息并不意味着不活动,有时变换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休息,如长时间做家务后,可站立活动一下或散散步等。老年人相对需要较多的休息,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休息要注意质量。有效的休息应满足3个基本条件:充足的睡眠、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因此,简单地用卧床限制活动并不能保证老年人处于休息状态,有时这种限制甚至会使其感到厌烦而妨碍了休息的效果。

2)卧床时间过久会导致运动系统功能障碍,以及出现褥疮、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应尽可能对老年人的休息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长期卧床者。

3)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时,要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或跌倒等意外的发生,如早上醒来时,不应立即起床,而需在床上休息片刻,伸展肢体,再准备起床。

4)看书和看电视是一种休息,但不宜时间过长,应适时举目远眺或闭目养神来调节一下视力。看电视不应过近,避免光线的刺激引起眼睛的疲劳,看电视的角度也要合适,不宜过低或过高。

(二)睡眠

1.老年人的睡眠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一般比青壮年少,这是因为老年人大脑皮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体力活动减少,所以所需睡眠时间也随之减少,一般每天约6小时。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节律而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如疾病的疼痛、呼吸困难、情绪变化、更换环境、夜尿频繁等。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则可直接影响机体的活动状况,导致烦躁、精神委靡、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甚至疾病的发生。

2.一般护理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以下措施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1)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其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并进行对因处理。

2)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调节卧室的光线和温度,保持床褥的干净整洁,并设法维持环境的安静。

3)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老年人的睡眠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白天的正常活动和社交,使其生活符合人体生物节律,应提倡早睡早起、午睡的习惯。对于已养成的特殊睡眠习惯,不能强迫立即纠正,需要多解释并进行诱导,使其睡眠时间尽量正常化。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在1小时左右,同时注意缩短卧床时间,以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4)晚餐应避免吃得过饱,睡前不饮用咖啡、酒或大量水分,并提醒老年人于入睡前入厕,以免夜尿增多而干扰睡眠。

5)情绪对老年人的睡眠影响很大,由于老年人思考问题比较专一,又比较固执,遇到问题会反复考虑而影响睡眠,尤其是内向型的老年人。所以调整老年人的睡眠,首先要调整其情绪,有些可能造成情绪波动的问题和事情不宜晚间告诉老年人。

6)向老年人宣传有规律地锻炼对减少应激和促进睡眠的重要性,指导其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日间活动。

7)老年人要慎用镇静剂。有些老年人因入睡困难而自行服用镇静剂。镇静剂可帮助睡眠,但也有许多副作用,如抑制机体功能、降低血压、影响胃肠道蠕动和意识活动等,因此应尽量避免选用药物帮助入睡,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护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期疾病,被认为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与夜间猝死关系密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每次超过10秒,暂停发作超过30次以上(或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超过5次以上,老年人超过10次以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其主要原因有:

1)老年人多肥胖,上呼吸道脂肪堆积,睡眠时咽部肌肉松弛,咽部活动减少,使上呼吸道狭窄或接近闭塞,从而出现呼吸暂停;

2)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低,化学感受器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肌的支配能力下降,以及呼吸肌无力等易导致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一般护理。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者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故应增加活动、控制饮食,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养成侧卧睡眠习惯,不使气道狭窄加重;睡前必须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安眠药。

2)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肥胖症、扁桃体肥大、黏液性水肿、甲状腺肿大等。

3)根据病人情况指导选用合适的医疗器械装置,如鼻扩张器适用于鼻前庭塌陷者,可改善通气;舌后保持器可防止舌后坠而引起的阻塞。

4)根据病人情况指导选用合适的药物,包括呼吸刺激剂以及增加上气道开放的药物。

5)病情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包括腭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气管切开造口、舌骨悬吊和下颌骨成形术等。

(三)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活动可以使机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获得益处,坚持活动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关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与其生活空间的扩展程度密切相关,进而可影响其生活质量。

1.活动对老年人的重要性

活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组织器官充满活力,而且能增强和改善机体的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1)神经系统。可通过肌肉活动的刺激,协调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细胞的供氧能力。特别是对脑力工作者而言,活动可以促进智能的发挥,有助于休息和睡眠,同时解除大脑疲劳。

2)心血管系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速度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改善心肌缺氧状况,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增加血管弹性。另外,活动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含量,促进脂肪代谢,加强肌肉发育。因此活动可预防和延缓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呼吸系统。老年人肺活量减少,呼吸功能减退,易患肺部疾病。活动可提高胸廓活动度,改善肺功能,使更多的氧进入机体与组织交换,保证脏器和组织的需氧量。

4)消化系统。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增强,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肝、肾功能。

5)肌肉骨骼系统。活动可使老年人骨质密度增厚,韧性及弹性增加,延缓骨质疏松,加固关节,增加关节灵活性,预防和减少老年性关节炎的发生。运动又可使肌肉纤维变粗,坚韧有力,增加肌肉活动耐力和灵活性。

6)其他。活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老年人来说,活动是维持正常血糖的必要条件。另外,活动还可以调动积极的情绪,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总之,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智能和体能的维持和促进,并能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

2.影响老年人活动的因素

(1)心血管系统

1)最快心率下降。研究发现,当老年人做最大限度的活动时,其最快心率要比成年人低,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最快心率约为170次/分钟,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心室壁弹性比成年人差,导致心室的再充盈所需时间延长。

2)心输出量下降。老年人的动脉弹性变差,使得其收缩压值上升,后负荷增加;外周静脉滞留血液量增加,也会引起部分老年人出现舒张压升高。所以,当老年人增加其活动量时,血管扩张能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造成心输出量减少。

(2)肌肉骨骼系统

肌细胞因为老化而减少,加上肌张力下降,使得老年人的骨骼支撑力下降,活动时容易跌倒。老化对骨骼系统的张力、弹性、反应时间以及执行功能都有负面的影响,这是造成老年人活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神经系统

老年人神经系统的改变多种多样,但是对其活动的影响程度却因人而异。老化可造成脑组织血流减少、大脑萎缩、运动纤维丧失、神经树突数量减少、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导致对事情的反应时间或反射时间延长,这些会从老年人的姿势、平衡状态、运动协调、步态中看出。除此之外,老年人因为前庭器官过分敏感,会导致对姿势改变的耐受力下降及平衡感缺失,故老年人应注意活动的安全性。

(4)其他

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病,使其对于活动的耐受力下降。如帕金森病对神经系统的侵犯可造成步态的迟缓及身体平衡感的丧失;骨质疏松症会造成活动受限,而且容易跌倒造成骨折等损伤。此外,老年人还可能因为所服用药物的作用或副作用、疼痛、孤独、抑郁、自我满意度低等原因而不愿意活动。不仅如此,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比如,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看电视观赏比赛比参与运动更普遍;以往靠步行的地方,现在可以以车代步;电梯的使用减少了爬楼梯的机会等等。因此,适当安排一些体育活动是维持良好身体状况的必要途径。

3.老年人活动的指导

(1)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和强度

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4种: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活动,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娱乐活动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比较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有:散步、慢跑、游泳、跳舞、球类运动、医疗体育、太极拳与气功等。锻炼要求有足够而又安全的活动强度,这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老年人的活动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及身体状态来选择。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可反映机体的最大吸氧力,而吸氧力又是机体对运动量负荷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因而可通过心率情况来控制运动量。最简单方便的监测方法是以运动后心率作为衡量标准,即: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钟)=170年龄。身体健壮者则可用: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钟)=180年龄。

观察活动强度是否适合的方法有:

1)观察运动后的心率是否达到最宜心率;

2)运动结束后3分钟内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运动量较小,应加大运动量;在3~5分钟之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运动适宜;而在10分钟以上才能恢复者,则表明活动强度太大,应适当减少。

以上监测方法还要结合自我感觉综合判断,如运动时全身有热感或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或稍有疲劳、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精神振作,表示强度适当,效果良好;如运动时身体不发热或无出汗、脉搏次数不增或增加不多,则说明应增加活动强度;如果运动后感到很疲乏、头晕、胸闷、气促、心悸、食欲减退、睡眠不良,说明应减低运动强度;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严重的胸闷、气喘、心绞痛或心率反而减慢、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2)老年人活动的原则

1)正确选择。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活动的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并且是在其能力范围内的,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考虑到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这样制定出来的活动计划老年人才会觉得有价值而容易坚持。

2)循序渐进。机体对运动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应先选择不费力的活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量、时间、频率,且每次进行新的活动内容时,都应该评估老年人对于此项活动的耐受性。

3)持之以恒。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且取得疗效以后,仍需坚持锻炼,才能保持和加强效果。

4)运动时间。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天亮见光后1~2小时。此外,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傍晚锻炼更有益健康。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和黄昏时为佳。饭后则不宜立即运动,因为运动可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及兴奋交感神经而抑制消化功能,从而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5)运动场地与气候。运动场地尽可能选择空气新鲜、安静清幽的公园、庭院、湖滨等地。注意气候变化,夏季户外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则要防跌倒和感冒。

6)体弱和患病老人的活动原则。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心慌、胸闷或全身不适者,应请医生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下列情况应暂停锻炼: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

(3)患病老年人的活动

老年人常因疾病困扰而导致活动障碍,特别是卧床不起的病人,如果长期不活动很容易导致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因此,必须帮助各种患病老年人进行活动,以维持和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1)瘫痪老年人。对这类老年人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一般说来,手杖适用于偏瘫或单侧下肢瘫痪病人,前臂杖和腋杖适用于截瘫病人。步行器的支撑面积较大,较腋杖的稳定性高,多在室内使用,选择的原则是:两上肢肌力差、不能充分支撑体质量时,应选用腋窝支持型步行器;上肢肌力较差、提起步行器有困难者,可选用前方有轮型步行器;上肢肌力正常,平衡能力差的截瘫病人可选用交互型步行器。

2)为治疗而采取制动状态的老年人。制动状态很容易导致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应确定尽可能小范围的制动或安静状态,在不影响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地做肢体的被动运动或按摩等,争取早期解除制动状态。

3)不愿甚至害怕活动的老年人。唯恐病情恶化而不愿活动的老年人为数不少,对这类老年人要耐心说明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对疾病的影响,让其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并可鼓励他们一起参与活动计划的制订,尽量提高其满意度而愿意自己去做。

4)痴呆老年人。人们常期望痴呆老年人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因而对其采取了许多限制的方法,其实这种活动范围的限制,只能加重病情。社区护士应该认识到,促进痴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增加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六、口腔卫生

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包括咀嚼食物的牙齿,帮助咀嚼及吞咽食物的舌、唇、颊、颌骨,帮助黏膜润滑及食物消化吞咽的唾液及分泌唾液的腺体,有味觉功能的味蕾等等。口腔具有吮吸功能、咀嚼功能、消化功能、味觉功能、语音功能和支撑作用等。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牙齿逐渐活动、脱落,使其进食受到影响;加上老年人多数会患各种疾病,使得老年人口腔功能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正常情况下,口腔内存有大量细菌,加之患病老年人机体抵抗力降低、活动不便、禁食、高热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均容易引起口腔细菌感染或霉菌感染。

老年人牙齿的改变包括由于咀嚼、刷牙等机械性摩擦造成的牙冠变短、缺损(称为牙冠磨损),以及牙髓腔变小、牙根管及根尖狭细、牙髓内血管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牙髓敏感性降低等。老年人牙周组织的改变包括牙龈退缩、牙槽骨萎缩等。牙龈退缩不是单独存在的,常伴有牙槽骨高度的降低,牙龈退缩和牙槽骨萎缩是相伴出现的,称为牙周萎缩。

老年人舌的变化多表现为舌背味蕾发生萎缩,味觉敏感度下降,导致进食乏味或感觉异常。口腔黏膜常表现为血管硬化、变小引起的色淡;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干燥;口腔黏膜上皮变薄,神经末梢密度降低,导致对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如在进食热食、粗糙食物时容易受损伤,伤后愈合较慢。因此,对活动假牙的负重和摩擦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

(一)刷牙、漱口

1)刷牙时间。每日早晚各刷牙、漱口一次。

2)牙刷的选择。应选择软毛牙刷;3个月更换一只牙刷为宜,牙刷使用过久,牙刷毛根部容易滋生细菌。

3)牙膏的选择。可根据个人习惯适当加以选择,有口腔疾病者,最好根据医嘱选用适宜的牙膏。

4)漱口水。漱口以温水为宜,防止过热或过冷对口腔及牙齿产生刺激。

(二)特殊口腔护理(家庭用一次性特殊口腔护理包)

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2)准备好温开水,打开一次性特殊口腔护理包,放在病人身旁桌面上。

3)用准备好的温开水,协助病人漱口(昏迷病人禁忌漱口)。

4)用止血钳夹取准备好的盐水棉球擦拭口腔上腭、两侧颊部、牙齿(外面、内面、咬合面)、舌面、舌下、口底。

5)口腔上腭、两侧颊部、舌面、舌下、口底的擦拭方向为由内向外。根据口腔清洁程度,决定使用棉球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每个部位使用1~2个棉球。

6)牙齿擦拭顺序为外面、内面、咬合面,擦拭方向为由内向外;上牙由上向下,下牙由下向上,根据牙齿清洁程度,决定使用棉球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每个部位使用1~2个棉球。

7)口腔擦拭完毕,用漱口水漱口(昏迷病人禁忌漱口)。

8)将一次性用物弃掉,非一次性漱口杯清洗后可再次使用。

(三)拔牙

1)准备拔牙前,注意休息,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病情平稳时才能考虑拔牙。

2)拔牙应在吃饱饭后进行,不要空腹拔牙。

(四)镶牙

1)镶牙不宜过早,拔牙后2~3个月可以镶牙。过早,牙槽骨吸收不彻底,日后容易造成牙托和牙床不吻合。

2)避免长期不镶牙。拔牙后长期不镶牙,两边邻近的牙齿可向缺牙空隙偏斜,给未来镶牙造成困难;全口缺牙时间过长,长期用牙床咀嚼,牙槽骨吸收变平、变浅,可使下颌关节处于病理状态,引起慢性疼痛。

(五)假牙护理

1)不要用假牙咬过硬的食品。

2)取戴时动作要慢,不要用力过猛。先取上面假牙,后取下面假牙。

3)饭后取下假牙应用清水冲净,并浸泡于清水中保存备用,待清洁口腔后再戴上。

4)晚上睡觉前,将假牙取下,浸泡于清水中保存备用,使口腔组织得到休息。

5)不要将假牙浸泡在热水或乙醇(酒精)溶液中,以免假牙变形或老化。

6)假牙有破损时应及时修理,以免进食时随食物吞入消化道。

七、鼻饲的护理

(一)什么是鼻饲法

鼻饲法是指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经导管将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和药物注入胃内,以满足不能经口进食或病情危重的老年人对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方法。鼻饲管的插入应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将导管经一侧鼻孔插入,经咽、食管至胃内,一般导管插入的深度为45~55cm。

(二)家庭鼻饲护理原则

老年人及其家属应了解有关鼻饲饮食的基本知识和护理重点。注意观察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及老人有无腹胀、腹痛及大便异常等消化系统功能异常表现。

1.确认鼻饲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1)取一注射器与胃管末端连接后进行抽吸,抽出无色胃液或食物残渣即表示导管在胃内。

2)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杯中,随呼吸无气泡产生,则证明胃管未误插入气管。

3)听诊器胸件置于鼻饲者胃部,将注射器抽吸约10mL空气后快速将空气注入胃管,听到气过水声,则证明胃管在胃内。

2.常用的鼻饲饮食

常用的鼻饲饮食一般有牛奶、豆浆、蔬菜汁、果汁、稀粥、米汤、肉汤等。对于鼻饲的老年人来说应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如鲜橙汁、胡萝卜汁、番茄汁等。

(三)灌注鼻饲饮食方法

1)每次灌注食物前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再注入少量温开水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若老年人无不适感,则可依次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

2)灌注鼻饲液前,协助老年人取舒适体位,最好为坐位或半坐位。灌注时,动作轻柔、缓慢,匀速灌注,鼻饲液量开始宜少,待老年人适应后根据机体情况酌情增加,通常每次鼻饲液量勿超过200mL,鼻饲间隔时间应大于2小时。灌注药物时要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注,以免阻塞导管。若注入果汁,要与牛奶分别灌注,以免产生凝块。鼻饲饮食温度应保持在38~40℃为宜,不可过冷或过热。鼻饲过程中,注意每次灌注液未流尽前,应将导管末端反折,避免空气进入胃中引起腹胀。

3)鼻饲液灌注完毕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导管,以防食物积存、变质,阻塞导管或引发炎症。导管末端封闭固定于枕旁或衣领处,防止导管脱落。老年人维持原体位20~30分钟才可平卧,以免鼻饲液被吸入肺内。

4)长期鼻饲的老年人,应每天进行口腔和鼻腔的清洁。鼻饲管应定期更换,普通导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导管每月更换一次。

八、褥疮护理

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或不能自理,而不能自由更换体位,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缺血缺氧,致使皮肤组织发生破溃、坏死,这叫做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症。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引发感染,危及生命。

褥疮产生的最基本、最重要原因是局部组织的长期受压。另外,全身营养不良、皮肤表面潮湿不洁以及老年人皮肤老化等也是产生褥疮的原因。

(一)褥疮好发部位

褥疮一般好发于缺少脂肪保护、肌肉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仰卧位好发于枕骨、肩胛骨、肘部、脊椎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长期侧卧位好发于耳郭、肩部、肘部、髋部、膝部、脚踝;

3)长期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

4)长期俯卧位好发于耳、面颊、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二)褥疮的表现

1)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性未破坏。

2)受压部位呈紫色、皮下可触及结节,受压部位水肿、皮肤表面出现水疱;局部有痛感。

3)水疱扩大破溃,真皮层有黄色渗出物;疼痛加剧。

4)破溃表面脓液较多、有臭味,组织发黑;破溃加深可达骨面;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

(三)护理重点

应了解老年人产生褥疮的原因、好发的部位和预防方法。

1.避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

(1)定时翻身

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病情严重时酌情增加翻身次数,如每30分钟翻身一次。翻身时,要抬起病人身体,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免造成局部组织破损。

(2)受压局部给予支托

将软枕、棉垫或棉圈等垫于受压部位下面,减轻局部压力。使用气圈时,注意充气不可过满,一般充1/2~2/3即可。也可使用翻身床、气垫床、水床等。

2.注意观察受压部位皮肤

主要观察皮肤颜色、压痕或有无破损等变化。

3.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同时注意不可过力擦洗,防止损伤皮肤。清洗后,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燥。对于易出汗部位如腋窝、腘窝等,涂爽身粉;受压部位涂油性润肤剂,以润滑、保护皮肤。

4.及时更换床褥、衣服、床单等,保持皮肤周围环境的整洁

对于病人,尤其是易出汗和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清洗和晾晒被褥、衣服和床单等物品,防止皮肤受到汗、尿、便的浸渍,诱发褥疮。床单应保持干燥、清洁、平整。

5.增加营养

老年人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食物,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研究表明,锌和维生素C对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应酌情增加其食用量。

6.适当增加活动量

老年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户外活动。活动不便或不能自理的病人可酌情进行床上活动。

7.局部按摩

用手掌根部蘸取50%的酒精少许后,紧贴皮肤进行轻轻按摩,每次3~5分钟。进行背部按摩时,先从臀部沿脊柱两侧向上按摩,直至肩部,再向下经腰部至骶尾部。按摩时,用力均匀以向心方向按摩,自轻而重,再自重而轻。

8.治疗褥疮

一旦发生褥疮,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积极给予相应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皮肤表面未破的小水疱,避免摩擦,使用碘伏消毒,使其自行吸收。较大的水疱,先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内液体,疮面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溃的疮面要保持清洁、干燥;严重者,局部疮面涂以活血化淤、祛腐生肌的中草药,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加以保护。疮面过深过大或有坏死时,应每天进行无菌换药。有感染时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九、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

人体患病时会表现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改变,通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以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情况。

(一)体温

人体体温包括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体核温度,即人体胸腔、腹腔、中枢系统的温度,正常情况下,其基本保持恒定,很少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表温度,即人体皮肤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与衣着有关。人们最常使用的测量体温的部位是腋窝,其他测量部位包括口腔、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和直肠。健康成人不同部位体温的平均温度。

体温有以下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1.口表(口表水银部球端细长)

1)使用前检查玻璃体温计,无裂痕、刻度清晰者,方可使用。

2)测量口腔温度前,嘱被测量者不要饮用或食用过冷或过热食品,保证被测量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

3)将体温计内水银柱甩至35℃以下。

4)嘱被测量者张口抬舌,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被测量者舌下热窝,舌下热窝位于舌系带两侧,与舌底面和口底面相连接,左右各一。嘱被测量者将口唇紧闭,牙齿不要咬合。

5)测量口腔温度7~8分钟后取出,读表。

6)经常用口呼吸、患口腔疾病、做口鼻手术、精神异常者不适宜测量口腔温度。

7)被测量者饮用或食用冷、热饮料或食品,以及吸烟后,应等待30分钟后再测量口腔温度。

2.腋表(腋表水银部球端呈扁平状)

1)使用前检查玻璃体温计,无裂痕、刻度清晰者,方可使用。

2)测量腋下温度前,保证被测量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被测量者腋下有汗液者应擦干腋下。

3)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被测量者腋下处,嘱被测量者抬高前臂、屈肘过胸,向内侧夹紧形成一个密闭的腔隙,即腋窝。

4)测量腋窝温度10分钟后取出,读表。

5)被测量者过瘦,腋窝不能包紧温度计,不适宜测量腋下温度。

6)被测量者刚刚清洗过腋窝,应等待10分钟后再测量。

3.肛表(肛表水银部球端呈圆钝形)

1)使用前检查玻璃体温计,无裂痕、刻度清晰者,方可使用。

2)测量直肠温度前,保证被测量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

3)协助被测量者侧卧(左侧或右侧卧位),屈髋屈膝,充分暴露肛门。

4)协助测量者一手拿手纸分开臀裂,另一手拿肛表将肛表水银端插入被测量者肛门约4cm。

5)测量直肠温度3~5分钟后取出,将肛表头端擦净后,读数。

6)协助测量者必须守护被测量者,手扶肛表直至测量完毕。

7)某些心脏病病人不适宜测量直肠内温度,如心肌梗死病人,将肛表插入肛门时,刺激肛门后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应,导致心动过缓。

8)直肠手术、腹泻或直肠疾患病人禁忌测量直肠温度。

(二)脉搏最常使用的测量部位:桡动脉

也可测量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正常值:成人脉率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脉率稍慢。

脉搏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1)测量脉搏前,保证被测量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

2)准备好带有秒针的手表或钟表,协助被测量者坐位或躺卧舒适;

3)被测量者伸出手臂,掌心朝下;

4)测量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前端对齐按压在被测量者桡动脉上;

5)测量者眼睛注视手表或钟表的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