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常用熟语由来
10392900000016

第16章 P

拍马屁

“拍马屁”这一俗语源于何处?著名学者顾颉刚认为,是因古人牵马相遇,互拍其马股以表赞赏。以后,有人顺风。承意,趋炎附势,不论对方的马是优是劣,都拍马股称好马,久而久之便有了这句揶揄有的人善于奉承趋附的俗语。其实,“拍马屁”并非真正渊源于此。从野史笔记所载,是与太监魏忠贤有关。

明代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有一套高超的驯马木领。当时,他还不十分得宠,于是就奏请皇上在西校场赛马,以讨皇上的欢心。

是日,天高云淡,只见魏忠贤翻身马。他手不挥鞭,只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三下,那坐骑顿时四蹄腾空,快如闪电,把王公贵族远远甩在后面。

赛马结束时,明熹宗朱由校笑问魏忠贤:“爱卿,你赛马未抽一鞭,却能独占鳖头,定是从哪里弄来的一匹神马吧?”

魏忠贤跪叩曰:“启禀万岁,奴婢这匹坐骑并非是什么神马。奴婢之所以遥遥领先,全在略识马性。要马腾驰疾驱,千万不能靠重鞭乱抽,而应顺其性,在其屁股上轻轻拍上三下。故奴婢以为,驾马妙法归根结蒂就在‘拍马屁’三字”。

熹宗龙颜大悦,赞叹曰:“爱卿如此深识畜牲之灵性,顺其性而驾之,是个大材大器!从今后,朝廷内外,事无巨细,一律归爱卿掌管!”魏忠贤三呼万岁,叩谢龙恩。

从此,便有了“拍马屁”这一俗语。

魏忠贤的诀窍在于轻轻拍马的屁股,当马感到舒服的时候,突然跃身上马。在生活中,凡是拍马屁的人,也都是为了骑马。为了利用你,达到他个人的目的,才拍你的马屁,这是千真万确的。

破天荒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每当京城会考,地方上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应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思是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是荒远落后的地区,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士。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

由此,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则用来表示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跑江湖

现在人们把浪迹四方、到处漂泊之举叫做“跑江湖”。其实,“跑江湖”最早是佛教禅宗的专用语。

早在唐代,禅宗六祖慧能的两个贤徒行思和怀让,分别卓锡于吉州(今江西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和南岳股若寺。

他们本为师兄弟,虽分处两地,但常率众徒相互行走,对答禅理,以打七问道的方式来检验修行悟法的心得。每年的上半年,行思和怀让都给寺中僧徒提出一些有关佛法的问题,让他们去参悟。到了每年的十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佛寺中结制安居,称为结冬。以此结冬制度来集合两寺及外方云游僧人来专修禅法,互问佛性。佛家将这种结冬名之“江湖会”。因而,也就称青原,南岳之间的相互往来为“跑江湖”。

那么,“跑江湖”又怎么变为贬义俗称的呢?因为“江”,是大河的通称,“湖”,指陆地上聚集的大水,江湖二字合用,乃泛指四方各地,有“五湖四海”的涵义。此外,江水湖水,深浅莫测,故又有在外谋生吉凶难卜、充满艰险的意义,故被借用米指那些游走四力各地,利用各种技艺以谋生者。

跑江湖者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行当:

巾门:看相算命,测字圆梦,观风水,跳端公,起课,奇门遁甲;

皮门:流动行医卖药,也就是走方郎中;

李门:又称“彩门”,即变戏法、弄幻术,杂耍等;

卦门:使拳弄棍,走马卖解,演武术,耍杂技等。

由此可见,旧时跑江湖中各色人等均有,文武雅俗、占卜星相,僧道医匠……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

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是自古以来,我国民间丧葬风习中的一句专用俗语。所谓“披”,乃指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关于这句民间丧葬俗语的由来,还得从岳飞被害说起——

岳飞父子被秦桧陷害入狱之后,那奸臣为了获得“谋反”的口供,指使万俟岗和罗汝楫等大搞逼供,把岳飞打得皮开肉绽,浑身上下鲜血淋淋之后,又让狱卒将麻皮缠绕在岳飞血肉模糊的身上。几天后,又残酷地剥去缠在忠臣良将身上的麻皮,折磨得他死去活来。后来,秦桧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料定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岳一飞的“招认”,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用麻绳活活勒死了岳飞。

秦桧一伙狼狈为奸,陷害忠良,绞杀无辜的罪行传到民间,老百姓无不咬牙切齿,义愤填膺,为了悼念岳飞抗金报国的丰功伟绩,控诉奏桧的滔天罪行,便借死人出殡,“披麻戴孝”,故意把麻皮编成麻辨或是拧成麻绳搭车障项上。披麻戴孝不但将爱国将领岳飞所受的酷刑公诸于世,这脖项套着蔴绳蔴辫更表示岳飞是奸贼一伙勒死的。

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市)老百姓的这一奇特举动及用意,很快在全国各地传开了。大家不仅由此得知秦桧一伙是怎样残害岳飞致死的,而且打那时起,披麻戴孝就成了神州赤县的丧葬之俗,自宋至元明清,一代代沿袭了下来。不过,后人对此一丧葬风俗的缘起,倒渐渐遗忘了。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又完聚,人们常用“破镜重圆”这么一句俗语,它出自陈末隋初一个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

据孟桀《本事诗·情感》及北宋李防《太平广记·气义》记载:

陈末,驸马徐德言见陈后主昏庸,朝廷腐败,料定必亡,并予料妻子乐昌公主将被人掠去,于是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为他日重见时的凭证。徐德言对妻子说,有朝一日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正月十五拿这半面镜子到京都市场去卖,希望能得重逢。

陈朝灭亡后,才貌出众的乐昌公主为隋朝开国功臣杨素所有,得到了杨素的宠爱。

元宵节那天,徐德言长途跋涉,来到隋朝的都城长安,见一人拿着半面镜子在街头徘徊,索高价出售。他喜出往外,连忙把那卖镜人请到旅店,拿出自己保存的那半面镜子一合,分毫不差。他高兴极了。仔细一打听,得知妻子已经落在杨素之手,心里很难过,于是提笔写了“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四句诗,交给那人带了回去。

乐昌公主见诗之后,悲泣不食,杨素知道真情后,很是同情,心想,“不忘故旧,人之常情,理应如此。”便让乐昌公主和前夫徐德言重新团圆,偕归江南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