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
10390000000009

第9章 恩师李振翩

国立中央大学的医学院是一所典型的英美式学校,学制为8年(预科3年,本科5年),课程繁重,每天上课和自习时间平均都在11小时,教材为英文原版,讲课和问答都用英语,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淘汰率也很高,每年留级和退学的学生很多。上课的大多数是外籍教授,国内名流有张鋆、蔡翘、林国镐、周诚浒、李振翩等,他们在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和丰富的经验使盛彤笙受益匪浅。

在众多的教师中,这里特别要提一提湖南籍的微生物学教授李振翩先生,他的人品和学识对青年盛彤笙影响很大。

李振翩,生于1898年,湖南湘乡人。1915年在湖南预备医科学校学习时,就接触了从北京回到长沙从事学生运动的同乡毛泽东,他们在一起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出版发行《学生救国报》和《湘江评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他的块头大,毛泽东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水牛”,李振翩也喊毛泽东为“水老倌”。他还在毛泽东的介绍下加入了新民学会。1919年底,在长沙学生起来抵制日货、反对当局镇压学生时,李振翩和毛泽东一起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驱张运动”,最终将张敬尧赶出湖南。

1921年,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时,李振翩对毛泽东说:“你搞你的政治运动,我要集中精力来钻研医学,我们将在未来相会。”随后他进入雅湘医学院学习,立志献身医学,济世救民。毕业实习期间,遇到了正在协和医院住院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欣然为之题赠“学成致用”。1925年6月,李振翩以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皆第一名毕业,后赴美国,从事细菌学和病毒学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科学医星”的美誉,成为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虽身在异邦,但他说,我并没有忘记中国,我决心要尽一切可能为我的祖国服务!1931年,李振翩偕夫人回国到上海,执教于中央大学医学院。盛彤笙有幸成为他的一名学生。

李振翩教授的湖南乡音非常浓重,授课时因为用英语,还感觉不出来,但课余一接触,情况就不一样了。很多同学都听不懂他的方言,无法和他交流,唯有盛彤笙出生于湖南,持一口流利的长沙话,他们自然也就走到了一起。盛彤笙经常出入李先生家中,向他请教学习中的难题,听他讲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俗话说,“日远日疏,日近日亲”,不久,李振翩教授就特别喜爱这位勤奋好学、一点就透的弟子,他对盛彤笙讲细菌的分离和病毒的研究,讲疫苗的研制和血清的制作,将盛彤笙带入一个纷繁复杂的微观世界。在“科学医星”的熏陶之下,盛彤笙选定学习微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为人、为学也受到很大影响,亲密的师生关系持续了50余年。

李振翩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和病毒学家,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回国,推动中美建交和两国之间科学技术的交流,因此获得“中美友好使者”的殊荣。1973年8月2日第二次回国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里,亲切接见了李振翩夫妇,两位老人回首往事,兴致盎然,会见长达90多分钟。毛主席问李振翩要不要钱,李说不要。毛主席又问他要别的东西不,李振翩说:“我回来不是向你要东西的,而是想劝你同美国友好。”

1975年6月和1978年6月,李振翩夫妇又两次回国参观,分别受到老相识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接见。后来,邓小平副总理将签了名的合影照片寄给了李振翩。李振翩最后一次回国时已是80岁高龄,他不辞辛苦,万里跋涉,就是想为中美友好做点事情:一是增进中美医学科学的交流;二是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与经验,把美国和他本人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传授给了中国医学界,同时又把中国医学研究的成果带回美国。

李振翩1975年回国时,还专程到上海,到他当年执教过的医学院旧址,追忆逝去的岁月。他没有忘记当年在这里教过一名充满灵气的学生,特向有关方面提出,邀请盛彤笙前往会晤。盛彤笙匆匆从大西北的兰州如约赶赴上海。四十多年未见,师生分外亲切,几乎是彻夜长谈。李振翩不仅了解和关心他的处境,还希望能与他进行科研项目方面的合作。但此时的盛彤笙只有将恩师的关怀埋藏在心底,不要说在“四人帮”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极“左”思潮支配下,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就拿他当时的处境来说,仅仅在兰州兽研所情报资料室当一个资料员,连申报科研项目的资格都被剥夺,又何谈科研合作呢?当时盛彤笙患有严重的尿崩症,西医缺乏良药,转请中医治疗,数十副中药毫无效验,以后转到南方请名医诊治,服药一百多剂也不见好转。老先生得知病情的原委后,从美国寄来一种药,症状才见缓解。以后,两人经常通信联系一直保持到李振翩去世。

1984年11月16日,李振翩病逝于癌症,享年86岁。时任美国副总统的老布什亲自打电话表示哀悼。盛彤笙获悉消息后,于当月21日,致唁函“痛悼李师振翩”的去世。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在追悼会上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不愧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全美华人的杰出代表,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