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
10390000000036

第36章 力克时艰

1948年10月,建成的兽医馆即伏羲堂投入使用。在兰州大学上课的学生也一致要求搬到小西湖新校去,经教育部同意,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办学。虽然伏羲堂已经建成,但宿舍、住宅甚至连大门其时却再也无力兴建,其他生活设施几乎一无所有。土马路、土操场,起风时院内尘土飞扬,下雨时又满地泥泞,条件自然十分简陋。

学生宿舍由两座马厩改建而成,只能容纳66人,所以招收学生的规模一直难以扩大;而单身教师住的房舍,只是稍加整修的原兰州卫生防疫处牧场的牛舍,即使带了家眷的教师,住的也是小土房。冬天虽然能生火炉,但因煤炭供应紧张,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每个炉子每天仅发一两块煤砖,教职员住宅每户8公斤煤炭,自然显得十分寒冷,一些科室为节约起见,就合署办公。用电也严格限制,以一室一灯为原则,除了教室和教授、副教授的住宅可用100瓦的灯泡,其余教职员只能安装25-50瓦的。学校吃的水,每天用驴驮或大马车到黄河边去拉,夏天河水混浊,拉回后倒在大缸里,用明矾沉淀后再用,往往一缸水有五分之一是泥沙,冬天还要破冰取水,一辆毛驴拉的运水车为全院师生的用水进进出出,整天忙个不停。

小西湖离城3公里,进出学校的是硷沟沿边上的一条土路,要绕过黄河拐角处一个叫“骚泥泉”的地方,才可通过。这里“无雨三寸土,有雨骚泥窝,”十分难走。说起骚泥泉,还有点来历,据老兰州人介绍,过去在小西湖与马家花园(现在陆军总院)之间的黄河沿岸,有许多泉眼,水流喷涌,其中有一眼为温泉,过去附近的穷人冬天就围在四周取暖。当时,周围有许多养牛养羊户,在河滩上放牧,牲畜的粪便和温泉的水混在一起,腥臊味臭,故名“骚泥泉”。

学校初建,连围墙都没有,周围人家很少,一出房门就是荒郊野外,坟包垒垒。一到夜晚,狼群嚎叫之声不时传来,社会治安自然混乱。刚搬去不久,在盛彤笙家中还发生了抢劫案。经向兰州市警察局申请派人护校,来了七八个校警荷枪实弹地日夜巡逻,师生的安全才有了保障。那时,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师生们毫无怨言,情绪乐观。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东北、华北许多地盘和大型厂矿等经济命脉在国共之间相继易手,南京政府经济崩溃,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生活费用较战前上涨数万倍。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出于内战的需要,改革币制,滥发金圆券,致使物价飞涨,而可怜的老百姓只剩下一堆废纸,导致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在兰州,更能感受到物价飞涨带来的恐慌,货币一日三贬,物价一日三涨。1947年12月,兰州物价指数已较十年前上涨了10万多倍,仅次于北平、南京。当时面值百万元的大钞,已不能抵补印刷费了。到1948年8月中旬,情况更加恶化,一次理发费居然就要240万元。800万元金圆券不能兑换一块银元。

飞涨的物价,使学校纷纷向上告急。国立兽医学院在给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报告中称:

“员工一个月薪饷所得平均每人不敷购买面粉15斤,换而言之,即每人半年薪饷所得不足以维持一人一月膳食之需,本校员工多已无力为炊,惶虑万状。请转饬中央银行兰州分行准予按照本院原预算数额15倍先行垫借,以便早日发放,籍延喘息。”

兰州各国立院校馆教职员联合会也致电国民政府教育部,“恳请钧署转饬兰州中央银行按拨款数透支,以应急需,并配拨实物”。但等到1949年4月底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文同意透支,文到之日,一月费用已贬值为一日所需。同年5月,已南迁到广州的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兰州四大学增拨5月份周转金150亿,其中兽医学院20亿元,下达的指标当月如能取出,还可在黑市上兑换400来块银元,等到6月份拿到手时,市面早已拒绝使用,等同一堆废纸,市场交易货币均为银元。生活费无着落,于是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兽医学院院长盛彤笙、西北农专校长路葆清、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易价又联合致电教育部,“恳请体念员工生活艰苦,请求改发银元,用最迅速的方法汇兰,以苏涸困”。但那时国民党正在将金银运往台湾,自然不会配发。各学校纷纷自想办法,力克时艰。为了不使手中的货币贬值太快,盛彤笙发动手下职员将法币在黑市上兑换了一些黄金和银元,以备不测,因为还有200多号人的生活问题还要解决。后来由于兰州战局发展很快,解放时,学校还存有88两黄金、89块银元、48块银元本票,交到了军管会接收组手中。盛彤笙又通过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作保,转而向甘肃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借小麦,请求兰州市政府配售面粉、猪肉、食盐,加上及早动手囤积了一些粮油食品,学校艰难地维持了师生员工的生活,没有发生“断炊之虞”。盛彤笙以后多次谈及这一段经历和建校的艰辛,总是感慨“真可以当得上‘筚路蓝缕’和‘惨淡经营’这八个大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1949年4月至兰州解放这半年里,是学院最困难的时期。物价飞涨、社会动荡、战火逼近、人心惶惶,但在盛彤笙的镇定处置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赴时艰。学校的教学照常进行,教学秩序也井然有序。8月14至16日,解放兰州的战役即将打响,招收录取新生的工作没有停顿。当时因各地战事紧张,全国报名的考生不多,仅录取19名,后补录15名,共34名,如期于9月15日开学,19日上课,这在全省高校中尚属第一家。解放前夕,不论是要求戡乱演讲,还是抗议物价飞涨上街游行,盛彤笙都没有让学生参加其中,而是紧闭校门,静心学业,不与政治合流。他认为,现在社会环境如此险恶,贸然参加,只会让学生作出无谓的牺牲,现在唯有完成学业,今后才能为社会、为民众做更多的事情。这期间,没有出现一个学生流失、一名员工出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