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科学发明家
10387900000032

第32章 艰难岁月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1801年出生于瑞典的一个港口城市。他是一位禀赋聪明而且勤奋刻苦的人,在机械、建筑、化学等多方面都颇有建树。由于偶然的机会,伊曼纽尔开始在实验室里研究炸药。

诺贝尔的母亲卡罗琳·安德里特,出身于瑞典北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她温良贤淑,具有出众的智慧和精力,同时,她讲求实际、乐观开朗、谦虚宽容,因此,她使人亲近、令人信任,不仅是位好妻子好母亲,而且也是大家的好朋友。

伊曼纽尔和卡罗琳有着公认的长达45年的美满婚姻。正是他们——智慧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给了小诺贝尔一生受益不尽的优良品质:聪明、勤奋、博爱。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柏恩哈·诺贝尔诞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但同时父亲的工厂因莫明大火被烧毁。

喜得贵子解除了父亲心中不少的烦恼,看到这个身体虚弱却有着一双聪慧大眼睛的婴儿,父亲伊曼纽尔心中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于是,他继续辛勤地研究炸药,直到有一天,出了一件改变伊曼纽尔一生的事情。

那天早晨,“轰!”一声爆炸的巨响震得房屋摇晃,门窗格格作响。原来是伊曼纽尔在后院的实验室里在做小实验。

邻居们七嘴八舌地嚷起来,一致认为伊曼纽尔不能拿大家的性命与安全开玩笑,他们要求伊曼纽尔另觅别处去进行他的疯狂实验。

事情平息之后,伊曼纽尔觉得在瑞典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可到哪里去安身和发展呢?他记得有一次,俄国商业代表团访问瑞典时,他们的团长哈尔特曼博士曾鼓励过他的研究,并打算支持他。于是,伊曼纽尔远赴俄国闯天下去了。这一年,诺贝尔才3岁多。

父亲远赴俄国后,母亲带着3个孩子艰难地生活着。

诺贝尔从小体质虚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热,要不然就痉挛性发作,而且常常胃痛。许多人都说他活不长,但母亲仍抱着坚定的信心去看护他,终于,诺贝尔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父亲走后,母亲在3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家的附近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卖牛奶和蔬菜。由于她对人热情、勤勉、乐观,周围的人都乐于帮助她,经常光顾她的小店,小店的生意一直不错,但微薄的利润也只能维持一家4口人的基本生活。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9岁的大哥罗伯特和7岁的二哥路维希,像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街头巷尾卖起了火柴。

诺贝尔比起他的两个哥哥,显得更加瘦弱苍白,而且十分文静。所以他不能像哥哥们那样,到街头去卖火柴。

除了两个哥哥,小诺贝尔几乎没有伙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读书、写作文,或是一个人到田野、丘陵、河边去,在大自然中寻求属于他的童年乐趣。

孤独的环境培养了他独自观察自然的爱好,使他从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用诺贝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在少年时代研究了自然这个最好的教科书。”

不久,两个哥哥都上学了,诺贝尔羡慕不已,家里的经济情况也随之拮据起来,母亲总是终日为生活忙个不停。懂事的诺贝尔总想为她分担点什么,但这时母亲总是教育三兄弟安心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不让他们担心钱的事情。

1841年的秋天,8岁的诺贝尔终于进了两个哥哥所在的小学——雅克市小学。

在学校里,他因为身体的原因,常常缺勤,但他聪明过人、勤奋认真,因而学业非但不落后,反而比其它同学更为优秀。他的作文经常得到表扬,他的老师还曾预言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与此同时,孩子们的父亲也在进行艰苦的奋斗。他初到俄国时身无分文,两手空空,但他凭着热情、技术能力,在1841年9月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水雷。

不久,俄国政府发给了伊曼纽尔一笔奖金,资助他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专门生产地雷、水雷和火药。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诺贝尔已经9岁了。在学期末,他为他深爱的母亲捧回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单。另外,两位哥哥的成绩也相当地不错。

正在这个时期,父亲伊曼纽尔来信了,信中说他外出5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翻石沙车间和一座制造小型快速火器的工厂。因为业务相当景气,他已经购置了一幢很大的房子,并让母亲卡罗琳速带3个孩子去圣彼得堡团聚。

于是,母亲卡罗琳带着第一次坐大帆船的13岁的罗伯特、11岁的路维希和9岁的诺贝尔,去见日夜思念的父亲,可想而知,他们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