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10385100000004

第4章 “生的亲不如养的亲”,父母应是孩子最好的伙伴

父母的亲自养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父母不间断的关怀。

很多母亲以为,无论孩子由谁带,既然他是我生的,以后自然跟我亲。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曾经就有一位妈妈,跟儿童心理学家抱怨过这么一件事。她说:“想当初我是花了多大的代价和耐心,才把小家伙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也在家辛辛苦苦地照顾了13个月。可一忙,就顾不上他了,他现在成天和保姆在一起,公园里的妈妈都说我家宝宝有两个妈妈。”“臭小子”也越来越喜欢阿姨了,和阿姨待得时间长了,晚上睡觉还迷迷糊糊地叫阿姨,我把他揽在怀里拼命地说:“妈妈在,妈妈在!”可他就是叫阿姨。唉,我咋觉得心里那么不是滋味呢?

心理专家叹了口气说道:“你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啊,整天说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不是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带,就是扔给保姆带,孩子自然不跟你们亲。”“特别是小一些的孩子,正处在认知阶段,谁陪他的时间长,他可不就跟谁亲?你觉得不是滋味,是因为你“吃醋”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不找理由地多陪孩子。”

回去后,那位妈妈好好地进行了一番思考,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开始亲自哄孩子入睡,不断地亲亲他,哄哄他,还经常给他讲一些童话和小故事。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在梦里再也没有叫“阿姨”,而变成了叫“妈妈”。

俗话说:“生的亲,不如养的亲。”对于父母这个概念,除了血缘关系之外,真正日久的相伴和养育才是更重要的部分。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思维还没有定性,容易被影响,也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了思维,一旦父母冷落了孩子,他就有可能投入到经常陪伴自己的那个人的“怀抱”里。

抛开上面的话不说,父母把孩子交给别人带,也是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因为往往每个人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样,别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和其父母不一致的话,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和障碍,让孩子无所适从。当孩子已经习惯了别人的方式,也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报纸上就曾经刊登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位母亲,她的孩子跟她这个妈妈一点也不亲。有时岂止是不亲,简直跟仇人似的,让她这个做妈的十分痛苦。

孩子跟母亲不亲,一般都有原因。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做妈妈的几乎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所以,如果孩子跟母亲不亲的话,那首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这个孩子不是由妈妈亲手带大的。

果然,那位母亲说,孩子主要是由姥姥和姨妈带大的。在姥姥家孩子特别受宠,半夜想吃东西,姥姥和姨妈都会满足她。上小学后,回到自己身边,丈夫又都处处由着孩子。所以,她对孩子什么都不能管。只要她想管,准跟孩子闹矛盾。

这件事情看似不可理解,其实究其原因并不复杂,孩子已经习惯了姥姥和大姨的宠爱,感情也都在她们身上。回到母亲身边后,一方面由于对母亲情感上的陌生,而产生的疏离感,不习惯接受母亲的亲抚,心理上与母亲已经有了距离,再加上母亲的管教比较严厉,她由一个备受恩宠的环境,一下子跌入到一个严格的氛围,心理上更加不能接受,自然也就产生了反抗情绪。

电视剧《蜗居》里面的女主角海萍,因为各方面的生活原因,把出生不久的女儿冉冉交给了老家的外公外婆带。孩子2岁的时候,风尘仆仆的海萍一回到老家,就忍不住直奔女儿。在街边的电动马车上,海萍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女儿冉冉,可冉冉对她却流露出陌生的眼神,因为孩子的隔膜她无法享受到做为人母的感觉。

冉冉犯了小错就躲在姥姥身后撒娇,海萍说要惩罚她,让她自己挑选惩罚的方法。冉冉说:“妈妈抱!”原来对于2岁的女儿来说,最大的惩罚就是“让妈妈抱!”。这样一个“沉重“的笑话,深深地印证了“生的亲不如养的亲”的道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海萍狠下心——借钱也要买房子,一定要把女儿接到身边亲自抚养。

作家池莉就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只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爱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它要求你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与孩子的感情。我们知道著名主持人杨澜,她是个忙碌的妈妈,但也是个尽职的妈妈。在家的时候,她会尽量陪在孩子身边,与他们一同玩拼图、打闹、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感受,认真地倾听孩子诉说;即使在外出差,也常常打电话回去,同孩子交流心声。虽然工作很忙,但杨澜只要有空,就和孩子们去动物园玩,和孩子一起看电影,还会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30多岁正处于事业发展关键期的父母来说,尽可能待在孩子身边陪伴他的成长,多多少少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为工作、为生计已经忙得团团转了,哪顾得上孩子?于是,隔代抚养、保姆、托管,各种代养方式应运而生。据调查,目前我国平均约3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孩子年龄愈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愈高。

有些父母会认为,孩子逐渐长大了,可以不需要家长的陪伴。自己可以放心的去投身自己的工作,达成自己的事业。然后就能够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孩子就会有幸福优越的生活。但事实是这样吗?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于4~10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想要的是:“让父母注意自己,让父母跟自己一块玩耍,让父母关心自己。”

意识到了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接着就面对如何陪伴孩子的问题了。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做一个全职的妈妈(爸爸)。这就使得我们与孩子相处中要懂得一些科学的办法。

佳妮总说爸爸疼她,妈妈不疼她。妈妈得知后伤心地说:“我哪里对她不好了?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多贵的东西我都舍得给她买,怎么能说我对她不好呢?”妈妈当着佳妮又说:“我整天陪着你,而爸爸只有在周末回来陪你一会儿,怎么能说爸爸比妈妈更爱你。”而佳妮却说:“爸爸和我在一起玩玩具、搭积木,还给我讲故事,我和爸爸在一起很快乐,而妈妈整天看书,不理我,让我自己玩。”

原来佳妮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妈妈忙于看书顾不上陪她,陪伴她的只有一大堆洋娃娃和电动玩具。她虽然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待遇,但依然孤独,只有爸爸回来时才能得到快乐。

由此可见,父母和孩子接触,关键的不是接触次数的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接触的质量。即使父母只和孩子在一起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只要专心致志地陪伴孩子和他认真的玩游戏,便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真挚情感和爱。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希望父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陪三岁的孩子在草地上打滚做游戏,带着孩子去逛街、逛书店,去游乐园尽情玩耍。尽量陪伴着孩子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听六岁的孩子讲着结结巴巴的故事并和他一起打游戏机,听青春期的孩子给你没完没了地讲他的“偶像”,这些都可以大大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常有大人陪伴着参与活动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擅长人际关系的交往,同时性格也格外开朗活泼。父母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使孩子感到有人在默默支持他,给予他力量,使他感到不孤单,不紧张害怕。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为孩子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就必须做出相应牺牲。钱,可以少赚一点,不要总是认为只要给孩子赚钱,给他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就万事大吉了,这可不算是合格的父母。

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抱抱自己的孩子,陪孩子玩一玩,逗孩子笑一笑,这也不难办到。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为了自己活得轻松一些,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抱抱自己的宝贝吧。想象着你们的拥抱带给孩子的是一辈子的幸福记忆,一辈子的温馨亲情!这份幸福是一起成长的快乐!

冬季带孩子晒太阳有讲究。

冬季,臭氧层出现季节性薄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易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同的损伤。因此,在冬季晒太阳要注意科学选择时段。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晒太阳:

第一阶段为上午6~9时,这一时间段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相对薄弱。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力。

第二、三阶段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