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10384600000045

第45章 充分尊重孩子的存在

以“蒙台梭利”命名的教学法与最近开发的现代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它的宗旨是寻找儿童身上未曾被发现的精神特制,强调要挖掘孩子的潜能。

本着这一认识和进一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维护儿童权利的目标,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拯救儿童。为了儿童我们大声呼吁:保护儿童的权益。

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一直是强权压制弱势,儿童在生活中不被了解和尊重,就连小小的心理需求也常被父母否决。事实证明孩子们的处境实在不容乐观。

蒙台梭利学校是孩子们的乐土。在这里,没有人会强制孩子们,他们可以自由地舒展自己地心灵,大声说出自己的心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模式都与当今流行的教育理论不同,他们的表现促使我们反省从前教育中的错误之处,并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敏感儿童身上。

儿童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独特而不为人知的心智,即使是心理学家也从未研究过这些孩子各种行为中的含义。

比如,我们一般认为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之类的东西,但是有些孩子却对它们没兴趣,也不喜欢童话故事。相反,他们一直想摆脱大人的控制,自己动手做每件事。他们不希望大人干涉自己所做的事,除非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情况下才让人帮助。这些孩子工作时非常安静和认真,那种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叹不已!

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的这种神情和能力在过去一直受到压制,成人们总是高高在上地否定和干涉孩子的行为。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比儿童高明的多,所以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意愿套在儿童身上,试图控制儿童的行为,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创意和希望,屈从于成人的心意。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总则来解释儿童的行为意图,觉得自己对儿童采取的方法态度全都是正确的。这种思想导致学校的教育出现偏差,甚至误导了整个教育体制。这让我们不得不就此进行新的反思。

长期以来,儿童和家长站在相互对立的位置上,现在这种对立关系面临着社会的考验。这种对立要想改变,就必须革新现行的教育方法。而且不光是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成人,包括准父母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件事。

在世界上文化习俗迥异的国家中,蒙台梭利教学法受到极大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现在,蒙台梭利学校遍布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对蒙台梭利教学法十分重视,从这一点可以表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全球问题。

成人对孩子的压制从他们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了,但许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危险。正在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其原因就是社会为孩子量身定制了太多的规矩。还有,对孩子的行为,大人采取了很多过于强制性的约束。

在大人控制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的很多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里的需求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决定着他们今后智能和道德发展的程度。

孩子生活在家长施加的强大压力下,不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还得无奈地适应这个令自己厌恶的环境。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大人们天真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立足于社会。

几乎所有的教育行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命令的方式,甚至是粗暴的方法,迫使孩子适应大人的生活准则。强迫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大人的指令,就是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这就相当于抹杀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必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这样的伤害就连成人也难以忍受。

每个家庭都是家长权威的心理发源地,即使是那些备受宠爱的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权威的压制。

学校里存在的强权教育方式和家庭中比较类似,有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这种有组织的强权行为,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提早适应成人社会,同时也让孩子尽早地配合大人的生活节奏。

实际上,学校里各种严格的课业标准和强制性的规定,并不太符合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学校给予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紧张和焦虑。

学校和家长们这种大致雷同的权威式教育方法,必定会给缺乏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们只能发出了胆怯不安的求救声,不过从未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孩子们一直期盼着有人能够倾听他们的意见,然而他们却只能一次次地失望,导致弱小的心灵遭受了极大的伤害。长此以往,他就会变得不再听话,甚至变得不再尊重自己,放任自己做出各种不合情理的事情。

假如我们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就必须运用合理和人道的做法,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自由发展,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必须抛弃压制孩子性情的思想。

这个环境还应该保护孩子们避免受到成人世界的干扰,它应该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它应该是沙漠中的绿洲,它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寄托,时刻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孩子被大人压制的现象,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历史上受到强权压制的人,包括奴隶、仆人和工人,全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若想翻身,唯一办法就是凭借社会的变革,而社会的变革一般发生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斗争之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废除黑奴制度;法国大革命的目的则是为了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制度……

和孩子们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就不只是单纯的阶级、种族或国家的问题了。一个只会屈从于大人的孩子,想在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是不可能的。由于大人们的做法没有考虑孩子权益,致使一个社会的整体性遭到了破坏。被当成夫人附庸的孩子手无缚鸡之力、也就无法争取到自己应得的权益。所有为儿童谋福利的人已达成共识:孩子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同情。

人们习惯于比较那些不幸的孩子和幸福的孩子,那些贫寒的孩子和有钱人家的孩子,被遗弃的孩子和被宠爱的孩子。而经过比较后,结果表明,人的个性差异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而且,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成年后的生活,这里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

孩子是什么?只是成人制造出来的物品吗?还是成人的一件私有财产呢?任何一个奴隶主对奴隶的拥有,远远比不了父母拥有孩子这样完全,也不存在哪个仆人像孩子那样必须永远听从指令。世上没有任何成人的权益比得上儿童的权益那样不被重视;更没有任何一个员工像孩子那样必须盲目地听从教诲,员工还有下班后,还是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

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处在孩子的位置,孩子是如此得可怜,始终被限制在大人严格的规定内,哪些时间必须做功课,哪些时间才能玩,都得依照大人的规定。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来不曾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在一个家庭里,妈妈忙碌于洗衣做饭,爸爸负责外出赚钱,对孩子的照顾仅仅是捎带一下的事。大家一直认为,如此的安排就是为孩子所能提供的最好照顾了。

无论是历史上的道德思想和哲学理论,还是现在的,几乎都以大人为主导,而与孩子有关的社会问题却被忽略了。任何都不曾想过孩子与成人完全不同,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不曾思考过孩子们也具有千差万别的性情。更不会有人去想,那些日后拥有非凡成就的孩子,他们的个别需要是哪些?大人们把孩子当成一个不会思考的弱小者,他们认为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来做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个都不曾真正了解孩子忍受了多少磨难。迄今为止,有关孩子工作和生活的记载仍是一页空白,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一页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