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10384600000038

第38章 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交流

必须有一个心理准备,才能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其他学校的教师必须时刻留意自己的学生,以便及时给予照顾和教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则不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找学生,因为学生们经常会跑到其他班级去,这是蒙台梭利学校最大的特点。

初来蒙台梭利学校工作的老师要牢记的第一点:儿童自我成长的途径是进行工作;还要将那些错误的,诸如认为孩子的发展水平有高有低的观念通通抛弃掉;教师不该去关心某些孩子有什么缺陷,而是儿童怎样更好地正常发展;只要儿童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自然会展现出天性中美好的一面,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不管他们现在处于什么情况,总有一天会投入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去的。

为了适应儿童各阶段的发展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处理:

第一个阶段,教师要掌握好环境状况,不能在孩子们吵吵嚷嚷中乱成一团,这样才能使儿童的发展走上正轨。我们看到,家庭中妻子们会把家庭弄得干净漂亮以吸引在外工作的丈夫,她们想要吸引丈夫却不直接把精力倾注在他身上,而是花很多时间把家庭美化成温馨漂亮、舒适又有乐趣的环境,也许她们太过讲究,但是美好的环境确实让人留恋。

同样的,想让孩子们喜欢学校这个环境,起码教室要保持要干净、整洁,东西摆放既要美观,又要方便孩子们取用;教师的形象也很重要,衣着必须整洁,神态要平和而有威严,虽然每位教师的性情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都必须使孩子们乐于接受,进而产生尊重。

言行举止方面更要注意,尽量像绅士一样,充满使人倾慕的风度。因为孩子们很注重这个,比如生活中他们总是把母亲当作自己的审美标准,见到美丽的女人往往会说:“好漂亮,就像我的妈妈!”即使他的妈妈并不漂亮,也丝毫不影响孩子的爱戴,并且觉得漂亮的人都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学习环境里,教师的重要性和妈妈在孩子生活中的位置是一样的,所以教师维持一个可亲可敬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说过,教师是辅助儿童正常发展的,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维持环境。学校创造了环境,而教师则要维护这个环境,使它一直适合孩子们成长。因为,环境可以间接影响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所以在第一阶段,关注环境就是教师的首要之务。

到了第二个阶段,有了适宜的环境,接下来,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些心理发育还不全面的孩子专心投入工作呢?答案是诱导,通过行为吸引孩子们,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去做事。这种情况下,环境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果家具肮脏,玩具残破不堪,教师也不礼貌,懒懒散散不守规矩,形象很糟糕的话,他一定无法吸引儿童向目标发展。我们要像温暖明亮的光,照亮孩子幼小懵懂的心,在他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还不会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就要正确地引导他们。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育还未开始,所以不必担心孩子的发育会被干扰。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基督徒出于善意想把那些被父母抛弃,满街乱跑的孩子集中起来,但是野孩子们并不听人指挥,为了吸引他们,基督徒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最终成功地把这些孩子都吸引到身边。

这个基督徒的做法值得教师们借鉴,有时候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或者唱唱歌等方法,确实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安静下来,尽管这些游戏可能没什么教育意义,但是活泼的教师一定比严肃死板地教师更能招孩子喜欢。只要努力,每位教师都能充满活力地和孩子们一起做事,可以用兴奋的口气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搬走吧。”或者对孩子们说:“水桶有些脏了,我们去把它涮干净好不好?”或者“我们到草地上摘一些花好不好?”在这样一起玩游戏,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很乐意地和我们一起做事。

教师们在此阶段,就是要做好这些工作。虽然我们强调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该打扰他们,以免妨碍他们正常发展,但是如果某个孩子一直静不下来,难免会影响到其他孩子做事,这时教师们应该有技巧地采取行动。比如可以用惊叹性的语言吸引他,“约翰?到我这儿来,我有东西给你玩。”这样表示特别关注他,如果他不感兴趣,还可以说:“我们到花园去,好不好?”这样,为使其他孩子能专心做事,可以把他引到一旁,让教师或助手单独管理他。

到第三个阶段,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开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至于那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只有在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具备学习能力的时候才对他们的成长有益,所以在那之前,不适合给孩子们提供这些东西。

当然,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可能会较早地具备相应能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孩子对某件东西产生兴趣的时候,正是他们的内在开始发展的证明,所以切忌去干涉他们,这种自我能力的开启是懵懂脆弱的,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经不起任何细微的打击。我们只有让它自由的发展,才能促使孩子去接触更多新事物,学习更多的经验。

因此,这个阶段不管教师们如何的出于善意,也要控制自己,不要去打扰孩子们的工作。儿童的心理很脆弱,外界的微小影响也会打击到他们的情绪。

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突然听到有人说:“做的真不错!”回头一看,教师正在关注自己的工作,他感到好像被侵犯,于是兴趣没了,干脆走开。儿童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不仅要动手去做,而且要反复揣摩尝试,这才是让他感到乐趣无穷的事。一般这种情况会持续2周左右,但是教师们要谨慎,如果看到孩子不断重复一件事而以为他们需要帮忙,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也会打扰孩子的兴致,使他提前放弃所做的事。就像我们常看到的情况,教师见一个孩子搬动一件东西很费力,于是过去帮他,结果孩子丢下东西跑开了。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人在旁边一直看着,成年人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做事,何况承受能力小得多的儿童,更容易感受到这种干扰。

优秀的教师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当儿童集中精力做某件事的时候,教师要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样子,绝不干扰他们。但是他们会用孩子们察觉不到的方式观察孩子们的举动,隐蔽地尽自己的职责。等到儿童能够有目的地选择东西,教师大概会发现一个新情况:许多孩子在争夺一件东西,但是这时候不必介入,只要不发生特殊的事,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自行处理。教师要做的,是及时提供新的东西给他们。

当然,要完美地拿捏其中的分寸并不容易,不但需要实践过程,还应该从心理上重视它。从心理层次上看,作为帮助的施予者容易对被帮助的一方产生傲慢心理,但是作为教育者,必须避免这种心理。教师的作为必须是有利于儿童的,不能凭主观意识随意行动。即使是对儿童实施帮助也要尽可能隐藏这个意图,这样就算被孩子察觉,他们也不会当作是有意的帮助,从这种不求回报的给予中,教师会得到更多快乐。

教师与儿童之间进行的是精神交流,其中的关系就好比主人与仆从,教师是精心侍奉的仆人,而主人就是儿童的心理。不是吗,教师做好擦净桌椅,整理用具的工作之后,就要退居一旁,如果儿童不需要就不去打扰他们,一旦有所吩咐,立刻上前给予满足。假如他们需要喝彩,即使没有杰出的表现,也要毫不吝啬地献上掌声。假如他们投入工作,就不去打扰,只有他们想得到认可的时候,才给他们适宜的赞美。

总之,一切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这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可算是一项崭新的尝试,教师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孩子的身体。只要他们能不受阻碍,身体得以独立成长,那些缝补洗刷的事很快就能自己做。同样,只要他们能不受干扰地自由选择,投入工作,那么思想和意志的独立也将不远。教师的职责就是促进他们更好地获得独立思考和判断地能力,独立的过程也就是人格完善地的过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为服务于儿童的心灵发展,才能完善自己的技艺。

只要采用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式,那么儿童心中的美好品质就会被发掘出来。孩子心灵的花火多么珍贵,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荒原上的流水一样难得。如果通过教师的努力,能将孩子们天赋而潜藏的真、善、美挖掘出来,那么,他应该感到自豪、快乐,因为这些孩子必将成为优秀的人,具备优秀的品质,他们将充满热情,能力卓越,他们能勇敢地攀越人生的险峰,他们会真心地助人,他们将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呵护美好的心灵。

但是,路需要一步一步走,成长需要循序渐进。最初,教师可能只是这么说:“这孩子发展的很好,比我期望的还要好。”

在教师的角度,某个孩子的名字、他父母是什么职业都可以不了解,但却必须了解这个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知道他的发展有什么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在。当孩子们显露出美好的天性时,教师们将会了解爱的真谛,孩子纯真美好的天性具有触动人心力量。

爱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日常对孩子的照顾,亲子之间有一种心灵的联系,孩子可以激发父母心中的爱,我们关心孩子,爱护他们,将心中的爱意回馈给孩子。

而我要说的爱,属于另一个层次,它不是任何个人感情或者物质意义上的爱。我们曾经说过,教师是为儿童的精神服务的,这种服务必须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这种关系中,爱的层次决定于儿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得以升华,完全融入了儿童的世界。是儿童的爱让他们成长。

在精神升华之前,教师们总觉得自己从事着高尚的职业,可是实情却不是这样,教师们同样满足于物质和虚荣。他们不仅像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希望工资高,待遇好,工作时间短,并且希望自己在学生眼里具有崇高的形象,要是能晋升为校长或者监督员就更好了。但是,对于一心攀登更高境界的人来说,这些不是幸福。真正高尚的人是怎样做的?他们很多不惜放弃高薪舒适的工作,投身于幼儿教育工作,人们把他们称作“婴儿教师”。

我认识两位是巴黎的医学博士,他们就是这样高尚的人。为了幼儿教育,他们放弃了原有的职位,致力于儿童发育现象的研究。他们认为自己在这项工作中获得的成就,具有更高的价值。

对这些婴儿教师来说,孩子们不需要教师就能自己认真工作,走向精神独立,这就是他们成功的标志!

在观念发生转变之前,教师们抱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曾经认为是自己让儿童得到成长的,自己教会他们知识,提高他们的水平,应当得到这样的评价。但是,随着对儿童精神发展的认识,观念的变化是必然的,现在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是这样形容:“我的贡献在于,帮助儿童完成了他们要做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确实令人满意。6岁的孩子就能具有充满活力的人格,教师们意识到,自己确实为人类做了一件伟大的工作。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教师从完全不了解到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兴趣,进而关心他们未来的发展,关心他们能否完成学业。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教育者,看到自己的学生顺利地度过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并且获得了必备的能力,他就能够坦然地说:“这些孩子已经完成了成长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伴随在他们左右,为他们的精神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教师们在工作中,真正了解到了这个职业的价值所在,他们抛开以往那种权威,甘心做儿童的心理发育道路上的阶梯。因此有些人以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建立在教师的自我牺牲上。

他们中有人会说:“教师们真是谦虚,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点都不把自己当作权威。”还有一些人说:“教师压制自己的本能去教育孩子,这样能教育好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们并不是在牺牲自己的尊严,压制自己的本能,他们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了生命更高的价值,这种价值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显现出来,教师们从中得到了以往没有的满足感。

我们倡导的这种教育方式让所有旧有的原则有了新的含义。比如“公正”这个原则,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无论什么环境,小到学校、班级,大到国家、社会,无论什么对象,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裕,社会地位高贵还是低贱,“公正”都代表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例外。

公正与法律、监狱、诉讼紧密相关,在民主国家,法院被人们称为“正义之所”,一个诚实的公民就意味着与任何法律机关毫无瓜葛。如果公正的意义仅此而已,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无法因材施教,因为他必须对所有儿童一视同仁,以维持人人平等的公正。显然,这种公正是低水平的,它要求一种不现实的平等,比如所有人都长得一样高,所有孩子的发展情况都一样!

而我们的教育,尊崇高水平的公正。这个层次的公正属于精神领域,它能保证各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都能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让他们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这种公正意味着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符合他们精神发展情况的帮助,让他们获得精神境界提升的能力。而这也是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这种公正足称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瑰宝,远超任何物质财富的价值,我们绝不能丢弃它。现代社会,不再是物质财富决定一切,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可以创造任何生活资源。人类真正的创造力源于精神,源于大脑,而不是来自肉体和四肢。只要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得到全面发展,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成人社会的纪律,离不开监狱、警察、士兵和枪炮的约束。而儿童只要不受外界干扰,就能自发地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群体。他们的发展过程,彰显了自由和纪律相辅相成的规律,自由通过自然发展就能够形成纪律性。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一面是人头或者图画,装饰得非常精美,另一面是数字和说明文字,我们可以把数字的一面比做自由,图案的一面比做纪律。所以,在传统的学校里如果一个班级看起来纪律松弛,教师会觉得自责羞愧,认为是自己失职导致的,于是就会找原因,把它当成错误来努力纠正。如果换做是新式教育,教师就不会这么想了。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服务了儿童,在帮助儿童实现精神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人类的生活服从大自然的规律,向着更高的境界发展,儿童就是为生活添砖加瓦的人。

自然规律决定了秩序的存在,人类也在秩序中生活,当我们察觉它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活早已在秩序之中了。显然,自然赋予儿童的诸多使命中,也包括了激发我们继续进取。伴随着儿童的成长一路前进,必将走入更高的精神境界,那时,人类的物质需要就会自然解决。

到了结束的时候,让我重复一句话吧,把它作为总结,帮助大家记住我们的讨论:“上帝,帮助我们认识儿童的秘密吧!只有依照您的旨意和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了解儿童,帮助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