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育不孕良方
10382200000008

第8章 肾阳虚证

症见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停闭不行,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眼眶黯,面部黯斑,或环唇黯,苔白,脉沉细迟弱。治当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二益双补膏

“组成”甘松(去土,净)、藁本(去土梗净)、吴茱萸、山柰子(面裹烧)、零陵香、白芷、母丁香、官桂、赤石脂、藿香叶、檀香、麝香、明白矾(炼去雪)、韶脑、细辛、紫梢花、干姜(去皮,灰炮)、海螵蛸各6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每日2次。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男子下焦虚寒,阳气衰惫;妇人子宫久冷,年远无孕,赤白带下。

“来源”《医学类聚》。

七子丸

“组成”五味子(净)30克,菟丝子(酒浸)30克,韭子(炒)30克,覆盆子(去蒂,酒洗)30克,蛇床子15克,黑附子(炮,去皮脐)30克,白茯苓(去皮)15克,原蚕蛾(酒煮)30克,肉苁蓉(酒焙干,先洗)30克,鹿茸(酒炙,去皮毛)30克,益智仁(去皮)30克,沉香(不见火)15克,黄芪(蜜炙)15克,远志(汤洗,去心)15克,阳起石(煅,细研如粉)30克,熟地黄(汤洗,酒拌蒸)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18克,空腹,温酒或盐汤吞下。

“功效”补肾种子。

“主治”妇人闻凌霄花气不孕。

“加减”弱甚者,加天雄(炮,去皮)15克;脚腰、痛者,加杜仲(去皮,姜汁炒去丝)30克,石斛(去根)30克。

“来源”《普济方》。

二益丹

“组成”木香、丁香、沉香、麝香、砂仁、肉豆蔻、草果、吴茱萸、肉桂、潮脑、当归、天南星、附子、川椒、血竭、川乌、草乌、硫黄、甘松、山柰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棉花子大。每次1丸,送至阴内,1个月见效。

“功效”暖子宫,种玉。

“主治”妇人带下,不孕。

“来源”《古今医鉴》。

人参蛤蚧丸

“组成”人参30克,胡桃(取紫衣者)、补骨脂、菟丝子、芡实各60克,龙骨、牡蛎、益智仁、川椒各30克,何首乌、山茱萸、山药各90克,鹿鞭(横切)1条,雀脑(煮)50个,蛤蚧1对。

“用法”将蛤蚧刷去浮鳞,除头、足,浸1日,洗净,炙用。先将胡桃、雀脑捣,再入余药末,溶鹿胶为丸。每服12克,白汤送下。

“功效”补气血,温下元。

“主治”妇人气血不足,胞宫虚冷,精滑不能受孕;并男子衰滑易遗。

“来源”《医级》。

广胤丹

“组成”黄芪(锉细)45克,人参(上党者,去苗)30克,川续断(锉)、泽兰叶(去皮)、熟地黄(焙干)、牡丹皮(拣净)、延胡索、白芍药、川芎、白薇各30克,嫩鹿茸(燎去毛,酥酒涂炙干,别杵)30克,白茯苓(去黑皮)30克,当归(去苗,洗净,切,炒干)30克,肉苁蓉(酒浸软,去皱皮,切,焙干)30克,防风(去苗及叉尾者)30克,藁本(去苗土)30克,华细辛(去苗叶土,吹搓,罗过)30克,陈皮(汤浸,去白,焙干)30克,蓬莪术、京三棱(二味各和白面裹,慢灰火中煨熟,去面,就热杵碎)各30克,干姜(炮裂)30克,木香15克,肉桂(去粗皮)15克,山茱萸15克,甘草(锉,炒)60克,黑附子(炮裂,去皮脐)9克,覆盆子(去萼枝,扶净)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空腹、食前细嚼,温酒送下,1日3次。有孕住服。

“功效”补气养血,温肾种子。

“主治”久无子息。

“来源”《御药院方》。

广嗣良方

“组成”山茱萸(酒浸,去核)150克,香附子(去毛,四制)150克,川芎(酒洗)90克,熟地黄(酒洗,捣极烂)90克,白芍药(去皮,酒炒黄)120克,益母草90克,条芩(酒炒)60克,蛇床子(水洗净,微炒)60克,覆盆子(微炒)60克,延胡索(微炒)60克,陈皮(水洗,去白)60克,苍术(米泔水浸1宿)90克,砂仁(去壳)45克,丹参(水洗)60克,当归(酒洗,去芦,全用)90克,白丝毛乌骨雄鸡(去内脏,用酒洗净,不令见水,置土坛内,入酒1000克,封固,重汤煮烂取出,刮下净肉,捣如泥,仍将鸡骨酥油和原汁和酒炙酥为末,入药末拌匀)1只。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同鸡肉、地黄入醋煮,米糊拌匀,木臼内捣极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0克,渐加至18~20克,空腹清米饮送下。

“功效”补肾种子。

“主治”女子不孕。

“加减”如月信先期而至者,加黄芩、地骨皮、黄连各45克,清米饮送下;如月信后期而至者,加黄芪30克,人参、白术各45克,温酒淡盐汤任下;如下白带者,加苍术、白术、柴胡、升麻、白芷各45克,淡姜汤送下。

“来源”《墨宝斋集验方》。

女服紫石英丸

“组成”紫石英(沙锅盛之,以石掩口,火煅红)、禹余粮(火煅,醋淬)、熟地黄(汤洗,清酒蒸,焙)、辛夷仁、厚朴(去皮,不见火)、卷柏(醋炙)、石斛(去皮,锉,酒炒)、川续断(酒浸)、柏子仁(炒,别研)、川乌(炮,去皮脐,锉)、川芎、海螵蛸(醋炙)、牡丹皮(去心)、川当归(去芦,酒洗)、粉甘草(炙)各30克,桑寄生、华阴细辛(去土叶,洗)、山药、吴茱萸(炒)、干姜(炮)各15克,人参22.5克,天门冬(去心)45克,厚朴(去皮,姜汁涂炙)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克至12克,空腹米饮送下。以腹中热为度,尽剂当有娠。

“功效”补肾种子。

“主治”无子。

“宜忌”不禁房事,外出不可服。

“来源”《普济方》。

子宫内灸丸

“异名”内灸丸(《太平圣惠方》)。

“组成”麝香(研)0.6克,皂荚(涂酥炙,削去黑皮子)3克,蜀椒(汗)1.8克。

“用法”上药研末治下筛,炼蜜为丸,如酸枣仁大。以绵裹纳产宫中,留少棉线出。觉憎寒不净下多,即抽棉线出却丸药,1日1度换之。无问昼夜皆纳。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无子。

“来源”《外台秘要》。

比天保贞膏

“组成”蛇床子300克,川楝子300克,熟地黄300克,生地黄300克,生杏仁300克,官桂300克,川续断300克,川附片300克,牛膝300克,菟丝子300克,木鳖子300克,谷精草300克,紫梢花300克,天门冬300克,麦门冬300克,豆蔻300克,肉苁蓉300克,甘草1920克,虎骨540克。

“用法”上药酌予碎断,用香油1920克炸枯,过滤去渣。加章丹10080克,松香10080克,鹿胶540克,熬成膏,再对入:麝香60克,冰片2000克,硫黄面300克,赤石脂300克,龙骨面300克,阳起石面300克,蟾酥面300克,母丁香300克,乳香面300克,没药面300克,木香面30克,沉香面300克,雄黄面300克,摊成外用膏药,每张重15克。

“功效”滋阴补气,暖肾散寒。

“主治”男子气虚肾寒,阳事不兴,久无子嗣。妇女气虚血亏,行经腹痛,久不孕育。

“宜忌”孕妇忌服。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五味子丸

“组成”五味子30克,牡荆子30克,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杵为末)30克,车前子30克,菥蓂子30克,薯蓣30克,石斛(去根,锉)30克,熟干地黄30克,杜仲(去皱皮,炙微黄,锉)30克,鹿茸(去毛,涂酥,炙令黄)30克,远志(去心)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0.9克,蛇床子0.9克,川芎0.9克,山茱萸0.9克,天雄(炮裂,去皮脐)0.9克,人参(去芦头)0.9克,白茯苓0.3克,黄芪(锉)0.9克,牛膝(去苗)0.9克,桂心15克,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30克,巴戟天(去心)30克,钟乳石粉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功效”温肾种子。

“主治”妇人无子,五劳七伤,虚羸百病。

“来源”《太平圣惠方》。

五福延龄丹

“组成”沉香9克,木香9克,五味子(微炒)60克,菟丝子(酒浸)90克,肉苁蓉120克,天门冬60克,巴戟天(去心)60克,杜仲(炒)90克,山药60克,鹿茸(酥炙)、车前子(炒)、石菖蒲、泽泻、生地黄(洗,焙)、熟地黄(洗,焙)、枸杞子、人参、山茱萸(去黑仁)、远志、赤石脂、白茯苓、覆盆子、杏仁(去皮,炒,另研)、柏子仁(微炒)、当归(酒浸,焙干)、牛膝(酒浸)、川楝子各30克,川椒(去目)22.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12克,空腹温酒送下,每日1次。

“功效”延年益寿。

“主治”男女五劳七伤,颜枯骨瘦,日渐羸弱,妇人久不成胎,男子未老阳事不举,精神怯弱,未及七旬,发鬓俱白,行步艰难,左瘫右痪。

“来源”《医方类聚》。

太素神丹

“组成”牡蛎(雪白,左顾极大者)500克,硫黄30克,腻粉15克。

“用法”上药先用炭1500克,烧牡蛎令通红,放冷,碾成粉,研细,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12克,温米饮送下,食前服。

“功效”温肾种子。

“主治”久患痼冷,脏腑虚滑,痢下脓血;妇人血海虚冷,赤白带下,经候不时,久无子息;男子下部积冷,腰膝无力,寒疝,膀胱一切冷病。

“来源”《魏氏家藏方》。

内药续生丸

“组成”母丁香、香附子、肉豆蔻、枯矾、海螵蛸各等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糊为软丸。绵裹纳阴中。

“功效”温肾种子。

“主治”宫冷不孕。

“来源”《济阴纲目》。

长生丹

“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药120克,白茯神120克,何首乌250克,女贞子180克,甜石斛250克,枸杞子180克,鹿角霜250克,山茱萸180克,菟丝子250克,肉苁蓉60克,鹿角胶250克,川牛膝250克,宣木瓜、虎胫骨各120克,人参500克,牡丹皮240克,杜仲30克,胡麻500克,桑葚50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拌为丸。每服9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1次。

“功效”温肾种子。

“主治”男子劳损羸瘦,阳事不举,精神短少,须发早白,步履艰难;妇人下元虚冷,久不孕育。

“来源”年氏《集验良方》。

乌鸡煎(1)

“组成”鹿茸(酒炙)、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干)各60克,牛膝(酒浸1宿)、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炙)、山茱萸、川芎、覆盆子、肉桂(去粗皮)各30克,续断(去芦头)、当归(洗,焙)、熟干地黄(洗,焙)、五味子各60克,白芍、黄芪(蜜炙)、五加皮各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乌鸡肉500克,酒煮熟烂研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少许酒糊和匀。每服30丸,空腹、食前温酒或米饮送下。

“功效”温肾调经。

“主治”产后将理乖宜,劳伤气血,脏腑不和,肢体消瘦,久无子息,月水不调。

“来源”《杨氏家藏方》。

乌鸡煎(2)

“异名”乌鸡煎丸(《妇人良方大全》)、小乌鸡煎丸(《得效》)、小乌鸡丸(《医学入门》)。

“组成”吴茱萸(醋煮)、高良姜、白姜(炮)、当归、赤芍、延胡索(炒)、补骨脂(炒)、川椒(炒)、生干地黄、刘寄奴、蓬莪术、陈皮、青皮、川芎各30克,荷叶炭120克,白熟艾(用糯米饮调饼)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7.5~10克)。

“功效”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通,赤白带下,血崩;子宫久冷,胎动不安,漏阻下血,胎死不动,胞衣不下;产前产后下痢赤白,头风,身体疼痛,心腹痛,肠风,四肢水肿,咳嗽喘痛,血风眼,耳聋,生疮。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乌骨鸡丸

“组成”人参90克,生地黄150克,熟地黄150克,当归(酒洗)180克,官桂90克,茯苓90克,黄芪180克,川芎90克,白术(麸炒)30克,续断(酒洗)60克,香附60克,芍药60克,石斛(酒浸)90克,乌药(炒)60克,杜仲(姜汁炒)60克,地骨皮9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乌骨白鸡或黄鸡1只,男用雌,女用雄,火煮烂,取骨捣烂,为细末,将煮鸡、药汁和面糊,加酒酣打匀,同药末为丸。每服18克,用温酒送下;或米汤、或艾汤亦可。

“功效”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生子充实。

“主治”血海虚寒,乃无子嗣,数经堕胎,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丹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小便白浊并带,及腰胯疼痛。

“来源”《宋氏女科》。

壬子丸(1)

“组成”吴茱萸(炒)、白茯苓、白蔹(炒)、当归(酒洗)、白及(去皮)、牛膝(酒洗)各30克,桂心、秦艽、没药、乳香各12克,细辛(去叶)、石菖蒲、附子(盐水浸,炒)、厚朴(姜制)各12克,人参120克,戎羊肉适量。

“用法”壬日修合。上药研末,炼蜜为丸。要服,待子时起酒送下。有胎即止。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妇人无子。

“宜忌”忌生冷、葱蒜、火熏、酒椒、犬肉。

“来源”《女科万金方》。

壬子丸(2)

“组成”人参6克,沉香4.5克,白及(明亮者佳)、白蔹、陈皮、吴茱萸(滚汤泡去苦水)、茯苓各30克,白附子、五味子、牛膝(去芦)、延胡索、艾叶、厚朴(姜汁炒)各9克,细辛、桂心各15克,乳香6克,没药2.4克。

“用法”上药拣壬子日制合,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男妇同服,每服15丸,每早晚温酒送下。俟妇女经净次日服。

“功效”种子。

“主治”宫冷不孕。

“来源”《同寿录》。

六龙固本丸

“组成”怀山药120克,巴戟肉120克,山茱萸120克,川楝子60克,黄芪30克,补骨脂(青盐9克煎汤,拌半日,搓去皮,黄柏15克酒煎,拌骨脂,炒)60克,小茴香(盐6克煎汤,拌楝肉,同炒干)30克,人参60克,莲肉60克,木瓜60克,当归身60克,生地黄60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斑龙胶1料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克,空腹淡盐汤送下。

“功效”生血固真,补心益肾。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不孕,及小产、血崩、五劳七情等致虚者。

“来源”《寿世保元》。

艾附丸(1)

“组成”好香附子500克,陈艾120克,陈醋一大碗。

“用法”同煮,待香附子煮透,去艾,将香附子炒干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克,白汤任下。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妇人无子;男女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

“来源”《摄生众妙方》。

艾附丸(2)

“组成”当归、芍药、熟地黄、生地黄、香附子、蕲艾各30克,陈皮、藿香、白芷、牡丹皮、藁本各15克,丁香、木香各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9克,子宫冷,热酒送下;白浊,盐汤送下;产后积血,艾醋煎汤送下。

“功效”暖子宫。

“主治”宫冷不孕,白浊,产后积血。

“来源”《济阴纲目》。

艾附丸(3)

“组成”熟地黄150克,当归90克,白芍(酒炒)45克,艾叶(醋炒)45克,丁香30克,香附(酒炒)60克,木香30克,藿香4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醋为丸。每服9克,温酒送下,每日1次。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血虚宫冷不孕,脉弦缓涩者。

“方论”血亏气乱,子宫寒冷,故天癸来迟,不能孕子焉。熟地补血以滋血室,当归养血以荣经脉,白芍收敛营血,艾叶温暖子宫,香附温中散滞气,藿香开胃醒脾,丁香温中散滞,醋丸以收之,酒下以行之。使子宫温暖,则经血充盈而经气调和,天癸无来迟之患,岂犹有不能孕子之忧哉!

“来源”《医略六书》。

艾附暖宫丸

“组成”艾叶(大叶者,去枝梗)90克,香附(醋制,去毛)180克,吴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胎者)、白芍药(用酒炒)、黄芪各60克,川椒(酒洗)90克,续断(去芦)45克,生地黄(生用,酒洗,焙干)30克,官桂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上好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克,食前淡醋汤送下,每日1次。

“功效”温暖子宫,调经止痛。

“主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

“宜忌”戒恼怒、生冷。

“来源”《仁斋直指附遗》。

玉绣球丹

“组成”砒30克(取益母草烧灰30克,独扫烧灰30克,同砒研匀,以米醋和成一块,候干,于新瓦上用热炭火5000克,煅令通赤,以扇急扇,尽去灰,其砒自成一块如玉绣球样,研令细),牡蛎(盐泥固济,候干,炭火5000克一煅,炭尽候冷,去泥土,净称30克,研如粉)60克,白矾(火煅成汁,候煅枯,净称30克,研细粉)60克,钟乳石粉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煮糯米厚糊为丸,如鸡头子大(9克重),阴干。每服1丸,空腹新汲水送下。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男子、妇人一切虚冷,气血虚损,筋骨羸瘦,渐成瘵疾;及大病方安,气血未复,饮食过伤,脏腑虚滑,或腹痛暴下,全不思食,呕逆酸水,腹胁胀满,夜多虚汗;及妇人赤白带下,久无子息。

“宜忌”忌食猪羊血。

“来源”《杨氏家藏方》。

归附丸

“组成”香附子(醋制)500克、当归(酒洗)300克,鹿角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和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早起,临睡各1服,白汤送下。

“功效”种子。

“主治”小产、产后诸证;年久无子,脉细涩者。

“方论”冲任亏损,血气不调,致生阳不振,不能媾精,而年久无子焉。香附和血调气;当归养血荣经;鹿角黑炒,力能扶冲任之阳,以燥子宫之寒湿也。醋丸酒下,使子宫温暖,则生阳振发,而经脉滋荣,血气无不调之患,年久无不孕之虞矣。

“来源”《济阴纲目》。

四奇毓麟丸

“异名”四奇种子丸(《外治寿世方》)。

“组成”粉龙骨3克,阳起石9克,白芷9克,蓖麻子49粒,春季桂枝15克,砂仁(去壳干炒,酒洗净,焙)3克,闹羊花3克,参芦15克,枸杞子15克,麝香3克,紫梢花3克,北细辛9克,肉苁蓉3克,真肉桂6克,旱地浮萍9克,吴茱萸(醋浸1夜)6克,石榴皮3克,川椒3克,真鸦片膏3克,锁阳(醋洗净)9克,象皮3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极细末,称足,用半生蜜为丸,如龙眼核大,外用丁香油为衣,再加蜡壳。每遇红尽之日,去壳将丸放入户内,约一顿饭时,药化可行。无不灵验。

“功效”种子。

“主治”宫冷不孕。

“来源”《宁坤秘籍》。

仙灵脾浸酒

“异名”仙灵脾酒(《古今医统大全》)、仙灵酒(《寿世保元》)。

“组成”淫羊藿500克。

“用法”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于不津器中,用无灰酒20000毫升浸之,以厚纸重重密封,不得通气,春、夏3日,秋、冬5日后,旋开取。每日随性暖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若酒尽,再合服之。

“功效”《寿世保元》:补腰膝,强心力。

“主治”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一切冷风劳气,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老人昏耄健忘。

“宜忌”合时切忌鸡、犬见。

“来源”《太平圣惠方》。

白薇丸(1)

“组成”白薇22.5克,紫石英37.5克,泽兰、禹余粮各60克,当归30克,赤石脂30克,白芷45克,川芎30克,藁本、石膏、卷柏各25克,蛇床子30克,桂心75克,细辛90克,覆盆子、桃仁各75克,干地黄、干姜、蜀椒、车前子各22.5克,蒲黄75克,人参45克,白龙骨、远志、麦门冬、茯苓各60克,橘皮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克,酒送下,每日2次。渐增,以知为度,亦可至10克。

“功效”调和阴阳。

“主治”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

“宜忌”慎猪、鸡、鱼、驴、马、牛肉,及蒜、生冷、酢、滑;觉有孕即停。3月正择食时,可食牛肝及心。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薇丸(2)

“组成”白薇、细辛、厚朴(炙)、椒(汗)、桔梗、鳖甲(炙)各1.5克,防风、大黄、附子(炮)、硫黄(研)各1.8克,牡蒙0.6克,人参、桑寄生各1.2克,半夏(洗)、白僵蚕、续断、秦艽、紫菀、杜仲、牛膝、虻虫(去翅足,熬)、水蛭各0.6克,紫石英(研)、朴硝、桂心、钟乳石、当归各2.4克。

“用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克,空腹温酒送下,1日2次。渐加至8克。

“功效”活血破瘀。

“主治”妇人百病,断绝绪产。

“宜忌”忌生冷、油腻、饧、生血物、人苋、生葱、生菜、猪肉、冷水、黏食、陈臭物。

“来源”《外台秘要》。

白薇丸(3)

“组成”白薇、牡蒙、藁本各1.5克,当归、干地黄各2.1克,川芎、人参、柏子仁、石斛、桂心、附子(炮)、五味子、防风、吴茱萸、甘草(炙)、牛膝、桑寄生各1.8克,姜黄2.1克,禹余粮2.4克,秦椒(汗)0.6克。

“用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空腹酒送下,加至9克,1日2次。

“功效”补调冲任,温暖子宫,祛下脏风冷,令人有子。

“主治”久无子;胞络伤损,宿受风寒,久无子息,或受胎不牢,多致损堕。

“宜忌”忌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肉、葵菜、芜荑、菘菜、海藻、黏食、陈臭物;才觉妊娠即住服,已怀孕者尤不宜服之。

“来源”《外台秘要》。

白薇丸(4)

“组成”白薇30克,熟干地黄60克,白前15克,当归(锉,微炒)1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15克,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5克,山茱萸15克,牛膝(去苗)15克,防风(去芦头)15克,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5克,桂心15克,白芷15克,赤石脂30克,柏子仁30克,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15克,禹余粮(烧,醋淬七遍)30克,藁本15克,牡丹皮0.9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脏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腹虚烦,月水不利,无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

白薇丸(5)

“组成”白薇、柏子仁、白芍药、当归、桂心、附子、萆薢、白术、吴茱萸、木香、细辛、川芎、槟榔各15克,熟地黄60克,牡丹皮30克,紫石英30克,人参0.9克,石斛、白茯苓、泽兰叶、川牛膝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克,晚食前空腹温酒送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吃食减少,渐觉虚乏,无子。

“来源”《妇人良方大全》。

白薇丸(6)

“组成”白薇30克,人参45克,附子(炒)30克,熟地黄90克,桂心30克,白芍(酒炒)45克,吴茱萸(醋炮)30克,当归60克,紫石英(醋煅)60克,槟榔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温酒送下,每日1~2次。

“功效”调和阴阳。

“主治”寒热气逆,经迟无子,脉沉紧涩。

“方论”附子补火,以御寒邪;人参扶元,以通血脉;熟地补阴,专滋血室;桂心暖血,力行寒滞;当归养冲脉之血;白芍敛任脉之阴;槟榔破滞降逆;吴茱萸温中逐冷;紫石英温涩子宫,能令有子;嫩白薇降泄虚阳,可除寒热也;蜜丸酒下,俾火暖阳回,则寒散滞消,而血气内充,自然腹痛退而寒热降,岂不经调而有子乎。

“来源”《医略六书》。

小白薇丸

“异名”白薇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组成”白薇30克,车前子15克,当归(锉碎,微炒)15克,川芎15克,蛇床子15克,藁本0.9克,卷柏0.9克,白芷0.9克,覆盆子0.9克,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0.9克,麦门冬(去心,焙)75克,人参(去芦头)0.9克,桂心0.9克,石菖蒲0.9克,细辛15克,干姜(炮裂,锉)15克,熟干地黄30克,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30克,白茯苓0.9克,远志(去心)0.6克,白龙骨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8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每日2次。

“功效”壮筋骨,益血气,暖下脏,防风冷,令人有子;补气行血。

“主治”妇人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妇人冲任虚损,子脏受寒,多无子息,断续不产,或月水崩下,带漏五色,腰腹疼重,面黄肌瘦,月水不匀,饮食减少,夜多盗汗,面生黄褐斑,齿摇发落,脚膝痛重,举动少力。

“来源”《太平圣惠方》。

白芷暖宫丸

“组成”禹余粮(制)30克,白姜(炮)、芍药、白芷、川椒(制)、阿胶(粉炒)、艾叶(制)、川芎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饮或温酒、醋汤送服,每日1次。

“功效”暖血海,实冲任;常服温补胞室,和养血气,光泽颜色,消散风冷,退除百病,自成孕育。

“主治”子宫虚弱,风寒客滞,因而断绪不成孕育。及数尝堕胎,或带下赤色,漏下五色,头目虚晕,吸吸少气,胸腹苦满,心下烦悸,脐腹刺痛,连引腰背,下血过多,两胁牵急,呕吐不食,面色青黄,肌肤瘦瘁,寝常自汗。

“来源”《妇人良方大全》。

加味七子丸

“组成”菟丝子(淘洗,酒蒸)、川牛膝(去芦,酒蒸)、麦门冬(去心,酒蒸)、山茱萸(取肉)、原蚕蛾、五味子各39克,蛇床子(酒蒸)48克,车前子(淘洗)51克,大甘草(炙)30克,沙苑子(马乳浸蒸)、覆盆子各66克,补骨脂(淘洗,炒)66克,肉苁蓉(酒浸,去鳞膜)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9克,淡盐汤送下,早晚皆服。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肾虚无子。

“来源”《医学正印》。

加味苍术膏

“组成”苍术5000克,人参、生地黄、熟地黄、黄柏、远志、杜仲、川芎、胡桃肉、川椒、补骨脂、当归、姜汁各120克,青盐60克,朱砂30克,墨旱莲汁500毫升,白蜜100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共入膏内封固,大锅水煮,煮2小时,取出埋土中7日。每空腹酒、汤任下。

“功效”通达诸身关节,流注遍体毛窍,养精养气养神,久服精满气盈,暖丹田,减相火,发白转黑,齿落更生。

“主治”男子精冷绝阳,妇人胞冷不孕。

“来源”《医学入门》。

加减八味丸

“组成”熟地黄150克,附子(炮)90克,肉桂(去皮)90克,山萸肉90克,泽泻45克,当归90克,吴茱萸(醋泡,炒)45克,阳起石(锻)90克,干姜(炒)4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川椒汤送下,每日1~2次。

“功效”温肾暖宫。

“主治”阴内冰冷,不孕,脉细者。

“方论”熟地黄补先天之血,附子补真阳之火,山茱萸涩精秘气,肉桂暖血温经,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脉,泽泻泻浊阴以清子宫,吴茱萸温肝逐冷,干姜暖胃祛寒,阳起石以壮阳暖子脏也。白蜜丸之,椒汤下之,使火壮阳回则寒冷消散而子宫温暖,何有阴冷之疴,以致不孕之愆哉!

“来源”《医略六书》。

地黄汤

“异名”干地黄汤(《圣济总录》)。

“组成”干地黄、牛膝、当归各240克,川芎、卷柏、防风各180克,桂心、牵牛子末各0.9克。

“用法”上药切。以水6000毫升,煮取2300毫升,去渣,分3次服。又别和入0.3克牵牛子末服,如人行4~5里更进1服,以快利止。

“功效”温通血脉。

“主治”妇人久无子断绪,少腹冷痛,气不调。

“宜忌”忌热面、荞麦、炙肉、生葱、芜荑、蒜、黏食等物。

“来源”《外台秘要》。

吉祥丸(1)

“组成”大熟地黄240克,鹿角霜、白芍药、党参、当归、杜仲、茯苓、菟丝子各120克,甘草(炙)、官桂、川芎、川椒各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克,淡盐汤送下,每日1~2次。

“功效”温肾调经。

“主治”妇人子宫寒冷,瘀积胞门,任脉不荣,冲脉少藏,经事不调,积年不孕。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吉祥丸(2)

“组成”天麻30克,五味子60克,覆盆子60克,桃花60克,柳絮30克,白术60克,川芎60克,牡丹皮30克,桃仁100枚,菟丝子60克,茯苓30克,楮实子60克,干地黄20克,桂心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服6克,空腹以苦酒送下,日中1次,晚1次。

“功效”补肝养血,助脾肾正气。

“主治”妇人寒瘀凝结子宫,月经不调,积年不孕;任脉不荣,冲脉少藏,经事不调。

“方论”桃花令人好颜色,柳絮能除面热黑,斯亦闺人之所需。地黄、川芎、楮实子养血壮筋,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补精益气,牡丹皮、桂心、桃仁和营暖宫,茯苓、白术、天麻清痰逐湿,饮用苦酒,取酸收以归子宫也。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血余固本九阳丹

“组成”血余炭500克,何首乌(制)赤者、白者各240克,淮山药240克,赤茯苓(去皮,牛乳浸1日夜)240克,白茯苓(人乳浸1日夜)120克,补骨脂(酒炒)120克,菟丝子(人乳、酒蒸熟)120克,枸杞子(酒拌蒸熟)120克,生地黄(酒蒸)250克,苍术250克,熟地黄(酒蒸)250克,龟版(酥油炙)250克,当归(去尾,酒浸)120克,牛膝(酒浸,黑豆蒸)120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15克,药酒送下(药酒方:当归、生地黄、五加皮、川芎、芍药、枸杞子各60克,核桃肉500克,砂仁15克,黄柏30克,小红枣200个,用无灰白酒1800克,分2500克入药装坛内密封,隔汤煮之,冷定去渣,入前酒密封用)。

“功效”调元固本,种子。

“主治”肾虚不孕。

“来源”《广嗣纪要》。

羊肉汤

“组成”羊肉1000克,成择大蒜(去皮,切)1500克,香豉1500克。

“用法”上三味以水65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去渣,纳乳酥500克,更煮取1500毫升,分3次温服。

“功效”温肾调经。

“主治”产后中风,久绝不产,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虚劳冷盛。

“方论”羊肉汤治风入胞门痼疾,故用择蒜浊恶之味,与羊肉、香豉同煮,以蒜能辟除恶气,香豉能解散秽腐,更纳乳酥之润,引领瘀垢下趋,当归生姜羊肉汤之变法也。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阳起石丸

“组成”阳起石(酒浸半日,细研)60克,吴茱萸(汤洗7遍,焙,微炒)0.9克,熟地黄30克,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姜(炮)、白术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8克,每日2次。

“功效”益子宫,消积冷。

“主治”妇人子脏虚冷,劳伤过度,风寒摶结,久不受胎,遂致绝子不产。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防风丸

“组成”防风45克,桔梗37.5克,人参30克,石菖蒲、半夏、丹参、厚朴、干姜、紫菀、杜衡各22.5克,秦艽、白蔹、牛膝、沙参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白蜜为丸,如小豆大。每食后服6克,1日3次。不知,增至9克,有妊止。服药后7日,方合阴阳。

“功效”调和阴阳。

“主治”产后劳损,无子,阴中冷汁溢出,子门闭,积年不愈,身体寒冷。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名见《普济方》。

坎中丹

“组成”硫黄(纯黄者)30克,赤石脂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和匀。每服1.5克,食前服,1日2次。不知则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

“加减”治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加炒熟小茴香末6克。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杜蘅丸(1)

“组成”杜蘅30克,防风(去芦头)30克,白茯苓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白薇0.6克,牛膝(去苗)0.6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微炒)0.6克,沙参(去芦头)0.9克,秦艽(去苗)0.9克,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0.9克,桂心0.9克,石菖蒲0.9克,藁本0.9克,细辛30克,蛇床子0.9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每日1次。有子即住服。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腹脏久积风冷,血气凝涩,不能宣通,故令无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

杜蘅丸(2)

“组成”杜蘅(3月3日采根,洗,晒干,锉)、半夏(汤洗20遍,碎用,生姜炒)、白薇、桔梗(锉,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牛膝(切,酒浸经宿)各30克,石菖蒲、蜀椒(去合口并目,炒出汗)、细辛(去苗叶)、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沙参(去芦头)、防风(去叉)、干姜(炮,锉)、桂枝(去粗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渐加至8克,早晨、日午温酒送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久无子,断绪。

“来源”《圣济总录》。

赤石脂丸

“组成”半夏、赤石脂各37.5克,蜀椒、干姜、吴茱萸、当归、桂心、丹参、白蔹、防风各30克,芦根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3克,空腹酒送下,1日3次。不知,稍加丸数,以知为度。

“功效”调经种子。

“主治”女人腹中十二疾:经水不时,经如清水,经水不通,不周时,生不乳,绝无子,阴阳减少,腹苦痛如刺,阴中冷,子门相引痛,经来冻如葵汁,腰急痛。凡此十二病得之时,因与夫卧起,月经不去;或卧湿冷地,及以冷水浴,当时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疮痍未愈,便合阴阳,及起早作劳,衣单席薄,寒从下入。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名见《女科指掌》。

扶血丸

“组成”紫石英、海螵蛸15克,熟艾(醋炙)30克,卷柏30克,覆盆子120克,阿胶(炒)、包金土各30克,柏子仁66克,阳起石15克,熟地黄45克,牡蛎(煅)60克,磁石(煅)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9克,食前酒送下,每日2~3次。

“功效”温肾种子。

“主治”妇人无子。

“来源”《普济方》。

助阳丹

“组成”细辛、防风、山茱萸、川椒、白及、白薇、干姜、茯苓各45克,牛膝、秦艽、附子、陈皮、石菖蒲、厚朴、沙参、人参、桂心各22.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服6克,温酒送下,日进3服。先服当归六合散,去败露,腹肚不痛再服本方。

“功效”补益助孕,延年益寿。

“主治”妇人无子,月经不调,腹胁疼痛,血块血癖。

“宜忌”无夫妇人不可服;觉有孕不可服。

“来源”《普济方》。

坐药(1)

“组成”蛇床子90克,芫花9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取枣大,纱袋盛,纳产门中,令没指。袋稍长,便时须去,任意卧着。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子脏偏僻,冷结无子。

“宜忌”慎风冷。

“来源”《外台秘要》。

坐药(2)

“组成”硫黄、桂皮、川芎、丁香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绢袋盛,大如指,束纳阴中。坐卧任意,勿走行,小便时取出,更安新者。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久不产,阴中隐隐如虫啮,冷冷如风吹,或转胞不通,或妊子不成,惯堕者。

“来源”《产科发蒙》(附录)。

坐导药

“组成”皂荚、山茱萸、当归各30克,细辛、五味子、干姜各60克,大黄、矾石、戎盐、蜀椒各15克(一本有葶苈子、砒霜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绢袋盛,大如指,长3寸,盛药令满,纳妇人阴中,坐卧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时去之,更安新者,1日1次。必下青黄冷汁,汁尽止,即可幸御,自有子也。若未见病出,亦可至10日安之。其药服朴硝汤后即安之,经1日外,服紫石门冬丸。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全不产,及断绪。

“备考”《千金翼方》有葶苈、苦瓠,无山茱萸;《医学纲目》有吴茱萸、黄葵花,无大黄、山茱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补肾种子方(1)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益智仁、乌药、炙龟版各9~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种子。

“主治”不孕症。肾阴肾阳不足,兼有小便频数者。

“来源”《妇产科学》。

补肾种子方(2)

“组成”金樱子18~30克,菟丝子、党参、熟地黄各24克,桑寄生、何首乌各30克,淫羊藿9克,枸杞子15克,砂仁(后下)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益气,补血。

“主治”子宫发育不良,月经不调或不排卵,不生育者。

“来源”《古今名方》。

补阳固带长生延寿丹

“组成”人参、附子、胡椒各21克,夜明砂、五灵脂、没药、虎骨、蛇骨、龙骨、白附子、朱砂、麝香各15克,青盐、茴香各12克,丁香、雄黄、乳香、木香各9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分为0.9克,内取0.3克,先填麝香末1.5克入脐孔内,乃将0.3克药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1片盖于药上,以艾火灸之,时时增减,壮其热气,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热透,患者必倦沉如醉,灸至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皆尽拔除。苟不汗,则病未除,再于3、5日后又灸,至汗出为度。灸至120壮,疾必痊。

“功效”常服除百病,益寿延年。

“主治”劳嗽、久嗽、久喘、呕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

“宜忌”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固精丸

“组成”附子(重24克,脐心作窍,如皂角子大,入朱砂9克,湿纸包,煨,用一半)1枚,牡蛎(漳、泉二州所出者,童便涂遍厚纸,裹,米醋浸透,盐泥固济,候干以炭500克煅之)1枚,桂心(去皮)、龙齿、当归(酒洗,焙)、乌药(天台者)、益智仁(去枝梗)、杜仲(酒炒,去丝)、石菖蒲(燎去毛)、山茱萸(去枝梗)、茯神(去木)、牛膝(川者,酒浸)、秦艽、细辛、桔梗、半夏(姜汤泡7次)、防风、白芍各9克,干姜(炒半生)45克,辽参30克,川椒(去子并合口者)30克。

“用法”上药研末,糯米为丸,取附子内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每服8克,加至15克,空腹淡醋汤或盐汤任下。

“功效”养精调经种子。

“主治”肾虚不孕。

“来源”《增补内经拾遗》。

固精益肾暖脐膏

“组成”韭菜子30克,蛇床子30克,大附子30克,肉桂30克,川椒90克,真香油1000克,抚丹(飞净者)360克,倭硫黄(研)30克,母丁香(研)3克,麝香(研)9克,独蒜(捣烂)1枚。

“用法”将上药前五味加香油熬至枯黑,滤去渣,入抚丹再熬,滴水成珠,捻软硬得中即成膏。每用大红缎摊如酒杯口大,将倭硫黄、丁香、麝香末以蒜捣烂为丸,如豌豆大,安于膏药内贴于脐上。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男子精寒,阳事痿弱,举而不坚,坚而不久,白浊遗精;妇人禀受气弱,胎脏虚损,子宫冷惫,血寒痼冷,难成子息,带下崩漏等症。

“来源”《摄生秘剖》。

瓮头春酒

“组成”头红花500克,淫羊藿(去毛边)500克,白芍(酒炒)60克,羯羊油(炒淫羊藿极黑)500克,杜仲(童便浸1宿,炒)30克,苍术(炒)120克,天门冬30克,肉苁蓉(去鳞甲)30克,牛膝120克,五加皮120克,白茯苓120克,砂仁(炒)15克,补骨脂(炒)30克,人参30克,大附子15克(制),白蔻仁(炒)15克,归身75克,川椒(焙去汗,去目)15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沉香15克,枸杞子90克,白术(炒)120克,甘草15克,地骨皮(蜜水炒)30克,熟地黄90克,甘菊花30克,生地黄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糯米糊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功效”壮阳种子,填精补髓。

“主治”女子宫冷、白带。

“来源”《奇方类编》。

金莲种子方

“组成”附子(生用,去脐)、白茯苓(去皮)各45克,杜仲(去皮,炒去丝)、桂心、秦艽、防风各9克,干姜(生用)3克,牛膝3克,砂仁3克,细辛3克,人参6克,何首乌6克,菟丝子3克,益母草6克,大黑豆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每服30丸,黄酒送下。

“功效”种子。

“主治”宫寒不孕。

“来源”《鲁府禁方》。

金莲种玉丹

“组成”白莲花蕊(去梗留蒂,连须房瓣)11对,赤何首乌(人乳浸蒸四次,日晒夜露)120克,芡实120克,人参量用,甘枸杞子(人乳浸1宿,晒干)、生地黄(酒浸1宿,甑安,煮羊肾锅上蒸烂)各适量,羊外肾(盐醃1宿,用酒于瓦器内煮至如地黄色为度,去皮膜,同地黄杵千下)11对。

“用法”前5味为末,和后2味杵匀,酌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盐汤送下。

“功效”补气血,益肝肾。

“主治”不孕。

“宜忌”须戒定色欲,待女子经尽后交媾,即成孕矣。

“来源”《何氏济生论》。

金城太守白薇丸

“异名”白薇人参丸(《圣济总录》)。

“组成”白薇37.5克,人参、牡蛎、牡蒙各22.5克,牛膝15克,细辛37.5克,厚朴、半夏各22.5克,沙参、干姜各15克,白僵蚕10克,秦艽15克,蜀椒45克,当归22.5克,附子45克,防风45克,紫菀22.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服1克。不知,稍增至2克。此药不长将服,觉有娠则止。

“功效”调经种子。

“主治”月水不利,闭塞绝产。

“宜忌”忌饧、猪、羊肉。

“方论”方中人参、附子、蜀椒、干姜以温血气;白薇、沙参以化辛热;细辛、防风、秦艽以祛血室之风;牛膝、当归以和冲脉之血;白僵蚕以涤子户风痰;牡蒙、紫菀者,法《本经》之下逆气及胸中寒热结气也。逆气下,结气散,而血行无滞;风气去,痰气除而子脏安和,故用半夏、厚朴、白僵蚕专行清理风痰湿滞。搜剔脂腻,此方为最,所以服之匝月便能有子。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狗头骨丸

“组成”黄狗头骨(烧为炭,存性,不可白)1付,紫石英、赤石脂、禹余粮、代赭石(各煅,醋淬)、香附子(炒焦)、当归、白薇、卷柏、牛膝、附子(炮)、覆盆子、熟艾(醋煮)、牡蛎(煅)、熟地黄各60克,海螵蛸、麝香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饮送下,空腹食前服。

“功效”调经种子。

“主治”冲任极虚,白浊,白沃,白带,脐腹疼痛,气息怯弱,饮食减少,久无子息。

“来源”《普济方》。

宝珍丸

“组成”牡蛎(煅)、桂心、当归、龙齿(煅)、益智仁、乌药各30克,杜仲、石菖蒲、山茱萸、茯神、牛膝各36克,川椒15克,北细辛、半夏、干姜各18克,人参、当归、白芍、紫石英各24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空腹白汤送下。

“功效”调经种子,平和气血,滋补真元,温暖子宫。

“主治”肾虚不孕。

“来源”《丹台玉案》。

宜男酒

“组成”全当归60克,茯神60克,枸杞子60克,川牛膝60克,杜仲(醋炒断丝)60克,桂圆肉(去皮核)60克,核桃肉(去皮)60克,葡萄干(去皮梗)60克。

“用法”上药浸无灰好酒5000克,盛瓷坛内封固,重汤煮1小时,埋土中7日,取起。早晚温服2~3杯。或用米酒5000毫升,则不必煮,但浸7日服之,亦可。

“功效”养精壮神,调经种子。

“主治”肾虚不孕。

“来源”《同寿录》。

卷柏丸

“组成”卷柏、牡蒙、藁本、当归(锉碎,微炒)、熟干地黄、柏子仁、干姜(炮裂,锉)、禹余粮(烧醋淬二遍)、白薇各30克,川芎、人参(去芦头)、石斛(去根,锉)、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防风(去芦头)、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甘草(炙微赤,锉)、牛膝(去苗)、桑寄生、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风寒邪气客于经血,妇人子脏冷,久无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

经验广嗣丸

“组成”人参、山茱萸、茯苓、天门冬、石菖蒲、车前子、赤石脂(另研)、当归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杜仲、地骨皮、川椒、牛膝各60克,枸杞子、肉苁蓉、远志各90克,菟丝子120克,覆盆子、泽泻、柏子仁、山药、五味子、巴戟天、木香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12克,渐加至15克,空腹盐汤或酒送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男子劳损羸瘦,中年阳事不举,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须发早白,步履艰难;妇人下元虚冷,久不孕育。

“来源”《惠直堂方》。

柏子建宫丸

“组成”熟地黄90克,当归(酒炒)90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炒)24克,阿胶(麸炒)90克,艾叶(醋炒)4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温酒送下,每日1次。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血虚宫冷,不孕,脉数濡弦微涩者。

“方论”当归养血以荣血海,熟地黄补血以滋冲任,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经中之阴,阿胶补任脉之血,艾叶暖子宫以调血气也。蜜以丸之,酒炒以行之,使血海充足,则子宫温暖而冲任化育有权,天下无不孕之妇矣。

“来源”《医略六书》。

茱萸丸

“组成”吴茱萸500克,蜀椒(去目汗,末)500克。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日1次。

“功效”温肾种子。

“主治”妇人阴寒,十年无子。

“来源”《外台秘要》。

赵氏加味六子丸

“组成”菟丝子(淘洗,酒蒸)、川牛膝(去芦,酒蒸)、麦门冬(去心,酒蒸)、山茱萸(取肉)、原蚕蛾、五味子各39克,蛇床子(酒蒸)48克,车前子(淘洗)51克,大甘草(炙)30克,沙苑子(马乳浸,蒸)、覆盆子各66克,补骨脂(淘洗,炒)69克,肉苁蓉(酒浸,去鳞)75克。

“用法”上药俱焙干,锉碎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9克,清盐汤送下,早晚皆服。2~3个月后必孕成矣。

“功效”种子。

“主治”肾虚不孕。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

拱辰丹

“组成”鹿茸(刮去毛,酥炙)、当归(去芦,酒浸)、山茱萸(去核)、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沉香(不见火)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空腹温酒、盐汤任下。

“功效”温暖子宫,久服能令有孕。

“主治”宫寒不孕。

“来源”《魏氏家藏方》。

钟乳丸

“组成”钟乳石(研一复时)、白矾(烧令汁尽)各30克,阿胶(炙令燥)、紫石英(研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生干地黄(焙)、五味子(炒)、蛇床子(炒)、原蚕蛾(炒)、石亭脂(研极细)各15克。

“用法”上药除石药别研外,余药研为末,同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渐加至7克,空腹暖酒送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断绪无子。

“来源”《圣济总录》。

钟乳泽兰丸

“组成”钟乳石90克,泽兰97.5克,防风52.5克,人参、柏子仁、麦门冬、干地黄、石膏、石斛45克,川芎、甘草、白芷、牛膝、山茱萸、薯蓣、当归、藁本各37.5克,细辛、桂心各30克,芜荑15克,艾叶22.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加至9克,酒送下,1日2次。

“功效”补虚损,益血气;久服补暖元脏,润泽肌肤,长发,除头风,令人有子。

“主治”妇人久虚羸瘦,四肢百骸烦痛,脐下结冷,不能食,面目瘀黑,忧恚不乐;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腰腿沉重,四肢倦怠,百节酸痛,心忪恍惚,面少光泽,饮食无味;下脏风冷,带下三十六疾,崩中漏下五色,子宫久冷无子,及数堕胎,或因产劳损,冲任血气虚羸,肌瘦嗜卧。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禹余粮汤

“组成”禹余粮(煅,淬7遍)、白僵蚕(去黑者,微炒)、海螵蛸(去甲皮)各30克,龙骨(碎,研)、桂枝(去粗皮)、灶下黄土(无灰者)、石韦(去毛)、干姜(炮)、滑石(研)、赤芍、半夏(生姜汁炒黄)、代赭石(丁头者,研)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次9克,以水2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渣,食前温服,1日3次。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胞胎寒冷,绝产无子。

“来源”《圣济总录》。

胎产金丹

“组成”党参75克,生地黄、香附、鳖甲各120克,白术、白薇、当归、川芎、牡丹皮、黄芩、延胡索、蕲艾、青蒿、乳香、赤石脂、益母草各60克,茯苓、五味子、血琥珀、藁本各30克,安桂、白芍、甘草各45克,沉香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拌匀,炼蜜为丸,每丸6克,朱砂为衣,蜡封口。

“功效”温肾,调经,种子。

“主治”妇人胎前产后诸恙百病及子宫寒冷,艰于受孕,红白淋带疼痛,经停参前落后,行经腹痛,腰酸无力。

“来源”《饲鹤亭集方》。

养真丸

“组成”鹿茸、当归、肉苁蓉、禹余粮、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紫石英、海螵蛸各60克,五味子、真琥珀、白芍药、川芎、桑寄生、卷柏、艾叶、川姜、白茯苓、人参、牡蛎、酸枣仁各30克,钟乳石粉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食前温酒送下,1日3次。吃后用粥饭压之。

“功效”补气血,益阴阳。

“主治”妇人血虚气惫,阴阳不升降,久不成妊娠者。

“来源”《妇人良方大全》。

神仙枕

“组成”川椒、桔梗、荆实子、柏子仁、姜黄、吴茱萸、白术、薄荷、肉桂、川芎、益智仁、枳实、全当归、川乌、千年健、五加皮、沙苑子、羌活、防风、辛夷、白芷、附子、白芍、藁本、肉苁蓉、北细辛、猪牙皂荚、芜荑、甘草、荆芥、菊花、杜仲、乌药、半夏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绢袋盛之,另用槐木薄板做枕1个,高10厘米,宽13厘米,长36厘米,如天盖地,一面上钻孔128个,如梧桐子大,将前药装入枕中,其药每间3~5个月一换。100日后诸病消除,精神倍长,如夫妇皆以此作枕,更见奇效。

“功效”种子,除百病。

“主治”宫寒不孕。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神效乾丹

“组成”天雄(去皮尖)9克,雄精9克,鸦片9克,蟾酥9克,母丁香(大者)4粒,人参9克,樟脑(瓦上升净霜)9克,乳香、没药(去油)各1.5克,倭硫黄9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绢罗裹外。麝香6克,研极细,另包。将白及(不拘多少,以敷用为度)放碗内,用沸水泡开,装入绢袋内,拧汁去渣。再用苏合油9克同白及汁和药调匀,将麝香末撒上,做成锭,放瓷盒内阴干,或将口封固,略晒。俟干研擦。

“功效”坚阳益肾种子,强筋力,和血脉。

“主治”宫寒不孕。

“来源”《纲目拾遗》。

神效百子丸

“组成”明净硫黄30克。

“用法”铜铫内甘草汤煮1日,取出阴干,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约200粒。每遇妇人月经过后,每服25丸,空腹酒送下,次日服30~50丸,又次日服40丸,100丸尽,交合成胎矣。如此月经复行,再如前服100丸,必然有孕,可服清热养血之剂。

“功效”求嗣。

“主治”妇人无子。

“来源”《女科指掌》。

神效种子丸

“组成”大熟地黄72克,肉苁蓉72克,萆薢72克,灯草60克,木香72克,山茱萸72克,荜澄茄60克,大茴香60克,马蔺实(阴干,研)24克,干漆60克,巴戟天60克,蛇床子42克,龙骨60克,全当归30克,牡蛎粉60克,母丁香60克,桑螵蛸66克,全蝎(去尾)15克,茯苓45克,蜘蛛14个,威灵仙60克,菟丝子60克,沉香60克,车前子60克,木通72克,远志肉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6克,清晨温开水送下。

“功效”种子。

“主治”宫寒不孕。

“来源”《外科传薪集》。

神效暖脐膏

“组成”肉桂(去皮)45克,牡丹皮24克,黄芪、党参、当归身、生地黄各60克,白芍、肉苁蓉、附子(炙)、木鳖子(去壳)各30克,荆芥、防风、麻黄、桂枝、柴胡、前胡、升麻、葛根、紫苏叶、薄荷、羌活、独活、白芷、藁本、川芎、细辛各15克(一方有麝香15克)。

“用法”上药以真香油1500克,生姜120克,葱头120克(切碎),入油内慢火熬焦,去渣滤净汁,将油秤准,每油500克,入飞净黄丹250克,慢火熬嫩,以瓷器收盛,7日后方可用。

“功效”镇痛止泻,祛风散寒,健肠胃,暖肚腹。

“主治”受寒受冷,腹痛腹胀,呕吐酸水;及久不孕育,腰骶疼痛者。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神仙种子奇方

“组成”巴戟天肉75克,菟丝子(酒制)60克,鹿茸(酥炙,去毛)30克(须真茄茸),吴茱萸、白及、白茯苓各30克,大附子(童便浸3日,切片,阴干)15克,牛膝(酒洗,去芦)、细辛各15克,石菖蒲、厚朴(姜炒)、桂心、人参、白蔹、没药各12克,当归9克,乳香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克,空腹以黄酒或盐汤送下。

“功效”种子。

“主治”宫寒不孕。

“宜忌”不可过服,恐成双胎。

“来源”《鲁府禁方》。

秦桂丸(1)

“组成”秦艽、桂心、杜仲(炒)、防风、牡丹皮、厚朴(姜炒)各0.9克,附子、阳起石(煅)、白茯苓各45克,白薇、当归、干姜、牛膝、沙参、半夏各15克,人参、卷柏、鹿茸各30克,细辛6.3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9克,食前温酒送下,每日2次。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人无子。

“来源”《普济方》。

秦桂丸(2)

“组成”肉桂(去皮)30克,秦艽30克,附子(炮)30克,当归60克,厚朴(制)30克,人参30克,干姜(炒)30克,白薇30克,半夏(制)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温酒送下,每日2次。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血海久冷不孕,脉细涩者。

“方论”血海久冷,冲任少熏育之权,故腹痛经迟,时发寒热,而不能孕子焉。肉桂、附子暖血海以逐冷,干姜、厚朴温中气以散寒;当归养血脉,人参扶元气,秦艽活血通经,半夏化痰燥湿,白薇降泄以除寒湿热也。炼蜜以丸之,温酒以下之,俾血海温暖,则久冷顿消,腹痛无不退,寒热无不除,何患天癸不调,不能孕子乎。

“来源”《医略六书》。

秦椒丸

“组成”秦椒、天雄各22.5克,玄参、人参、白蔹、鼠妇、白芷、黄芪、桔梗、露蜂房、白僵蚕、桃仁、蛴螬、白薇、细辛、芜荑各30克,牡蒙、沙参、防风、甘草、牡丹皮、牛膝、卷柏、五味子、芍药、桂心、大黄、石斛、白术各25克,柏子仁、茯苓、当归、干姜各45克,泽兰、干地黄、川芎各52.5克,干漆、白石英、紫石英、附子各60克,钟乳石75克,水蛭70枚,虻虫100枚,麻布叩复头(烧)7寸。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克,稍加至4克,酒送下,1日2次。服药后若有血出如豆汁、鼻涕,此是病出,觉有异,即停。

“功效”荡涤腑脏,使玉门受子精。

“主治”妇人绝产,生来未产。

“方论”此即第一方白薇丸之立法,方中附子不逮,益以天雄、白术、虻虫、鼠妇;不逮,益以蜂房。以蜂房能治崩中漏下五色,又解钟乳、白术相反之毒,苏颂所谓下乳石毒也。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秘授乌鸡煎丸

“组成”乌骨雄鸡(去毛肠,煮烂,入诸药捣,骨另炙),香附子(四制)500克,青蒿子120克,熟地黄120克,蕲艾(去筋梗,加熟地捣,切薄片,晒干)、五味子各90克,黄芪(炙)、白芍(酒炒)、川芎、牡丹皮、生地黄、当归(酒洗)各60克,人参90克。

“用法”酒煮陈米为丸,每服20克,沸汤送下,每日2次。

“功效”种子。

“主治”妇人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经血不调,久无子嗣。

“来源”《何氏济生论》。

消息向导丸

“组成”肉桂、蛇床子、川乌、马蔺花、高良姜各15克,丁香、韶脑、木鳖子(去壳)各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黄丹为衣。每用1丸,以生姜汁化开,先将腰眼温水洗净后,将此药涂腰眼上,令人以手搓摩往来千遍,药尽方止,然后贴造化争雄膏。即用兜肚护住,初贴时忌7日,不得行房事,如入房,再用9克贴脐上,又服中和丸1丸,然后行房,纵泄亦不多;如种子者,候女人经后1、3、5日将腰肾上膏药俱揭去,早上用车前子为末3克,温汤调服,至晚交合,方得全泄成孕。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腰胯疼痛,下元不固,胞冷精寒,小便频数,遗精白浊,及妇人下寒,赤白带下,子宫冷痛,久不孕。

“来源”《疡科选粹》。

调经养荣种子丸

“组成”鱼鳔(蛤粉炒)60克,牡丹皮(酒洗晒干)45克,白芍(酒炒)30克,沙苑子(酒洗)60克,续断(酒洗晒干)30克,白茯苓45克,大熟地黄(另捣)120克,黄芩(酒洗)30克,菟丝子(酒煮)45克,山萸肉60克,杜仲(盐水炒)30克,川萆薢(白色者,酒洗)30克,山药60克,当归(酒洗晒干)30克,车前子(酒洗)60克,阿胶(蛤粉炒,真者)45克,益母草(取嫩尖晒干,酒拌,饭上蒸过,再晒干)30克,香附米(童便浸7日后洗净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温开水吞9克,空腹服后再饮食。

“功效”滋水生精,调经种子。

“主治”带下赤白,宫寒不孕。

“来源”《幼科直言》。

调经种子第一神方

“组成”淡吴茱萸(平时腹不痛,兼之火旺者,减去1.5克,体寒腹痛者加1.5克)4.5克,全当归9克,川芎4.5克,杭白芍(酒炒)6克,嫩桂枝(手足常冷兼之麻痹者,用桂尖,否则用桂枝心,火旺者用3克,火衰者用4.5克,冬月或用6克)、真阿胶(水酒另炖冲)各6克,法半夏(体寒痰多者,加1.5克或加3克,痰少而口常干者,减3克,加淡条芩4.5克)6克,台党参(津液不足,口常干苦,素体火旺者,以洁洋参6克代之)4.5克,粉牡丹皮(血热者用6克)4.5克,拣寸冬(常口干,唇舌红赤者,用15克,并加生地黄6克)12克,炙甘草(胸腹胀满者减去,加四制香附4.5克)4.5克,淡生姜(切薄片,体寒痰多易呕者用6克,暑月稍减)4.5克。

“用法”水煎,每于经行时服起,日服1剂,每月3~4剂。服至2~3个月,经即对期色正,数月必受孕矣。

“功效”调寒热,适阴阳。

“主治”妇人上热下寒,心中发热,少腹常痛,经寒久不受胎,经水紫黑稀少,或过期不至,两尺迟涩,两寸关洪大或弦数,或腰腹胀痛,或经行干呕。

“来源”《寿世新编》。

鹿胎膏

“组成”鹿胎1具,党参(去芦)7200克,黄芪4800克,鹿肉4800克,生地黄2400克,当归2400克,紫河车5具,熟地黄2400克,升麻1800克,龙眼肉1200克。

“用法”酌予切碎,水煎3次,分次过滤,去渣,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成膏,以不渗纸为度,另对鹿角胶4800克,蜂蜜4800克成膏;装瓶,重60克。每次9~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滋阴益肾,补气益血。

“主治”男子肾寒精冷,阳痿不举;妇女子宫虚寒,久不孕。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鹿胎冷香丸

“组成”鹿胎1具,鹿茸30克,党参120克,琥珀15克,藏红花15克,柴胡51克,白芍90克,坤草240克,赤石脂60克,白蔹60克,川芎24克,益智仁45克,延胡索45克,龙眼肉90克,薄荷24克,鳖甲90克,香附90克,牡蛎60克,当归90克,桃仁30克,甘草60克,菊花炭60克,金铃子15克,乌梅炭60克,鹿角霜12克,条参120克,沉香30克,油桂30克,东参30克,黄芪120克,鸡血藤30克,蚕茧炭15克,白全参90克。

“用法”上药用黄酒、乳汁为丸,如梧桐子大。赤石脂及上朱砂为衣。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粒(7.5克),开水送下。

“功效”调经种子,养血安胎,温中止带。

“主治”神经衰弱,子宫疾患,久不生育,胎前产后诸症。

“宜忌”忌生冷硬物,气恼忧劳。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续嗣降生丹

“组成”当归、桂心、龙齿、乌药(真天台者佳)、益智仁、杜仲、石菖蒲、吴茱萸各45克,茯神、川牛膝、秦艽、细辛、苦桔梗、半夏、防风、白芍药各0.9克,干姜(半生半炒)30克,附子(重24克者,脐心作一窍,如皂子大,入朱砂3克重,湿面裹煨)1只,川椒(汤浸半日,焙)60克,牡蛎1大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取附子纳朱砂别研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20克,空腹淡醋、温酒、盐汤皆可送下,1日2服。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人禀受气虚,胎脏虚损,子宫冷惫,血寒固冷,难成子息;男子精气不固,阳事衰弱,白浊梦泄;妇人血虚带下,肌瘦寒热;男女诸虚百损,客热盗汗,气短乏力,面无颜色,饮食少味。

“来源”《妇人良方大全》。

琥珀丸

“组成”熟干地黄(酒浸)、白术(去芦,炒)各45克,续断(去芦,酒浸)、附子(炮,去皮脐)、蓬莪术(炒)各60克,黑豆(炒熟,去壳)、刘寄奴(拣净,酒窨)各90克,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青橘皮(去瓤)、延胡索(蛤粉炒)、茴香(淘去沙,炒)、牡丹皮(炒)、乌药(炒)、蛇床子(炒)、陈皮(去白)、金钗石斛(去芦,酒浸1宿)、白芷(炒)各15克。

“用法”上药以米醋、无灰酒各3000毫升,同煮干焙燥,入后药:防风(去芦)、琥珀(别研)、桔梗(炒)、蒲黄(隔纸炒)、官桂(去粗皮,不见火)各30克,共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7.5克),空腹、食前米饮送下,或温酒送下。久服自然有孕。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血海久冷,月经不调。

“来源”《魏氏家藏方》。

斑龙固本丹

“组成”人参(去芦)60克,干山药60克,怀生地黄60克,熟地黄(酒蒸)60克,天门冬(去心)60克,菟丝子(酒煨,捣饼,焙干)120克,山茱萸(酒蒸,去核)60克,巴戟天(酒浸,去心)60克,甘枸杞子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杜仲(姜炒)60克,五味子60克,肉苁蓉(酒浸)60克,牛膝(酒洗,去芦)6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心)30克,覆盆子75克,泽泻30克,地骨皮45克,老川椒30克,白茯苓(去皮)60克,石菖蒲60克,车前子45克,大附子(面裹煨,去皮脐,切片,童便浸炒)30克,木香60克,虎胫骨(酥炙)60克,柏子仁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好酒化五仁斑龙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克,空腹时温酒送下。

“功效”大补虚寒。

“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形容羸瘦,颜色衰朽,中年阳事不举,精神短少,未至五旬,发须先白,并左瘫右痪,步履艰辛,脚膝酸软,小腹疝气;妇人下元虚冷,久无孕育。

“来源”《寿世保元》。

替灸丸

“组成”茯苓、艾叶各240克,香附子、当归各120克,吴茱萸(炒)90克,川芎60克,白芍药60克。

“用法”上药用酽醋2500毫升,沙锅煮干,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空腹用淡醋汤送下,1日2次。

“功效”温中暖脐,调经脉,令人有子。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久冷肚腹疼痛,经脉不调,面色萎黄,手脚疼痛,四肢无力,久无子息。

“来源”《袖珍》。

葆真丸

“组成”熟地黄60克,山药60克,杜仲90克,益智仁30克,牛膝30克,鹿角胶240克,茴香30克,巴戟天30克,补骨脂30克,枸杞子30克,龟版胶120克,远志30克,枳实30克,胡芦巴30克,山茱萸45克,柏子霜15克,五味子30克,茯苓60克,川楝子30克,菟丝子45克,石菖蒲15克。

“用法”上药研末,用淡苁蓉120克,捣烂为丸。每服9~12克,淡盐汤送下。

“功效”通十二经脉,发阴起阳,定魄安魂,开三焦之积聚,补五脏之虚损,壮筋健骨,益寿延龄。

“主治”人或禀赋素薄,或调理失宜,男子衰弱无子,妇人宫寒无孕。

“来源”《鳞爪集》。

雄鸡马兰汤

“组成”雄鸡(乌骨者尤妙)、马兰。

“用法”雄鸡去肠杂净,入马兰于腹中,不拘多少,实腹令满,同煮至熟烂,合汤与马兰随量食之。宜淡,或入盐少许,好酒配食可也。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人癥瘕不散,气血虚损,子宫虚寒不能受孕者。

“来源”《医林纂要》。

紫石英丸(1)

“组成”紫石英(细研,水飞过)60克,细辛30克,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0克,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30克,桔梗(去芦头)30克,鳖甲(半生用)45克,防风(去芦头)30克,川大黄(锉碎,微炒)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硫黄(细研)30克,牡蒙0.9克,人参(去芦头)0.9克,桑寄生0.9克,半夏(汤洗7遍去滑)15克,白僵蚕(微炒)15克,续断15克,紫菀(洗去苗土)15克,杜衡15克,牛膝(去苗)15克,白薇30克,当归(锉碎,微炒)30克,桂心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克,空腹以温酒送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人由子脏久积风冷,阴阳不能施化而久无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

紫石英丸(2)

“组成”紫石英90克,人参45克,熟地黄150克,当归身90克,川芎30克,川乌头(炮)30克,紫厚朴(制)30克,桂心45克,吴茱萸(醋炒)30克,白干姜(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温酒送下。

“主治”血海久冷不孕,脉细涩者。

“方论”血海久冷,冲任少薰育之权,故腹痛经迟,时发寒热而不能孕子焉。桂心、附子暖血海以逐冷,干姜、厚朴温中气以散寒,当归养血脉,人参扶元气。炼蜜以丸之,温酒以下之,俾血海温暖,则久冷顿消,而腹痛无不退,寒热无不除,何患天癸不调,不能孕子乎。

“来源”《医略六书》。

紫河车丸

“组成”紫河车(白酒洗,银针挑净紫筋)1具,大熟地黄240克,当归身120克,白芍(酒炒)60克,冬白术(制)120克,淮山药(炒)120克,金香附(酒炒)60克,拣人参120克,紫石英(醋煅)120克,甘枸杞子120克,蕲艾叶(醋炒)60克,川芎60克。

“用法”上药同紫河车入陈酒煮熟烂,收干晒脆,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15克,温酒送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女虚寒不孕,脉软弱者。

“方论”气血两亏,子宫不暖,致天癸衍期,无以孕育而生子焉。熟地黄补阴滋血,人参补气扶元,当归养血荣经,白术健脾生血,川芎行血海以调经,白芍敛阴血以和络,香附调气解郁,山药补脾益阴,蕲艾叶理血气以温血室,紫石英涩血气以暖子宫,甘枸杞子滋培肾脏,紫河车大补血气,入酒煮烂收焙,炼蜜以丸之,温酒以下之,俾血气内充,则子宫温暖而冲任融和,天癸无不调,自能孕育而生子矣。

“来源”《医略六书》。

紫石门冬丸(1)

“异名”紫石英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组成”紫石英(7日研之)、天门冬(去心)各90克,紫葳、甘草(炙)、桂心、牡荆子、乌头(炮)、干地黄、辛夷仁、石斛、卷柏、禹余粮、当归、川芎各90克,海螵蛸、牛膝、薯蓣各1.8克,桑寄生、人参、牡丹皮、干姜、厚朴(炙)、续断、山茱萸、细辛各1.5克,柏子仁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克,1日3次,酒送下,稍加至6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人立身已来全不生,及断绪久不产三十年者。

“方论”方中人参、甘草、川芎、地黄、山药、桑寄生、川续断、牡丹皮调养气血,紫石英、禹余粮温固下元,且佐桂心、干姜、乌头、山茱萸,毋乃失之过热;天门冬有强骨髓,卷柏主女子阴中寒热、痛、癥瘕、血闭、绝子,乃知二味配合紫石英、禹余粮有既济阴阳之妙;其温养气血之味上法具矣,而溯洄穷源,又须子脏精纯,生生之气,方得裕如,细辛、辛夷专清子脏风气,海螵蛸、牛膝、紫葳、牡荆子专散胞门瘀积,石斛专清胃气,厚朴专泄肠垢,柏子仁专滋心肾、益肝气,久服令人润泽美色。

“来源”《外台秘要》。

紫石门冬丸(2)

“异名”紫石英丸。

“组成”紫石英、钟乳石(鹅管通明者,二味各7日研之,得上浮即熟)、天门冬各90克,当归、川芎、紫葳、卷柏、肉桂、干地黄、牡荆子、禹余粮(煅,醋淬)、石斛、辛夷各60克,人参、桑寄生、续断、细辛、厚朴(姜制)、干姜、山茱萸、艾叶、白薇、薯蓣、海螵蛸、甘草(炙)各45克,柏子仁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克,3日渐增至6克,酒送下。

“功效”求子。

“主治”宫寒不孕。

“宜忌”禁如药法。

“方论”此方旧用乌头、牡丹皮、牛膝,据药证此三药俱堕胎,求子药中用之,盖胎未著之时,若服之已著,已著而未觉,服之未已,反为害也,今悉去之。增钟乳石、艾叶、白薇,兹无疑矣。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

黑豆神方

“组成”何首乌(用黑豆九制)24克,当归(酒洗)、五加皮、骨碎补(刮去毛,蜜水拌蒸)、生地黄、青皮(去瓤)、杜仲(姜汁炒断丝)、远志(去骨)、甘草(水浸1宿,炒)、附子(童便制,姜制,甘草制)、巴戟天(酒洗,去骨)、酸枣仁(炒)、锁阳(酥油涂,炙)、紫梢花(去骨)15克,枸杞子、槐角各30克,沙苑子(酒拌蒸,去刺)、肉苁蓉(酒洗,去膜)、蛇床子(酒拌蒸)、牛膝(酒蒸)、青盐各60克,金樱子(去毛)、补骨脂(微炒)各18克。

“用法”上药入水20碗,煎至10碗,渣再煎10碗,共药汁20碗,用黑豆15碗拌浸蒸晒,以药汁完为干。

“功效”延年种子。

“主治”肾虚不孕。

“加减”年少者去巴戟天、附子、锁阳、紫梢花。

“来源”《医部全录》。

鲁府遇仙传种子药酒

“组成”白茯苓(去皮净)500克,大红枣(煮去皮核,取肉)250克,胡桃肉(去壳,泡,去粗皮)180克,白蜂蜜3000克(入锅熬沸,入前三味调匀,再用微火熬膏,倾入瓷坛内,又加南烧酒10000克,糯米白酒5000克,共入蜜坛内),绵黄芪(蜜炙)、人参、白术(去芦)、当归、川芎、白芍(炒)、生地黄、熟地黄、小茴香、覆盆子、陈皮、沉香、木香、枸杞子、官桂、砂仁、甘草、乳香、没药、北五味子各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共入密坛内和匀,笋叶封口,面外固,入锅内。煮2小时取出,埋于土中3日,去火毒。每日早、午、晚3时,男女各饮数杯,勿令太醉。

“功效”安魂定魄,改易容颜,添髓驻精,补虚益气,滋阴降火,保元调经,壮筋骨,润肌肤,发白再黑,齿落更生,目视有光,心力无倦,行步如飞,寒暑不侵,能除百病,交媾而后生子也。

“主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面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

“来源”《寿世保元》。

温冲汤

“组成”生山药24克,当归身12克,附子6克,肉桂(去粗皮,后入)6克,补骨脂(炒,捣)9克,小茴香(炒)6克,核桃仁6克,紫石英(煅,研)24克,真鹿角胶(另炖同服)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种子。

“主治”妇人血海虚寒不孕。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温经汤

“组成”陈皮、半夏、生地黄各3克,川芎、白芍、红花、秦艽、乌药各2.4克,香附4.5克,木通0.9克,青皮2.1克,当归身尾6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为引,水煎服。经行时连服3剂。

“功效”调经种子。

“主治”月经不调,不孕。

“来源”《万氏女科》。

温中坐药

“组成”远志、干姜、蛇床子、吴茱萸各等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绵裹纳阴中,1日2易。宜多服桂附地黄丸。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阴冷,由风寒乘虚客于子脏,久之血凝气滞,艰于受孕。

“来源”《医宗金鉴》。

温土毓麟汤

“组成”巴戟天(去心,酒浸)30克,覆盆子(酒浸蒸)30克,白术(土炒)15克,人参9克,怀山药(炒)15克,神曲(炒)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女脾胃虚寒,饮食不运,胸膈胀满,时多呕泄,久不受孕者。

“来源”《傅青主女科》。

温经暖宫丸

“组成”细辛、吴茱萸、川椒、秦艽、白蔹、白薇(酒浸)、白茯苓、干姜(炮)、石菖蒲(炒)、乌药、制附子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9~10克),空腹淡盐汤送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无子。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温脐种子方

“组成”五灵脂、白芷、青盐各6克,麝香0.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荞麦粉、水和成条,圈安于脐周,以前药末实于脐中,用艾灸之,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

“功效”温阳种子,尤宜于妇人。

“主治”宫寒不孕。

“来源”《医学入门》。

温脐兜肚方

“组成”白檀香、羚羊角各30克,零陵香、沉香、白芷、马兜铃、木鳖子、甘松、升麻、血竭各15克,丁香皮21克,麝香2.7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分作3份。每用1份,以熟艾絮棉装白绫肚兜内,初戴者每3日后一解,至第五日又戴,1个月后常戴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男子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经脉不调,久不受孕。

“来源”《医学入门》。

蒸脐秘妙方

“组成”麝香15克,丁香9克,青盐12克,乳香9克,木香9克,雄黄9克,五灵脂15克,小茴香15克,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各15克,人参、香附子、胡椒各21克,白附子15克,夜明砂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听用。每用看人脐孔深浅先将麝香少许填入脐中,次将药填实,上用荞麦面和匀作箍,照脐眼大小圈转按实在脐四围,再将药填其中令铺着实,次用银簪脚插脐中药上数孔,次盖槐皮1片如大钱,皮上以蕲艾壮灸至120壮,如汗不出,再灸,灸后保养月余。1年蒸脐4次。

“功效”除百病。

“主治”久嗽久喘,呕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起,下元冷弱,久无子嗣,以及妇人赤白带下,并治痰火等疾。

“宜忌”灸后不见风寒、油腻、生冷1月。

“加减”妇人不用麝香。

“来源”《遵生八笺》。

暖炉丹

“组成”潮脑(入碗升打3次如灰色)9克,蛇床子15克,牡蛎3克,母丁香9克,高良姜3克,紫梢花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津唾为丸,如樱桃大。每次1丸,用丝绵裹纳子户中,留滞在外,坐定片时便觉温热,1日1换。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子宫寒冷,不能生育。

“来源”《医学正印》。

暖宫丸(1)

“组成”沙参(净洗)、地榆、黄芪、桔梗、白薇、牛膝(酒浸1宿)、杜仲(去粗皮,姜汁炙)、厚朴(去粗皮,姜汁炒)、白芷各15克,干姜(炮)、细辛(去苗)、蜀椒(去目及闭目,炒出汗)各0.3克,附子(大者,炮,去皮脐)1个。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4.5~6克),空腹温酒或枣汤吞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冲任虚损,下焦久冷,脐腹酸痛,月事不调,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至,或崩中漏血,赤白带下,或月内再行,淋漓不止,带下五色,经脉将至,腰腿沉重,痛连脐腹,小便白浊,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饮食不进,渐至羸弱;及治子宫久寒,不成胎孕。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暖宫丸(2)

“组成”当归(洗,焙)60克,续断、藁本(去土)、吴茱萸(洗7遍,焙干)、五味子、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皮)、白术、绵黄芪(蜜炙)、川芎、香白芷、缩砂仁、干姜(炮)、萆薢(酒浸1宿)各30克,石斛(去根)90克,牡蛎(煅通红,研碎)、香附子(炒)、熟干地黄(洗,焙)、山药、菟丝子、羌活(去芦头)、白龙骨(别研)各60克,茴香(炒)45克,山茱萸(去核)15克,延胡索15克,川椒(炒出汗)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空腹食前,温酒或醋汤送下。

“功效”大益气血。

“主治”冲任脉弱,经候不调,赤白带下;妊娠不牢,久无子息,日渐羸瘦,手足烦热,潮热骨蒸。

“来源”《杨氏家藏方》。

暖宫丸(3)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茯苓、牡丹皮、艾叶、龙骨、牡蛎、赤石脂各等份。

“用法”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艾醋汤送下。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赤白带下及子宫虚冷无子。

“来源”《医学入门》。

暖宫丸(4)

“组成”香附180克,艾炭、当归、黄芪各90克,吴茱萸9克,白芍、川芎各60克,川续断45克,熟地黄30克,贡桂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经血寒者,红糖水为引,其他均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子宫寒冷,经血衍期,腹痛结块,腰腿疼痛,久不生育;肝郁气滞,气结胸脘,胸脘胀痛,纳少嗳气;积湿浸滞,带脉不宣,湿浊下注,带下白滑,腰酸腹痛,面黄体软;痛经气滞。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暖宫万灵丸

“组成”川芎、当归、芍药、熟地黄、生地黄各90克,白茯苓、牡丹皮、肉桂、延胡索、黄芪、泽兰、卷柏、牛膝(酒浸)、香附子(炒)、白术、甘草、没药(另研)、吴茱萸(炒)各60克,木香30克,薯蓣、山茱萸、桂心各30克,石斛(去根)45克,钟乳石粉0.9克,藁本、五味子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7.5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冲任虚损,下元久冷,脐腹酸痛,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过期不来,或来时崩下,或月内再行,淋漓不止,带下五色,经脉时至,肢体倦怠,饮食不进,渐至羸瘦。及子宫久寒不成孕。

“来源”《普济方》。

暖宫妙应丸

“组成”艾叶、龙骨、当归、川芎、牡蛎、白芍、牡丹皮、茯苓、赤石脂、熟地黄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空腹艾醋汤送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及子宫虚冷无子者。

“来源”《袖珍》。

暖宫定痛汤

“组成”橘核9克,荔枝核9克,小茴香9克,胡芦巴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9克,乌药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散寒湿,温暖胞宫,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属于下焦寒湿,气血凝结者,或宫冷不孕。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煨脐种子方

“组成”韭菜子、蛇床子、附子、肉桂各30克,川椒90克。

“用法”上药以香油1000克,飞丹390克,将药熬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摊如酒杯大,贴之。又用硫黄30克,丁香3克,麝香0.9克研末,捣独蒜为丸,如豌豆大,每用1丸,安于脐内,用膏盖之。

“功效”温补下元。

“主治”男子精寒痿弱,白浊遗精;妇人子宫虚冷,赤白带下。

“来源”《经验广集》。

镇阳丸

“组成”熟地黄240克,生地黄、茯苓、麦门冬、山药、地骨皮、沙参各120克,牛膝、天门冬、车前子各60克,玄参24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5克,温开水送下。

“功效”调和阴阳。

“主治”男子精力甚健,入房甚久,泄精之时,如热汤浇入子宫,妇人受之必然吃惊,反不生育者。

“来源”《辨证录》。

熟干地黄散

“组成”熟干地黄30克,牛膝(去苗)30克,当归(锉细,微炒)30克,川芎0.9克,卷柏0.9克,防风(去芦头)0.9克,桂心15克,柏子仁30克,白薇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散。每次9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空腹温服。

“功效”温补下元,调经种子。

“主治”妇人子脏积冷,血气不调,久无子断绪者。

“来源”《太平圣惠方》。

摩腰膏

“组成”母丁香(大拣丁香亦得)、木香、朱砂(水飞,另研)、杏仁(去皮尖,另研)、藿香、白附子(去皮尖)、干姜(炮)、蛇床子、沉香、官桂、生硫黄、吴茱萸(酒浸)、枯白矾、雄黄(水飞,另研)、陈皮(去白)各30克,麝香、轻粉各减半。

“用法”上药除轻粉、麝香另研为末,余药共研为细末,却入二味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9克)。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煎沸,盏中浸化良久,研开为汁,于静室中,令人蘸药于腰上摩之,以尽为度,用绵裹系,逡巡腰上如火燎为验。若摩1丸如火,2丸舒畅血脉,3丸颜色光洁,10丸体轻身健,气全精足,至100丸其功甚大,不可为之过当。

“功效”补下元虚败,悦颜轻身,益精坚髓。

“主治”男女五劳七伤,气血衰弱及下坠疝气,髭鬓早白,面色萎黄,耳聋肾虚,腰膝疼痛,寒湿脚气,半身不遂,气血衰败;妇人子宫久冷无孕,及赤白带下,并诸恶疾。

“来源”《医方类聚》。

螽斯丸

“异名”赐子丸(《产乳备要》)、秦桂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白薇丸(《产乳备要》)、暖宫丸(《医方一盘珠》)。

“组成”附子(生,去皮脐)、白茯苓(去黑皮)、白薇、半夏(汤洗7次)、杜仲(去粗皮)、桂心、秦艽、厚朴(去粗皮)各9克,防风、干姜(生)、牛膝、沙参各6克,细辛(去苗)15克,人参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日服50丸(10克),空腹任下。如觉无益,稍加丸数为度;如服7日后,阴阳觉有娠,3日后不可更服。

“功效”温补下元,调经种子。

“主治”妇人无子。

“宜忌”忌食牛、马肉。

“方论”此方减去干姜,易入当归,以和阳药之性,不致阳无以化,且免经水紫黑、胎息不育之虞。其秦艽、厚朴、半夏,专理痰积;沙参、牛膝、白薇,专清浊带,使子宫温和、阳施阴化,孕自成矣。

“验案”不孕。臣妻年二十七岁,无子,服此药有娠;又残药与前太子中舍宇文妻李氏,年四十岁无子,服此药13日有娠。

“来源”《产乳备要》。

麝香丸

“组成”零陵香、藿香各6克,蛇床子15克,吴茱萸、枯白矾、木香各9克,麝香7.5克,丁香、韶脑各4.5克,不灰木、白芷各7.5克,龙骨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50克作40丸。每用1丸,绵裹纳阴中。

“功效”温暖下元。

“主治”妇人阴中久冷,或成白带,淋漓不断,久无子息。

“来源”《御药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