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摄像艺术
10380700000028

第28章 拍摄中的蒙太奇镜头

8.4.1 蒙太奇的内涵

蒙太奇(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上的专有名词,意为“组合、构成、装配”,即建筑师按照设计好的蓝图,将各种木头、钢筋等建筑材料组装成房屋。后来,这个名词被电影工作者引用了过去,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通过镜头组合构成影片。电视的很多理论都是电影理论的舶来品,我们在研究电视蒙太奇的时候,更多的是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相关论述。

作为电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蒙太奇就已经构成了电影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石。以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苏联电影导演为代表,电影理论工作者陆续通过实验研究了蒙太奇的叙事功能和表意特征,并揭示了蒙太奇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蒙太奇是指影视制作中,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接在一起,使之符合创作者的构思和意图,从而产生新的表达意义的艺术创作手段。用库里肖夫本人的解释,蒙太奇是“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一定顺序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影视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影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安德烈·巴赞为代表的学者更加强调电影语言应向着现实主义方向演变,通过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运动镜头和深焦距镜头(景深镜头)来如实展现事物的真实性和多义性,反对传统蒙太奇用镜头的分切组合方式来割裂电影中的时空关系。于是,长镜头理论应运而生,成为与蒙太奇理论平行的两大电影理论,蒙太奇和长镜头也因此并列为影视艺术的两种基本的表达方法。

事实上,蒙太奇与长镜头并不是截然的对立。在电影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蒙太奇有了更深的认识,蒙太奇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它不仅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组合(外部蒙太奇)形成的蒙太奇效果,对于一个镜头而言,同样存在蒙太奇效果,即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就是一种内部蒙太奇)。如果说外部蒙太奇是后期剪辑的主要工作,那么内部蒙太奇在前期拍摄时就已经介入创作者的思维了。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将蒙太奇理解为一种形象思维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贯穿着影视片创作的始末,甚至在拍摄之前的构思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作为一个优秀的摄像师,他所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都包含了蒙太奇的因素,本节所要探讨的就是在前期拍摄中,如何树立蒙太奇镜头的意识。

8.4.2 蒙太奇镜头的运用

蒙太奇不仅单纯地表示镜头的组接,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形式。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一样,它能够完整地叙事,并能很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在电影中,镜头和它的蒙太奇便是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

什么是镜头?镜头是电影的最小单位。我们通常认为,一个镜头就是一段空间和时间连续的画面,在时间上可长可短。或许苏联电影导演尤特凯维奇的解释更为确切,他在其著作《银幕上的人》中阐明镜头是“在标准的导演拷贝中,由上一个接缝至下一个接缝之间的胶片片断”。

8.4.2.1 用蒙太奇镜头叙事

按照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亭的观点,无论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有多少,无外乎两种——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将多个蒙太奇镜头按时间顺序组接在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称为叙事蒙太奇。叙事蒙太奇是最单纯的蒙太奇形式。在电视纪实拍摄中,摄像记者时刻要考虑到所拍的镜头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逻辑上是否有连续性,是否能完整地叙事。只有在拍摄时获取到了叙述性的素材,后期编辑才比较省时省力。

请看电视新闻特写《总理为农民追工钱》的几组镜头:

(1)村庄全景。

(2)总理温家宝一行的车队行驶在盘山公路上。

(3)总理一行上阶梯进村户。

(4)总理站定,询问村民。

(5)在农户熊德明家的院子里,村民们围成一圈,与总理握手。

(6)总理和村民围坐在一起谈心。

……(多个镜头表现谈心场面。)

(7)总理起身与村民握手告别。

……(多个镜头反映握别。)

(8)总理一行行走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离开。

(两个镜头反映离开。)

这组镜头是按照总理到基层考察这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来组接的,每个镜头都包含有事态性的内容,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始、经过和结束,新闻的脉络清晰可见。

用蒙太奇镜头的组接来叙事一般没有特殊的技巧,拍摄时只要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就行了。如果要用一个蒙太奇镜头来叙事,那也是可以的,比如用长镜头,通过镜头内部人物的运动、变化来讲述一件事。

8.4.2.2 用蒙太奇镜头表现

把个别的蒙太奇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两种形象的对列,产生新的含义,称为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通常以第二个镜头来暗示或说明第一个镜头,产生多种艺术效果,比如对比、积累、象征、比喻、联想等。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几种蒙太奇的表现方法。

(1)对比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镜头在强与弱、富与穷、文明与暴力、进步与落后等方面的对比,来突出主题。在拍摄中,摄像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具有对比性质的镜头。例如,电视新闻《山东临沭牛腿沟“排污三天三个样”》,反映了某些排污企业为迎接检查团的检查而进行的造假活动。记者分别在检查的前一天、检查当天和检查的第二天,提取了三瓶水样。以记者每天提取水样的镜头为一组镜头,三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检查团来临的前一天,工人们清理污染物和黑色淤泥,水质接近国家标准;检查当天,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检查结束的第二天,水样成黑色,水污染严重超标。该片运用对比蒙太奇,深刻地揭露了这些排污企业的欺骗行为。

(2)积累蒙太奇积累蒙太奇是指利用一些在内容上或性质上相同的镜头进行组接来营造一定的氛围。这些镜头画面表现的主体不一致,但他们在动作和造型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记者在拍摄时,要善于观察,从不同的拍摄主体中寻找一种相似点,这样运用积累蒙太奇就可以把一些看似凌乱的镜头统一起来了。

在纪录片《幼儿园》的开头就运用了积累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镜头一:中景,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哭叫着要回家。

镜头二:近景,另一个小男孩哭闹:“让我回去吧,给妈妈打电话得了吧。”

镜头三:近景,穿红衣服的女孩仰天长哭。

这组镜头反映的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入托第一天的情况,如果单有一个镜头表现小孩哭闹,还不足以说明幼儿对入学的不适应,几个相似的镜头积累在一起,主题就更明确了。

(3)隐喻蒙太奇隐喻蒙太奇镜头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镜头并列在一起,暗含比喻的效果。被组接在一起的这两个镜头都取材于现场,都是记者在真实的场景中发现的,它们单独使用时,只具备写实的功能,但一经组合,便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针对伊拉克战事特别制作了两段新闻宣传片,其中一条新闻是以一个小男孩的大声哭喊的特写镜头开始,在这个镜头持续了1分15秒之后,紧接着出现一个个战争的场面:硝烟、伤员、废墟、双手合十的人……这些镜头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组合在一起,就隐含了一个信息——战争带来灾难,世界渴望和平。

(4)复现蒙太奇复现蒙太奇镜头是指一个镜头在片中反复出现。这个镜头总是在故事发展到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其作用是表示强调,加深观众对关键人和关键物的印象,以及对片子的认识。在拍摄新闻或纪录片时,拍摄者要善于捕捉最关键的镜头,以便在后期编辑时可以反复使用。比如获奖电视新闻《绵山金钱豹不慎坠崖喜获救》中,金钱豹从半山腰上坠下的镜头被连续使用了两次。在凤凰卫视播放的“9.11事件”的新闻中,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镜头也被反复使用。需要指出的是,在有些新闻片中,也会出现滥用复现蒙太奇的情况,一个毫无意义的与主题无关的空镜头反复用好几遍,只会让观众觉得是记者拍摄的素材不够,需要用这个镜头来充数。

8.4.2.3 用蒙太奇镜头创造节奏

蒙太奇镜头可以分切。把一个蒙太奇镜头剪成两个、三个或多个蒙太奇镜头来使用,然后利用分剪插接的方法,可以改变影视剧原有的叙事节奏,创造出戏剧化的效果。

例如在影片《严峻的历程》中,有一场火车制动失灵到最后排除险情的重头戏,这段戏节奏非常快,为了增强这种紧张的气氛,同时为了克服拍摄时蒙太奇镜头数量不足的问题,导演将按剧本拍摄的二十个镜头剪成了六十多个镜头。比如,一个表现路旁景物快速闪过的全景镜头被剪成了两个镜头,分别安插在两个地方使用。还有表现车轮飞速转动的特写镜头也被剪成多个镜头使用。再比如,有一个镜头是表现火车失灵后车身剧烈晃动,司机程万鹏摔倒在车上的全景镜头也被一分为二:第一个镜头表现车身晃动,第二个镜头是程万鹏被甩下车厢,两个镜头之间再穿插一个车轮与轨道摩擦,火星飞溅的特写,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快节奏的混乱的紧张的场面。

8.4.2.4 用蒙太奇镜头改变时空

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组合可以改变现实的时空,这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敖德萨阶梯大屠杀”这个片段中,沙皇士兵排着队走下阶梯,并向阶梯下的人群开枪。如果用一个大全景的长镜头,同样可以把整个过程再现出来,但是导演采用了分切组合蒙太奇镜头的方式,拓展了空间,延续了时间,创造出极其悲壮的屠杀场面。

从空间上看,敖德萨阶梯实景只有几层,空间范围比较小,但影片中士兵在屠杀中不停地走下阶梯,似乎永远走不到底,给观众的感觉是阶梯很长,这个场景的空间很大。很显然,为了将实景中的小空间拓展为想像的大空间,体现出屠杀的规模和气势,导演在拍摄时使用了一些技巧。该片或者从侧面拍摄阶梯的局部,或者拍摄士兵走下阶梯的脚步特写,或者拍摄人群在阶梯上逃命的各种镜头,总之就是不让阶梯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在画面中出现,也就是只拍阶梯的局部。这样一来,现实空间就被切割了,再将各种镜头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电影中被艺术化的空间。

从时间上看,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沙皇士兵从最上面一级阶梯走向最底层估计不会超过半分钟,也就是说,如果以纯纪实的手段来拍,这个镜头最多持续半分钟就可以把士兵屠杀群众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但是导演还不想让这个过程结束得太快,他有意地将屏幕时间延长到了五分多钟,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第一个方法就是分别拍摄同一时间里不同空间人物的表现,再把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依次展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在同一时间的表现,这样就能在不改变现实时间的基础上延续屏幕时间。比如在“敖德萨阶梯大屠杀”这个片段中,同是某一个时刻,在阶梯的上端,士兵们疯狂扫射,在阶梯的另一端,人群纷纷逃散,把这两个镜头一组接,就把屏幕时间延长一倍了。

第二个方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景别去拍同一空间的人的动作,将其动作分解、放慢、重复,就可以把实际的动作时间延长为屏幕动作时间。比如在上述片段中,拍摄一位母亲中弹倒地这个动作,导演用了一组镜头:母亲中弹,身体倾斜——母亲看躺在婴儿车中的孩子——母亲倒地碰到了婴儿车——婴儿车从阶梯上滑下(反复)。婴儿车滑下阶梯的镜头是蒙太奇镜头的一剪多用,它的反复使用,使得屏幕时间延长了。

以上在讲用蒙太奇镜头创造节奏、改变时空的内容时,我们都借用了电影的例子来辅以说明。其实作为电视纪实摄像,遵循的是真实性和即时性,同样可以利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组合来创造独特的节奏和改变现实的时空,只不过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没有电影那么明显罢了。假设在电视纪实节目中,要拍一个人从一楼走到十楼,开门进屋的过程,要是用长镜头跟拍不知会拖沓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们用几个镜头来表现:这个人向楼梯口走去——上楼的脚步特写——继续爬楼——掏钥匙开门进屋,简单几个镜头交代就可以压缩时空,形成简洁明快的节奏。现在有许多电视纪实节目,尤其是纪录片,为了保持完整的时空,常常滥用长镜头,造成节目拖沓,画面呆板,从根本上说明记者在拍摄时缺乏分镜头意识。电视纪实如果只是纯粹的记录,而不重视蒙太奇的艺术表现,就不会讲出生动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