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10378300000019

第19章 静如止水,动如脱兔

“原文”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释义”爱动的人如同乌云下的闪电,可以在瞬间消失;好比熄灭的灰烬或者丧失生机的树木,生命力已经完全消失;所以,过分的“动”和“静”,都不是修养身心的合理做法,必须是浮动的彩云下和平静的水面上,才能够出现飞舞的鹞鹰和跳跃的鱼儿,只有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才是理想的、具有崇高道德的最高境界。

心静则无所畏惧

日本古代有一位叫千利休的禅师,潜心学习茶道,培养自己的宁静之勇。一位叫加藤的武士认为茶道是贻误国事的玩意,因此决心杀掉千利休。武士来到禅师门前,禅师一眼就看出来者不善。他并不害怕,而是邀请武士进屋喝茶,并希望武士把剑放在屋外。他解释说:“茶道表现和平的气氛。”

武士不理,说:“我一向剑不离身,管你茶道不茶道!”

“那好吧,你就带剑进来喝些茶吧。”

茶水正在沸腾。千利休突然把茶壶打翻,烟雾水汽顿时弥漫了屋子。武士吃了一惊,急忙奔出屋外。

千利休连连道歉:“过失在我。请回来喝茶吧。我弄脏了你的剑,让我给你擦干净。”

武士终于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勇者,茶道是宁静的,领悟了它的人会无所畏惧;反之,就会像自己,即便是一壶茶打翻了,也会惊慌失措。

身动以心静为根

一次,孟尝君要西行到秦国去,很多幕僚都极力劝阻,但是,他去意已决,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他对幕僚们说:“你们不用劝我了,因为你们用人事道理劝我,我根本听不懂,除非你们能够用诡语鬼道来劝我,我才可以斟酌斟酌。”

就在孟尝君以为此事已成定局的时候,家臣来报:有人要以诡语鬼道奉告。孟尝君听了觉得非常意外,于是,马上吩咐家臣将来人请进来,那个人一见到到孟尝君就说:“我来的时候,刚好经过淄水,看见淄水上有两个偶人:一个是土偶,一个是木偶。他们正在交谈。我听见木偶对土偶说:‘土偶,你本来是泥土,因为人们把你捏成土偶,这样,如果雨水、洪涝同时到来时,你肯定马上被毁掉了,然后还是变成一团烂泥巴。’只听土偶说道:‘我不否定你的看法,不错,如果遇到雨水、洪水一起来时,我会不再是很多人喜欢的土偶而变成一团泥土,但这就是真正的我,说明我已经返璞归真了。但是你呢?木偶,本来是东园的桃树,让人们刻成人形,当雨水、洪涝一起到来时,你肯定会浮在汪汪水面上东漂西荡,最终就会找不到归宿。’听说君侯现在要到秦国去,我们都应该知道,秦国一直对中原存有觊觎之心,终日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如您去了,恐怕只能像木偶一样,最终将找不到归宿。”

孟尝君听罢,一言未发,只是在厅堂里踌躇地走来走去,最后连一句话也没说就出去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起去秦国的事。

孟尝君的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动”与“静”的联系,人如果要动,必先在静中确定根本,只有有了根本的原则,才不至于在遇到外界巨大的压力时,对自身造成巨大的伤害;并且,只要有了根本的东西,哪怕是受了损伤,也可以时时作出补救措施,然后使事情发展得更加顺利,这就是动静的关系:动以静为根,且动要注意适度。

智慧总结

老子对“静”与“动”这对矛盾的事物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世界上的“有”来源于“无”,“动”来源于“静”,而世间事物的源头是“虚静”,经过几个轮回的辗转将会再回到原来的“静”,所以说,一切事物都在默默地守着自己的本性,吸取着大地的雨露,春荣冬枯,最终再回到天然的寂静。所以,如果人总是躁动不安,那么,他将会一事无成;如果国家总是长期不稳,动荡不安,那么,这个国家也将很快就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