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学谋略
10377500000065

第65章 男人不走回头路——荀子作书不事春申君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不合就走,前方有好位。

荀子五十岁才到齐国游学,受到齐襄王重用,曾三度处于列大夫中最尊贵的位置上,后来被人诽谤去了楚国,春申君令他做了兰陵令。

不久,又有门客游说春申君:“过去,商汤建都于毫。武王封邑于镐,方圆不过百里,后来藉之而有天下。如今兰陵令荀况,是天下少有的贤人,阁下却计划给他一百里地作为势力范围,臣恐有养虎之患,阁下以为如何?”

春申君认为有理,便派人婉言赶走了荀况。荀子离开楚国去了赵国,被赵王授以上卿之位。

不走回头路就是不走绝路

不回头,才能重新开头。

荀子为赵卿不久,又有人对春申君说:“过去伊尹谏夏桀不听。便投效殷商,于是商汤称王而夏亡国;管仲逃离鲁国返回齐地,结果鲁国削弱,而齐国强盛。因此有贤能相助,君尊而国重。如今荀子是天下少有的贤人,阁下为何赶他走呢?”春申君又称是,于是派人到赵国聘请荀况回楚。

苟况作书辞谢道:“生癞疮的人可怜国君,乍然听起来,像是一句很不礼貌的话。虽然如此,但不可不仔细加以考虑,这是相对于那些为臣子所胁迫,最终死于非命的国君所说的。如果为人君主年轻识浅,没有分辨奸伪的权术,那么那些有野心的臣子就会独断专行。为了避免诛杀之祸,往往谋杀年长有德之君而拥立幼弱之主,废嫡系之君而立庶出之主。《春秋》于此屡有史事告诫:‘楚国王子围,奉命出使郑国,还未走出国境,听说楚王病重,连忙驱车赶回,借探病之机,用帽子上的缨带勒死楚王,代而自立。齐国大臣崔抒之妻极为美貌,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杼带领他的亲信设下埋伏,围攻庄公。庄公请求给与崔杼疆土而免其一死,崔杼不允。庄公又请求杀于太庙,崔杼仍旧不允。庄公乘隙外逃,正要翻墙而走,崔杼射中他的大腿并结果了他的性命。而后拥立庄公之弟,是为景公。再来说发生不久的事情:李兑在赵国专权,结果把赵武灵王饿杀于沙丘;如今看那癞病,虽是臃肿之疾,却极为严重,但与前代国君相比,还没有达到‘绞颈射股’的地步,与近代相比,也没有抽筋饿杀的痛苦。

那些为臣子所胁迫,最终死于非命的国君,其内心的忧虑惶恐,身上所受的苦痛,必定比癞病之苦更难以忍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身患癞病也会同情君主,是有一定道理的。”

荀况又作赋抒发自己的心中无限的感慨。

荀况道:“拥有锦缎,却不懂得分辨判断。美女俊男,无人穿针引线;丑妇陋夫,反而撮合为亲。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啊啊,悠悠苍天,如何不分好坏!

《圣经》上说:“上天不可欺,世人不可自取祸殃。”

通过这个事件,荀子明白很多道理。后来荀子专心著书,他的思想集儒法于一身,成了儒家的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