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学谋略
10377500000051

第51章 智斗张仪折服秦惠王伐蜀——司马错以口功始又以军功成名

先让一手还击才从容

让他先说,可见其词穷。

司马错名错,司马是他的官名。司马错和张仪在朝廷上为战争而争论,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却说要伐韩,秦惠王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

张仪先说:“我们先和魏楚结盟,然后出后攻打韩国,先让魏国断绝其南阳与韩国的宜阳,直逼周朝,声讨周君的罪行,只要我们打到周朝那里,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也不敢不听从我们的,这样就能建帝称王了。蜀国只是西方的偏僻小国,讨伐它不能成就威名,就算占了它也不足以为利,这与建立霸业的目标相差太远了。”

强词夺理人人爱

为了说圆一件事,先要看扁它。

听张仪说到这里,司马错反驳说:“不对,我听说,想让国家富强的,总想办法扩展疆土;想让军队强大起来的,总想办法令百姓富足;想成就帝王之业的,总是广施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王业自然就能建立。当下我们的情况是,国土狭小,百姓穷困,因此我愿意协助大王从基本的事情人手。蜀国虽僻于南方,却是狄中的大国,如果我们进攻它就像狼吃羊一样的容易,占领它的土地,以拓展秦国的疆土,夺取它的财货,足以令秦国百姓富足,占领这样的国家别人不会觉得我们暴虐,取尽蜀的财物,诸侯们也不会指责我们贪心。这是一举而名利双收的好事。如果进攻韩国,胁迫天子,就会招致恶名,且没有什么确实的利益,只怕还要背上不义的声名。同时我们攻击的是诸侯不愿让人进攻的地方,这是极危险的举动。

“让我来详细说明其中的道理吧,周天子是各诸侯的共主,齐国是韩国的盟友,周室知道将会失去九鼎,韩国明白保不住三川领地,两国定会联合对秦,依靠赵、齐的力量,而与楚魏讲和,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割给魏国,这样一来大王就没办法对付了。所以我说攻打韩国的举动是危险的,不如伐蜀来得万无一失。”

秦惠王听完两人的分析,说道:“司马先生说的对极了,寡人听您的。”

于是,秦王发兵攻蜀,仅用十个月就攻占了蜀地,蜀归人了秦国的版图后,秦国越发的强大了,又增加了对抗山东诸侯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