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学谋略
10377500000045

第45章 学百家之术而用于事功——甘茂以事功居秦国左丞相

甘茂步步是棋

下棋是一步三步,下手走四步。

甘茂是楚国下蔡人,下蔡是今安徽凤台。甘茂曾跟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学成后前往秦国。

经张仪的介绍,甘茂去拜见秦惠王,秦惠王很喜欢他,命他为将,协助魏章平定了汉中地区。

甘茂本不出奇,但一步一步他就显出神奇来。

第一步,跟大名鼎鼎的史举学百家之术。

第二步,结交天下第一高人张仪。

第三步,拜见秦王。

第四步,协助魏章为秦国平汉中。

一共四步棋,每步精确无误。煞费苦心,又从容不迫,甘茂不是常人。

最能用你的可能是敌人

假敌人之力壮大。

甘茂是楚国人,秦国曾毁掉楚国的首都,是楚国的敌国。但当时秦国强大,是天下英雄与谋士的最佳用武之地。

最能用你的可能是敌人。

最能用你的就是敌人。

甘茂深知此理,断然前往秦国掘金。

学问要够大才唬得住人

一上来就要让人害怕。

甘茂比苏秦张仪还厉害,因为苏秦张仪只会纵横术,而甘茂据说会“百家之术”。甘茂也比孙子穰苴还厉害,因为孙子穰苴只会兵法,而甘茂据说会“百家之术”。“百家之术”何谓哉?“百家之术”就是百家之学,即指甘茂对诸子百家,无一不会,无一来精,真是戴高帽子!

注意,甘茂在列国变手中,第一个以精通百家之术出场,他是第一个通家,一出场就把其他大腕盖住了。

至于他究竟有没有那么厉害?谁也不知道,这样他就更神秘了。

更神秘了等于更厉害了。

现学现用现在就发

最大本事就是会学本事。

甘茂果然是个通家。他不拘泥于某一样本事,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学本事,并且现学现用,这样外人看他果然是什么都会!

甘茂跟着张仪学纵横术,跟着名将魏章学打仗。张仪魏章何等不凡,甘茂跟在他们身旁当然受益极大,并毫不客气地将功劳据为己有,他的理论是:没我你们能成吗!

好家伙,明明是学生,却以导师自居。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清甘茂的把戏,但不便戳穿,因为他是秦王的红人。不懂的人当然要视他为神明了!

需要什么人我就是什么人

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可以成为他的需要。

甘茂有两大本事。

第一个本事就是“精通百家”。

第二个本事就是“现学现用”。

甘茂有了“精通百家”与“现学现用”这两大本事后,就有恃无恐了。他果然什么都会,见将军他谈打仗,见智士他谈谋略,见文人他挥洒自如,见了秦王他当然是治国之才。

秦王需要张仪那样的纵横家,那么他就是纵横家。

秦王需要魏章那样的大将,那么他就是大将。

你需要什么我就是什么!

孙悟空才会七十二变,甘茂却会千变万化,甘茂比孙悟空还厉害!

在大事中扮小角色,胜于在小事中扮大角色

跟对人不如做对事。所谓做对事就是做有用的事。

魏章平汉中,乃是秦国历史上的大事。甘茂有幸参与此事,虽仅为魏章副手,是个小角色,但说什么他也有功,秦王当然看在眼里。

如果什么阿猫阿狗去平一个小地方,而不是汉中这样的大地,甘茂跟着瞎掺和,哪怕立了头功也不顶用呀,因为这本来就是芝麻大点一件事。

因此在大事中扮演小角色,完全胜于小事中扮演大角色。

如果能在大事中扮演大角色,当然就更好了。

积极寻找大事来做

把事情搞大,才能做大人物。

甘茂当初直奔秦国,为的就是要在这个大国找点大事做。

做大事才能成为大人物,打一百场小仗不如打一场大仗。当然做大事的前提是做足小事,但一辈子做小事绝不是办法,因此小事做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动手做大事了。

把大事当成小事做,做起来不难

看轻大事,做出来的事就不轻。

不是小事加小事等于大事,去掉小事才是大事。

但大事也是小事,天下事都是一个道理。

甘茂被秦王授命治理秦国,这样的事够不够大?大!当然大。

但你要是把它当成大事来做,那么就会被所谓的大事吓倒、压倒。

你要藐视大事,并把它当小事、平常事来做,那么天下大事皆可为也。不就是治理秦国吗?就跟吃一顿饭没什么区别嘛!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来甘茂真的懂这个道理。

大动荡有大机遇

乱套时好入套。

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张仪和魏章都投奔了魏国。这时蜀中发生叛变,秦武王派甘茂去平定蜀国,回来后被任命为左丞相,而里子为右丞相。

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张仪魏章奔魏,蜀中叛乱,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在秦国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动荡。面I临这种情况,甘茂吃得消吗?答案是当然吃得消,不但吃得消,他还吃得香!因为他早就盼望这样的时刻来到。

大动荡就有大机遇,不动荡就没机遇。

船不动荡那么一下,它能驶向远方吗?

留下来就会升上去

一心留下来是为了抢占位置。

当秦国内部动荡不安时,张仪魏章都选择了离开,甘茂则选择了留下。

他只要留下来,那么秦国就是他的了。因为大才都走完了,所以他这个中才也被当成大才来用。

张仪魏章都走了。整个秦国人才短缺,这时候甘茂正式出场,宣告了他是唯一的人才。

他又是张仪,又是魏章。不,张仪和魏章加起来等于甘茂。

甘茂留在秦国,还向新继位的秦武王表明了自己对秦国、对秦王的忠心,秦武王当然感动,焉有不用之理。

不盖住别人更显大

抬举人反而自显身份。

本来照秦武王的意思,要封甘茂为丞相。但甘茂建议同时设左丞相与右丞相,这样方便君王管理。左丞相由他甘茂担任,右丞相则由另一位大臣里子担任。

秦武王欣然同意,再次在心中提升了对甘茂的好感。甘茂此举不但可见忠诚,还可见他不妒才,不独断,这样的好丞相哪里去找?

甘茂这一手玩得好,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之所以要设左右丞相,实在是因为他深知自己一个人不行!他没这本事!既然如此,何不大大方方分权给别人?

大大方方分权给别人,更显权力大。

不盖住别人,更彰显自己。

要权是办事之始

伸手要权可能断手,但如果不要权将死无全尸。

“要权是办事之始”,指做事就要有权,不然做不起来,也做不成功。

如果没权就直接要权,如果权不够大就直接要足够的权。要不到就不干。

有的权力是借来的。

有的权力是偷来的。

有的权力是抢来的。

有的权力是要来的或分来的。

应以后者为大,为多。

分权是办事之法

麻烦越分越少,好处越分越多。

“分权是办事之法”,指办事要让众人出力,最忌单干,统治者和事情的主办人员要擅长组织团队。那么,就要给众人权力,让他们放手去干好。

记住:真正的权力越分越大。好比钱越存越多。

你把权力分下去,自然会有好处献上来。只要你会理财,银子就多。

掌权是办事之核心

权力要适当的小,才掌握得住。权力不能大于人。

众人做事,归功于己。众人不服怎么办?你有权他还能不服吗?因此掌权是办事的核心。

会分权者会收权。

其中的诀窍就是:提其钢绳,则一网打尽。什么是钢绳,指共同利益,这是众人做事的命脉。

你以维护共同利益为由,收权、掌权,代众人行使众人之权,便无人反对。

把小事当大事做,同样可以立大功

有一种境界叫无所事事,还有一种境界叫每件事都有功。

蜀国本是小国,灭蜀不是什么大事。但甘茂以此为功,夸耀于秦王之前。秦王自然不便反驳,否则就会打击甘茂的积极性,打击甘茂的积极性就等于打击甘茂本身,打击甘茂本身等于打击秦国,因为这时的秦国已在按甘茂的思路走。

秦王不会打击秦国,因此甘茂继续立大功,不因事情大小而立功,却因有事可做而立功。只要他在做事,都是功劳。

甘茂借助秦武王

通过第三方力量打败对方

不久公孙衍也到秦国做客卿,武王很器重公孙衍。对公孙衍说,我想要用您做丞相。这话被甘茂的内应听到,赶紧出宫去告诉了甘茂。

甘茂第二天就去见武王,说大王终于找到了一位贤相,我特来向大王贺喜。

武王说,我已经把国家托付给贤卿了,哪里会再让别人做丞相呢。

甘茂讲,听说大王准备任公孙衍为相。

武王严肃地问,贤卿是从何处听来的?甘茂便说,是公孙衍亲自告诉我的。

武王对公孙衍泄漏机密很生气,就把公孙衍撵出了秦国。

甘茂让秦武王实现了最大理想

永远效力就永远有功。

秦武王三年,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坐装有帷帐装的车子通过三川去见周室,那样我就死而无憾了。甘茂说请让我到魏国去,相约一起攻打韩国,并让向寿同我去。

武王同意。甘茂到了魏国,对向寿说,您回去先跟武王这么讲,就说魏国已经听从我的意见了,但是希望秦王不要攻打韩国,事成之后,全部功劳都是您的。向寿就回国把甘茂的话转告秦王,秦王不解,就到息壤这个地方亲自去迎接他,问他是什么原因。

甘茂回答说:“三川地区的宜阳、上党和南阳都是大郡,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大王如今让我走千里之远去攻打它是多么困难啊!从前曾参在费城的时候,鲁国有一个和他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母正在织布,听有人这么说根本不理睬他。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还是神情镇定自如,根本不相信。等到第三个人又来告诉她曾参杀人了,曾母便扔下梭子越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能,他母亲对他非常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他母亲就害怕了。现如今我贤能不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像曾母信任儿子那样,怀疑我的人也不只三个人,所以我担心大王会像曾母一样扔下梭子。

当初张仪向西吞并巴蜀,往此开拓西河以外的地方,朝南夺取了上庸,天下人不因此赞美张仪,而是因此认为先王贤明。魏文侯让乐羊去攻打中山,三年后攻下了中山,乐羊回国后要功劳,文侯就把一箱子的意见书给他看,乐羊惭愧地对文侯讲,这不是我的功劳,而得力于君王的贤明。如今我甘茂只是个寄身于此的臣子,里子和公孙爽依仗韩国的势力来和我争议,大王一定会听从他,这样大王欺骗了魏王,而我也会受到韩国公仲侈的怨恨。”

武王说:“请你放心,我不会听他们的,我们就在息壤结盟吧。”终于武王让甘茂带兵攻打宜阳,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也没能攻下来,里子和公孙爽果真对武王说甘茂的坏话,说得武王都要相信了,便下令召回甘茂,想要撤兵。甘茂一见武王就说,息壤达成的盟约还在这里,武王见到了甘茂,听他这么说心里就踏实了,于是武王没有撤兵,又增派了兵力,让甘茂继续指挥作战,终于攻下宜阳,韩王坐不住了,就派公仲侈来秦国请罪议和。

秦武王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到了周都,并死在那里。

甘茂奔齐

捞足了本儿,不再合作也无妨。

昭王继位,楚国攻打韩国,韩国派公仲侈向秦求救,秦太后是楚国人,不赞成出兵救韩,公仲侈去拜托甘茂,甘茂就对秦王说公仲侈因为有可能得到秦国的帮助才敢抵抗楚国,现在秦国不帮助韩国,公仲侈就会跟楚国联合,这样一来魏国就不敢不听从它们的意思,如此就形成了楚韩魏共同进攻秦国的态势,不知道我们是坐着等待被进攻有利呢,还是主动进攻别人有利。秦王听后,便派军队去救韩国,楚军撤兵。

秦王派里子和甘茂攻打魏国的皮氏家族,向寿和公孙爽抓住机会诽谤甘茂,甘茂害怕,就停止进攻魏国,逃往齐国。

甘茂服务于齐,并让秦国后悔没再用他

一身事二主,不是没主见。

甘茂在逃亡的路上碰到苏代,就对苏代说我在秦国被陷害,因害怕而逃出来,现在您从齐国出使秦国。我听说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女儿和富人的女儿一起织麻,穷人的女儿说我没钱买蜡烛,而您的蜡烛的光幸好有多余,您可以分给我多余的光亮,在没有损害你照明的情况下我却能得到这样一个方便,富人的女儿就答应了。如今我受困,而您正要出使秦国,我的家人儿女都在那里,希望您用多余的光亮照顾一下他们。”

苏代答应了,就找机会对秦王说,甘茂不是一个普通的士人,他留在秦国已经服侍了几代秦王,都受重用。甘茂对秦国关键地区的地形了如指掌,如果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就对秦国不利了。秦王说那怎么办呢,苏代说大王不如多带礼物并提高他的俸禄迎接他回来,然后把他软禁起来,终身不让他出来。秦王就说好,派人带相印去齐国迎接甘茂回来,甘茂当然不肯回秦国。

苏代回齐国后又对齐王说,甘茂是一个贤能的人。如今秦国赐给他上卿的爵位,用相印迎接他回秦国,甘茂感激大王的赏赐,爱做您的臣子,所以不肯去秦国,现在大王应该重用他。大王如果不留住他,那么他必然不再感激大王,凭甘茂那种杰出的才干。一旦指挥强秦军队,齐国就难以抵抗了。

齐泯王听从苏代的建议,给甘茂安排上卿的官位来挽留他。秦国听说后就免除了甘茂家里的赋税和徭役,同齐国争相收买甘茂。

齐楚秦魏争着要甘茂

让人争着要的秘诀就是哪里都不去。

齐国派甘茂去服侍楚国,当时楚怀王刚和秦国联姻,正是高兴的时候。秦国听说甘茂在楚国,就派人对楚王说希望把甘茂送回秦国,楚王同范娟商议。范娟说甘茂实在是个贤能的人,如果派他去秦国做丞相会对楚国不利,不如推荐向寿做秦国的丞相。于是楚王派使者要求向寿担任秦国丞相。秦王见甘茂招不回来,终于让向寿做了丞相。甘茂从此就没再返回秦国,最后死在了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