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操控术:迈向成功的心理策略
10377200000037

第37章 信守承诺换取人心

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自己一个承诺,人生终将辉煌;给他人一个承诺,幸福之花将绽放于人们的笑靥;给世界一个承诺,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承诺不难,难的是信守承诺,因此说信守承诺就是财富。

诚实守信是做事的首要原则,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长久取胜。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把信誉看得重于一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讲道德、守信义为标准。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以诚相待。否则,一旦信誉丧失,做什么事都必然会招致失败。

清末年间有个姓雷的山西商人,还是他爷爷在世的时候,由于经营不善,和英国人在香港做的一大笔生意赔了个精光,欠下英国商人的钱一直未还。

他爷爷临终时百般叮嘱他的父亲,要他父亲一有钱就替自己将债还上。遗憾的是,他父亲直到死去都没有能力还上这笔钱。

他父亲临死的时候,又把账单递到他手上,叮嘱他等日后有了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帮自己还了这笔债。

姓雷的商人接过账单,亦接下了父辈的遗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姓雷的商人果然发了财。于是,他请来一个懂英文的人给这个英国商人写信,言辞恳切地告诉他祖父欠债一直未还的原因,并说现在家境好了,唯有替祖父将欠债还掉才能使自己的良心得以安宁,请他告之汇款地址。

当时,那位英国商人也早已去世,姓雷的商人寄的这封信被他的孙子收到后,非常感动,当即回了信。最终,姓雷的商人将祖父欠下的债还给了那位英国商人的后人。

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诚信。“父债子还”,决不食言。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是老幼皆知的料事如神之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极有仁义且守信誉的正人君子。

五出祁山时,诸葛亮听了长史杨仪的建议,把兵力分为两部,轮番出击,以避免像前几次出祁山时那样,由于久战而引起兵疲的现象。两部兵力100天轮换一次,第一批兵力出征100天后,即由第二批兵力替回,等第二批兵力出征了100天,经过休整的第一批兵力又上前线替回他们。这样的循环轮换,能使军队的士气得以持久。为保证此项战术的顺利实施,诸葛亮明令规定,“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兵出祁山后,由于后方粮草未能及时供上,军中缺粮。蜀军攻下卤城后,诸葛亮先是设计抢割陇上麦,以保证蜀军的粮草;后又在卤城外埋下伏兵,大破魏军的偷袭。司马懿被气晕了,发檄文征调雍州、凉州的20万人马前来助战。而此时正值蜀兵的轮换期,后方汉中兵马已出川口,作好了充分的替换准备,身在前线的诸葛亮传令前方军兵返回后方。听说可以回家了,有些疲惫的士兵们个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正在这时,司马懿发檄文征调的20万雍、凉人马,在孔礼的引领下已经到来,与郭淮会合后直袭剑阁,企图拦截蜀兵归路,司马懿则亲自引兵攻打卤城。得此消息,蜀军营内人心惶惶,形势变得危急起来。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杨仪对诸葛亮提出暂且留下旧兵退兵,待新兵到来再换班。诸葛亮说:“不可。吾用并命将,以信为本。既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依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说罢,诸葛亮传令归兵即刻起程。得知丞相在大敌当前还如此守信,军兵无不感激,他们异口同声地挥臂高呼:“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诸葛亮对众兵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军兵们决心已定,执意要出战杀敌。于是,诸葛亮下令人马出城列阵。而此时,西凉兵马由于长途远征,早已人困马乏,刚要安营时就见蜀兵杀将而来,蜀军将勇兵骁,气势震天动地,杀得魏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诚信”使诸葛亮在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势下转危为安。当年,以“日升昌”为首的山西票号也是一个注重诚信的典范。

“日升昌”票号是清末年间山西的一个大票号。一直以来,这个票号都有非常好的信誉,在全国许多地方开有分号。“日升昌”承诺:无论何时何地,凡在本票号储存银子,凭票号的存折即可在“日升昌”兑现。

“别人的成功,永远都是自己的榜样”。见“日升昌”票号开得红红火火,山西的其他票号也相继订下了同样的承诺。

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一时间人心惶惶。北京城中的皇亲国戚、名门豪绅纷纷随慈禧、光绪逃往西安。由于逃得仓促,他们根本顾不及家中的金银细软,只把携带方便的山西票号的存折带在身上,一到山西,便争先恐后地跑到票号兑换银两。

面对突然而来的挤兑,在这次战乱中同样损失惨重的山西票号叫苦不迭,因为他们设在北京的分号已被洗劫一空,就连账簿也被八国联军烧得一本也没留下。

没有账簿,怎么知道哪些人在票号里存过银子?又怎么知道储户到底存了多少银子?按照常理,山西票号完全可以向京城来的储户说明原因暂不兑付,等总号重新清理账目之后再做应对。但是,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没有这么做。面对突如其来的挤兑风潮,他们一如继往,只要储户拿出存折,不管数目多少,票号一律即刻兑现。

山西票号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的。假如有小人趁机在挤兑风潮中做手脚,试问,后果将会怎样?票号的生意还要不要做?细细想来,还真是有些后怕。

应该说,“日升昌”和其他山西票号当时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两个字——胆识。这种信誉至上的胆识实在是叫人钦佩。危难降临时,他们沉着应对、“大信大义”的表现令人叹服。他们的举措把信义二字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中国人为人做事的榜样。

一个讲诚信的人,说话必定先考虑后果。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多说,该说的话,一句也不放过。一锤定音,掷地有声,有了承诺绝不反悔。大丈夫做事“一诺千金”,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不要妄想不劳而获“不劳而获”是一个诱惑人的陷阱,摆在人眼前的可能是不需报酬的丰厚收益。事实上,它是积淀人类贪欲的无底洞。人一旦被它吸引,便会在这无底洞中越沉越深,最终因为贪念而毁掉了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而拒绝不劳而获,才是取得真正成功的有力保证。

“守株待兔”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它告诉我们:不要幻想自己能够碰上好运气而不愿切实苦干,那可能连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荒废了。

宋国时期,有一个非常勤劳的农夫,种着几亩地。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回家,以此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农夫的这块土地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一家人的生活也全都依靠它。农夫辛勤地播种、捉虫、除草,因此到秋天总能获得丰收。在他的地头,长着一棵大树,这棵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非常粗壮。

有一天,农夫又来到地里干活,收获的季节快到了,农夫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得非常好,心里很高兴。于是,便坐在大树旁边休息,心想: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收了。忽然,农夫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它跑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兔子撞到了地边的大树,这棵树太结实了,兔子这一撞,就撞断了颈部,不一会儿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看见了,就飞快地跑过去把兔子捡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真是一点劲儿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让孩子们美美地吃上一顿了。”说完,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既然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我又何必每天辛苦地耕田呢?

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却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他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很不甘心。到了第三天,他还是在地里等着,第四天也一样,第五天……从此以后,这个农夫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子也没有再见到。而因为他不好好管理农田,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荒芜。

那些只想不劳而获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真正拥有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创建美好的生活。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在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一个能确保人民永世生活幸福的法则。

三个月后,有位学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上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再命令这位学者继续钻研。两个月后,学者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又一个月后,学者把一张纸呈上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日后都真正奉行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这位学者。

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大多数的人都想快速发达,但是却不明白做一切事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只要能够放弃投机取巧的心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成功必定离你不远了。只要还存有一点取巧、碰运气的心态,你就很难全力以赴。

不劳而获的人松懈了奋斗的神经,其中不少人是在尝到一次甜头后只想伸手汲取,忘记了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用途,这只能致人走向消沉之路。要想得到收获,只能靠自己拼搏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