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中国经济学
10376900000004

第4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但是,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为每个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现成的模式。恰恰相反,他们要求未来的共产主义者,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创造适合本国情况的模式。1885 年,恩格斯在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中指出:“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本国的、历史的、民族的、现实的种种情况,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创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必然。

毛泽东在解决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问题的实践中,杰出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地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取得了胜利。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他逐步意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提出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别国的道路和模式,要探索中国式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后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思想未能系统地发展起来。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几经挫折后,多次坦诚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这就是说,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即成了邓小平和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探索的课题。

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出:“搞社会主义是一个共同的方向,但是怎样搞,必须根据本国的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两个根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他反复强调的这两个根本的理论问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失误的结症,邓小平认为是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即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如他反复指出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

为什么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第一,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邓小平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就是说,我们没有搞清楚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建国后,我们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照搬了苏联模式,但是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模式的问题。以 1956 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开端,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后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不仅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而且把苏联模式的弊端推向极端。邓小平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这就是说,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是,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老祖宗不能丢,而且我们也没有丢。

第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第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

二、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在改革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内容丰富,并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1980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压倒一切的两条标准: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提高人民收入。这两条标准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相通的。

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内外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曾有两种评论,一种认为中国的改革会放弃社会主义,另外一种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会放弃社会主义。之所以出现这两种评论,是因为我们的改革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纠正了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观。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著名论断,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正是为了回答这些不同的看法。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邓小平更加鲜明、频繁、突出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1985年8月,他指出:“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得出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结论: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二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1986 年 9 月,他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个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末 90 年代初,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攻坚要求理论的飞跃,要求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针对长期以来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一方面,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正是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三、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特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这个科学论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离开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针对以往脱离发展生产力来讲“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他深刻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总起来说,生产力能不能得到较快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发展生产力已不再属于社会主义特征范畴,而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

第二,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邓小平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没有解放生产力的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具体制度有弊端,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的统一,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第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邓小平既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使二者成为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标志。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如果离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就会失去社会主义规定的意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完整概括。

第四,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如果只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讲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而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少数人富裕。

第五,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时往往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从静态中、用僵硬的社会主义概念。而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尤其需要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来阐述社会主义及其本质。邓小平就是从历史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在物质基础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的统一过程中,来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它比社会主义特征更宏伟、更集中、更深层,是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概念。本质和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特征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针对多年来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揭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