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10372300000077

第77章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

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办事处财政所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资产配置标准执行不力,资产配置不平衡、使用效率不高、处置不规范等。要解决这些弊端,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进行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部门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经济管理中关系十分密切的两大领域,实现两大类管理的有机结合,有着其客观、内在的必然性。

1.部门预算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资产形成的主渠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维持运转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是否合理,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公平与否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资产存量是核实单位预算的重要基础,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准确掌握单位资产存量、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需要,科学编制和核实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的各项预算。所以,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关系的实质就是资产存量管理和增量管理的关系,即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并通过资产配置和资产调剂两种手段,达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促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的根本目标。

2.资产管理的过程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相互对应,具有统一性。在预算编制阶段,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分析资产存量并提出资产配置审核意见,为预算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预算通过审批后,预算部门将正式预算的资产预算信息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为实现资产预算跟踪管理提供依据。在预算执行和高速阶段,预算执行部门在办理发行采购、资金拨付等手续后形成的资产信息,动态地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同时,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跟踪资产预算执行结果,输出资产增减变化的数据,为预算执行和资产调剂提供参考。在预算的报告分析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全面总结分析资产的动态管理情况,形成期末资产报告,与决算报告相互印证,并为准确评价部门有关资产使用情况和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3.部门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是部门预算管理内涵的深化。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决策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所在部门决策的范式,会对预算的形成和结果构成重大影响。如果资产管理部门认真摸清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状况,对照预算单位或部门的目标,找出浪费、低效率和不当处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部门预算,就可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状态由不甚合理趋于相对合理。由此,部门预算管理也由单纯价值形态管理拓展到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管理,深化了预算管理活动的内涵。

4.部门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外延的拓展。我国行政事业财务管理运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并不计提折旧。这种做法导致政府非经营性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失控。权责发生制应用于政府部门源于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需要。政府财务报告和预算不同,预算反映当年的政府财政收支总额及分配结构,而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是以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或事件为基础,反映的是事实结果。将预算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联系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政府的运行状况和绩效,验证预算的合理性,为制定下年度预算决策提供参考。与此相对应,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计提折旧,并与部门预算的编制结合起来的真正作用就是在资产使用期内衡量其耗用情况。因此,部门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要求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由完全非折旧制度向按资产的非折旧与折旧进行分类管理转变,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外延的拓展。

二、理顺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的级次划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应划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个级次。为充分调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根据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暂行办法》规定,对各级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是各级财政部门。其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第二级是主管部门或接受委托的各相关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有关单位根据受托管理范围,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监督管理,并对财政部门负责第三级是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三级管理体制中,财政部门是主导部门,承担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综合管理的职能。

这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使长期困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体制性问题得到明确界定。在这种体制下,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这种体制框架的设计也考虑了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结合,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财政预算体制和财务会计体制基本相符,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框架,也进一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与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创造了制度环境。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方向: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已成为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及其他财政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寻求一个预算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相结合的机制,来保证公共财政管理的效率,形成完整的支出链条。要做到预算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相结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财政部门必须发挥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优势,加强资产配置的预算管理。对超标准配备资产的,坚决不列入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依据每个行政单位的机构职能,承担的业务量和人员状况,分门别类地制定包括种类、数量、规格等项目在内的行政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使之成为安排财政支出预算以及单位购置资产数量和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在资产构建中进一步推广与规范政府采购,包括拓宽政府采购的范围,完善相应的采购制度和政策法规等。另外,应当正确处理部门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预算的关系。

2.通过部门预算的编制,合理、科学地处置资产各单位、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转移、变价、报废等资产流量问题。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发生转移或者资产核销时,应在规定时限内报财政部门审批,这样可以保证财政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单位资产变动的情况,同时也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必要的依据。资产的变价和残值收入应按规定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以便财政部门对资产进行全程监控,避免出现各单位收入分配的不均或变相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果行政单位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3.完善资产数据库建设,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准确信息,搜集整理现有的资产资料数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将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两个信息系统的兼容和共享,进行动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经过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资产评估结果和资产统计报告所反映出来的单位基本信息、资产来源信息、占用水平信息等基础数据录入系统中,作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且要及时进行数据更新,最好能够显示某项资产的即时状态,如“已转移至××单位”、“审核中”、“已批复”等,保证资产的动态管理。财政部门如果在审批单位资产购置、处理报告、监督单位资产使用时,能通过预算信息系统从互联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找到单位资产的占用、变化等信息,便可合理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计划、处置情况,随时监督资产的状态,从而通过一定时期的增量调节最终达到存量的合理化。

因此,要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必须同时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上下工夫。只有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步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提供预算编制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有效的数据,为政府采购提供公正合理的资产配备标准,用规范、透明的资产审批程序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混乱的局面。同时,资产管理改革结合了预算管理,才能发挥效力,才能够实现资产管理动态与静态、存量与流量相结合。

部门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明晰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只有核实了各部门、各单位已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才能在此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另一方面,部门预算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高效使用,通过预算编制和调整,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资产流量进行余缺调剂,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此,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公共支出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为公共财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