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10369500000066

第66章 崖海大战:赵氏家族的悲壮末路

封建政权不能得以长久统治天下的原因,关键在于统治者没有调节好内部矛盾,使得各自的利益相冲突。崖海之战,标志着赵氏家族的灭亡。赵氏家族的“祖宗法度”束缚了许多想有所作为的领导者,“安内终于攘外”的统治策略终结了家族的统治。

元军下定决心斩草除根,步步为营,对南宋小朝廷紧追不舍,宋军已陷入三面包围之中。硐洲地处雷州半岛,而雷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战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元军的猛攻之下,雷州失守,小朝廷形势非常危急。张世杰数次派军想夺回雷州,但都未能成功,于是将流亡政权迁至崖山。

小朝廷到达崖山时,尚有正规军和民兵20万人,而进攻的元军只有数万。仅就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悬殊,且元军不善水战,宋军无疑在这方面占有优势。但张世杰已经对前途不抱希望,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绳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张世杰此举有两大失误,一是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也就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但却丧失了机动性,相当于把宋军主力暴露在敌人面前,任人攻打。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从广东由海路到达崖山,包围了张世杰的部队。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10多天的防御战中,将士们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过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战斗力严重削弱。

同年六月二日,元军向崖山发起总攻。元将李恒指挥水军,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时机,渡过平时战舰难以渡过的浅水,从北面对宋军发动了一场突袭,到中午,北面的宋军已被元军击溃。南面的元军又在张弘范的指挥下,利用中午涨潮、海水北流的时机,向宋军发动了另一次进攻。宋军南北受敌,士兵又身心疲惫,无力战斗,全线溃败。战斗从黎明进行到黄昏,宋军多艘战舰被毁。张世杰见水师阵脚大乱,战船为大绳索连贯,进退不得,这才下令砍断绳索,率10余战舰护卫杨太后突围。

张世杰率船杀到外围,见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被外围的船只阻隔在中间,无法突围,便派小舟前去接应。当时,天色已晚,海面上风雨大作,对面不辨人影,陆秀夫唯恐小船为元军假冒,断然拒绝来人将赵昺接走。张世杰无奈,只得率战舰护卫着杨太后杀出崖门。宋军败局已定,陆秀夫知道已没有逃脱的可能,便把自己的妻儿赶下大海,接着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赵昺身穿龙袍,胸挂玉玺,随陆秀夫跳海自尽。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这是一场少见的残酷战役,战斗结束时,海面上到处漂浮着尸体。文天祥此时正在崖山元营,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他在诗中写道:“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数天之后,陆秀夫尸体浮出海面,被乡人收葬。元军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一具身穿黄衣的幼童尸体,身上带有玉玺,上书“诏书之宝”四字,送交张弘范,经确认是赵昺所带玉玺。等张弘范再派人寻找赵昺尸体时,已下落不明。

晋祠侍女像加图:《二十四史》p463的S1708张世杰带着杨太后冲出重围。听到赵昺的死讯后,杨太后失声痛哭,投水自尽。张世杰收拾残部,逃亡海上,突遭暴风雨,张世杰仰天大呼:“我为赵氏已经尽心尽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如今又已亡矣。如今遭逢大风,不知天意如何?若老天不要我存复赵氏,就让大风吹翻我的船吧!”话语刚落,狂风大作,船便沉于海中。

崖山之战,是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战,流亡近三年的南宋小朝廷灭亡。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误,是崖山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即使如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仍不能不让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