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10366600000071

第71章 老夫九十杖于家

199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赵朴初在院子里散步,不小心摔了一跤。声音很大,家里人听到了,慌忙跑出来。朴老在一个干活的工人帮助下,站了起来。家里人担心得不得了,朴老笑吟吟地作了一首诗:

訇然震屋玉山倒,奋身起看满天霞。

不踬于山不于垤,老夫九十杖于家。

《礼记》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意思是,人的年龄过了50岁,可以在家拄拐杖了;60岁,可以在乡里拄拐杖走路,70岁可以在国中柱拐杖,80岁的老人,见天子时,可以上朝拄拐杖了。朴老的意思,自己身体很好,90才在家用拐杖呢!

赵朴初1907年生,离90岁还差两三年。事后,他请人刻了“九十杖于家”的图章,准备过几年用。

自香港归北京六天后,海南省召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因工作需要,赵朴初不能拒辞,与宗教界同人乘专机前往。幸身体很好,所以任劳。

在研讨会上,赵朴初发言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广大宗教徒,积极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1994年1月21日清晨,赵朴初等游览亚龙湾。这一天,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

赵朴初笑吟吟的,说:“好,我不动。”于是,朴老站在那里,笑吟吟地等候其他人轮流和自己照相。

吃过晚饭,大家一起至亚龙湾看鹿回头夜景,赵朴初吟诗《诉衷情》词道:

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登高夜望奇甸,美景不胜收。

灯万点,相辉映,似川流。不须逐鹿,山也回头,海也回头。

黎族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有一个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赵朴初喜欢这个故事,化传说入词,所以叫“山也回头,海也回头”。

叶小文问朴老:“这首词情深意切,内涵丰富,似有禅意?”

朴老沉思片刻说:“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曾在三亚躲避台风,他把一生都奉献给日本人民了。但后来日本侵略中国,侵略者以鉴真为例礼请弘一大师赴日。弘一大师愤言,当年海水是蓝的,现在被你们染红了!是啊,那时是山在流泪,海在流血啊。今天血雨腥风虽然早已过去,我们要忆念先德,不忘历史,开辟未来。佛教可以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多做贡献,可以叫山也回头,海也回头!”

1月24日傍晚,赵朴初重游海角天涯,吟诗《海南岛天涯海角口占》:

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

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

前两句赞美天涯海角的景色,后两句讲诗人因为喜欢看海上的落日景色,坐在沙滩上,不惜占据了海鸥的地盘,扰得海鸥在远处飞翔。老人不仅想着众生,还想着非人类的动物。万物与人类的合一,是赵朴初的一贯思想。

李白有“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句,也是写人与自然的沟通,蕴涵了古代文化中的禅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14年前,赵朴初在写给画家韩美林的诗里,有“鸟兽如人,思维有态”的诗句,讲的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