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10366600000051

第51章 风水不一定是迷信的

1987年11月11日,一个初冬的晴天,中午12点多,赵朴初在××部王凤岐部长、张秉铎××局局长等陪同下,抵达栖霞寺。

学僧列队欢迎,一早从金山赶来的茗山忙下阶迎接,引客人经弥勒殿、大殿,一直到方丈法堂午餐。赵朴初居中坐,茗山和雪老两旁坐下。此外,还有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南京市宗教局正副局长,以及圆湛、梅冰法师。

席间,赵朴初谈到宝华山,说:“古代祖师建立寺庙,大都选择风水好的地方。风水不一定是迷信的。大门的方向也有关系。有些寺庙的大门向东向西,多数向南,很少有向北的。恰巧天坛大佛在香港大屿山也是向北,面向北京,表现爱国思想。我想写信向香港建议,大佛模型留给宝华山供奉。”

三年前的一个周六的晚上,陆平给在北京医院住院的朴老打电话,说日本人想造宝莲寺佛像,不要钱。宝莲寺准备星期一开会讨论此事。陆平做过北大校长、七机部部长。赵朴初在电话里说:“这个不行啊!”他放下电话,立即请人打电话,与宝莲寺联系,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赵朴初自己打电话,才与宝莲寺联系上。宝莲寺的智慧法师立即接受了赵朴初的意见,请中国人自己造。两年后,朴老才从香港的报纸上知道,日本人打算免费造的佛像,计划改变佛像的方向,不是面朝北京的北方,而是面朝日本的东方。

说着,赵朴初问旁边的茗山:“宝华山的名字从何代起?”

茗山答不上,说:“我还未查资料,只知隆昌寺是由清初慧居寺改名的。”

赵朴初说:“可能在六朝时代。”

下午,赵朴初到讲堂讲话,说:“出家是大丈夫事,要有决心献身于佛教,为法忘躯。出家为了求解脱,要解脱必须要持戒,要以戒为师。譬如公民要安居乐业,必须要遵守法律;上街走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否则不安全。佛教要与社会主义相协调:一方面,国家有宗教政策,确保信仰自由;另一方面,教徒必须爱国守法……佛教与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佛教事业越来越得到国家支持。范文澜说:‘不懂佛教,即不懂中国文化。’周建人说:‘佛教是值得重视的。’他们两老都是马列主义者。”

赵朴初强调出家是“大丈夫”事,因佛十个名号之一是丈夫,指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因为不做大丈夫,不顶天立地,不能对天地、鬼神而无愧,就不能成佛。

次日下午三点多,赵朴初约茗山到南京宗教局会客室谈话。

两人坐在长沙发上,沉默片刻,赵朴初叹了一口气,慢慢地说:“你老近几年是处于逆缘中,我想把这逆缘变顺缘。我看宝华山地势很好,在山林深处,便于修学,况且是第一律宗道场。要振兴佛教,必须弘扬戒律。宝华大门朝北,这与天坛大佛面向北方不谋而合。”

茗山说:“这是巧合。”

赵朴初说:“我想把天坛大佛的模型从南京晨光厂运到宝华山供养。大殿7米高,佛像五米高,正好。我认为佛像少而精,佛教不是多神教,不可迁就一般群众意见。我在宝华建议先修戒台、铜殿,没有钱,我可以号召支持。唯有一事,要同你老商量!现在宝华无人住持,拟请你老担任方丈。我考虑很久,唯有你老才合适。像你老一生持戒清净的不多。”

茗山想推辞,说:“清定上师精严戒律。”

赵朴初说:“清定上师年龄太高,86岁,而且他不能离开四川昭觉寺。还请你老,不必推辞。我夜间做梦都要请你老。”

茗山很感动,笑着问:“是真是假?”

赵朴初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都是大作梦中法事啊!”赵朴初的话,突然有了《红楼梦》味道。

茗山说:“我有缺陷:一身体弱,二不会办事。怎能负此重担?”

赵朴初说:“可请执事协助。如四川上师、河南净严老法师、福建圆拙老法师等为座元等职。下面执事,由你老自己物色,你老就是宝华律宗道场一代中兴祖师啊!”

茗山说:“岂敢岂敢!那么栖霞寺怎么办,佛学院怎么办?”

赵朴初说:“你老还是兼方丈和副院长。”

茗山说:“何必挂此空名?”

赵朴初说:“空名也要挂,我也是挂空名。名挂在那里,人可以凌空,可以不管事!”赵朴初本人兼栖霞寺佛学院院长。

茗山担心道:“出了事故,能不负责吗?”

赵朴初说:“我们知道,不会要你担当责任!”

夫人陈邦织进来后,茗山将两袋桂圆肉送给她,说:“这是广西特产,供养你们两老。”

陈邦织说:“谢谢!我们未带供品给您。”提到刚才的话头,陈邦织说:“我们了解你老戒行清净,国内少有,朴老早已有心请你主持宝华了。你老是修道、研究佛学的人,书法在僧界也是稀有的。宝华山要请你发大心,重兴起来!人由你老选用,钱嘛我们可以帮助,有困难再写信来。”

茗山说:“谢谢!”

赵朴初说:“你老如能接受,我当与省局再谈。”

茗山说:“你老为教辛劳,茗山当义不容辞。不过,宗教部门、佛教协会与寺庙住持关系、职权,还是分不清,事情就难办了。”

陈邦织说:“分歧总会消失,你老保重身体为要!”一边说,一边拿了橘子给茗山吃。

茗山吃了两瓣,起身告辞。

赵朴初站起来问:“你老多大年龄?”

茗山说:“74岁。”

朴老弯着手指一算说:“你差我7岁。”说着,赵朴初吟这次自北京来南方时,在飞机上做的八十自寿诗:

万里光明云海上,半天闲散碧空中。

机声一路催花鼓,为庆人间八十翁。

胡适和周作人等都写过自寿诗,赵朴初写过不少祝寿诗,但写自寿诗,这是第一次。四年后,老同学孙起孟80岁时,赵朴初将这首诗抄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