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它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文种特征:
1.行文具有被动性
批复的写作以下级的请示为前提,它是专门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先有上报的请示,后有下发的批复,一来一往,被动行文,这一点与其他公文有所不同。
2.内容具有针对性
批复要针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同意或是否可行的态度,批复事项必须针对请示内容来答复,而不能另找与请示内容不相关的话题。因此,批复的内容必须明确、简洁,以利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3.效用的权威性
批复表示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答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得违背,批复的效用在这方面类似命令、决定,带有很强的权威性。
4.态度的明确性
批复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语言,使得请示单位不知道如何处理。
批复的结构与写法:
批复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发文机关 表态词 请示事项 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其位置同一般行政公文,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批复不能越级行文,当所请示的机关不能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而需要向更上一级机关转报“请示”时,更上一级机关所作批复的主送机关不应是原请示机关,而是“转报机关”。如果批复的内容同时涉及其它的机关和单位,则要采用抄送的形式送达。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成文日期用汉字,标全年月日,“零”写为“〇”。
批复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又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因此,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撰写时,不管同意与否,批复意见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同时,批复必须有针对性的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
“范文一”
国务院关于××市对外开放工作报告的批复
(××年×月×日)
××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省转报的《××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报告》收悉。现对几个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建港条件良好,有铁路通向内地,机场正在扩建,交通比较便利,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和海洋资源,又面临南海油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市要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对内经济技术协作,以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努力赶上发达的沿海城市,并为腹地地区服务。
二、必须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来抓,上一批投资省、耗能少、收效快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型项目。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上下苦功夫,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创出一批优质名牌的产品,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在制订规划时,要多听取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现象。
近三年内,要在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的基础上,精选项目,把国家下拨的外汇额度和低息人民币贷款用好,引进一批技术和设备,切实加以消化,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把工业水平提高一大步。
目前××市用煤主要由××省供应,煤的供应量受运输能力的限制。在安排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时,必须十分注意节能。国家将结合“七五”规划统盘考虑,尽可能从华北地区给××调入一些煤炭。
三、同意××市在着重搞好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区内引进建设的项目起点要高一些,应是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或是对现有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技术水平一般的项目不宜建在开发区内。
同意开发区的位置在××山与×××两区之间。地域界限:南起××,北至××,西沿××,东临××。首期开发可不超过二平方公里,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从小到大,逐步进行。
(盖章)
××××年×月×日
“范文二”
关于××省撤销××县设立××市的批复
民行批[1993]4号
××省人民政府:
你省××××年×月×日《关于撤销××县设立××市的请示》和××××年×月×日的补充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设立××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县的行政区域为××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
××部(盖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