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0358700000050

第50章 二桃杀三士

国学常识

二桃杀三士出自《春秋》。《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所谓编年体,就是“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它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东周时,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的编年史,但名称不统一,燕、齐、鲁、宋等国均称《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时,一年只有春、秋二时,而无冬、夏,因此古人称年为“春秋”。东周时诸侯国的史书后来均已散失,只有孔子编订的鲁国史《春秋》留传了下来。《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2年的历史。它虽是鲁国史的一部分,但它把鲁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也作了广泛的记载。因此,史学家就把200多年的这段历史叫做“春秋”时期。由于《春秋》是孔子编订的“六经”之一,它被儒家各派尊为“经”,对它的解释称为“传”。到汉代时,这种传已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夹氏传》和《邹氏传》5种之多,后来,《夹氏传》和《邹氏传》亡佚了,流传下来的只有《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国学故事

齐国有三个武艺高强、屡立大功的将军,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很讲义气,而且打仗的时候非常勇猛,威震各国。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但是他们三个人倚仗战功而目中无人,除了齐景公以外,其他齐国的大臣都不放在眼里,晏婴感觉到他们以后肯定是会由齐国大将,变成齐国大害,于是就建议景公杀了他们。

但是景公却告诉晏婴,他自己也知道这三个人将来会成为齐国的大害,但是他们都是屡立战功的英雄,随便杀了肯定不行,如果找别人杀他们,又找不出打得过他们的人,所以连齐景公也没有办法。于是晏婴就利用他们性格上的缺点,设计让他们自己自杀了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 鲁二国 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