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0358700000014

第14章 二原与道统

国学常识

《原道》、《原性》两篇文章是韩愈的哲学做作,他面对唐代佛教勃兴,道教日盛,深感儒家道统之重任,文中系统阐述道统,改造儒学,这为宋明新儒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原道》、《原性》中提出仁义、道德、性情三品等思想,以振兴儒学。文中在人道仁义方面,认为儒家道德乃是以仁义为具体内容,着重以仁义规定道德,以仁义充实道德,注重“定名”。他明确了儒家道德的涵义和重要标志,并把道德赋予了儒家社会规范的性质,以用来拯救颓废的民风,恢复儒家信仰。在人性情欲方面,他从人性分析出发,通过分析人来解决对人民教化问题,弘扬儒家行为规范。在人伦社会方面,韩愈认为首先要正位纲纪,整合社会。他试图维护自己所处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集权和复兴儒学思想中社会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儒家人学思想的延续、继承和拓展。

国学故事

一年,家人把韩愈叫到身边,对他说:“你长大了,去洛阳求学吧。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第二天,韩愈带着书僮,走上了去洛阳的路。

韩愈到了洛阳以后,拜访了一些韩家相识的亲朋故友。大家见他懂礼貌又有学问,都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韩愈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两间茅屋住下,开始过起清贫的读书生活。韩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才睡觉。

一次,韩愈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文章。韩愈说:“这读书就像品酒一样。好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痛快。那差的文章,比如骈体文,死板得很,读了让人憋气难受。朋友们问他:“依你之见,哪几位名家写得好呢?”。“要说先秦,当然是孟轲、庄周。要说两汉,当数董仲舒第一,其次是贾谊、扬雄。他们的文章形式自由,语句动人,含义深刻。”

经过刻苦的学习,韩愈成了大学问家,积极倡导人们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反对束缚人的骈体文,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唐德宗死了,韩愈又被召回长安,做了国子监博士。韩愈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因此,受到太学生们的欢迎和尊敬。一天,韩愈家中聚集了不少朋友和学生。大家谈论历史,评说文章,十分热闹。一个学生问韩愈:“先生,您主张写文章要以古圣贤人为师,反对骈体文。难道骈体文就无丝毫可取之处吗?乞求先生教导。”

韩愈笑着说:“六朝以来的骈体文当然也有写得比较好的,像王勃的《滕王阁序》。但它过分追求形式的完美,忽视内容的生动。句子必定要四字、六字一句,要对偶押韵,还要用典故,这样太束缚思想了。而古文可以任意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所以我要大家学习古文。”

另一个学生问:“那么,好文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第一要去掉陈词滥调,众人说滥的老话、生僻不用的死词不要用;第二要文字通顺流畅;第三文章要有气势。总之,要言之有物,文字要能有力地表达内容。”韩愈一连举了不少例子讲解,太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很受启发。韩愈还带头写了不少优秀的古文,如《师说》、《进学解》等等。其中不少名句为人们所传诵,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等。在韩愈等人倡导下,用古文写作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了,改变了文坛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