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0358700000012

第12章 嵇康清峻不羁

国学常识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州)人。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康少有俊才,豪迈不群,任性而行。不修名誉,博览群书,尤好老、庄。嵇康是三国魏时的文学家,在哲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魏晋思想家把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相结合,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对此深恶痛绝,他强调了“名教”和“自然”的对立,主张取缔假礼法,“越名教而任自然”。他把社会上出现贵贱等级和追逐荣利的现象,归之于“至人不存”和“大道衰微”的结果,对统治者制造仁义、等级、崇经等以束缚下民的手脚,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驳。当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无”玄学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认,他们都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精神性的本体“无”。嵇康的思想虽然也受道家影响,但他所吸收的是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部分,至于道家“有生于无”的思想,则为他所排斥,嵇康也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元气”,这属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嵇康认为人们在对某种事物进行判断的时候,要弄清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判断事物不能只靠感性认识,而应作出理性判断。

国学故事

嵇康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竹林七贤中的山涛一见到嵇康和阮籍,就趣味相投,山涛的妻子发现丈夫与这两个人的交往不比寻常,就询问山涛,山涛说:“我一生中可以作为朋友的,只有这两个人罢了!”山涛的妻子问:“我也想观察观察他们,可以吗?”山涛答应了。过了几天嵇康和阮籍来了,山涛把他们二人留在家里住下,亲自安排酒席招待。晚上,山涛的妻子偷偷的观察其二人, 直到早晨都忘记离开了。山涛问他的妻子:“这两个人怎么样?”妻子道:“你的才气比他们差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和度量和他们交朋友。”山涛说:“你说的对。”

嵇康二十岁的时候,娶了曹操的孙女长乐公主嫁,并且做了中散大夫,入京为官。不久他发现曹爽无能,而司马懿内藏祸端的人物。他预感到一场撕杀将不可避免。为了避开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后来,司马懿突然发动了“高平岭之变”,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后来, 司马氏独断朝廷,擅自废立皇帝,嵇康不顺从司马集团,为了免遭迫害,便采取了玩世不恭的态度,纵酒玩乐,放浪形骸。

嵇康最好的朋友是阮籍,他们两个同样都是不拘礼法的人。阮籍母亲去世,接到这个噩耗时,他正在和人家下棋,人家要作罢,他执意不肯,直到一局终结,他接过酒杯饮酒数斗,然后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母丧其间,按礼是不准饮酒的,然而他却照常饮酒吃肉,只是身体极度虚弱,经常吐血。阮籍在守丧期间,有朋友前来吊唁,在阮籍母亲的灵堂里哭拜,阮籍不理他们,披散着头发坐着,既不起立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唯独嵇康一个人抱着酒和琴前往,在灵前奏乐一曲,然后与阮籍相饮不语。

嵇康的门前有一棵大树,长的非常茂盛,又有一条小河顺着门前流过,夏天,树下河边清凉宜人。嵇康常在树下河边生起炉子,架上铁砧,嵇康打铁的手艺很高。当时嵇康家中贫寒,常靠打铁来赚钱糊口。给他帮忙的是向秀。向秀拉动风箱,炉火正红,嵇康脱掉上衣,抡起大垂炼击铁器,火星四飞。满身是汗的嵇康似乎丛中找到了乐趣,并不在意收入。有时候邻居来让他修理工具,他分纹不取。打累了,嵇康和向秀就在树下休息,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开怀畅饮。